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292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1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docx

《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docx

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关键字】技术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

发展规划

(2009-2020年)

 

第一章总则

1.1规划目的及意义

梳理开发区所在区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资源及条件,规划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思路。

1.2规划依据

《国家装备制造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及实施细则

《青海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青海省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规划》

《西宁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西宁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1.3规划范围及期限

1.3.1规划范围

青海省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总面积126.89km2,距西宁市中心5公里左右,规范范围为整个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3.2规划期限

2009~2010年为规划期近期

2011~2015年为规划期中期

2016~2020年为规划期远期

1.4规划编制的理念与指导原则

1.4.1规划编制的理念

始终把握科学发展、和谐布局的规划理念,将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贯穿其中,力求规划内容与发展导向跨越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体系与空间布局的现状约束,跟踪产业经济发展的现代趋势,充分体现西宁走向国际化、参与产业分工与竞争的战略要求。

同时,着重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4.2规划编制的指导原则

(1)坚持加快发展为主题和产业培育为核心,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统一,使资源的利用发挥最大效益,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2)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定位为指导,追求开发区整体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和谐,追求理念创新、思路突破和规划超前,构建产业发展的科学定位。

(3)高度重视经济建设的中心和基础地位,落实“两个率先”,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追求研究成果既能指导园区的产业发展,又能有效促进城市综合、整体性开发进程。

(4)坚持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统一,理念性研究和操作性设计的统一,发展战略和对策思路的统一。

第二章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国内国际状况分析

现代社会的每个环节,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装备。

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来讲,装备制造业是使其他部门生产得以进行的一个母机。

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国际组织并没有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可以说时我国所独有。

它的正式出现,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

2.1.世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

2.1.1世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状况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美、德、日、韩等国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采取多方面政策措施加以扶持。

(1)将装备制造业视为战略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先后制订并相继具体实施先进制造技术计划等6大跨部门科技计划,以及民用工业技术等9大战略计划。

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美国重新夺回了制造科技的竞争优势。

日本政府自1956年起就将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产业予以重点扶植。

1999年3月公布实施的《制造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把振兴制造基础技术视作国家的生命线,把强化产业技术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2)政府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美国常常通过间接方式推行行业政策,如鼓励大学与行业合作,以达成政府的目的。

间接和直接干预两者的结合,使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有力的行业政策。

欧洲、韩国和日本均采取直接行业政策的模式。

法国是通过大型技术计划成功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在核技术(与美国相比)、高速列车和航空航天等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5年,印度发表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提出全面改革与发展现有制造业的重要政策,意在与中国竞争。

(3)以创新为核心的振兴产业发展新思路。

21世纪,各国注重更广泛的创新,十分强调研究和技术发展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融合。

(4)高度重视强化产业技术竞争力。

日本的产业技术政策倾向于先引进国外技术并消化吸收,以增强产业(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再向创造型知识密集化产业科技发展。

2000年,日本政府制订《2000—2010年国家产业技术战略》,并于同年公布实施《产业技术竞争力强化法》。

前者明确了日本在新世纪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方向、重点技术领域的战略措施;后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大学及事业机构,在加强产业技术竞争力方面的责任,决定相关的基本政策和措施。

这在日本尚属首例,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5)全力振兴制造基础技术。

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技术研究和基础机械产品开发,依靠强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本国的装备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1999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制造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

2006年,日本公布了关于中小企业制造基础技术高度化的法律。

(6)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议题和目标。

许多国家已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并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法律、金融、税收、技术开发等政策实施和服务体系。

目前,这些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是:

谋求培育和发展多样性、有活力的、独立的、不断创新的中小企业,从政策上支持中小企业事业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

比如,日本在各地推行“产业创新群计划”和“知识创新群计划”,正是为了促使中小企业产业聚集地担当技术革新基地的作用。

2.1.2世界装备制造发展的基本趋势

由于现代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制造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了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全球化战略已是指导各跨国制造公司抢占世界市场的首选战略,并向集群化、信息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1)集群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趋势不断发展,即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地方(地区)有机地集聚在一起,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

在产业集群化中,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集中的企业、有关机构(大学、商会等)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

英国共有154个集群,分布在18个地区,覆盖很宽广的部门和技术范围。

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德国的索林根的刀具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群等,都是世界上较为典型的产业集群。

(2)信息化

当前,装备制造业正向全面信息化方向迈进,其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DIMS)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并向制造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技术发展特征看,表现为技术的融合化;从产品发展看,表现为产品的高技术化,即产品的高附加值化、智能化和系统化;从系统管理角度看,表现为集成化(包括系统集成、软件集成、技术集成和接口集成)和网络化。

(3世界装备制造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

2000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减速,跨国制造业公司利润大幅度滑坡,各大公司都在重新寻找成本最低的制造基地。

中国成为跨国制造业公司投资的首选,许多外国厂商相继将生产据点移往中国。

2001年7月,松下电器公司停止在美国肯塔基州生产微波炉,将其生产基地集中到了上海。

8月,东芝公司宣布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电视显像管,把包含数字电视在内的电视机生产线全部转移到中国,至此,日本主要彩电制造商松下电器、东芝、三洋电机、三菱电视4个公司都已将彩电生产的主要基地移至中国。

此外,日本的其他家电产品如录像机、复印机、空调、CD、单放机、DVD等也主要由日本在中国的工厂生产。

自2002年起,资本品制造业、重型制造业或装备制造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新一轮向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

2002年,丰田、日产分别与一汽、二汽签署了全面的合资合作协议,受“广本汽车”示范引导,本田、丰田、尼桑都陆续将不少生产厂搬到广州,由此广州可能很快形成一个上千亿元产值的汽车产业。

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已开始把集成电路、计算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基地逐步转移中国。

例如,菲利浦已投资15亿美元建立了芯片生产厂;由几家大公司联合投资62亿美元设立芯片生产基地。

2.2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

2.2.1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4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速是17.6%,几十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并研发制造出了激光照排、数字程控交换机、卫星及运载工具、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装备。

但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

(1)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低。

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49%、日本的38%、德国的48.5%;

(2)产业结构上,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明显落后,装备制造业薄弱,结构不尽合理,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德国的46.4%;(3)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上仍然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我国所需要的大量先进设备,仍主要依靠进口。

据统计,近几年我国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来自于进口产品;(4)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也未形成。

我国现有近7万家装备制造企业,但还没有一家能跻身世界500强。

2009年国家编制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结构调整、技术改选等方面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产业的系列战略及措施,必将极大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迅速发展。

2.2.2我国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重点

我国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规定了五大发展重点:

(1)鼓励加快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加大技术与研发投入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出口信贷支持出口,风险补偿鼓励使用国产设备。

(4)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自主化。

(5)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这是我国首次把发展基础零部件提高到战略的角度。

第三章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3.1区位条件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36万人,占总人口25.55%。

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

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宁显现出包容,勤劳、开放。

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

西宁机场以每年客运吞吐量以33%的速度递增,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

“兰一西一拉”(兰州一—西宁一拉萨)通讯光缆工程,使电话通讯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

3.2资源禀赋

(1)钢铁资源

青海拥有西宁特钢、青海昆仑钢铁有限公司、青海华电铁合金等钢铁企业。

西宁特钢是西部地区唯一生产特钢的企业,且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丰富的铁矿、煤矿资源。

西宁特钢集团旗下拥有铁矿开采及选矿业、煤矿采掘及焦化业、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三大产业。

旗下铁矿石开采公司包括内蒙双利铁矿、甘肃肃北博伦矿业公司和新疆哈密博伦矿业公司,拥有铁矿储量约2.2亿吨,西宁特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年产优质特钢130万吨、优质特钢材120万吨,其中,电渣钢生产能力达4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电渣钢生产基地。

青海省政府出台的《青海省钢铁工业发展指导意见》:

到2015年,全省铁、钢、钢材产能分别达到450万吨、500万吨、450万吨的水平,不锈钢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

钢铁工业布局确定在西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两个区域,地处东部的西钢集团面向国际国内军工和机械制造业等用户,主要发展优特钢材,适当兼顾周边地区普钢需求;在甘河工业园区布局百万吨不锈钢项目,延伸镍、铬金属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格尔木钢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线材及大中型型材,填补区域内产业和市场空白,保障西部省份钢材供给。

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发展钢铁冶炼和热轧加工,可结合当地特点,发展冷加工及精深加工钢铁产品。

(2)有色金属资源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加工类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川工业园区,原材料类企业主要在甘河工业园区。

东川园区中生产硅材料的企业主要有,黄河水电、亚洲硅业、华硅能源;铝材料加工企业主要有,国鑫铝业、佳合铝业、瑞合铝箔等;铜材料加工企业主要有,西矿联合铜箔、维德铜业等;此外也有企业进行合金材料、电子基础材料等其他新材料加工。

甘河工业园区处于东川园区的下游产业链条,主要生产有色金属材料。

主要有黄河水电鑫业分公司、百河铝业等企业铝材料生产;西部矿业主要生产铅及铅合金、锌及锌合金、铜及铜合金等。

根据《甘河工业园区2009—2013年产值规划》:

铝及铝合金105万吨,铅及铅合金21万吨,锌及锌合金33万吨,铜及铜杆10万吨,普通硅铁50万吨,高纯硅铁50万吨,不锈钢40万吨。

这些均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相对丰富的资源。

3.3基础设施条件

新能源制造所在地西宁市,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通讯、交通和信息中心,电力、水源、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完善。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其建设与开发为青海省、西宁市的高新工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东川工业园、甘河工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和南川工业园四个园区。

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并建成与路网配套的供水、排水、电力、燃气、通讯、有线电视、计算机宽带网,达到“七通一平”。

3.4政策与法治环境

青海省地处西部,可以享受西部大开的优惠政策。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了对西部地区予以重点支持的措施内容,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也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政策措施,这使青海经济发展面临较好的政策机遇。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8)》、《国家装备制造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支持西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并且随着支持政策体系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必定对西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持。

从西宁市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来看,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合作,西宁市市委、市政府、西宁高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制定了完善详细的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先后出台了《西宁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通知》等文件。

这些政策优惠都将为西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5与省市工业发展的对接

根据青海省政府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青海省装备制造业全行业将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

规划培育两家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形成数控机床、环卫专用车、石油机械制造和非标设备制造等为主导的多个产业集群,着重发展壮大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专用数控机床、石油机械、专用车三大类主导产品和齿轮、量刃具等零部件产品;重点突出青海铝镁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推动产业链的衔接,加快汽车铝镁合金轮毂、铝合金缸体等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和生产。

在西宁地区发展专用车、数控机床、石油机械及零部件生产,建设形成特色数控工业园。

《西宁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设备、工艺,提高制造业的生产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化和专业化分工,走与大公司大企业联合之路,加快发展数控机床、机械配件、环卫车、量具刃具、石油机械、新型建材制造设备、非标设备等机械装备产品,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增强产品关联度,形成经济规模。

西宁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省市规划的总体框架。

第四章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4.1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西宁作为青藏高原的交通中心,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西宁作为青藏高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强化,成为青藏两省区物质运销和人口流动的必经之地。

同时,西宁具有气候凉爽、人居环境良好的基础优势,在青藏高原范围内具有科研人才聚集,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集中,投资环境较优越、产业协作配套较易的相对优势。

(2)资源与能源优势

西宁辖区范围内,硅石、盐湖(锂)、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如前所述,具备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

黄河上游、大通河流域水能蕴藏量较大,经过长期开发,已经有效地转化为电能,为西宁市发展硅石加工等载能工业提供了充足的相对低廉的电力资源。

(3)装备制造产业部分产业和产品优势

目前装备制造产业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已经形成以青海华鼎、青海一机、青海二机等为核心的数控机床企业群。

南川工业园区已经在建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

此外,量刃具、石油机械、环卫专用车等装备制造产业也有一定程度发展。

尤其是数控机床,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

4.2劣势与挑战

(1)发展环境与市场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腹地,信息相对滞后、交通运输距离较长,高寒缺氧。

这种特定地域中的地理自然因素和历史原因,使西宁经济发展受到其不利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条件的制约。

由于青海省及西宁地区整体经济比较落后,人口较少,对大部分产品的市场需求有限。

西宁距内地特大中心城市、东部沿海港口城市、中部地区主要铁路枢纽站的铁路站间里程遥远,运输成本的增加,使西宁工业产品竞争处于劣势。

例如:

西宁至北京2098公里,西宁至上海2403公里,西宁至重庆1892公里,西宁至广州3021公里,西宁至武汉1937公里,西宁至郑州1403公里。

考虑到运输距离较远,产品必须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或特色优势。

(2)创业环境缺乏,创新能力薄弱

一是市场化改革进程慢,非经济因素对于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资源整合的制约比较大。

二是资金结构性矛盾突出。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过于向优势企业集中,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是民间投资和利用外部资金能力和水平低,区域及产业进入渠道不完善,投资硬件环境、制度环境、服务环境、产业环境以及市场环境都有待改善。

四是创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缺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企业家)的创业环境和社会文化不足。

(3)科技与人才劣势

装备制造产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以创新技术对传统装备制造业进行更新改造,因而需要高科技技术人才、风险投资人才和市场营销和产业管理人才的支撑。

西宁市已经拥有青海大学等一批研究机构和活跃在产业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但是,就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言,依然显得科技研发落后,人才匮乏。

因此,科技与人才障碍将构成青海、西宁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和重要劣势。

4.3机遇

目前,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

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远不能适应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当前我国发展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带来了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与产业振兴,这个过程中内需增长将拉动整个行业的不断增长。

二是受经济全球化和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的影响,国外有很多装备制造业正在逐步向外转移,而世界上普遍承认中国制造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有了一定的实力和基础,这也为国外向我国转移制造业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三是国家刚刚发布了《装备制造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

这些均对西宁开发区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第五章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5.1基本情况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装备制造业整体落后,分布零散,主要在东川工业园(维德铜业、量具刃具);南川工业园(在建的8000套风力发电机项目和年产高低压配电柜200台、箱式变电站60台项目)。

生物科技产业园初步规划建设一批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包括机床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风力发电设备、锻铸件、齿轮及热处理、配套协作项目等,但目前均尚未真正实施。

2008年开发区主要装备制造业产品为金属切削机床952台,而比上年增速下降了7.12%。

5.2问题及解决思路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低下,产业集聚程度极低,空间分布零乱。

根据青海省政府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青海省装备制造业全行业将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

规划培育两家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形成数控机床、环卫专用车、石油机械制造和非标设备制造等为主导的多个产业集群,着重发展壮大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专用数控机床、石油机械、专用车三大类主导产品和齿轮、量刃具等零部件产品;重点突出青海铝镁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推动产业链的衔接,加快汽车铝镁合金轮毂、铝合金缸体等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和生产。

在西宁地区发展专用车、数控机床、石油机械及零部件生产,建设形成特色数控工业园。

从青海总体布局出发,装备制造产业的着力点必然在开发区。

因此,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要以省上总体规划为根据,结合现有园区总体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地培育专用车、数控机床、石油机械及零部件生产,增强产业集聚度,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数控工业园。

第六章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

6.1指导思想

秉承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抓住新能源高速成长与西部大开发的历史优势,依托青海省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条件和扎实的工业基础,用活用足国家产业政策,以体制、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增强西宁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具有特色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门类为突破点,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产业的规模壮大、结构优化、链条细长、空间布局合理和产业门类协调发展,形成全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龙头,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和推动全市、全省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快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6.2发展定位

6.2.1定位依据

(1)装备制造产业是国家积极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

国家装备制造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2)具有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资源基础,符合资源比较优势原则。

青海省具有丰富的钢铁、有色金属资源,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依托青海省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和制造。

(3)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详见前文。

(4)符合世界工业发展的新趋势,面临发展装备制造产业良好的机遇。

6.2.2战略定位

依托青海省资源及装备制造业基础优势,加快发展数控机床、石油机械、专用汽车、新能源设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打造竞争力强,优势明显的西宁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和辐射西宁、青海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立足青藏高原,辐射西部,把西宁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建设成青藏高原装备制造产业的中心,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的装备制造产业高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