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药物学期末复习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027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技术药物学期末复习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物技术药物学期末复习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物技术药物学期末复习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物技术药物学期末复习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物技术药物学期末复习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技术药物学期末复习模板.docx

《生物技术药物学期末复习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技术药物学期末复习模板.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技术药物学期末复习模板.docx

生物技术药物学期末复习模板

生物技术药物期末复习总结

题型:

看英文写全称,名解,填空,问答

1、生物技术药物就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的药物,它和传统的化学药物以及从动、植物中提取药物的最大区别在于生产过程。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其列入新生物制品药物(以DNA重组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疫苗、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因子类药物,及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上述产品及其修饰物)。

反义药物、基因药物和核酶也属于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领域。

2、受体(receptor):

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是一些能与生物活性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药物等相互作用的分子.

3、新药(NewDrugs)新药系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但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以及增加新适应症的注册申请获得批准后不发给新药证书(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除外)。

定义包含以下三种类型:

1.中国未上市,国外也未上市的创新药物

2.中国未上市销售生产,国外也未销售但已有文献报道过的药物;

3.国外已上市销售的,但未在国内销售过

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注册申请,应当采用新技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且与原剂型比较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以及增加新适应症的注册申请,应当由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提出。

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以及增加新适应症的注册申请获得批准后不发给新药证书。

4、竞争性拮抗剂:

(competitiveantagonists)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本身不能引起效应,但能占据一定量的受体,拮抗作用是可逆的。

非竞争性拮抗药:

不与激动剂争夺同一位点,其与受体的结合可引起构型改变,妨碍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或使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生物效应。

其结合相对不可逆,能改变激动剂的量效曲线,使量效曲线抑制,斜率降低。

在任何浓度下都可阻止激动剂在特定受体产生最大效应,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向右移,但斜率及最大效应均降低,因此增加激动剂浓度不能解除非竞争性拮抗剂的拮抗作用。

5、先导化合物:

从众多天然来源或化学合成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意义的物质,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可作为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的模型,从而获得预期药理作用的药物称为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究的起始和基础。

6、高通量药物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HT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药筛选新方法,主要由自动化操作系统、高灵敏度检测系统、分子细胞水平的高特异性体外筛选模型及被筛样品管理库(即样品库)的建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系统等5个主要部分组成,使实验过程程序化,有合理、科学的管理系统。

由于这些筛选方法是在微量条件下进行,同时采用自动化操作系统,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筛选,因而称为高通量药物筛选。

高通量药物筛选采用的筛选方法一般是以药物作用靶点为主要对象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筛选模型,根据样品与靶点结合的表现,判断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在传统的筛选技术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建立的一套更适合于药物筛选的技术体系。

7、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的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系统评价,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8、药代动力学研究指ADME,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主要研究新药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吸收程度,在体内各重要器官的分布和维持情况以及排泄的速率和程度等。

9、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

一些药物在指定剂量时,其反应强度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改变,随着连续给药,反应性一般降低,产生对药物作用的耐受性

病原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的耐受性称抗药性(resistance)

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连续使用时还可产生药物依赖性(drugdependence)

10、合理药物设计(RationalDrugDesign)是以某一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为基础,进一步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物质,并尽可能阐明靶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再以靶分子为对象设计药物分子,使其能专一结合于靶分子的活性部位(如酶的活性中心),从而能改变靶分子的活性以发挥药物分子的治疗作用。

常见的靶物质有以下几种:

1.酶:

2.受体:

3.离子通道,4.核酸

11、组合化学:

采用化学、生物学或生物合成方法,把诸如核苷酸、氨基酸、单糖以及各种小分子,系统地装配成不同的组合,高效自动化合成结构多样性,具有多种特征的大量分子,建立可供筛选的化学物质库。

12、治疗指数,安全指数,激动剂与部分激动剂

治疗指数(TI)用LD50/ED50表示。

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用LD5/ED95表示。

完全激动剂(fullagonist)有很高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时能产生最大药理效应。

部分激动剂(partialagonist)对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也受体结合产生较弱效应。

由于亲和力较小,即使浓度再增加也不可能达到最大效应。

13、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体细胞分泌的一种活性蛋白质,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扰素是细胞因子家族中最早被发现的。

根据分子结构和抗原性的差异分为α、β、γ、ω、τ、κ等多个类型。

α型干扰素又可分为α1bα2aα2b等亚型。

干扰素具有蛋白质的性质并含有一个家族的不同蛋白质,而且在核酸序列和三维空间结构上都有结构相关性。

其生物学活性还有免疫调节和调节多种类型细胞的生长和分泌,及维持某些动物细胞早期的胚胎发育。

干扰素命名:

已发现六大类干扰素,第一类称为α-干扰素,主要是由白细胞产生,由166个氨基酸;第二类称β-干扰素,主要是由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产生,也由166个氨基酸组成;第三类称γ-干扰素,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产生,由143个氨基酸组成。

第四类、第五类,第六类分别称为干扰素τ、干扰素ω,κ。

14、模仿创新

创新药物有原始创新药物和模仿创新药物。

原始创新是提供具有新作用机制、新分子结构类型的创造;模仿创新也称快速跟踪创新或”metoo”创新,是在不侵犯她人专利权的基础上,对已知药物的药理、毒理、代谢及临床效果、作用机理、构效关系等进行充分研究,然后以该药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或改造,得到的改进的化学实体。

模仿创新(me-too)的研究方法:

①密切注视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包括”me-too”途径研制的新药,对母体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寻找新的化学实体

②对某些无专利保护的新药,尽快进行结构改造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

③有专利保护的新药,深入研究其专利保护范围,在不侵犯专利情况下进行专利边缘创新。

④有意识的改变局部化学结构,有可能获得强于母体的新药。

⑤重视手性药物的开发。

如对已有的外消旋体药物进行研究开发成单一对映

15、转基因动物是指经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对动物基因组的结构或组成进行人为的修饰,并经过相应的动物育种技术使这些经修饰改造后的基因组在世代间得以稳定的传递和表示。

动物基因组中稳定地整合含有外源性基因的动物。

能够大容量、廉价地生产复杂蛋白

16、细胞因子(Cytokine,CK):

主要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在体内含量极低、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统称。

17、三股螺旋DNA技术

脱氧寡核苷酸能与双股螺旋双链DNA特异性序列结合,形成三股螺旋DNA,这种三螺旋结构可阻止转录RNA和DNA的复制,因其作用原理有别于RNA的反义技术,因此有人将三螺旋DNA技术称为反基因技术.

其配对原则是:

人工合成15-40个碱基的脱氧核苷酸,使其按T.AT,C+.GC,G.GC,A.AT三碱基体与双链DNA结合,一般结合在蛋白质识别位点处,形成三链DNA.三股螺旋DNA的优点:

三股螺旋DNA所需剂量较反义RNA小得多,这是因为它的作用靶点在转录水平的DNA序列上,而反义RNA是作用于经转录后放大的mRNA水平.三股螺旋DNA特异性高,发生个别碱基错配的机率低.存在问题:

半衰期短,稳定性不够,在整合生物具有形成三股螺旋的同聚嘌呤和同聚嘧啶DNA片段较少.

18、生物等效性

生物等效性试验:

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份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19、白细胞

白细胞又叫白血球或白血细胞,能够分为三种亚家族,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

20、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是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

根据其来源和结构的不同分为TNF-α和TNF-β两种类型。

TNF-α主要是由巨噬细胞产生,LPS是其较强的诱导剂,T细胞和NK细胞在某些刺激因子(如PMA)作用下也可分泌此类因子。

TNF-β主要是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T细胞在抗原、丝裂原等刺激物的作用下可合成高水平的TNF-β。

TNF-β在最初发现时称为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是淋巴细胞杀伤抗原性靶细胞的效应因子。

21、生物药物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制得的一大类药物。

分为生化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制品.

22、生物制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生物制品定义为”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将经过生物技术加工制造的产品均归为生物制品。

一般意义上是指用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制成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

主要指菌苗、疫苗、毒素及血液制品等

23、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集落的细胞因子;最初研究造血干细胞是从软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开始的,在这种培养基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产生的大量子代细胞由于不能扩散而形成细胞簇,称之为集落,而一些刺激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因子可明显刺激这些集落的数量和大小因而命名为集落刺激因子(CSF)。

根据它们刺激的造血细胞种类不同有不同的命名,如GM-CSF、G-CSF、M-CSF、multi-CSF(IL-3)等。

24、多中心试验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

各中心同期开始与结束试验。

多中心试验由一位主要研究者总负责,并作为临床试验各中心间的协调研究者。

多中心试验应当根据参加试验的中心数目和试验的要求,以及对试验用药品的了解程度建立管理系统,协调研究者负责整个试验的实施

25、JAK-STAT通路

JAK(justanotherkinase或januskinase)是一类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在调节多种细胞因子调节蛋白的信号传导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