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166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docx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docx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一:

个人介绍

  沙利文,HarryStackSullivan(1892~1949),美国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祖籍为爱尔兰。

1892年2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的诺威奇,1949年1月14日卒于巴黎。

1917年在芝加哥医学院获医学博士。

在进入精神病学界以前,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军医,其后在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若干研究所服务。

他深受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W.A.怀特的影响,致力于精神分裂症研究。

他也是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

为了纪念怀特,他后半生创设了怀特基金会,任华盛顿精神病学校校长,以及《精神病学》杂志编辑,以此促进他的人际关系理论。

二.参加的活动

沙利文晚年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卫生会议的活动。

他生前只出版了一本著作:

《现代精神病学概论》(1947)。

他的许多演讲记录、笔记和手稿,由其同事陆续编辑出版,有《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1953)、《精神病会谈法》(1964)、《作为人的一种过程:

精神分裂症》(1962)、《精神病学与社会的融合》(1964)、《平民精神病学》(1972)等。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说对当时美国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影响很大,K.霍妮和E.弗罗姆都受了他的影响。

三。

沙利文的人际理论 

沙利文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关于人格形成的学说,其人格理论又称作人际理论,集中表现在《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一书中。

这部著作的中心内容是把精神病学概述为人际关系的科学,强调人的社会性本质,认为人格、精神病、诊断和治疗等都可以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

《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一书的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有关人际关系的阐述,强调精神病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的学说,把人际关系看作是人生存必需的环境,并以动力场去说明人际关系,详尽阐述了动能的概念;二是有关人格的发展,讨论了需要的张力,认为人除了有一般需要,还有从人际互动中产生的人际需要,强调了焦虑的张力和作用,探讨了人的经验发展具有的三种模式,提出了人格化问题,揭示了自我系统、自我动能的形成等。

  全书共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念介绍,讲述了发展研究的含义以及一些定义和假设;第二部分是发展的阶段,为全书的重心,书中把人的发展分成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前青春期、青春期前期、青春期后期和成人期;第三部分是不充分或不适宜的人际关系模式,讲述了精神失调的早期表现和晚期表现;第四部分是走向人的精神病学,谈到了作为人际关系理论的精神病学在治疗上的要点

  沙利文在其人际理论中曾先后提出过四个关键要领信为把握这些概念是了解他的理论的先决条件。

这四个关键概念是:

(1)人类本质的社会性。

这种社会性表现为人妹关系,因此可以用人际术语界定精神病、人格、诊断和治疗等概念。

(2)焦虑。

它在人格形成和人格障碍中起决定性作用。

(3)操作。

在人际领域中,有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是一种操作。

人际操作如何,既可导致人格障碍和精神病,也可治愈人格障碍和精神病。

(4)发展序列。

这种发展序列表现在人格上,指人格发展的阶段性。

  1、  人类本质的社会性

  在人类本质的社会性总是上,沙利文的基本观点是:

一个人出生后,就生活在一个复杂、变动的人际关系之中,这种人际关系就是他的社会性。

人的人格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才能存在。

单单研究个人本身而不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无法确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要格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有鉴于此,他把人格定义为“在使人类生活具有牲的经常发生的人际情境中相对持久的形式”。

即便是隐士和独居者,其生活也存在人际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在表象、记忆、幻想中实现和保持这种关系。

  早在1925年,沙利文就在马利兰州的西帕德布拉特医院开辟了专门病室,治疗一些男性少年的严重精神分裂症。

沙利反对当时对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看法,即信为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的,或认为它是一种自恋精神症。

相反,他根据对患者动机的探讨,认为精神分裂症主要由于患者童年人际关系的破坏,产生思想怪癖或象征化行为,在想象中占有自己和他人,导致口才思维、情感、活动的歪曲和经验组织的分裂。

沙利文把精神分裂症的起因一直追溯到幼儿与一个坏母亲之间的关系,也即獐在同冷漠无情、过度指斥、无理要示的母亲生活之后,便会对建立其他人际关系充满焦虑、戒备和怀疑。

 2、  焦虑

  沙利文认为,焦虑是人际领域中最具决定作用的形成性影响。

个体的行为动机,由两种内部的紧张状态引起:

一是生理的需求,如饥渴、性等,满足这些需求,紧张得到解除,个体获得满足的体验;二是人际关系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产生的焦虑,如果焦虑性的紧张得以解除,个体得到的经验就是“人际安全”。

这里,人际关系的安全对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例如,焦虑最初来自婴儿时期的无助特性。

当婴儿饥饿或不适哭泣时,父母就会立即予以反应。

这种哭泣成为一种获得生理满足和人际安全的工具,并直接导致两个结果:

由需要的减弱而引起的满足,由维持必须的关系而获得的安全。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慢慢形成一种自我系统,其功能就在于寻求满足和获得安全,以降低身心的紧张和焦虑状态。

这种自我系统可以说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和要领的一个过滤器或参照系。

如果个体不公获得生理需要的满足,而且处于自尊状态并在别人中间保持威望,他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感;如果外界事物或他人的评价与自我系统不相符合,他就会产生一种焦虑感。

面对焦虑和安全的矛盾,个体会进行各种探索。

一种情况是,个体调节自己的自我系统去适应外界事物或他人的评价,借以减轻焦虑,获得安全。

最常见的是,受到别人赞许的行为会得以加强,受到别人非难的行为会得到限制或约束。

这里,意识的过程和行为的控制均是为了迎合别的的期待,目的是减轻焦虑和获得安全。

另一种情况是,个体企图回避导致焦虑的人际情境。

当安全感面临威胁时,例如父母的愤怒指斥,儿童可能通过对它们作也选择性地不予注意和不给化们贴标签来证明这些愤怒与己无关。

这样,虽然愤怒仍然存在,但儿童已经停止了对它们的意识。

这里,用沙利文的话来说,就是“安全感通过的意识从人格的一个方面清除出去而得以保持”。

再一种情况是,个体对导致焦虑的人际情境作出不正确的反应方式,沙利文称之为“反应的歪曲”,主要表现在个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作错误感知、错误理解和误巾标签,以此来减轻焦虑。

  3、  操作

  操作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个体对人际情境的操作,二是心理治疗中使患者重新认识人际关系的操作。

  个体对人际情境的操作,是指个体在遇到自我系统与外界评价不相符合时作出 的防御功能,沙利文称之为“自我动能”。

这种自我动能是自我系统中的一种习惯的、持久的动机形式,是人所意识到的一种意象,是由反省的评价所构成,是形成一种安全感的动能,是人格发展的首要因素。

自我动能的防御功能主要有三类:

(1)升华作用,即当个体处于焦虑和安全的矛盾时,调节自己的自我系统以迎合外界的期望和评价。

上述的第一种情况即是如此。

在《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一书中,沙利文有时又把这种升华作用的防御功能称作“自我的生长动力”,用以描述个体在人际领域中日益趋向监控、评价和调节活动的复杂过程。

(2)分裂,即当个体处于焦虑和安全的矛盾时,对外界的非难或指斥有选择性地不予注意,或不给它们巾上标签,以示与己无关。

上述的第二种情况即是如此。

(3)情动性反应错乱,即当个体处于焦虑和安全的矛盾时,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作出歪曲的反映,包括错误感知、错误理解和误贴标签。

上述第三种情况即是如此。

沙利文对这种情动性反应错乱或反应的歪曲曾作过详细的描述。

主为那些把维护安全感置于主要地位的儿童容易在人际领域持非常歪曲的理解,他们对自己的欺骗表现在:

说服别人把自己看作为自己希望别人想见的人,或者防止别人把自己看作为自己不希望别人想见的人。

他们不只错误地知觉自己的操作,而且还错误地知觉别人的操作,用象征化的行为想象占有自己和别人,或拔高自己贬低别人,或怀疑别人抱有恶意。

“他们乐意知觉这些象征化的行为,与它们的关系胜似与实实在在的人的关系。

他们谨慎地接近人际情境,用警戒的、防御性的,有时甚至是异乎寻常的方式进行交际,其结果是反无数的歪曲置于实际的情境之上。

  操作的另一个含义是心理治疗中使患者重新认识人际关系的操作。

沙利文倡导了许多策略用以探测人际关系中的歪曲和伴随着这些歪曲而也现的焦虑,并通过帮助患者去体验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来建立自己与他人的政党关系。

他的理论假设是“一类论”的观点,即主张患者与常人同类,他们不是特殊的人,患者的一些象征化行为和怪癖思想,在常人的思想中偶尔也会瞬息出现。

可见患者的行为和思想与常人只存在量的判别与此相适应,沙利文主张在治疗时要了解患者、尊重患者,确信患者能够了解人际情境中的操作,甚至患者描述内部体验的努力也应视作人际领域中的一种操作;治疗者必须与患者合作,使自己成为患者操作中的参与者,并考虑在这一参与观察的过程中出现的评价和治疗数据;治疗应使患者对新的情境作出适应,其指标是协助患者把“私人模式”转化为“公共模式”。

沙利文特别推崇访谈法,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但对治疗者有着更高的技能要求。

  4、  发展序列

  沙利文认为,人生来具有一种自我调节和整合的功能,使人的潜能向完善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格具有连续怕,个体必须达到某种能力的成熟才能意识到外界环境中的种种人际关系,从而加以对待和适应。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种能力成熟才能意识到外界环境中的种种人际关系,从而另以对待和适应。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种能力成熟的相当年龄而把人格发展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婴儿期。

这时婴儿处于无能状态,只要求得到生理需要的满足,认知经验处于与环境混沌不分的未分化阶段,婴儿与母亲的忧乐感情息息相通,沙利文称这种交流为“口腔区的相互使用”。

在该阶段末,认知经验表现为内部尚缺乏共同有效性意义的不完善反应模式,母亲因对婴儿持赞许或不赞许态度而被他视为好母亲或坏母亲的象征,与此同时出现了被别人视为最初自我的好我和坏我。

  第二阶段:

儿童期。

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已能学习文化,自我系统仍按赞许或不赞许的形式积极生成。

当儿童感到与别人交往时难免会遇到非难时,他就开始习得了升华作用这种防御功能,反之他就学会运用分裂和情动性反应错乱两种防御功能。

  第三阶段:

少年期。

这时个人的认知经验开始达到综合模式,已能认识各种不同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接受它们的共同有效性的意义。

这个过程要持续到青年团后期。

少年期已经社会化了,懂得了竞争与合作,其自我动能的主要方面是保持名誉。

少年不仅学会了主动避开不感兴趣的事物,而且学会了区别现实与幻想。

沙利文认为这时的少年往往过早以成人的文化定型自居,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时期是一个人格发展的危险期限。

  第四阶段:

前青年期。

这一阶段产生了一种寻求同性密友的需要,它对人格的发展极为重要。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自我中心主义转向爱情,能够体会到别人的满足 和安全与自己的同等重要。

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慷慨、平等、谅解、互信等牲。

自我动能主要表现为升华作用。

但如果发展受阴,则引向分裂和情动性反应错乱。

  第五、六阶段:

青年期。

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从情欲行为 定型到身心的完全成熟。

这时期个体的主要任务是很好地与情欲动能相适应,否则会与社会发生剧烈冲突,丧失前青春期的价值而倒退到少年期。

如果只遇到最小阴力,则可与别人在心理和情欲上产生真正的亲密。

  沙利文指出,由于人格在各发展阶段都有可能遇到障碍,因此可能出现下列10种综合症:

(1)自我专注的人;

(2)难以纠正的人;(3)违拗的人;(4)非整合性或精神变态的人;(5)口吃者;(6)受野心驱使的人;(7)反社会的人;(8)不适当的人;(9)同性恋的人;(10)长期的青年人。

然而,这些人格综合症带有心理-社会性质,并不与哪一发展阶段相匹配

四:

贡献

  沙利文受当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企图将精神病与其他学科如自然哲学、人类学、生物学、语言学和行为学等结合起来,他以其独特方法,并以人际关系心理过程为主要参数,构成其新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

他有两大贡献:

①认为精神分裂症主要由于患者的童年人际关系的失调,产生了严重的焦虑,从而导致经验组织的分裂;②提出了自我系统概念,主张人生来就有追求满足和安全的需要,在人际关系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人格模式。

在他的理论中,包括了机能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些概念,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折衷主义思想的典型倾向。

附沙利文的自我发展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