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998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

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

课时设计记录表

课题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主备人

备注

时间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学生基础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法

情景教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直尺,米尺

学具准备

直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新授

一、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得出:

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3.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

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二)、用厘米量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

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间休设计:

认识尺子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巩固反馈

1、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2、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教师个别指导。

课堂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教学后记

 

 

 

课时设计记录表

课题

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主备人

备注

时间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

学生基础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法

复习导入法,情景创设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导学内容(详细具体的预习内容)

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

瞧!

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

那么该怎么办呢?

(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

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2厘米呢?

10厘米?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学生用手指尖的距离和两手掌之间的距离比划比划。

新授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

(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板书:

“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

(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

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

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

1米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

介绍:

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

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

瞧!

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

那么该怎么办呢?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

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间休设计

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巩固反馈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教学后记

 

 

课时设计记录表

课题

第三课时认识线段

主备人

备注

时间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生基础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独立思考

教具准备

刻度尺实物若干,如:

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学具准备

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

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导学内容(详细具体的预习内容)

1、感知线段的直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4、量线段和估线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新授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

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师:

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师:

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师:

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师:

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

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师:

线段可以量度吗?

小结:

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

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

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间休设计

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