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海南卷doc.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海南卷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海南卷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海南卷doc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海南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
“常形”是指显示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五香反映带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
在显示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边县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氛围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不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
“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
此亦文章病也。
”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
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
“‘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
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
”其实,湖带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
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怒的改变。
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
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
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物象在显示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可挂表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礼拜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
十岁而孤,事母孝谨。
以父得罪,靖居私门。
山涛领选,启武帝曰:
“《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嵇绍贤侔谷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涛曰:
“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
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
“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
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
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
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经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
准谥为过。
且谥曰缪。
”事下太常。
时虽不从,进行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
“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艾言于冏曰:
“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
”左右进琴,绍推不受。
冏曰:
“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
”绍对曰:
“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冏大惭。
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
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
“此嵇侍中血,勿去。
”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行在所:
天子所在的地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涛领选,启武帝启:
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堪:
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器:
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许:
答应。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
①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⑥若释公服从私宴,的不敢辞也。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⑥D.③④⑤
6.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
山海选拔官员时间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前。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
贾谧想与嵇绍交往。
嵇绍拒而不答。
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
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
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
—111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
这里指水瓮。
④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士戴其行。
。
二三其德。
(《诗经·氓》)
(2)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3)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二十年以后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
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
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
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
”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
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
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
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
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
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
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
”警察问道。
“当然啰!
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
啊,实在不容易啊!
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
他俩谁也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
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
“不会的。
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
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
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
“再见,先生。
”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
”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
”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
“不错,你是鲍勃。
我早就确信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