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9532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docx

《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docx

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

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发展战略

为实现转变发展方式、完成“十二.五”目标而努力奋斗

汤晓东

(2010年9月10日)

同志们:

今天,川煤集团芙蓉公司在这里隆重召开公司第三次科技人才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认真总结两年来矿区科技人才工作,展示科技创新成果,表彰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和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命名“科技拨尖人才”和“先进科技工作者”,贯彻落实上级科技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动员公司各级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公司发展建设、勇挑重担、建功立业,为实现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一、对两年来企业科技和人才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科技工作的简要回顾

自2008年公司第二次(历史上第十次)科技人才工作会召开以来,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在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围绕公司“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战略,以老矿区技改和新矿井建设、延伸产业链为抓手做大主业、做强辅业。

以灾害防治为重点,以改善作业环境、降耗提效为主战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大量的攻关研究工作及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广应用和技术改造工作。

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工作,取得了一批受到表彰的优秀科技成果,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忠于企业、忠诚事业,以今天将受到表彰12名“科技拨尖人才”、48名“先进科技工作者”为代表的骨干科技人才队伍。

2008-2009年,公司投入科技经费3861万元,完成公司以上研究项目40项,申请省级鉴定课题9项、川煤集团鉴定1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川煤集团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鼓励奖2项;芙蓉公司科技成果奖励62项(含二级单位自行研究项目)。

这些成果除了创造显著的安全生产、社会效益外,创直接经济效益约11578万元。

在此期间,技术人员撰写学术论文11篇上报省煤炭学会交流,参加西南四省一市煤炭学会年会上交流及评选,获三等奖1篇,优秀论文3篇;撰写24篇交流论文和1项专利上报川煤集团公司评选,获专利奖1项、获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优秀论文15篇。

2008年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8篇、2009年10篇。

两年来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矿井安全生产技改为核心,合理采掘部署、发展机械化,提高了单产、单进水平。

一是加快老矿井技改。

白皎矿、珙泉矿围绕重大安全隐患整治技改工程,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积极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并更新设计理念,对初设中部分设计做出了调整,如两矿运输大巷调整为机轨合一,珙泉24区人行系统的完善等,使两矿的技改更加科学合理。

杉矿积极完成通风系统、抽采系统、运煤系统的改造,效果良好。

红卫煤业对中、长期发展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理清了红卫煤业煤炭主业发展思路,形成了‘红卫煤业公司运输系统改造方案’并启动工程实施。

虽后因‘4.25’水患整个工程受影响,但广大干部职工所作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二是努力抓好生产接替。

针对采掘比例,中、小接替紧张,年度原煤难以保障产量持续稳定上升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部分矿井狠抓采掘关系调整工作。

白皎矿加大了23和24采区的开拓准备力度。

珙泉煤业公司加快了中、小接替调整力度和24采区的开拓准备。

杉木树矿加快S30、N30和N26采区的开拓,确保不出现采区脱节。

红卫矿加快了西二采区的开拓准备工作,努力缓解采区接替紧张的局面。

三是狠抓生产系统优化、简化。

公司及各矿组织研究新采区开拓方案和能力恢复方案,大力研究机械化发展,优化简化生产系统,实现连续运输。

杉木树矿主运煤系统实现了皮带化,白皎、珙泉两矿主运煤皮带系统井巷工程已经完成。

采面顺槽机轨合一布置、皮带化运输,运矸系统的中转仓环节,掘进碛头建立的快速掘进配套连续运输各矿普遍得到应用,广泛建立了生产系统“大功率、大能力、长距离、互配套”和生产设备“大功率、大能力、高性能、智能化”的设计理念与设备选型理念。

四是积极推广“四新”技术。

公司及四矿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合作,大力推广先进技术、设备、工艺。

运输皮带化、对拉绞车、坚硬薄煤层综采、大采高综采、蟹爪式装煤机、装煤台车、综掘机、反井钻机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工艺得到极大突破应用和发展,提升了机械化装备水平。

同时各矿大力推进支护改革,推广应用锚喷、锚网(钢筋网、塑料网)、锚注、锚索支护技术和树脂锚固剂、锚杆钻机、PC7U型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π型钢梁等先进设备和材料,较大幅度地改善了井巷支护状态,减少了失修率,提高了采掘工作面的支护可靠性。

五是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强化技术管理,结合矿区特点,率先在川煤集团内制订了“芙蓉公司巷道锚喷支护技术管理规范(试行)”,通过实践研究与应用,掌握巷道施工及支护基本特征和规律,找到经济有效的锚喷巷道施工及支护合理方案,总结出不同围岩条件下巷道锚喷支护设计和围岩控制理论方法,形成统一的巷道锚喷支护技术管理规范。

杉木树矿开展《大采高易自燃突出煤层提高综采单产技术研究》,首次在省内大采高易自燃突出煤层工作面采用新型特殊支护手段(锚杆+金属焊接网+成品钢带+锚索+喷浆),将综采工作面开切眼(毛断面17.6m2)一次性施工出,能满足支架安装的断面,与过去比较,具有开掘次数少、工序环节少(省时、省工)、安装期间占用单体支柱少、空间障碍少、空间安全性好、“三机设备”安装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同时减少综采工作面初期由小采高过渡到大采高期间“三角煤”的丢失。

就N2452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三机”安装与传统的综采工作面扩帮及“三机”安装节省6天时间,多回收“三角”煤量2100吨,价值达80万元以上。

首次在省内采用“不降采高、不铺设金属顶网,并提前对结束上山进行加固、到位后双向回撤”的新型综采“三机”设备快速回撤技术,支架平均回撤速度为11.7架/天,与过去传统的回撤方式支架平均回撤速度8.2架/天比较,其回撤支架工效提高了42.86%以上。

白皎矿开展《采空区下极近距离“多灾害”煤层综采综合技术研究》,先在2283工作面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随后又在2253工作面进行了成果推广应用,实效显著,两工作面共计为22采区增加煤炭资源回收量19.1万t,增加产值6352.23万元,填补了该矿三号煤层成功开采的空白,为“多灾害”难采煤层的安全开采找到了可靠途径,为矿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红卫矿开展《大倾角易垮落极近距离易自燃煤层群联合开采研究》通过对共用风机巷布置、高分子塑料挑板全封闭作B3煤层顶板、联合开采、瓦斯治理技术研究等一列的攻关,实现了3343、3344工作面两采面成功套采,节约开采成本72.605万元;多采出煤炭4.9万吨,按照2008年矿平均单价267.65元/吨,增加产值1311.5万元。

珙泉矿21区主皮带过《带压泥带施工技术研究》,采用了“管棚超前支护”、单体支柱配兀型梁和钢拱架顶梁临时支护、“人工短掘短支”的井巷施工方法,采用以封闭型钢拱架+钢筋网+管棚做主要骨架喷射混凝土的联合支护方式作为永久支护。

经过85m井巷的实践,证明施工是安全的;通过矿压观测,在监测时间内顶底板移近量及两帮移近量均非常小,井巷工程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证明支护方式是有效的。

该支护技术对井巷安全通过陷落柱、落差较大断层、围岩极破碎和填土层地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是生产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得到提高两年来,全公司采煤机械化率由2007年的54%,提高到2009年的75%,单产由12048吨提高到20084吨,回采工效由7.33吨/工增加到11.432吨/工,回采工作面个数由11.22个/月减少到8.29个/月,原煤产量由186万吨/年提高到219万吨/年。

单进由116.4米/个月提高到136.67米/个月,掘进总进尺由的45768米,提高到59723米。

掘进机装率由63.26%上升到89.45%,巷道锚喷支护率由54.12%,提高到71.37%,杉木树矿综采队2010年1月份月产原煤121777吨,第六次打破自创的省月产纪录。

公司已拥有4套综采和4套综掘生产设备。

科技进步带动和促进了公司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煤炭生产逐年增长,为以煤为主做大主业奠定了发展基础。

2.矿井灾害治理技术不断取得进步,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打牢基础。

我公司是全国著名的重灾矿区,随着生产转入深部水平开采,灾情进一步加重。

公司及各矿始终牢固树立“治灾求生存,减灾增效益”的理念,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治理灾害’工作思路,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手段,以瓦斯灾害和自然发火防治技术为重点,开展了多种矿井灾害治理攻关课题研究;一是与重庆大学合作,进行《芙蓉矿区矿山压力与支护体系技术研究》,找出矿压活动规律,为巷道优化支护提供依据。

二是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进行《高突矿井复杂矿压下巷道布置及软岩支护研究》,针对软岩支护技术开展研究,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初步形成软岩支护技术体系。

三是与西安煤科院合作进行《低透气性强突出煤层大直径钻孔提高瓦斯抽采率研究》、《突出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高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以提高抽采效果和治理效果,通过比较单孔抽(排)量提高数倍乃至数十倍。

四是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爆破新技术及相关理论在防治瓦斯灾害中的应用研究》,以提高煤层透气性,降低围岩及瓦斯应力,降低或消除突出危险。

在一些关键工程、重点工程得到普遍推广。

五是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进行《三高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自燃早期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形成了完善的井下煤自燃早期预测预报指标体系和综合防治措施。

六是与重庆煤科院合作进行《芙蓉矿区瓦斯参数考察研究》,对矿井各区域的瓦斯基本参数,不同孔径钻孔在不同煤层的抽(排)半径有了科学的确定。

七是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杉矿石炭沟河下煤层长壁垮落安全开采研究》,初步形成了采面布置、开采及水害治理方案。

八是与“国家深部开采软岩支护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异常矿压及显现、支护技术问题。

九是与四川煤田地质局合作完成了芙蓉矿区及四矿的“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

已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安全生产及灾害治理工作中,依靠科技创新强化治灾,提高了矿井防灾水平。

两年来,各矿的治灾技术路线基本成型,治灾格局逐步完善。

在瓦斯治理方面:

白皎矿确立了矿井西翼以保护层开采卸压加底板钻孔拦截瓦斯,东翼以底板钻孔预抽瓦斯为主的瓦斯治理技术措施。

珙泉矿确立了以底板钻孔预抽瓦斯为主的瓦斯治理技术措施。

杉木树矿因各区域的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差异大,治理技术措施存在多样性,经公司专家组研究论证,针对不同区域条件形成了以保护层开采、底板钻孔网格预抽、顺煤层预抽的瓦斯治理技术措施。

红卫矿以初步确立了“调整底板巷布置、预抽保护层、开采保护层”的瓦斯治理技术措施。

在防灭火方面:

各矿形成了以“合理采序、优化设计、均压通风、加快推进、惰化空区、超前预测”为主,辅以“悬空密闭、气雾阻化、浮煤回收、煤壁固化、局部洒浆”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

以“预防性封闭、注氮(浆)灭火、快速启封”的治理技术措施。

如白皎矿在老采空区下履残余煤层中布置了2034综采工作面,回收遗弃煤炭资源。

课题组针对残采煤柱区工作面采空区下履煤层开采范围内各类老巷数量众多,过巷中冒顶漏底的潜在威胁较大、易发火封闭工作面,丢失综采设备的危险。

首次在矿区这样工作面应用煤岩充填铺假底、超前钻探、控制切深与切割速度、及时支护顶板等技术管理措施;合理通风系统及配风,严格通风、瓦斯监测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均压防火、隔绝和开区注氮等综合瓦斯防治与防灭火措施,安全过旧巷约50余条,杜绝了顶板、通风瓦斯、发火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工作面于2009年9月开采,2010年2月结束开采,回采期约6个月,实际采出原煤23.51万t,平均月产约4.0万t,按当期煤销市场均价估算,创造产值9874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为矿井其它相似区域应用该技术进行了有益实践。

两年来,各矿通过先抽后(掘)采,大直径深孔抽(排),不同孔径钻孔排放,深孔预裂爆破,底板、顺层预抽、采空区、高抽巷卸压抽采等综合瓦斯防治技术措施和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全公司瓦斯抽采量由3294万立方,增加到4511万立方,提高36.95%;瓦斯超限三级报警次数由355次下降到265次,降低了25.4%;煤与瓦斯突出由6次下降到3次,下降50%。

基本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在已开展的科研项目中,《三高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自燃早期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建立了“三高”煤层开采过程工作面采空区不同区域自然发火定量预报指标体系,预报时间从着火前5—7天提前到30天以上,实现了由发火救灾处理向早期预报、提前预防的转变。

结合移动灌洒阻化剂、灌注凝胶、喷洒高分子材料、定期构筑悬空密闭、均压防火技术以及对开、闭区注氮惰化采空区等综合防火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自燃发火事故。

《三高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自燃早期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荣获2009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公司近25年来所取得的第一个省(部)级一等奖项目。

3.机电运输方面技术进步明显。

机电运输围绕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和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机电设备,提高系统可靠性,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障和服务为宗旨进行工作。

一是杉木树矿率先在川煤集团内实施了综合自动化矿井建设,一期工程投资1000余万元,建立了综合自动化管理信息平台和DLP大屏显示、井下电力监控、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等7个子系统,于2009年6月投入运行。

矿井综合自动化一期工程具备了参数监测、视频监视、无人值守、数据分析处理、就地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是四川乃至西南唯一的综合自动化矿井。

二是通过技改节能和管理节能取得成效。

“变频技术”在矿井主扇、局扇、提升绞车、抽放泵等设备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公司已安装变频启动装置10多台,控制功率达3000多KW。

其中杉木树、白皎、珙泉、红卫、新维矿井安装主要提升变频绞车5台,变频局扇2台、变频瓦斯抽采泵两套,变频主扇两台。

通过变频控制技术,实现节电率达30%,年节电量210万kWH,通过变频控制技术,改善了设备的特性,实现了软启动,减轻了电机硬启动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冲击并提高了电网的功率因数。

截至2009年6月份,公司已全部采用新型节能矿灯,LED矿灯具有能耗小、照度高、重量轻、使用时间长等特点,年可节约电量6万kWH。

2009年公司对大功率用电设备进行了技术测定,根据测试数据,调整了电网运行方式,将设备调到最佳工况点运行,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2009-2010年完成了能源自查报告和监察报告,完成计量网络图、计量器具台帐和对各单位进行设备资产的全面检查工作,老旧高耗能设备及一、二批严禁使用的井工设备已基本淘汰完毕。

各矿对耗能大的排水设备严格执行了错峰填谷,并加强对跑、冒、滴、漏和长明灯的管理,已形成稳定可靠的节能能力,促进了节能工作。

上级下达给公司“十一五”期间节能总量为21425吨标煤,2006年至2009年实际完成节能量18118吨标煤,已完成84.56%,为企业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2009年芙蓉公司被宜宾市评为“优秀节能企业”。

三是进行了“中长距离皮带运输机”研制开发。

嘉业公司自行设计、制造的中长距离皮带运输机,采用了机、电、液一体的液粘软启动技术,解决了多机驱动时的功率平衡,合理调整输送带张力,实现了启动平稳,运行可靠,保护齐全,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杉木树矿攻克了钢丝绳芯皮带硫化接头工艺技术,保证了皮带接头的抗拉强度、解决了皮带接头工艺依靠厂家的被动局面。

四是各矿在提升系统推广应用了常闭式联动挡车装置和斜巷绳压式常闭挡车装置,该装置的应用有效地防止了斜坡跑车事故的发生和扩大;白皎矿矸石山排矸系统进一步改进排矸方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巷运输大巷推广新型岔口、弯道信号报警装置和道岔司控装置,使平巷轨道运输碰头、刹腰,追尾等事故大幅减少;掘进系统利用蟹爪式装煤机和刮板式装煤台车替代明令禁止使用的耙斗式装矸机,既满足了规定要求又降低了装矸的劳动强度;对拉绞车的应用提高了掘进运输的效率;在矿井供电方面,杉木树率先采用了供电网络监测监控技术,高低压开关更新智能保护装置,实现了在地面对井下变电所配电装置遥控、遥调、遥信、遥测、遥视的“五遥”功能,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局扇供电已全部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技术方案。

五是煤层气公司对瓦斯发电机组废气余热进行利用,设计制作了一套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供珙泉矿职工澡堂使用,利用锅炉节约下来的瓦斯可增加发电量11万kwH/年;白皎矿对矿井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应用先进的网络控制技术,实现了远程控制,从原水处理、水泵运行、投药,清污等全部实现了自动控制;公用公司对各程控机房装设电缆防盗报警装置,提升了交换机的安全运行能力,减少了电缆被盗事故的发生。

4.非煤、环保、卫生及信息化等方面:

玻棉公司开展了利用黄磷尾气作替代燃料降低生产成本试验。

龙泉公司在完成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自行开发了轻集料混凝土空心隔墙板“干湿热蒸养技术”,进行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研制了卸板机具和运板小车、高效能储存自动拌混给料机、取得了一批革新成果。

川南建工开展了矿井溶洞及陷落柱支护方式研究、卸矸栈桥在下山施工中的应用,加大机械化作业装备的投入,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装备和支护技术,井巷施工连续跨上新台阶。

新维项目建设指挥部在作好“五通一平”及新场、维新排矸井和主平硐工程建设的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加班加点完成施工图纸设计35份,基本满足了施工需要。

水泥项目建设指挥部,紧紧围绕“优质、高效、快速建成日产4000吨熟料干发水泥生产线”这个目标,优化完善了设计方案。

一是对中压SVC无功补偿装置进行了集中动补,避免了过补偿和欠补偿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电网功率因数和电压的稳定性。

二是针对水泥设备操作频繁,环境粉尘大的特点,将中压开关柜的弹操机构改选为永磁机构,可降低真空断路器的故障,延长电控系统寿命,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三是增加窑尾喂料备用系统,在主系统检修的时候,可启动备用喂料系统进行生料入窑的输送,确保了熟料煅烧生产的不间断进行,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以上设计的更改都得到设计单位的认可和肯定。

嘉业公司在继续抓好综采支架、耙斗装载机等骨干产品市场巩固和开拓的同时,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顽强拼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开发研制了“大功率、中长距离皮带机”,承担了杉矿2万立方米瓦斯罐制作安装和储配站建设,并圆满地完成白皎2万立方米瓦斯罐的大修工程。

白皎矿、珙泉矿水处理厂改扩建、电厂和四矿均已安装在线监测仪器,实现了达标排放。

物资公司在川煤内率先建立了立体仓库,物资供应初步实行了信息化、自动化控制管理。

煤层气抽采利用取得新成效,完成了瓦斯发电工程,总装机容量达到10596KW,发电机组平稳运行,今年1-8月安全发电2020万度。

矿山急救医院坚持“科技兴院、人才立院”的战略方针,以规范、改革、创新为工作重点,制定并完善了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和科技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优势和特长,立足医院、科室,鼓励技术创新和“四新”应用,加强学科建设,大力推进医疗技术引进和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在西南地区首家引进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新技术用于治疗尘肺病,提高了尘肺病治疗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获国家和省级项目经费共计230万元。

开展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双侧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技术,胸腰椎脊柱骨折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等新技术,技术难度大,有创新,有较大应用前景,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展示了医院特色和优势。

公司组织实施了网络及信息安全建设项目,完成了上网行为管理、网络负载均衡、核心网络改造、中心机房边界网络改造、二级单位边界网络安全部署、二级单位子网内网改造、二级重点业务单位机房改建、SDH专线建设、PDH备用电路建设、网络版杀毒软件部署、网络管理软件部署、中心机房防火系统建设、KVM服务器管理平台等建设工作,加固了公司办公网络基础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了公司网络办公高效运作,为公司下一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川煤集团六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我公司已建成金蝶财务EAS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煤矿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地测空间信息系统的联网,正在开展物资供应系统试点部署、即将开展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作。

5.完善了技术创新体系

根据公司发展目标,按照川煤的要求,公司技术中心加快了“省级技术中心”建设的步伐。

通过增加投入、完善机构、充实人员、整合内部资源,建立广泛“产、学、研”合作、加大和提升研发能力、规范科技创新管理,使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四川省经委、宜宾市经委和川煤集团技术中心的帮助指导下,刚组建运行一年的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了四川省经委及相关部门组成专家组的资料审查、集中陈述、实地考察和现场答辩等形式的评审,2009年10月20日,四川省经委正式颁发文件,认定我公司技术中心为“省级技术中心”,并已正式批准授牌。

公司技术中心的高起点跨越了“市级技术中心”建设,一年内完成了按程序需要四年才能实现的建设任务。

技术中心的建立,加大了公司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完善了管理制度和技术进步激励机制,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不断形成创新成果迈上了新台阶。

两年来,公司科技工作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支持,离不开全体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离不开公司全体职工的支持和帮助,再此我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清醒的看到公司科技工作离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企业开发筠连煤田、恢复本部产能,五年内建530万吨的发展战略、建设“五型”、“四化”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技队伍人才还有流失,人才梯队建设的“断层”现象还十分严重;现有人员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缺乏经验,工作干得多,总结、分析研究报告写得少。

二是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尚未攻克,灾害治理的可靠程度还不能满足机械化达产高效的需要。

三是复杂的地质条件缺乏有效探测手段,制约了机械化的发展和灾害防治,并造成部分无效工程。

四是掘进工艺、采区辅助运输系统改进不均衡,掘进单进低,急需解决的“硬岩综掘”和“突出煤层综掘”还未能取得突破。

五是个别单位对科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展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认识不够,科技管理机构不健全;科技管理办法还不够科学有效,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些不足和问题还需我们着力去解决。

(二)人才工作的简要回顾

1.人才队伍现状

截止2010年6月底,公司共有员工10028人。

“三支”人才队伍情况为:

企业管理人员138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7人,技能型人员4032人。

管理人员学历分布情况为:

本科及以上学历214人、占15%,大专学历663人、占48%,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510人、占37%;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情况为:

高级职称76人,中级职称299人,初级职称830人。

技能型人员技能等级情况为:

技师19人、高级技工64人、中级技工1880人、初级技工2069人。

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多元的人才结构。

2.人才工作的主要收获

两年来,公司在继续做好煤矿主体专业大学生培养引进、做好各类人才推优工作、开展员工业务培训工作外,加大了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提升人才工作管理水平,提升员工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工作。

主要收获如下:

(1)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54人。

其中,煤矿主体专业大学生共计135人,其他专业大学生19人。

人才推优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获得省市级荣誉15人,川煤级2人,公司级拔尖人才12名。

(2)企业人才工作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公司及各二级单位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按管理、专技、技能“三支队伍”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