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441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最新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最新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最新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最新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docx

《最新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docx

最新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

 

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

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本公司常见危险化学品

性质和安全技术说明

原料车间安全教育

冀宏宙收集整理编辑

2012月一月安全活动主题

 

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

本公司常见危险化学品1

性质和安全技术说明1

目录2

一、三氯氢硅:

CAS10025-78-20

二、四氯化硅:

CAS10026-04-72

三、二氯硅烷:

CAS4109-96-04

四、氢133-74-06

五、氮气:

CAS7727-37-99

六、氢氧化钠:

CAS1310-73-210

七、硝酸:

CAS7697-37-212

八、盐酸(氯化氢):

CAS7647-01-014

九、氧化钙:

CAS1305-78-816

十、氯7782-50-518

十一、氢氟酸:

CAS7664-39-322

十二、氢氧化钾:

CAS1310-58-324

十三、五氧化二钒:

CAS1314-62-126

十四、氧气:

CAS7782-44-728

十五、乙炔:

CAS74-86-230

十六、硅粉:

CAS7440-21-332

一、三氯氢硅:

CAS10025-78-2

三氯氢硅分子式:

SiHCl3分子量:

135.44主要成分:

三氯硅烷含量≥98%;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有令人窒息的气味.,熔点(℃):

-134℃,沸点(℃):

31.8℃,相对密度(水=1):

1.3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7,饱和蒸气压(kPa):

55.33(14.5℃),闪点(℃):

-13.9,爆炸上限%(V/V):

70,爆炸下限%(V/V):

6.9,溶解性:

可混溶于苯、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多晶硅、单晶硅原料、外延成长、硅液、硅油、化学气相淀积、硅酮化合物制造、电子气。

【急性毒性】

小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D50:

1030mg/kg;

大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15000mg/kg。

【健康危害】

对眼睛及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高浓度可引起角膜混浊,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

眼睛直接接触可致角膜及眼睑严重灼伤。

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组织坏死,长期不愈。

【危险特性】

与氧化剂发生强烈的反应.遇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热和有毒的腐蚀性烟雾.遇明火,高热时发生燃烧或爆炸;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氧化硅。

1、三氯硅烷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刺激性恶臭易流动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

在空气中极易燃烧,在-18℃以下也有着火的危险,遇明火则强烈燃烧,燃烧时发出红色火焰和白色烟,生成SiO2.HCl和Cl2:

 SiHCl3+O2→SiO2+HCl+Cl2;三氯硅烷的蒸气能与空气形成浓度范围很宽的爆炸性混合气,受热时引起猛烈的爆炸。

它的热稳定性比二氯硅烷好,在900℃时分解产生氯化物有毒烟雾(HCl),还生成Cl2和Si。

2、遇潮气时发烟,与水激烈反应:

2SiHCl3+3H2O—→(HSiO)2O+6HCl

3、在碱液中分解放出氢气:

SiHCl3+3NaOH+H2O—→Si(OH)4+3NaCl+H2

  4、与氧化性物质接触时产生爆炸性反应。

与乙炔、烃等碳氢化合物反应产生有机氯硅烷:

  SiHCl3+CH≡CH一→CH2CHSiCl3、SiHCl3+CH2=CH2—→CH3CH2SiCl3

  5、在氢化铝锂、氢化硼锂存在条件下,SiHCl3可被还原为硅烷。

容器中的液态SiHCl3当容器受到强烈撞击时会着火。

可溶解于苯、醚等。

无水状态下三氯硅烷对铁和不锈钢不腐蚀,但是在有水分存在时腐蚀大部分金属。

6、在高温条件下,三氯氢硅能被氢气还原生成硅SiHCl3+H2==高温=Si+3HCl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耐酸碱手套.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灌装时应有静电接地,防止静电积累.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内.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是否有泄露现象.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如肥皂水等。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清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

蒸汽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封闭区域内的蒸汽遇火能爆炸.蒸汽若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若物质不泄露,在安全防护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隔离式呼吸器。

灭火剂:

干燥砂土,干粉,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禁止用水、泡沫灭火器。

【泄漏应急处置】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如果是贮罐发生泄漏,又不能及时排除泄漏,就应该将发生泄漏的贮罐内的三氯氢硅用氮气压入备用罐内。

如果是生产中的设备和管道发生泄漏,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迅速关闭有关阀门切断物料输送。

泄漏地带有水源时,应用干砂土围成隔离带,将泄漏的三氯氢硅与水隔离开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将地面洒上沙土或不燃性材料吸收.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二、四氯化硅:

CAS10026-04-7

四氯化硅:

分子式SiCl4,相对分子质量:

169.90。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发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潮解。

熔点(℃):

-70,相对密度(水=1):

1.48,

沸点(℃):

57.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5.86,

饱和蒸气压(KPa):

55.99/37.8℃。

溶解性:

可混溶于苯、氯仿、石油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有机硅化合物,如硅酸酯、有机硅油、高温绝缘漆、有机硅树脂、硅橡胶和耐热垫衬材料。

高纯度四氯化硅为制造多晶硅、高纯二氧化硅和无机硅化合物、石英纤维的材料。

军事工业用于制造烟幕剂。

冶金工业用于制造耐腐蚀硅铁。

铸造工业用作脱模剂。

【急性毒性】

大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51640mg/kg。

【健康危害】

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高浓度引起角膜浑浊、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

眼直接接触可使角膜及眼睑严重灼伤。

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组织坏死。

本品可引起溶血反应而导致贫血。

【危险特性】

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有毒腐蚀性烟气。

1、四氯化硅与水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化氢:

SiCl4 + 2H2O → SiO2 + 4HCl

2、与甲醇或乙醇反应则得到硅酸四甲酯和硅酸四乙酯:

SiCl4 + 4ROH → Si(OR)4 + 4HCl

3、高温下与硅发生归中反应:

Si + SiCl4→ Si2Cl6 + 同系物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醇类接触。

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避免光照。

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留。

雨天不宜运输。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必须佩戴自吸式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隔离式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清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

立即切断泄漏源,用干粉灭火器及干砂灭火。

灭火剂:

干粉、干砂。

切忌使用水、泡沫、二氧化碳、酸碱灭火剂。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场所处置。

三、二氯硅烷:

CAS4109-96-0

二氯硅烷:

分子式SiH2Cl2,分子量:

101.010。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有特征气味。

熔点(℃):

-122

沸点(℃):

8.3

相对密度(水=1):

1.2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48

饱和蒸气压(kPa):

163.6(20℃)

闪点(℃):

-28

引燃温度(℃):

41~47

爆炸下限[%(V/V)]:

4.1

爆炸上限[%(V/V)]:

99.0

溶解性:

溶于苯、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甲硅烷基化剂,及合成硅的有机化合物

【健康危害】

对上下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有腐蚀性和刺激性。

本品遇水或空气中的水份迅速水解形成氯化氢(盐酸)。

盐酸可致皮肤灼伤和粘膜刺激。

接触后表现有流泪、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流涎等。

可引起肺炎或肺水肿。

眼接触可致灼伤,导致失明。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卤素及其它氧化剂剧烈反应。

遇水或水蒸气剧烈反应,生成盐酸烟雾。

1、二氯硅烷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刺激性窒息气味和腐蚀性的无色有毒气体。

空气中易燃,100℃以上能自燃,燃烧氧化后生成氯化氢和氧化硅。

2、加热至100℃以上时会自行分解而生成盐酸、氯、氢和不定性硅。

3、施以强烈撞击时也会自行分解。

4、在湿空气中产生腐蚀性烟雾。

遇水水解生成盐酸和聚硅氧烷(SiH2O)4。

5、与碱、乙醇、丙酮起反应。

6、与卤素或其它氧化剂也会发生激烈反应。

7、与三氟化锑反应生成氟硅烷。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烟雾。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醇类接触。

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有毒气体专用库房。

库温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氧化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必须佩戴自吸式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隔离式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灭火方法】

立即切断泄漏源,用干粉灭火器及干砂灭火。

灭火剂:

干粉、干砂。

切忌使用水、泡沫、二氧化碳、酸碱灭火剂。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

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使用抗溶性泡沫抑制蒸气。

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四、氢133-74-0

无色、无臭的气体。

很难液化。

液态氢无色透明。

极易扩散和渗透。

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分子量2.02,熔点-259.2℃,沸点-252.8℃,气体密度0.0899g/L,相对密度(水=1)0.07(-25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07,临界压力1.30MPa,临界温度-240℃,饱和蒸气压13.33kPa(-257.9℃),爆炸极限4%~75%(体积比),自燃温度500℃,最小点火能0.019mJ,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

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

【活性反应】

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健康危害】

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缺氧性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呈现出麻醉作用。

【操作安全】

(1)氢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

制氢和充灌人员工作时,不可穿戴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及带钉的鞋作业,以免产生静电和撞击起火。

(2)当氢气作焊接、切割、燃料和保护气等使用时,每台(组)用氢设备的支管上应设阻火器。

因生产需要,必须在现场(室内)使用氢气瓶时,其数量不得超过5瓶,并且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或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m,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m。

(3)管道、阀门和水封装置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严禁使用明火烘烤。

不准在室内排放氢气。

吹洗置换,应立即切断气源,进行通风,不得进行可能发生火花的一切操作。

(4)使用氢气瓶时注意以下事项:

——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气瓶的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

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气瓶禁止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

——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留有0.5MPa的剩余压力。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

储存室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

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3次,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7次。

(3)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或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m;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或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m;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

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

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要有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直射。

(3)在使用汽车、手推车运输氢气瓶时,应轻装轻卸。

严禁抛、滑、滚、碰。

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

装运时,应妥善固定。

汽车装运时,氢气瓶头部应朝向同一方向,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直立排放时,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

不能和氧化剂、卤素等同车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4)氢气管道输送时,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氢气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其支架应为非燃烧体。

架空管道不应与电缆、导电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氢气管道与燃气管道、氧气管道平行敷设时,中间宜有不燃物料管道隔开,或净距不小于250mm。

分层敷设时,氢气管道应位于上方。

氢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可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室内管道不应敷设在地沟中或直接埋地,室外地沟敷设的管道,应有防止氢气泄漏、积聚或窜入其他沟道的措施。

埋地敷设的管道埋深不宜小于0.7m。

含湿氢气的管道应敷设在冰冻层以下;

——管道应避免穿过地沟、下水道及铁路汽车道路等,必须穿过时应设套管保护;

——氢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氢火焰肉眼不易察觉,消防人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进入现场,注意防止外露皮肤烧伤。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若泄漏发生在室内,宜采用吸风系统或将泄漏的钢瓶移至室外,以避免氢气四处扩散。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

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五、氮气:

CAS7727-37-9

氮气化学式:

N2,相对分子质量:

28,气化学式:

O2,相对分子质量:

32,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味、无嗅气体,熔点(℃):

-210,相对密度:

0.81,沸点(℃):

-19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967,饱和蒸气压(Kpa):

465/-180℃,临界温度(℃):

-146.9,临界压力(MPa):

3.17,溶解性:

微溶于水,酒精和醚。

  主要用途:

氨、硝酸等产品的生产;电子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惰性介质保护;食品保鲜、速冻等。

【急性中毒】

氮本身无毒,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眼睑皮肤变青,无知觉直至窒息死亡。

【健康危害】

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由于无味、无色、无嗅,故空气中含量高时无法发觉,如果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

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死亡。

液氮对眼、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

【危险特性】

氮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氮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内压力急剧升高直至爆炸。

应用水冷却火场中容器。

注意事项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制通风设备。

操作液氮时应严防冻伤。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气瓶应有防倾倒措施。

大于10立方米低温液体储槽不能放在室内。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环境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迅速撤离现场;抢救、处理事故时要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接触液氮应戴面罩。

【身体防护】低温工作区应穿防寒服。

【手防护】低温环境戴棉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

 

【急救措施】

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接触液氮,可形成冻伤,用水冲洗患处缓解症状,就医。

眼睛接触:

液氮溅入眼中,翻开眼睑,用水冲洗,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

用水冷却火场中容器,使用与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

处理泄漏事故时,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处理液氮应配戴防冻护具。

六、氢氧化钠:

CAS1310-73-2

氢氧化钠;烧碱,分子式NaOH,相对分子质量40.01,熔点(℃)318.4,沸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