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880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3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

郑传芹

(2008年8月)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师范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和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一方面提供了教育心理学完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近百年来教育心理学领域非常丰富的研究资料,同时又十分注意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大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心理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其整体框架我们可以分为发展论、学习论、教学论、课堂管理论及测评论等部分。

当代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偏向应用的综合性、偏向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

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特点。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学规律以及教师教学的特点和心理学规律,同时能在教学实践中初步运用这些原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并在运用理论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学生应该了解和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关心理现象及其特点、规律,并尝试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同时应了解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并掌握科学的课堂管理原理和方法以及掌握测评的手段。

三、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

本课程与高等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及教育技术学等课程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首先,教育学研究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教育心理学则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其次,普通心理学研究一般的心理活动规律,它涉及到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它是各个心理学分支的基础。

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对象都是教育条件下的学生,儿童心理学要考虑教育条件下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反之,教育心理学无论选择什么研究题材,都得考虑某一阶段实验对象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再次,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把握三个要点:

一是力求全面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这有助于理解教育心理学中大量的实证研究资料;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集中探讨认知领域和品德领域的学习,尤其是认知领域的学习,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三是注意把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学习实践以及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也即要关注理论结合实际的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的重点是:

学习心理的理论与实践。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历史和方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专家教师的特点、教—学过程的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

2.了解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等;

3.理解教师成长的阶段、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本章难点:

教—学过程的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专家教师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一)教学:

科学,还是艺术

(二)教师:

从新手到专家

1.教师成长的阶段

2.专家教师

(三)教育心理学: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宏观模式

2.教学过程微观模式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

2.教学实际意义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

1.科研选题

2.形成研究问题

3.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

4.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有效性

(四)阅读研究文章

1.定性研究

2.定量研究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1.教学:

科学,还是艺术(了解)

2.教师:

从新手到专家

(1)教师成长的阶段(理解)

(2)专家教师的特点(理解)

3.教育心理学: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宏观模式

①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了解)

②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了解)

(2)教学过程微观模式

①微观教——学过程分析(了解)

②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了解)

③如何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了解)

④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了解)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了解)

2.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了解)

(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了解)

(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了解)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了解)

(2)教学实际意义(了解)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了解)

(四)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理解)

(1)客观性原则(理解)

(2)系统性原则(理解)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解)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了解)

3.研究的有效性(了解)

4.阅读研究文章

(1)定性研究(了解)

(2)定量研究(了解)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2.理解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3.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本章重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本章难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一般过程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动力

3.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有关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理论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会合论和成熟论

(4)相互作用论

2.研究遗传和环境作用的方法

(1)家谱分析和血缘分析

(2)双生子研究

(三)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3.影响发展的因素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3.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4.内化学说

5.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6.维果斯基的思想对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影响

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一)强化说

(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

(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

(四)语言获得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

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二)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三)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1.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一般过程

(1)心理发展的概念(理解)

(2)心理发展的动力(理解)

(3)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

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有关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理论

①遗传决定论(了解)

②环境决定论(了解)

③会合论和成熟论(了解)

④相互作用论(了解)

(2)研究遗传和环境作用的方法

①家谱分析和血缘分析(了解)

②双生子研究(了解)

3.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理解)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理解)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理解)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理解)

(3)影响发展的因素(理解)

2.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理解)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了解)

(2)心理发展观(了解)

(3)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理解)

(4)内化学说(了解)

(5)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理解)

(6)维果斯基的思想对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影响(理解)

(三)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1.强化说(了解)

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了解)

3.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了解)

4.语言获得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了解)

(四)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了解)

2.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了解)

3.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了解)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与脑的关系、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及其各种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2.理解学习的定义、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人类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

3.理解加涅的学习分类、布卢姆的学习分类、奥苏贝尔的分类。

本章重点:

加涅的学习分类、布卢姆的学习分类、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本章难点:

加涅的学习分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学习

(二)学习的一般过程

(三)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四)人类学习的特点

(五)学生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学习与脑

(一)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

1.营养和环境

2.生化因素和脑

3.生物反馈与脑活动

(二)脑的结构和学习

1.脑功能的定位

2.大脑功能单侧化——割裂脑研究

(三)学习、行为问题与脑

1.多动症

2.暴力行为和侵犯性

(四)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1.加涅按学习水平的分类

2.加涅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

(三)奥苏贝尔的分类

(四)国内学者的分类

第四节学习理论概览

(一)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

(二)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渊源

(三)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发展脉络

(四)认知派学习论的发展脉络

(五)人本主义学习论的发展脉络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1.什么是学习(理解)

2.学习的一般过程(了解)

3.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理解)

4.人类学习的特点(理解)

5.学生学习的特点(理解)

(二)学习与脑

1.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了解)

2.脑的结构和学习(了解)

3.学习、行为问题与脑(了解)

4.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了解)

(三)学习的分类

1.加涅的学习分类

(1)加涅按学习水平的分类(理解)

(2)加涅按学习结果的分类(理解)

2.布卢姆的学习分类(理解)

3.奥苏贝尔的分类(理解)

4.国内学者的分类(了解)

(四)学习理论概览

1.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了解)

2.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渊源(了解)

3.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发展脉络(了解)

4.认知派学习论的发展脉络(了解)

5.人本主义学习论发展脉络(了解)

第四章行为——联想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认知行为矫正;

2.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

桑代克的联结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本章难点: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

(一)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第二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1.准备律

2.练习律

3.效果律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一)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

(二)反射学说

(三)强化学说

1.强化物

2.强化的程式

(四)行为的学习

1.朔造——发展新行为的一种方法

2.消退与维持

3.先前刺激

第四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社会认知理论

(二)交互决定论

(三)观察学习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复制过程

4.动机过程

第五节认知行为矫正

(一)自我管理

(二)自我言语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

1.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了解)

2.华生的行为主义(了解)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解)

1.学习的实质(理解)

2.桑代克的学习律(理解)

(1)准备律(理解)

(2)练习律(理解)

(3)效果律(理解)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理解)

1.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了解)

2.反射学说(理解)

3.强化学说(理解)

(1)强化物(理解)

(2)强化的程式(理解)

4.行为的学习

(1)朔造——发展新行为的一种方法(了解)

(2)消退与维持(了解)

(3)先前刺激(了解)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理解)

1.社会认知理论(理解)

2.交互决定论(理解)

3.观察学习过程(理解)

(五)认知行为矫正

1.自我管理(了解)

2.自我言语(了解)

第五章认知的——组织的学习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苛勒和托尔曼做的经典实验、学习的信息加工论及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理解格式塔学习理论、托尔曼符号学习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认知结构同化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

本章重点: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认知结构同化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论

本章难点:

建构主义学习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格式塔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研究

(二)学习的本质

第二节托尔曼符号学习论

(一)托尔曼的经典实验研究

(二)学习的本质

(三)潜伏学习

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二)类别及编码系统

(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四)提倡发现学习

(五)对布鲁纳理论的评价

第四节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一)有意义的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

(4)发现学习

(二)接受学习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

2.讲解式教学的特点

3.对接受学习的看法

(三)认知结构同化论

(四)教学原则

1.逐渐分化原则

2.整合协调原则

3.先行组织者策略

第五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一)加涅的学习模式

(二)与学习模式相关的教学各阶段

第六节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一)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理论

2.前苏联心理学界关于活动和意识关系的理论

3.维果斯基和列昂节夫的活动心理学

(二)智力活动形成的五个基本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第七节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

(一)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二)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

(三)认知建构主义与教学

1.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

(1)结构不良领域与学习

(2)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随机通达教学

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3.情境性教学

4.支架式教学

5.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四)对认知建构主义的简评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1.苛勒的经典实验研究(了解)

2.学习观(理解)

(二)托尔曼符号学习论

1.托尔曼的经典实验研究(了解)

2.学习观(理解)

3.潜伏学习(理解)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理解)

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了解)

2.类别及编码系统(了解)

3.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理解)

4.提倡发现学习(理解)

5.对布鲁纳理论的评价(理解)

(四)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理解)

1.有意义的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标准(理解)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理解)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理解)

①表征学习(理解)

②概念学习(理解)

③命题学习(理解)

2.接受学习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理解)

(2)讲解式教学的特点(理解)

(3)对接受学习的看法(理解)

3.认知结构同化论(理解)

4.教学原则(理解)

(1)逐渐分化原则(理解)

(2)整合协调原则(理解)

(3)先行组织者策略(理解)

(五)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加涅的学习模式(了解)

2.与学习模式相关的教学各阶段(了解)

(六)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理解)

(七)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理解)

1.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了解)

2.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理解)

3.认知建构主义与教学

(1)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

①结构不良领域与学习(理解)

②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随机通达教学(理解)

(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理解)

(3)情境性教学(理解)

(4)支架式教学(理解)

(5)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理解)

4.对认知建构主义的简评(理解)

第六章学习与迁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早期迁移理论中的格式塔关系理论、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学习定势与迁移关系、六七十年代有关的迁移研究;

2.理解迁移的定义、迁移分类中按影响顺序和性质的分类、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

3.理解迁移理论中的形式训练说、相同元素说和概括化理论、奥苏贝尔的迁移观、影响迁移的因素;

4.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本章重点:

奥苏贝尔的迁移观、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本章难点:

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迁移的概述

(一)迁移的定义

(二)迁移的分类

1.迁移的领域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正迁移和负迁移

4.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三)迁移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有关迁移的理论和研究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2.相同元素说

3.概括化理论

4.格式塔关系理论

5.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

6.学习的定势与迁移

(二)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研究

1.能力论

2.布鲁纳论迁移

3.奥苏贝尔论迁移

4.认知迁移理论

5.鲁宾斯坦论迁移

(三)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

1.关于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新争论

2.有关专家——新手解决问题的研究

3.元认知与迁移

4.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

第三节影响迁移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二)客观因素

第四节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一)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二)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三)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

(四)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五)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六)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迁移的概述

1.迁移的定义(理解)

2.迁移的分类

(1)迁移的领域(了解)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理解)

(3)正迁移和负迁移(理解)

(4)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了解)

3.迁移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

(二)有关迁移的理论和研究

1.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理解)

(2)相同元素说(理解)

(3)概括化理论(理解)

(4)格式塔关系理论(了解)

(5)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了解)

(6)学习的定势与迁移(了解)

2.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研究

(1)能力论(了解)

(2)布鲁纳论迁移(了解)

(3)奥苏贝尔论迁移(理解)

(4)认知迁移理论(了解)

(5)鲁宾斯坦论迁移(了解)

3.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

(1)关于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新争论(理解)

(2)有关专家——新手解决问题的研究(理解)

(3)元认知与迁移(理解)

(4)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了解)

(三)影响迁移的因素(理解)

1.个人因素(理解)

2.客观因素(理解)

(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理解)

第七章学习动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学习动机理论中的强化论;

2.理解动机和学习动机的定义、耶尔克斯——多德森律、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理论、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3.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本章重点:

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本章难点:

成就动机论和归因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1.动机的定义

2.学习动机的定义

(二)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论

(二)需要层次论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四)成就动机论

(五)归因理论

第三节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一)内部条件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点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5.学生的焦虑程度

(二)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

第四节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设置具体的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3.设置榜样

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正确运用竞赛

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6.注意个别差异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动机与学习动机

(1)动机的定义(理解)

(2)学习动机的定义(理解)

2.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了解)

3.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耶克斯——多德森律(理解)

4.学习动机的分类

(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理解)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理解)

(二)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论(了解)

2.需要层次论(理解)

3.自我效能感理论(理解)

4.成就动机论(理解)

5.归因理论(理解)

(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理解)

1.内部条件(理解)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点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5)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理解)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运用)

1.学习动机的培养(运用)

(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设置具体的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3)设置榜样

(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