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题复习冲刺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727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题复习冲刺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题复习冲刺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题复习冲刺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题复习冲刺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题复习冲刺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题复习冲刺训.docx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题复习冲刺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题复习冲刺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题复习冲刺训.docx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专题复习冲刺训

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下列测量记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长度是3.15cm

B. 体温计的示数是36.7℃

C. 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N

D. 电能表的示数是2015kW•h

2.假如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四位同学做了下列猜想,其中可能发生的是(  )

A. 人能将水喝入肚中                                              

B. 发射“天宫二号”不需要大推力的火箭

C. 人就没有了质量                                                  

D. 悬在空中的人会落下来

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你的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B. 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 人正常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10s

4.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5.由速度公式v=

​可知道(  )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甲:

t乙=1:

5,s甲:

s乙=3:

2,则V甲与V乙的比值是(  )

A. 3:

10                                 

B. 10:

3                                 

C. 2:

15                                 

D. 15:

2

7.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用10N的水平推力使其以3m/s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匀速运动了10s,则此过程中(  )

A. 重力做了3000J的功        

B. 推力的功率为30W        

C. 推力做了1000J的功        

D. 摩擦力为100N

8.在俄罗斯切巴尔库尔合同训练场,参加“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一辆中方96A型坦克行驶在水平面上,下述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坦克受到的重力和坦克对地面的压力                  

B. 坦克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坦克的支持力

C. 坦克受到的摩擦力和坦克受到的重力                  

D. 坦克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坦克的支持力

9.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 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 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10.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42℃                                

B. 我国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0g

C. 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D.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0s

11.现代航空和航运中使用的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发现目标的,如果一台雷达搜寻到了目标,从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的时间是1.2×10-4s,那么这个目标离雷达的距离是(   )

A. 3.6×104km                       

B. 3.6×102km                       

C. 1.8×104km                       

D. 18km

12.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然后将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乙所示,图乙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 F1                                         

B. F2                                           

C. F3                                      

D. F4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

14.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如右图所示的标志牌,可见这个路段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________ km/h,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处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__ h.

15.我们平时观看足球比赛的电视转播,其实是通讯卫星通过________来是来传递信息的,我们利用遥控器来调换不同的电视频道,其实是改变了电视机接收信号的________.比赛中我们看到被打进球门内的足球被球网拦住,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16.如图是运动员击球时的情景,球被球拍击中后快速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球撞击球案后发生________(填“弹性”或“塑性”)形变又被弹起,最后球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

17.如图是小明在水平地面上玩滑板车时的情景.当小明向后蹬地时,滑板车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________,二是利用了________.

18.交通法规定,乘坐汽车时,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主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乘客由于________,身体向前倾倒而造成伤害.假如正在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汽车将会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

19.“漂移”是一种高难度的汽车表演项目.有一种“漂移”方法如下:

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突然刹车,但汽车仍要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汽车具有________.同时转动方向盘,汽车急转弯,这是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________.

20.下表是某品牌汽车《驾驶守则》中的部分安全距离表格.

刹车前的车速v(km/h)

反应距离L(m)

刹车距离s(m)

停车距离x(m)

40

10

10

20

60

15

22.5

37.5

80

A=________ 

40

________ 

120

30

90

120

其中反应距离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过程中汽车匀速行驶的距离,刹车距离指从刹车到停下过程中汽车减速行驶的距离.停车距离x为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和.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图中所示的图线分别为甲、乙两不同品牌汽车在同一路面上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实际刹车距离s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图象.实验表明,一般家用小排量汽车的耗油量为每百公里7L﹣10L,而刹车过程中汽车的耗油量会有明显增加,因此在车辆较多的路面上应减速慢行,尽量减少刹车的次数.

(1)汽油属于__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一汽车在某次行驶中,消耗燃油0.63kg,则完全燃烧这些燃油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 J,这些热量可以使________ kg的水温升高60℃(燃油的热值q=4.6×107J/kg,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3)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即汽车行驶反应距离L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一定,则表格中A的数据应为________ 

(4)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车的刹车性能较好,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5)汽车保持恒定功率80kw在平直路面行驶时,其所受阻力大小为4000N,则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v=________km/h,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推断,这一速度所对应的安全停车距离应为________m.

三、作图题

21.如图,一条长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做成一个摆.当球摆到图中所在位置时,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绳对小球拉力的示意图.

22.如图所示,一个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继续滑动.请画出木块在水平面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三位同学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的大小.

(2)实验时,甲同学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甲同学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__(选填“平衡”、“不平衡”).

(3)实验中,乙同学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不动.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________.

(4)丙同学选择小纸片的目的是________(填“考虑”或“不考虑”)小纸片的重力,实验过程中丙同学用剪刀将小纸片从中间劈开,两个钩码都落到了地上,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________.

(5)同学们认为丙同学的实验优于甲、乙同学的实验,其主要的原因是      .

A. 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资料

C. 容易让小纸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 小纸片容易扭转.

五、解答题

24.我校运动会中,赛道上一圈的的路程为400m,小宇跑一圈所用的时间为80s。

求:

(1)小宇跑一圈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小宇以这个速度完成1000m的比赛,需用多少时间。

(3)若小宇跑1000m的过程中,以这个速度跑完前半段,以平均速度变为4m/s跑完剩下的半段路程,请问小宇跑全程的平均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5.若推土机的功率是120kW,重力为2×105N,履带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5m2.求:

(1)推土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当推土机进行推土作业时,在平直的场地上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30m,求推土机所做的功及受到的阻力.(取g=10N/kg)

 

26.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末端刻度值为3.15cm,物体长度为3.15cm﹣2.00cm=1.15cm.故A错误;

B、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36℃+0.7℃=36.7℃.故B正确;

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2N×4=0.8N.故C错误;

D、电能表的读数为201.5kW•h.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①使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起始端是否从零开始,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

③要弄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

④电能表的读数要注意,最后一位为小数位.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喝入口中的水,是由于重力作用下到人的肚中的,重力消失将不可能发生,故A不合题意;

B、大推力的火箭就是为了使其克服地球的引力,如要重力消失,将不再需要这样的火箭,故B符合题意;

C、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是否有重力无关,故C不合题意.

D、下落的人也是因为有重力的作用,没有重力,将不会自已落下来,因此,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对很多现象做出判断.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是否有重力无关.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物理课本宽度接近20cm;故A正确;B、指甲宽度约为1cm;故B错误;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错误;

D、人正常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1s;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4.【答案】C

【解析】【分析】已知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V="S/t"可求平均速度的大小。

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V=s/t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比较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二者相同,平均速度就相同。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由公式v=

可知,当时间一定时,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因时间不确定,所以A说法错误;

B、由公式v=

可知,当路程一定时,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因路程不确定,所以B说法错误;

C、由公式v=

可知,当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速度不确定,所以C说法错误;

D、ABC错,所以D正确.

故选D.

【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v=

​,据此分析回答.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

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用时间之比:

t甲:

t乙=1:

5,通过路程之比s甲:

s乙=3:

2,

速度之比:

v甲:

v乙=

=

=15:

2.

故选:

D.

【分析】已知路程之比与运动时间之比,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之比.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

因为竖直方向上距离为0,所以重力做功为0,故A错误.由W=FS得,推力做功为W=10N×3m/s×10s=300J,故C错误.

因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10N,故D错误;

推力的功率为P=FV=10N×3m/s=30W.故B正确.

故选B.

【分析】因为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没做功;利用功率计算公式P=FV即可求出推力的功率;利用公式W=FS可以求出推力做的功和摩擦力做的功.

8.【答案】D

【解析】【解答】A.重力和压力方向都向下,不是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

B.压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B不符合题意;

C.摩擦力和重力方向相垂直,不相反,不是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重力和支持力符合平衡力的条件,是平衡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

C、时间t=8s,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是v=

=

=5m/s,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用8s通过的路程除以8s,即得到两人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块橡皮的质量约10g,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6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在平静状态下,人1min呼吸25次左右,呼吸一次的时间在2~3s之间.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1.【答案】D

【解析】【解答】由v=

得:

电磁波从雷达发出到返回的总路程为s=vt=3×108m/s×1.2×10-4s=3.6×104m,

则此目标距雷达为s′=

s=

×3.6×104m=1.8×104m=18km.

故选D.

【分析】利用公式s=vt,算出电磁波从雷达发出到返回的总路程s,再将s除以2即为目标到雷达的距离.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不能盲目的用公式s=vt算出结果即为答案,因为雷达从发出电磁波到接收到返回的电磁波时,电磁波通过的路程为目标距雷达距离的2倍,所以目标距雷达距离应该用总路程除以

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

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即与平静的水面垂直.

故选C.

【分析】根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进行选择.

二、填空题

13.【答案】5分37.5秒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停表的大盘刻度单位为s,小盘刻度的单位是min,所以图示的时间是5min37.5s.

故答案为:

5分37.5秒.【分析】中间小圈为分,外圈为秒,要认清秒表的分度值,秒表的读数时,先读分针,再读秒,分针不到一半,秒针按30s以内读数,分针过半,则按30-60s读数.

14.【答案】司机;40;0.2

【解析】【解答】解:

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标志牌中“40”是限速牌,表示在此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v=40km/h;“西江大桥8km”表示从此处到西江大桥的路程为8km,

由v=

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位置到西江大桥至少需要的时间:

t=

=

=0.2h.

故答案为:

司机;40;0.2.

【分析】

(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的位置改变,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由标志牌读出速度和路程,根据v=

求出行驶时间.

15.【答案】电磁波;频率;运动状态

【解析】【解答】无线广播、无线电视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即我们平时观看足球比赛的电视转播,其实是通讯卫星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据常识可知,我们利用遥控器来调换不同的电视频道,其实是改变了电视机接收信号的频率;比赛中我们看到被打进球门内的足球被球网拦住,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

电磁波;频率;运动状态.

【分析】WiFi无、线广播、无线电视、移动通信等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信号的频率不同,携带的信息内容不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6.【答案】运动状态;弹性;重

【解析】【解答】解:

运动员击球时的情景,球被球拍击中后快速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球撞击球案后发生弹性形变又被弹起.球最后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

运动状态;弹性;重.

【分析】①力的作用效果有二: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球最后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

17.【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远动状态

【解析】【解答】解:

(1)小明在水平地面上玩滑板车时,脚对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也对脚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滑板车就能向前运动了;

(2)小明在蹬地之前是静止的,脚向后蹬地后,人就向前运动了,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远动状态.【分析】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18.【答案】惯性;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解:

前排司机和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汽车突然减速或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和前排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汽车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正在运动着,因此,在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后,汽车将沿外力消失的一瞬间的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

惯性;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汽车突然减速或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19.【答案】不是;惯性;运动状态

【解析】【解答】解: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汽车给地面一个向下的压力,地面给汽车一个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2)汽车疾驶,突然刹车,汽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滑行.(3)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方向,所以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

不是;惯性;运动状态.

【分析】

(1)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2)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3)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20.【答案】20;60;不可再生;2.898×107;115;20m ;乙;相同的速度,乙的刹车距离小;72;50.4

【解析】【解答】解:

(1)汽油是一种化石能源,故在短期内无法再生,故是不可再生能源;

(2)消耗燃油0.63kg,则完全燃烧这些燃油产生的热量为Q=mq=0.63kg×4.6×107J/kg=2.898×107J

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据Q吸=cm△t知,m=

=

=115kg.

(3)由表格中第一行的数据可知:

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刹车距离,所以第二行的停车距离为15m+38m=53m,

因为反应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

已知:

v1=40km/h,s1=0.01km,所以,反应时间t=

=

=0.00025h,

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即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