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生产工艺流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520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螺丝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螺丝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螺丝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螺丝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螺丝生产工艺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螺丝生产工艺流程.docx

《螺丝生产工艺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螺丝生产工艺流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螺丝生产工艺流程.docx

螺丝生产工艺流程

螺丝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退火

一、目的:

把线材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再慢慢冷却,以调整结晶组织,降低硬度,改良线材常温加工性。

二、作业流程:

(一)、入料:

将需要处理的产品吊放炉内,注意炉盖应盖紧。

一般一炉可同时处理7卷(约1.2吨/卷)。

(二)、升温:

将炉内温度缓慢(约3-4小时)升至规定温度。

(三)、保温:

材质1018、1022线材在680℃-715℃下保持4-6h,材质为10B21,1039,CH38F线材在740℃-760℃下保持5.5-7.5h。

(四)、降温:

将炉内温度缓慢(约3-4小时)降至550℃以下,然后随炉冷却至常温。

三、品质控制:

1、硬度:

材质为1018、1022线材退火后硬度为HV120-170,材质为中碳线材退火后硬度为HV120-180。

2、外观:

表面不得有氧化膜及脱碳现象。

 

第二、酸洗

一、目的:

除去线材表面的氧化膜,并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磷酸盐薄膜,以减少线材拉丝以及冷墩或成形等加工过程中,对工模具的擦伤。

二、作业流程:

(一)、酸洗:

将整个盘元分别浸入常温、浓度为20-25%的三个盐酸槽数分钟,其目的是除去线材表面的氧化膜。

(二)、清水:

清除线材表面的盐酸腐蚀产物。

(三)、草酸:

增加金属的活性,以使下一工序生成的皮膜更为致密。

(四)、皮膜处理:

将盘元浸入磷酸盐,钢铁表面与化成处理液接触,钢铁溶解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如Zn2Fe(Po4)2·4H2o),附着在钢铁表面形成皮膜。

(五)、清水:

清除皮膜表面残余物。

(六)、润滑剂:

由于磷酸盐皮膜的摩擦系数并不是很低,不能赋予加工时充分的润滑性,但与金属皂(如钠皂)反应形成坚硬的金属皂层,可以增加其润滑性能。

 

第三、拉丝

一、目的:

将盘元冷拉至所需线径。

实用上针对部分产品又可分粗抽(剥壳)和精抽两个阶段。

二、作业流程

拉丝:

由于我司使用的盘元最小规格为6.5mm,而大部分小螺丝(英制14#(含)以下,公制M5以下)所需线径都较小,且小螺丝成型时变形较大。

为了减小由于冷拉所产生的加工应力,确保线材的可加工性,将线材的冷拉分两个阶段,首先利用连续式伸线机将盘元粗抽至一定线径(以确保精抽减面率小于15%为原则,详见所附表),之后退火(详见第一章),以消除粗抽产生的加工应力。

盘元线径mm

6.5

粗拉丝径mm0-05

2.80

2.95

3.58

46

4.60

三、盘元选用:

六角螺丝

规格

M4

M5

M6

M8

M10

M12

M14

M16

M18

M20

M22

M24

M27

M30

盘元径

5.5

6.5

(5.5)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8

30

规格

(1/4)

5/16

3/8

7/16

1/2

9/16

5/8

3/4

7/8

1

盘元径(六、木)

6.5

8

10

12

13

15

16

20

23

26

盘元径(马)

6

6

10

11

12

/

15

18

22

第四、  冷镦(成型)

一、目的:

将线材经冷间锻造,以达到半成品之形状及长度(或厚度)。

二、螺丝成型(打头):

(一)、机台型号(规格):

机台型号

DT06102

13B-3S

适用范围

M6,1/4

长度2"以下

M6,M8,

M10,1/4

5/16,3/8

(二)、作业流程:

小螺丝(一般头型一模二冲)

(1)、切断:

通过可动剪刀单向移动,将卡于剪模内的线材切成所需胚料。

(2)、一冲:

打模固定,一冲模将产品头部初步成型,以使下一冲程能完全成型。

当产品为一字割沟时,一冲模为内凹、椭圆槽,产品为十字槽时,一冲模为内凹、四方槽。

(3)、二冲:

一冲之后,冲具整体运行,二冲模移向打模正前方,同时二冲模向前运行,将产品最终成型。

之后由后冲棒将胚料推出。

 

第五、钻尾

一、目的

将螺丝尾部冲压成自钻和自攻螺丝所需要的形状。

二、钻尾流程

(一)、机台型号(规格)选用:

机台型号

1806

13B-3S

适用范围

M6,1/4

长度2"以下

M6,M8,

M10,1/4

5/16,3/8

(二)、作业流程:

小螺丝(一般头型一模二冲)

(1)、一冲:

打模固定,一冲模将产品尾部初步成型,以使下一冲程能完全成型。

(2)、二冲:

一冲之后,冲具整体运行,二冲模移向打模正前方,同时二冲模向前运行,将产品最终成型。

之后由后冲棒将胚料推出。

 

第六、搓丝(辗牙、攻牙)

一、目的:

将已成型的半成品辗制或攻丝以达到所需的螺纹。

二、搓丝:

搓丝即是将一块牙板固定,另一块活动牙板带动产品移动,利用挤压使产品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所需螺纹。

(一)、机台型号(规格)选用:

机台型号

3/16车

1/4车

5/16车

3/8车

适用规格

5.15以下

5.15-5.45

5.45-8.45

5.45-11.30

(二)、品质控制:

1、牙外径偏小:

首先原因可能是牙山不饱,调整牙板相对位置即可,其次有可能是成型有效径过小。

2、牙底不良:

针对牙底起皮(如木螺丝),可将固定牙板的急入角与直放角进行调节,将急入角适当往里推挤。

3、牙尖不良(小搓丝):

牙尖不良现象有:

尾尖裂痕、火烧、歪尾、断尾、钝尾等。

可通过调整牙板或更换牙板加以改善。

4、外观不良:

外观不良现象有:

歪杆、牙底径粗糙、牙山不饱、尾牙未搓至尾尖等。

可通过调整牙板加以改善。

 

第七、热处理

一、热处理方式:

根据对象及目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热处理方式。

渗碳钢:

渗碳后淬火再低温回火(150-250℃)

低碳和中碳(合金)钢淬成马氏体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其一般规律是强度下降,而塑性、韧性上升。

但由于低、中碳钢中含碳量不同,回火温度对其影响程度不同。

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可分别采取以下途径:

(1)、选取低碳(合金)钢,淬火后进行低温250℃以下回火,以获得低碳马氏体。

为了提高这类钢的表面耐磨性,只有提高各面层的含碳量,即进行表面渗碳,一般称为渗碳结构钢。

(2)、采取含碳较高的中碳钢,淬火后进行高温(500-650℃)回火(即所谓调质处理),使其能在高塑性情况下,保持足够的强度,一般称这类钢为调质钢。

如果希望获得高强度,而宁肯降低塑性及韧性,对含碳量较低的含金调质可采取低温回火,则得到所谓“超高强度钢”。

(3)、含碳量介于中碳和高碳之间的钢种(如60,70钢)以及一些高碳钢(如80,90钢),如果用于制造弹簧,为了保证高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疲劳极限,则采用淬火后中温回火。

二、作业流程:

渗碳钢:

1、渗碳:

化学热处理的一种,指在一定温度下,在含有某种化学元素的活性介质中,向钢件表面渗入C元素。

分预热(850℃)——渗碳(890℃)——扩散(840℃)过程

2、淬火:

碳素和低合金渗碳钢,一般采用直接淬火或一次淬火。

3、回火:

低温回火以消除内应力,并提高渗碳层的强度及韧性。

我司生产中,攻牙螺丝回火温度为360℃左右,自钻螺丝(墙板钉)回火温度为200℃左右,之后分别冷却至34-35℃和39-40℃。

 

第八、镀锌(表面处理)/(本公司本工序外包)

一、目的

表面处理即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工件表面形成覆盖层的过程,其目的是赋以制品表面美观、防腐蚀的效果。

二、表面处理的方法

电镀:

将接受电镀的部件浸于含有被沉积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中,以电流通过镀液,使电镀金属析出并沉积在部件上。

一般电镀有镀锌、铜、镍、铬、铜镍合金等,有时把煮黑(发蓝)、磷化等也包括其中。

三、作业流程

(一)、镀锌(蓝白、五彩、黑色)

1、前处理:

热脱脂槽(5槽)——电解脱脂槽(3槽)——除锈槽(4槽)

2、电镀:

电镀槽(20槽)(氯化铵、氧化锌、光泽剂、柔软剂溶液)。

3、后处理:

溶化槽(1槽)——青药槽(1槽)——(蓝白/五彩/黑色)

(二)、煮黑:

1、前处理:

热脱脂槽(4槽)——除锈槽(4槽)

2、煮黑:

煮黑(5槽)(片碱、亚硝酸钠溶液)

3、后处理:

防锈油(1槽)

四、品质控制:

电镀的质量以其耐腐蚀能力为主要衡量标准,其次是外观。

耐腐蚀能力即是模仿产品工作环境,设置为试验条件,对其加以腐蚀试验。

电镀产品的质量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

1、外观:

制品表面不允许有局部无镀层、烧焦、粗糙、灰暗、起皮、结皮状况和明显条纹,不允许有针孔麻点、黑色镀渣、钝化膜疏松、龟裂、脱落和严重的钝化痕迹。

2、镀层厚度:

紧固件在腐蚀性大气中的作业寿命与它的镀层厚度成正比。

一般建议的经济电镀镀层厚度为0.00015in~0.0005in(4~12um)。

3、镀层分布:

采用不同的沉积方法,镀层在紧固件表面上的聚集方式也不同。

电镀时镀层金属不是均匀地沉积在外周边缘上,转角处获得较厚镀层。

在紧固件的螺纹部分,最厚的镀层位于螺纹牙顶,沿着螺纹侧面渐渐变薄,在牙底处沉积最薄,而热浸镀锌正好相反,较厚的镀层沉积在内转角和螺纹底部,机械镀的镀层金属沉积倾向与热浸镀相同,但是更为光滑而且在整个表面上厚度要均匀得多。

4、氢脆:

紧固件在加工和处理过程中,尤其在镀前的酸洗和碱洗以及随后的电镀过程中,表面吸收了氢原子,沉积的金属镀层然后俘获氢。

当紧固件拧紧时,氢朝着应力最集中的部分转移,引起压力增高到超过基体金属的强度并产生微小的表面破裂。

氢特别活动并很快渗入到新形成的裂隙中去。

这种压力-破裂-渗入的循环一直继续到紧固件断裂。

通常发生在第一次应力应用后的几个小时之内。

为了消除氢脆的威胁,紧固件要在镀后尽可能快地加热烘焙,以使氢从镀层中渗出,烘焙通常在375-4000F(176-190℃)进行3-24小时。

5、粘附性:

以坚实的刀尖和相当大的压力切下或撬下。

如果在刀尖前面,镀层以片状或皮状剥落,以致露出了基体金属,应认为粘附性不够。

 

第八、工艺流程图

 

 

注:

本公司退火、酸洗、电镀等工序外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