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蓄电池用硫酸
GB4554—84
Sulphuricacidforstoragebatteries
国家标准局1984-07-07发布 1985-06-01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蓄电池用硫酸。
分子式:
H2SO4
分子量:
98.07(按1981年国际原子量)
1 技术要求
蓄电池用硫酸应符合下列要求:
注:
铵含量指标可每月检验一次。
2 试验方法
2.1 硫酸含量的测定
按GB534—82《工业硫酸》中2.1的规定进行。
2.2 灼烧残渣含量的测定
按GB534—82中2.3的规定进行。
使用磁皿时,应灼烧至恒重。
2.3 锰含量的测定
2.3.1 方法提要
样品蒸发至干后,用硫酸磷酸和水溶解,加入高碘酸钠并加热,以银离子为催化剂,使锰氧化成高锰酸,测量高锰酸的吸光度,求锰含量。
2.3.2 仪器
分光光度计。
2.3.3 试剂和溶液
2.3.3.1 硫酸(GB625—77):
分析纯,1+1溶液。
2.3.3.2 磷酸(GB1282—77):
分析纯。
2.3.3.3 硝酸(GB626—78):
分析纯,1+1溶液。
2.3.3.4 硝酸银(GB670—77):
分析纯,1%(m/V)溶液。
2.3.3.5 高碘酸钠(HG3—1157—78):
分析纯,饱和溶液〔约10%(m/V)〕。
2.3.3.6 亚硝酸钠(GB633—77):
分析纯,5%(m/V)溶液。
2.3.3.7 脲(尿素)(GB696—77):
分析纯,20%(m/V)溶液。
2.3.3.8 锰:
分析纯。
2.3.3.9 锰标准溶液:
1mL含锰0.010mg。
称取0.100g金属锰(2.3.3.8)于200mL烧杯中,加10mL硝酸(2.3.3.3)和2mL硫酸(2.3.3.1),加热溶解,蒸发至干。
冷却后加水(注)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锰标准贮备液(1mL含锰0.100mg);每次使用时,吸取50mL贮备液准确稀释至500mL,作为锰标准溶液。
2.3.4 测定手续
2.3.4.1 工作曲线的绘制
2.3.4.1.1 取5个50mL烧杯,依次加入2.0、4.0、6.0、8.0、10.0mL锰标准溶液(2.3.3.9),视需要加热浓缩至5mL左右。
2.3.4.1.2 冷却后,加2.5mL硫酸(2.3.3.1)、0.3mL磷酸(2.3.3.2)、1mL硝酸银溶液(2.3.3.4)和7mL高碘酸钠溶液(2.3.3.5),盖上表面皿在电炉上加热煮沸2min。
冷却后,加3mL脲溶液(2.3.3.7),移入2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3.4.1.3 取部分溶液(2.3.4.1.2)于2cm比色皿中,以水为参比,在530nm波长处测得吸光度E1。
2.3.4.1.4 于剩余溶液中,加1滴亚硝酸钠溶液(2.3.3.6),摇匀,使高锰酸紫红色褪去。
立即取部分此液于比色皿中,以水为参比,在530nm波长处测得吸光度E2。
从吸光度E1减去吸光度E2得吸光度E3。
2.3.4.1.5 以锰含量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E3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2.3.4.2 测定
2.3.4.2.1 在300 mL烧杯中称取试样约100g,称准至1g,加热蒸发至干。
稍冷后,加少量水加热溶解,冷却后,过滤于50mL烧杯中。
加热浓缩至5mL,然后按2.3.4.1.2至2.3.4.1.4手续操作,测得吸光度E3。
2.3.4.2.2 由工作曲线查得相应的锰含量。
如果锰含量小于20μg或大于100μg时,应改变2.3.4.2.1所称取的试样量,重新测定。
2.3.5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锰含量(X)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1)
式中 m1——试样中锰含量,g;
m0——试样质量,g。
注:
配制锰标准溶液和整个测定过程中使用的蒸馏水,应预先处理:
往蒸馏
水中加少量硫酸成酸性,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至呈现紫红色,用蒸馏装置
再行蒸馏一次。
处理过程中,注意不要接触有机物。
2.4 铁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的铁含量测定方法是参照采用 ISO 6685—1982《工业用化工产品—测定铁含量通用方法—1,10-菲FDBC啉分光光度法》。
按GB534—82中2.4的规定进行。
2.5 砷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的砷含量测定方法A是参照采用 ISO 5792—1978《工业用硫酸—砷含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
按GB 534—82中2.5的规定进行。
2.6 氯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的氯含量测定方法A是直接采用 ISO 2877—1974《工业用硫酸—氯化物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按(GB534—82)中2.8的规定进行。
2.7 氮氧化物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的氮氧化物含量测定方法是直接采用 ISO 2363—1972《工业用硫酸和发烟硫酸—氮氧化物的测定—2,4-二甲酚分光光度法》。
2.7.1 方法提要
用高锰酸钾将亚硝酸根氧化成硝酸根。
在规定条件下,硝酸根与2,4-二甲苯酚反应生成硝基衍生物,蒸馏,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馏出液,在455nm波长处,测量黄色硝基苯酚钠溶液的吸光度。
图1氮氧化物含量测定装置
2.7.2 仪器
2.7.2.1 恒温水浴,可控制温度在35±1℃。
2.7.2.2 蒸馏仪器,具锥形磨口接头,由下列部分组成(见图1):
a.蒸馏瓶,250mL,具内接头。
b.成75°的斜回收弯管,具外接头。
c.直型冷凝管,有效长度约450mm,具内接头;与斜回收弯管连接。
2.7.2.3 分光光度计。
2.7.3 试剂和溶液
2.7.3.1 乙酸汞(HG3—1096—77):
分析纯。
2.7.3.2 硫酸(GB 625—77):
优级纯;为保证完全除去氮氧化物,在约20mL水中小心加入80 mL浓硫酸,加热至冒白烟,冷却。
重复一次稀释及加热手续。
2.7.3.3 冰乙酸(GB 676—78):
分析纯。
2.7.3.4 2,4-二甲苯酚:
1%冰乙酸溶液。
吸取0.5mL2,4-二甲苯酚(比重1.018)置于盛有冰乙酸(2.7.3.3)的50mL容量瓶中,再用冰乙酸(2.7.3.3)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使用时配制。
2.7.3.5 高锰酸钾(GB 643—77):
分析纯,约0.1N(B为1/5KMnO4)溶液。
溶解3.16g高锰酸钾于水中,稀释至100mL。
2.7.3.6 氢氧化钠(GB 629—81):
分析纯,约2N溶液。
溶解80g氢氧化钠于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2.7.3.7 30%过氧化氢(HG3—1082—77):
分析纯,0.1%溶液。
2.7.3.8 硝酸钾(GB 647—77):
分析纯。
2.7.3.9 硝酸钾标准溶液:
1mL含氮(N)0.500mg。
称取预先于120℃干燥并在干燥器中冷却的硝酸钾3.609g,称准至0.001g,用少量水溶解,定量地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7.3.10 硝酸钾标准溶液:
1mL含氮(N)0.050mg。
吸取50mL硝酸钾标准溶液(2.7.3.9),置于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7.4 测定手续
2.7.4.1 工作曲线的绘制
2.7.4.1.1 按下表所示,于6个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硝酸钾标准溶液(2.7.3.10),稀释至刻度,摇匀。
2.7.4.1.2 对每一稀释溶液(2.7.4.1.1)作下述处理。
先把蒸馏瓶(2.7.2.2a)置于冰水浴中,然后吸取10mL稀释液(2.7.4.1.1)置于瓶中,加入0.200g乙酸汞(2.7.3.1),再一边搅拌一边缓慢加入20mL硫酸(2.7.3.2),在此过程中维持温度低于35℃。
从冰水浴中取出蒸馏瓶(2.7.2.2a),加入1mL2,4-二甲苯酚溶液(2.7.3.4),摇匀,然后在温度控制于35±1℃的水浴(2.7.2.1)中,放置30 min。
2.7.4.1.3 取出蒸馏瓶(2.7.2.2.a),加适量水使液量约为120mL,连接蒸馏装置,加热至沸,收集馏出液于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2.7.3.6)的100mL容量瓶中。
当收集馏出液达60mL(约需15min)时,停止往冷凝管(2.7.2.2c)中通入冷却水,再蒸出数毫升馏出液。
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摇匀。
2.7.4.1.4 用3 cm比色皿在455nm波长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为参比,测量溶液吸光度。
2.7.4.1.5 以氮(N)含量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2.7.4.2 试液的制备
2.7.4.2.1 称取试样约20g,称准至0.1g。
2.7.4.2.2 根据称得试样的质量及浓度,计算其浓度调整为75%所需的水量或硫酸(2.7.3.2)量。
2.7.4.2.3 当试样硫酸的浓度大于75%时,先把蒸馏瓶(2.7.2.2a)置于冰水浴中,然后往瓶中加入调整酸浓度所需量的水(2.7.4.2.2),再一边摇动蒸馏瓶(2.7.2.2a)一边缓慢加入试样(2.7.4.2.1);当试样硫酸的浓度小于75%时,则先将蒸馏瓶(2.7.2.2a)置于冰水浴中,往瓶中加入试样(2.7.4.2.1),再加入调整酸浓度所需量的硫酸(2.7.4.2.2)。
在此操作过程中,应保持酸液温度低于35℃。
假如测定结果,氮氧化物(以N计)含量大于0.0005%,或事先已知其含量大于此极限值,应适当减少称样量,并添加硫酸(2.7.3.2)至约20g。
在最终计算时,要考虑这一稀释量。
2.7.4.3 测定
2.7.4.3.1 于盛有试样的蒸馏瓶(2.7.4.2.3)中,加入0.200 g乙酸汞(2.7.3.1),再加适量高锰酸钾溶液(2.7.3.5)使淡红色稳定数分钟不褪。
然后加数滴过氧化氢溶液(2.7.3.7)使之褪色,加1mL2,4-二甲苯酚溶液(2.1.3.4),摇匀,置蒸馏瓶于35±1℃的水浴(2.7.2.1)中,放置30min,以下按(2.7.4.1.3)手续操作。
2.7.4.3.2 在进行上述制备试样及测定手续的同时,用相同数量的硫酸(2.7.3.2)代替试样,按2.7.4.2.2至2.7.4.3.1手续,作空白试验。
2.7.4.3.3 用3 cm比色皿,在455nm波长处,以空白溶液(2.7.4.3.2)为参比,测量溶液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从工作曲线查得相应的氮(N)含量。
2.7.5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氮氧化物含量(X)以氮(N)的质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2)
图2铵含量测定装置
式中m1——试样中氮质量,g;
m0——试样质量,g。
2.8 铵含量的测定
2.8.1 方法提要
试样中加入氢氧化钠成强碱性后,水蒸气蒸馏,取出部分馏出液,加入苯酚亚硝基铁氰化钠和次氯酸钠,生成蓝色靛酚,测其吸光度求铵含量。
2.8.2 仪器
2.8.2.1 具磨口玻璃连接的水蒸气蒸馏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
a.除水器。
b.蒸馏瓶,500mL,具蒸汽进出导管和有聚四氟乙烯活塞的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备塞子塞紧。
c.冷凝管,下方具玻璃托盘,防止管外部冷凝液流入锥形瓶d。
d.锥形瓶,250mL。
e.电炉,与调压变压器连接,可调节加热功率。
2.8.2.2 分光光度计。
2.8.3 试剂和溶液
2.8.3.1 盐酸(GB622—77):
分析纯,1+120溶液。
2.8.3.2 氢氧化钠(GB 629—81):
分析纯。
2.8.3.3 氢氧化钠(GB 629—81):
分析纯,0.4%(m/V)溶液。
2.8.3.4 氢氧化钠(GB 629—81):
分析纯,30%(m/V)溶液。
该溶液应按GB 603—77《化学试剂制剂及制品制备方法》中18的规定处理。
2.8.3.5 硫代硫酸钠(GB 637—77):
分析纯。
2.8.3.6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0.05N。
按GB 601—77《化学试剂 标准溶液制备方法》中二、7的规定配制并标定;再准确稀释1倍。
2.8.3.7 碘化钾(GB1272—77):
分析纯。
2.8.3.8 36%乙酸(HG3—1095—77):
分析纯,1+1溶液。
2.8.3.9 淀粉(HGB3095—59):
分析纯,1%(m/V)溶液。
2.8.3.10 次氯酸钠:
分析纯或化学纯。
2.8.3.11 次氯酸钠溶液:
含有效氯0.1%。
2.8.3.11.1 次氯酸钠(2.8.3.10)有效氯的定量
吸取10mL次氯酸钠(2.8.3.10)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吸取10mL此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至约100mL,加1~2g碘化钾(2.8.3.7)和6mL乙酸溶液(2.8.3.8),塞好瓶塞,摇匀,放置暗处约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2.8.3.6)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3mL淀粉溶液(2.8.3.9)作指示剂,再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同时按相同条件作空白试验。
按下式计算有效氯百分含量:
(3)
式中 A——有效氯含量,%;
V1——滴定耗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V2——空白试验滴定耗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实际当量浓度;
V3——取用次氯酸钠体积,mL;
0.001773——相当于1mL0.05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有效氯量,g。
2.8.3.11.2 溶液的配制
称取1.5g氢氧化钠(2.8.3.2),溶解于约50mL水,加入次氯酸钠(2.8.3.10)10有效氯%mL,加水至100mL。
该溶液使用时配制。
2.8.3.12 苯酚(HG 3—1165—78):
分析纯。
2.8.3.13 亚硝基铁氰化钠(GB 634—65):
分析纯。
2.8.3.14 苯酚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
取5g苯酚(2.8.3.12)和0.025 g亚硝基铁氰化钠(2.8.3.13)溶解于水,稀释至500mL,保存阴凉暗处,1月内有效。
2.8.3.15 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溶液:
按GB 603—77中二、34(6)规定配制。
2.8.3.16 氯化铵(GB 658—77):
分析纯。
2.8.3.17 铵(NH4)标准溶液:
1 mL含铵0.100mg。
称取0.297g氯化铵(2.8.3.16)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作为铵标准贮备液。
2.8.3.18 铵(NH4)标准溶液:
1mL含铵0.002mg。
吸取20mL铵标准贮备液(2.8.3.17)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液使用时配制。
2.8.4 测定手续
2.8.4.1 工作曲线的绘制
2.8.4.1.1 取6个50mL容量瓶,依次加入0,3.0,6.0,9.0,12.0,15.0mL铵标准溶液(2.8.3.18),用水稀释至约25mL,加5mL苯酚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2.8.3.14),摇匀。
2.8.4.1.2 加5mL次氯酸钠溶液(2.8.3.11),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h。
2.8.4.1.3 用0.5cm比色皿,在640nm波长处,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2.8.4.1.4 以铵含量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2.8.4.2 测定
2.8.4.2.1 于锥形瓶(2.8.2.1 d)中加10mL稀盐酸(2.8.3.1)和40mL水,使冷凝管(2.8.2.1 c)的下端插至溶液底部。
2.8.4.2.2 称取试样约50g,称准至0.1g,缓慢加入盛有50mL水的蒸馏瓶(2.8.2.1 b)中。
2.8.4.2.3 加数滴甲基红-次甲基蓝指示剂溶液(2.8.3.15),从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8.3.4)至溶液呈现绿色,再过量30mL。
2.8.4.2.4 加热蒸馏瓶(2.8.2.1 b),溶液开始沸腾后,使蒸汽从蒸汽发生瓶通入蒸馏瓶(2.8.2.1 b)中,进行蒸汽蒸馏。
使馏出速度约为每分钟3~5mL,当锥形瓶(2.8.2.1 d)中溶液达到约180mL时,停止蒸馏。
2.8.4.2.5 将锥形瓶(2.8.2.1 d)中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8.4.2.6 吸取25mL此液(2.8.4.2.5),置于50mL容量瓶中。
2.8.4.2.7 另外吸取与(2.8.4.2.6)相同毫升数的溶液(2.8.4.2.5),置于100mL烧杯中,加数滴甲基红-次甲基蓝指示剂溶液(2.8.3.15),用氢氧化钠溶液(2.8.3.3)滴定,得出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2.8.3.3)的毫升数。
2.8.4.2.8 于50 mL容量瓶(2.8.4.2.6)中,加入由2.8.4.2.7得出的、中和所需毫升数的氢氧化钠溶液(2.8.3.3),将溶液中和,加5mL苯酚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2.8.3.14),摇匀。
以下按2.8.4.1.2和2.8.4.1.3手续操作,测得吸光度E1。
2.8.4.2.9 在进行上述测定手续的同时,不加试样,按2.8.4.2.1至2.8.4.2.8手续,作空白试验,测得吸光度为E2。
由吸光度E1减去吸光度E2,得吸光度E3。
2.8.4.2.10 根据吸光度E3由工作曲线查得相应的铵含量。
如果吸光度E3超出工作曲线的范围,应适当减少(2.8.4.2.6)所吸取的溶液毫升数,按2.8.4.2.6以下手续重新测定。
2.8.5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铵含量(X)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4)
式中 m1——试样中测得的铵量(2.8.4.2.10),g;
m0——试样质量,g。
2.9 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按GB 534—82中2.7的规定进行。
2.10 铜含量的测定
2.10.1 方法提要
试样蒸干后,用硫酸溶解,加入柠檬酸氢二铵溶液,用氨水中和,再加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溶液,与铜络合,测量络合物的吸光度,求铜含量。
2.10.2 仪器
分光光度计。
2.10.3 试剂和溶液
2.10.3.1 硫酸(GB625—77):
分析纯,1+1溶液。
2.10.3.2 氨水(GB631—77):
分析纯,1+1溶液。
2.10.3.3 柠檬酸氢二铵(HGB3294—60):
分析纯,10%(m/V)溶液。
2.10.3.4 95%乙醇(GB679—80):
分析纯。
2.10.3.5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
分析纯,0.1%(m/V)溶液。
称取0.5g双环己酮草酰二腙,置于烧杯中,加入50mL乙醇(2.10.3.4)和50mL温水,在水浴上加热,搅拌至溶解。
有不溶物时,过滤。
移至50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
2.10.3.6 硝酸(GB626—78):
分析纯,1+1溶液。
2.10.3.7 铜:
含量99.9%以上。
2.10.3.8 铜标准溶液:
1mL含铜0.010mg。
称取0.100g金属铜(2.10.3.7)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2.10.3.6)并加热溶解,然后加20mL硫酸(2.10.3.1),缓慢加热至冒白烟以赶尽硝酸。
冷却后,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制成铜标准贮备液(1mL含铜0.100mg)。
每次使用时,取50mL标准贮备液准确稀释至500mL,作为铜标准溶液。
2.10.3.9 酚酞(HGB3039—59):
分析纯,0.1%(m/V)乙醇溶液。
2.10.4 测定手续
2.10.4.1 工作曲线的绘制
2.10.4.1.1 取6个100mL烧杯,依次加入0,1.0,2.0,3.0,4.0,5.0mL铜标准溶液(2.10.3.8)。
2.10.4.1.2 缓慢加热,蒸干至不冒白烟,放置冷却。
2.10.4.1.3 加5mL硫酸(2.10.3.1),加热溶解,冷却后移入50mL容量瓶,加5mL柠檬酸氢二铵溶液(2.10.3.3)。
2.10.4.1.4 加2~3滴酚酞溶液(2.10.3.9),一边摇动一边滴加氨水(2.10.3.2)至呈现现微红色,然后冷却至30~15℃。
2.10.4.1.5 加10mL双环己铜草酰二腙溶液(2.10.3.5),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约10min。
2.10.4.1.6 用2cm比色皿,在600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2.10.4.1.7 以铜含量为横坐标,相应的已减去试剂空白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2.10.4.2 测定
2.10.4.2.1 称取试样约3g,称准至0.01g,移入100mL烧杯中。
以下按2.10.4.1.2至2.10.4.1.6手续操作,测得吸光度E1。
2.10.4.2.2 在进行上述测定手续的同时,不加试样,按2.10.4.1.3至2.10.4.1.6手续,做空白试验,测得吸光度E2。
由吸光度E1减去吸光度E2,得吸光度E3。
2.10.4.2.3 根据吸光度E3,由工作曲线查得相应的铜含量。
如果吸光度E3超出工作曲线的范围,应适当调整2.10.4.2.1所称取的试样量,按2.10.4.1.2至2.10.4.1.6手续,重新测定。
2.10.5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铜含量(X)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5)
式中 m1——试样中的铜质量,g;
m10——试样质量,g。
2.11 还原高锰酸钾物质含量的测定
2.11.1 方法提要
试样注入高锰酸钾溶液中,加过量的硫酸亚铁铵溶液,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反滴定,求还原高锰酸钾物质含量。
2.11.2 试剂和溶液
2.11.2.1 高锰酸钾(GB643—77):
分析纯。
2.11.2.2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0.01N。
按GB 601—77一、5和二、14的规定配制、标定并稀释。
2.11.2.3 硫酸(GB625—77):
分析纯,1+17溶液。
2.11.2.4 硫酸亚铁铵(GB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