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896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德育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德育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德育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德育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教育.docx

《德育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教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教育.docx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

身正为范——紫薇实验幼儿园非常注重老师自身的德育行为规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制定了教师德育学习活动方案,以纯洁的微笑、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去感染孩子。

同时在幼儿园中重视幼儿的德育养成教育,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的观念),起点低(教育幼儿从身边的事入手),方法活(创设幼儿易于接受的教育活动)”原则,设计了各种活动,以一日生活为主线开展德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如:

从外出活动的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踏梅,爱护小树,超市购物);规范的生活活动(宝宝自己来),大班幼儿的交通规则安全教育,规范幼儿的交通意识,将更多的德育行为规范教育落实在一日活动之中,从最基本的行为习惯开始培养,使紫薇的孩子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初步形成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意识和良好品德行为。

 

德育活动方案:

送给妈妈的节日礼物

(大班)

设计思路:

经常听到孩子相互讨论时说到这样的话“我妈妈昨天带我出去玩了”,“我去超市了”,“我和妈妈去世纪公园了”,“我还去了......”,一个个说起来津津有味,幼儿的这种兴趣触动了我,结合我园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我们幼儿园旁边正好有一个“可的超市”,借于这样的有利条件,这正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一个契机。

《纲要》中指出: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出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正逢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因此我们生成了主题活动《我爱妈妈》,在活动中,我们及时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让孩子在超市里自己为妈妈选购5元以内的礼物,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情景中”来,并把孩子的零星经验通过参观、游戏、谈话、实践等多种途径的活动形式统一整和起来,使幼儿了解超市,体验购物的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妈妈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逛超市”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给妈妈选购礼物,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关爱。

2、初步学习理财(有计划用钱),培养幼儿文明购物的意识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在“逛超市”活动中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4、尝试学习多种表格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a)知识经验准备:

和成人一起逛超市,观察人们是怎样购物的,认识标价,

和货币,初步让幼儿了解货币的换算方法。

b)物质准备:

幼儿每人带5元钱。

c)教师事先和附近超市联系好。

活动流程:

二、逛超市,买礼物。

 

四、小结活动。

三、各种表单记录。

一、运用语言,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你知道自己的妈妈最喜欢什么?

(幼儿自由讲述)

2、今天我们去超市买送给妈妈的礼物。

·要买东西首先需要什么呀?

(钱)

·我们每人已经准备了5元钱,小朋友自己选东西买,也可以合起来买。

3、讨论去超市购物要注意些什么?

(从文明购物的角度引导幼儿讨论)

A.先看看有什么卖;

B.再看看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单价;

C.根据自己的钱决定买什么买多少还是和谁合起来买。

E.买东西时不要拥挤,要互相谦让。

4.幼儿整理出发。

二、逛超市

1、教师在超市内观察幼儿怎样选购,付钱和找钱的过程。

2、适时给需要的幼儿以帮助。

三、记录表单

1、选好礼物付钱回“家”后,要在表单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记录今天你都买了几样什么种类的礼物?

2、幼儿合作记录。

第___组统计表

类别

姓名

总计

3、幼儿介绍

4、你还有哪些不同的记录方法?

1)自己设计。

2)交流分享。

四、小结。

活动反思: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由于我们在活动前,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如:

教幼儿学会看物品的价格标签;引导幼儿可用组成、加减法、和凑数的方法换算物品的价钱;鼓励幼儿在选购物品时能考虑帮自己的妈妈或外婆(奶奶)买一样东西;外出的注意点等。

大多数孩子一进超市就先看一看物品的价钱,然后在有目的的挑选自己和妈妈喜欢的物品。

当然,在孩子购物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

有的物品价目表没有价钱,而孩子又很想买,于是他们先来求助与老师,老师则鼓励他们大胆的去问营业员阿姨,而孩子面临最大的困难是把的标价有零钱的2样物品将它凑成5元,于是他们有的同伴商量一起来算,有的请收银员阿姨来帮忙,有点请老师帮忙算,有一些孩子就挑选整数标价的物品,还有就只买一样物品。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发现孩子用已有的数经验来算价钱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但他们在不断体验和尝试中了解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现实轻松的情景中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德育活动方案:

踏梅

——记莘庄公园半日游

紫薇实验幼儿园

中班

设计思路: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

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

“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国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在迎新大活动中,正逢莘庄公园开展梅花展,便引出了这一次外出的初春踏梅活动。

方案目标:

1、知道梅花是我国的国花,在每年的冬季和初春时节开放。

2、通过欣赏梅花,能初步认识梅花,知道梅花的多种种类。

3、初步了解梅花的象征意义。

4、体验集体户外活动的快乐。

方案内容:

活动名称:

踏梅

活动目标:

1、知道梅花是我国的国花,在每年的冬季和初春时节开放。

2、通过欣赏梅花,能初步认识梅花,知道梅花的多种种类。

3、初步了解梅花的象征意义。

4、体验集体户外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了解相应的梅花知识。

2、幼儿收集的梅花资料。

3、每人一瓶纯净水,一个小点心。

活动过程:

一、出发

早上9点,天气晴朗,温度较低。

我们全体幼儿、周老师、彭阿姨以及几名家长志愿者一起准时出发来到了莘庄公园。

下车之前,我们将幼儿分成6组,在家长志愿者和我们老师阿姨的带领下,开始了我们的踏梅旅程。

二、探梅

一下车,孩子们就叽叽喳喳的开始兴奋起来,对着园内的梅花开始大叫:

“快看,是梅花!

”园内全是各种各样的梅花。

第一步我们走马观花,一路走一路欣赏起来。

三、休息、讨论

在欣赏了那么多的梅花以及拍下了很多照片之后,我们找了一个四面有梅花围绕的地方坐下来小憩一下,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自己看到的梅花来。

四、回味

第二天,取到了昨天拍的照片,请全体幼儿一起欣赏,深入了解梅花。

1、再次欣赏梅花

2、说说梅花的象征意义。

3、临摹梅花。

4、梅花画展。

附照片:

●探梅

 

●赏梅

 

●教师讲解梅花寓意

 

●合影留念

 

●梅花画展

 

活动反思:

梅花的象征意义,本来很多孩子都不能十分了解,但通过这一次的实地踏梅活动,幼儿首先对梅花的外形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另外,通过那天寒冷的天气,孩子们切身的体会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涵义。

最后通过拍下的照片和老师的详细讲解,使幼儿真正比较全面的对梅花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孩子们也通过走出教室,充分体验了集体户外活动的快乐。

 

德育活动方案:

穿鞋子

设计思路:

小小班的孩子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是很差的。

但来到幼儿园,看到有的宝宝会自己穿鞋子,并且又得到老师的表扬,很羡慕,很想自己也能动手穿。

因此选择此活动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会自己比较正确的穿鞋子,也通过活动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信心。

因此我们设计了“穿鞋子”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知道一双鞋子有两只,学习区分鞋子的正反.

      2、体验在游戏中掌握技能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两双小鞋朋友(A:

在摆放正确的鞋子上贴上笑脸.B在放反的鞋子上贴上生气的表情。

     2、三至四块较大的布。

      3、鞋子卡片、鞋印若干。

活动过程:

     1、引题:

     A:

出示两双小鞋朋友,吸引幼儿的兴趣.

     B:

引导幼儿观察,说说:

为什么一双高兴,一双生气?

     2、学习儿歌,掌握区分鞋子正反的方法.

     A:

(师:

原来是一双穿对了,一双穿反了!

那应该怎么穿才对呢?

我们来听听儿歌<<小鞋朋友>>是怎么说的吧!

 老师朗读儿歌,(重点:

攀攀向外搭才对)让幼儿初步了解区分鞋子正反的方法。

    B:

幼儿幼儿跟着老师念儿歌。

    C:

请幼儿帮助穿反的小鞋重新穿好,巩固区分正反的能力。

  3:

游戏:

我的小鞋不见了

∙玩法:

A幼儿脱下鞋子,闭上眼睛。

老师将孩子们的鞋子打乱用布盖好。

∙B让幼儿找出自己的鞋子,摆放好,并穿上.。

∙组织幼儿游戏,(老师适时念儿歌,帮助幼儿区分鞋子的正反).

   4、结束

让我们带着小鞋朋友到外面玩玩吧!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为鞋印"穿"上鞋子,巩固对鞋子正反的认识。

活动反思:

活动在老师精心准备下,幼儿玩的很有兴趣。

并且活动中,在老师的帮助提醒下大多数的宝宝都能自己完成。

但是一些高邦的、拉练的、纽扣、系鞋带的鞋子还比需成人的帮助才能穿上。

区角活动对幼儿的帮助很大、每天下午老师还要有心的让宝宝们自己多多锻炼才能巩固。

德育活动方案:

学做小学生

设计思路:

即将毕业的幼儿园大班幼儿,最关注的就是小学问题。

幼儿们时常谈论有关小学的话题,如:

“今天爸爸带我去了某某小学。

”“我妈妈说让我去黄浦江路小学。

”从孩子们的谈话中可以感受他们对上小学的兴趣,同时,幼小衔接是一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的工作,因为孩子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幼儿园进入到以学习生活为主的小学,生活会发生一种质的变化和跨越。

因此,要让孩子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并且具有充满自信、愉快、满怀渴望的积极的情绪状态,避免因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而引起的厌学情绪,就应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于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确立了“学做小学生”的主题活动。

系列活动:

1、参观小学

2、“背上书包”计划书

3、竞选班长

4、模拟小课堂

5、我们毕业了

活动总目标:

1、熟悉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对比小学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向往当一名小学生。

2、能与同伴商讨、合作,听取别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3、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怀念老师与小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这份爱。

活动一、参观小学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参观周围的小学,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

2、能分组讨论制定参观计划并用各种方法表现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3、幼儿有上小学向往,喜欢上小学。

(二)、活动准备:

提前与小学联系

(三)、活动过程与实录:

1、家长和幼儿自发的去参观小学。

孩子们马上要毕业了,家长们现在最关心该报哪所学校,家长的讨论也使幼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自豪感,因此孩子们强烈要求家长们带自己去参观调查周围的学校。

他们利用休息日和父母一起去周围的小学参观,有的幼儿还向邻居的小学生了解他们所在学校的情况,回到幼儿园孩子们纷纷议论自己参观的情况,于是,教师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去参观小学。

2、制定计划,集体参观小学。

要去参观小学了,去看什么,孩子们很盲目。

通过商量,我们决定在参观小学前制定一个参观计划。

通过分组协商,最后制定四条计划,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计划。

(1)、观察小学的环境:

教室、操场、教师办公室、走廊、厕所、广播室、图书馆、认一认校牌和各场所的标记牌。

了解它们的功用。

(2)、观看小学生怎样上课,朗读课文,举手回答问题,做作业等。

(3)、观察课间活动:

了解小学生们下课十分钟在做些什么,什么时候进教室。

(4)、采访班长,提出参观时的疑问,如为什么要打预备铃,课程表有什么用,什么是黑板报等。

并了解班长的职责及怎样做一个好班长。

参观结束后,通过比较小学和幼儿园不同的地方我们进行了百米画卷:

“我看到的小学”的表征活动。

3、根据幼儿的兴趣,分组参观,再现学校操场。

参观后,通过统计,大家关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于是我们又进行了分组参观,幼儿针对自己关注问题的不同再仔细的进行参观,可能由于“玩”是孩子的天性,关注率最高的是小学的操场,孩子们回来后进行了再现操场的活动。

孩子们在“美工区”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操场,建构区进行搭建操场的活动。

教师在活动室里准备了各种材料:

纸盒、塑料瓶、棒冰梗、吸管等等,给予幼儿想像的空间。

在操场构建中教师发现幼儿们在“学校”的“操场”上将一个小纸人躺在地上,一会儿又制作了许多小纸人躺在地上。

通过观察了解,教师体会到幼儿们的能力有限,他们无法将小纸人站起来,只能以躺在地上来表示。

于是,教师提问:

“做操怎么躺在地上呢?

”、“他们站不起来。

”、“纸太软了。

”,幼儿以求助的眼光看着老师。

此时,教师出示台历和像架,帮助幼儿观察“看看台历和像架是怎么站起来的?

”幼儿们情绪被调动起来,不停观察摆弄着,探究着其中的奥秘。

通过实践,幼儿们创造出多种站立的方法:

有的将小纸人折一下,底部粘上双面胶;有的在纸人背后贴上一根小棒;有的将两个纸的头部粘在一起;还有的用橡皮泥造一条小路,把小人一一插入像皮泥中……孩子们每想出一种方法,都无比喜悦,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发现探索和创造的结果,是真正的成功。

(四)、活动反思:

1、从幼儿来看,孩子们通过三次参观活动,孩子们对小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制定计划,并按照计划来参观小学,运用各种形式来记录自己参观的结果。

2、从教师来看,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点,不断的调整活动内容,在指导活动中,教师以提示的方式进行参与,为幼儿提供了创造的空间,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用各种方式记录活动的能力。

3、从家长来看,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家长的需要,家长们积极的参与活动,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活动二、“背上书包”计划书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用品,知道如何爱护和正确使用它们。

2、能逐渐学会独立的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3、能分组讨论制定背书包计划。

(二)、活动准备:

小学生的书包、小朋友将自己的书包带到幼儿园(包括学习用品)

(三)、活动过程与实录:

1、幼儿观察小学生的书包,了解书包的构造及里面的学习用品的种类、作用。

我们请来小学生为幼儿讲解书包的构造及学习用品的用途,幼儿可以向小学生提问有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观察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书包,和书包成为好朋友。

孩子们把家里已买好的书包带到幼儿园,观察讨论:

a、向同伴介绍自己书包的特点,是谁买(或送)的书包的经过,为什么小学生要背书包上学?

书包里要放些什么?

b、观察各种书包的外形,如果班级里由相同的书包怎样识别?

c、试试书包该怎样背,怎样整理书包。

随之生成了歌曲《小小书包》,这首歌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创编的。

3、制定“背上书包”计划书(见图2)

背上书包孩子们非常高兴,但是没过几天,有的孩子今天背书包来了,明天就忘记了;或者是今天书包内放了一些学习用品,明天背来的却是空书包。

经过讨论:

一起制定背小书包计划书。

第一阶段集体讨论每天应按计划带学习用品。

第二阶段孩子们分组讨论带书包应注意的问题,经过讨论最后从关爱别人;坚持每天背书包、每天坚持上学;保护自己、保护书包等四个方面总结。

效果时非常显著的,孩子间相互提醒,每天坚持带书包,孩子行为的计划性、持续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自理能力,学习卷铅笔、理书包,学做小学生从开始的好奇逐步向了我会用信心发展。

从而生成文具的活动,并渗透到“娃娃家”等区角活动。

(四)、活动反思:

通过“背书包”,幼儿有了非常强烈的做小学生的愿望,但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己决定一起制定“背上书包计划书”的活动就显得很有价值。

从不需要背书包到上学要背书包,虽然刚开始因为兴趣喜欢背,但时间长了能否坚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与家长、教师共同合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增强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活动三、竞选班长

(一)、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班长的职责及当竞选班长规则。

2、能和同伴合作制定规则,并能想各种办法参与竞选活动。

3、幼儿具有初步的竞争意识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制定竞选班长的规则,争当班候选人。

参观小学后,孩子们对班长充满了新奇与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向往自己能当班长,竞选班长的活动就此展开。

那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竞选班长呢?

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认为,具备如下条件的幼儿才可以参加班长的竞选:

a、团结友爱,有爱心,有礼貌b、有良好的卫生习惯c、遵守纪律d、爱科学、爱学习,积极大胆表现e、爱劳动、爱护环境f、会自我保护与保护他人。

规则制定后,孩子们立刻就表现出争当班长候选人的积极状态。

我们还制定表格,把每名幼儿在每天这几项的表现都作以评价,表现好的项便可画一标志,一周结束后根据幼儿得到标志的数量多少选出班长候选人。

2、同家长一起准备竞选演讲稿

规则制定后,教师又给家长发放了家长问卷,让家长们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帮孩子准备竞选演讲。

在和孩子的共同准备中不仅孩子的言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家长们也把孩子的这一活动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工作。

于是在星期一--竞选班长的日子,家长们个个都是一本正经的,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和家长精心准备的发言稿。

有的竟是述职报告!

3、参与竞选,投票决定班长人选。

竞选班长的日子,孩子的心情和大人是一样的,竞选过程是激动人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谓是“各显神通”:

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抱来给自己加油;有的小朋友献给小朋友跳一段舞蹈,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和才华。

投票的过程是充满悬念的,当然,在最后确定班长人选时,教师和家长共同引导幼儿,让他们了解我们最需要什么样的班长,应该谁最适合就选谁。

最后威望最高的刘心雨票数最多------16票,孩子们以热烈的掌声为她竞选成功欢呼。

(三)、活动反思:

1、竞选班长的活动的成功不在于选出了班长的人选,而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如宋浩婕本来中午很少睡觉,为了当班长,每天都睡午觉,还有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改掉了自身的缺点。

这种带有激励性质的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家长的参与与支持使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和深入。

这个活动为家长创设了一个参与的空间,使得家长可以走到幼儿中来。

这样做不仅使主题的内容更丰富和生活化、组织形式更活跃和贴近幼儿,还有利于提高主题活动的质量,更好地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四、模拟小课堂

(一)、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小学生上课的情况,知道上课的规则及过程。

2、遇到问题,能和同伴协商解决,并能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和规则。

3、感受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喜欢上小学。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创建“小课堂”。

在参观小学的活动中,孩子们认真观看了小学生们的课堂生活,对小学生们如何上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模拟小学课堂的欲望。

为了让幼儿切身感受小学的课堂生活,进行了模拟小课堂的计划与实施,孩子们模仿小学生摆放桌椅,并将儿歌图书、写字本、纸、铅笔等放在桌上,模拟小学的课本和文具。

2、制定课程表,进行“课堂教学”。

孩子们一起商量制定了课程表,每位“老师”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根据小学上课的情景,教学生念儿歌,写数字等,还对“小学生们”并进行评议,评议谁的字写的端正、本子整洁,可以得多少分。

小课堂刚刚成立,也时有问题出现,如,幼儿都想当老师,不愿当学生;有的“学生”上课总说话,不听“老师”的讲课,于是孩子们便建立了课堂规则,大家按照规则来进行游戏。

(三)活动反思:

1、这一活动对幼儿感受小学生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争当合格优秀的小学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了幼儿的自理能力,活动的效果是显著的。

2、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感悟最深的是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制定各种计划,并按照自定的计划区实施,不要掺入过多自己的意见,多以伙伴的形式参与活动。

活动五:

我们毕业了

(一)、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用计算的方法记住同伴的电话号码。

2、具有创编诗歌的能力,能与同伴主动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对幼儿园产生感激与不舍之情。

(二)、活动过程:

1、观察以往在幼儿园里活动的照片,制作成长回忆录。

孩子们在第一幼儿园生活已经四年了,在这四年里有多少欢乐,学到了多少知识,结交了多少朋友,看着一年一年参加活动的照片,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经过商量,我们决定作一本成长回忆录,来记载大一班全体幼儿的成长过程,并要把这本纪录册送给新入园的小弟弟妹妹。

2、统计电话号码互送纪念卡。

在制作纪念册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将电话号码进行统计,然后邀请同伴在自己的纪念册内页画个空心图案(也可自己画好),并在图案的里面用画画、写上自己的名字、电话等方式留念。

不断邀请朋友留念,直到把纪念册内页画满。

再计算一下,自己在幼儿园里有多少个好朋友,他们叫什么名字,为我画了些什么。

最后在纪念册的背面写上幼儿园的名称和毕业日期。

由此,我们在“计算区”延伸了破译电话号码的活动。

3、学唱毕业歌,创编毕业诗。

我们学唱了《毕业歌》后,孩子们又创编《毕业诗》的愿望,在创编过程中,首先孩子们回忆自己初来幼儿园的情景,谈论自己在幼儿园里每一年的进步,将要进入小学的向往,然后围绕即将离园的话题,创编了一首毕业诗,在毕业诗的结尾把各自不同的告别语编进去。

自己创编的朗诵起来,情绪更高涨,在朗诵自编的毕业诗时,进一步体会告别幼儿园上小学是一件表示自己已经长大的了不起的大事。

4、共同制作毕业照。

我们在幼儿园里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地方请摄影师为我们拍照,看着照片,孩子们各自回忆着与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我问:

你们会忘记自己的朋友吗?

怎样能记住自己的朋友的样子呢?

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纷纷打量自己朋友的脸,小贝贝提议:

我们将好朋友的脸画下来,贴在一起,做成一张自制的毕业照,做个纪念。

他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孩子们的响应,这样,自制的毕业照就完成了。

(三)、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十分强烈的体现出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主动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使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在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成人有时根本预想不到的巨大的潜力,让我们认识到只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操作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空间,孩子其实无所不能。

主题总反思:

通过《学做小学生》的主题探究活动的进行,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

1、幼儿的创造与合作是自然、主动的。

能大胆的提出各种创新建议,不喜欢直接接受,喜欢创编、创新与别人不同的东西。

遇到困难时,能寻找各种方法、求助不同的人、团结协作解决问题。

2、教师的观念在逐步的更新,目标性更强了。

在活动中教师能准确的判断教育价值所在,及时把握教育契机,有目的的进行深层次的观察,在观察中及时的对幼儿的行为作敏感的、主动的反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的尊重、理解、接纳孩子在认识、理解事物和表现事物的过程中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为幼儿提供较为恰当的支持、引导和帮助,并能够和孩子们分享每一次的成功和喜悦。

3、家长参与探索,如“破译电话号码”的亲子游戏、竞选班长和孩子一起设计演讲稿等活动,幼儿会获得支持感、情感、安全感。

可以有机会同一个广泛、由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的成人组成的群体进行交往。

同时,家长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样亲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