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6647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论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总论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总论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总论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总论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论部分.docx

《总论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论部分.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论部分.docx

总论部分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概论院别经管学院专业电商、金融第1次课授课教师王凤芹

本次课标题:

“概论”课程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上课地点

10级电商、金融

2011年3月7日第一周周一56

中区5-4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辨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2.能正确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了解开设此课的意义和目标

2.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及逻辑结构

3.了解课程考核方式与考试要求

4.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重点

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1.教材的结构、主题、主线和重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历史进程。

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一回事?

难点解决办法:

结合实际,运用矛盾分析法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让学生清楚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完全是一回事,从而澄清模糊观念。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北京大学“毛邓三概论”精品课程.99/jingpin/new_page_1.htm

4.武汉大学“毛邓三概论”精品课程网

5.董德刚: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求索.cn/GB/.html

课后作业

搜集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业绩材料

后记

教学过程

备注

【导入新课】:

运用讨论、插播视频、图片文件引起学生兴趣并进而进行思考讨论。

1.先请大家观看两个短片《近代以来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之瞬间》,这中间有抗争、有救亡,但都没有用(插入顾维钧拒绝签字——弱国无外交、无话语权,)改变被宰割的命运。

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经过建国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国逐渐强大起来。

强大的标志性事件?

(可提问)如上个世纪末中英香港谈判及后来的香港、澳门的回归、98年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本世纪初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抵御全球金融海啸、抗击人民币升值压力、09年中美战略与经济的平等对话、G20-G2峰会、2010年美国高官来华学习、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2008年12月26日开始)、2010年举办世博会和亚运会、还有2011年3月5日刚刚结束的中国海陆空紧急从利比亚撤侨(35860)等。

强大起来的中国让世界刮目,以至于有“中国打个喷嚏,世界都感冒”的说法。

2.由此引发学生思考:

讨论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评:

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要得益于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由此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导论:

关于本课程的开设意义、目标、内容、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开课意义:

1.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来讲:

今天是历史的延续,“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引,也证明了理论是有用的。

大家可知道,现代有许多西方学者都在研究中国文化,研究这些理论的创立者。

世界将毛泽东、邓小平誉为20世纪的两大伟人,给予极高的评价,他们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崇拜者。

这些伟人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鲁迅先生去世后,著名作家郁达夫撰文纪念说:

“没有英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一群可怜的生物群体,而有了英雄人物却不知道崇拜和爱戴的民族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果不了解我们伟人的事迹、不了解他们的思想理论的内容,岂不感到惭愧吗?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概论》课,不仅要学习理论的具体内容,还要学习伟人们非凡的精神意志、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

2.从宏观(国家)角度:

1)出于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

案例:

美国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美国中央情报局针对中国的秘密情报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和所谓的“政治精英”,日益把中国视为对美国霸权利益的巨大挑战者和最大的潜在敌人,中央情报局对中国开展的秘密活动也日益活跃和频繁,中国已经被当作重点目标。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被中央情报局列为“重点国家”可绝对不是什么好,了解中央情报局针对的《十条戒令》就可以看出美国的险恶用心。

《十条戒令》内容如下:

A.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

为他们制造对色情产生兴趣的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

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耻。

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吃苦耐劳精神。

B.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宗教传布。

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C.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

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D.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

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

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此计来源:

越国假灾荒向吴国借粮,给吴国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和混乱。

E.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

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

F.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扬民主。

一有机会,不管是大是小,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

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的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

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站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G.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中就会完全垮台了。

H.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

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

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

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动乱。

I.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

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

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

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J.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美国对中国的险恶用心:

西化、分化中国,以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最终不战而胜。

树欲静而风不止。

只要中国按照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变得越来越强大,就将是美国挥之不去的一个“心病”,就仍将是中央情报局秘密情报活动的重点对象之一。

如今所打击的黄色网站中,有一部分网站并不是靠病毒盗号来维持生计而是由某国的专项资金来维持,目的是瓦解中国人的意志力尤其是青少年的意志力。

2)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凝聚力--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存在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

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应当说,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力和传播实力的增长,我国的软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中国模式”、“北京共识”成为西方学者和政要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意识在增强;中国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斡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号召力有所提高。

未来中国要强大,要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需要继续提升我们的软实力,发挥理论旗帜的威力,就决不能丢掉这面旗帜。

3.从微观(个人)角度:

有利于树立科学的政治方向(前途);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就业(升学、晋升)竞争力。

二、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坚定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锻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能力目标:

1.能通过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解释社会热点问题或思想认识问题,增强问题敏感性,提高政治鉴别力。

2.能结合理论学习主动查阅网络报刊杂志,并从中搜集、整理对自己学习有用的理论观点或时政资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3.能通过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探索调查方法,领悟调查策略技巧。

4.能根据内容要求分工协作制作、演示、解读课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宣传理论,服务群众,感受沸腾的社会生活,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素质、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践,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提高其思想境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通过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提高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通过对理论形成和实践探索的分析,使学生体味事非经过不知难的道理,体会创新、创业的风险与艰辛,理解改革开放决策的英明。

4.通过对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介绍,使学生理解领袖的个人品格、修养学识、思想意志等在理论创新中的作用,自觉以伟人为榜样,磨练意志,砥砺品格。

5.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培养其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团结互助、扶危济困意识。

6.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逐渐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开拓、勤于自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好习惯,以科学精神、求实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着重弄懂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用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理解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通过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我们在以往探索中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逻辑结构及主题、主线和重点

1.教材内容分五大模块

全教材共15章,根据模块教学的需要,整合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其精髓,分析党的思想路线及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

第二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在总体介绍毛泽东思想后分述毛泽东思想思想体系中的主要内容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三部分是邓小平理论,也是在是总体介绍邓小平理论后分析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三大支柱理论,即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

第四部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党建理论部分,在总述后分述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理论。

第五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总述后分述科学发展的内容与环境,内容是搞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环境就是我们的内外条件,内部条件是我们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彻底完成(借用孙中山的一句话:

祖国尚未统一,两岸仍需努力),外部条件即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环境。

2.教材的主题、主线和重点

教材设计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就是结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道路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充分反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以及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的现实经验和实践意义。

讨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区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的动态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静态标志性成果。

联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确立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就是在理论成果的分析方面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把主要力量放在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风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主旨,那就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解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归根结底要靠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只有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开辟一条通往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四、教学方法

1.坚持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2.采用案例教学、交互讨论教学、视频教学;

3.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运用幻灯片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可视性。

五、学习方法

学理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而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学好理论;其次,从实际出发,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实际上,学风的实质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这里有两个根本的要求,也就是毛泽东同志讲过的,一是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不能断章取义,不能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到马恩列的著作中寻章摘句;二是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

只有联系实际,理论才能彻底,才有说服力,才有生命力。

具体到概论课,一方面要求我们系统地掌握其理论体系及精神实质,另一方面一定要与实际、实践结合起来,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六、考核方式与要求

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

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

平时考核由考勤、课堂表现、实践课考核构成,各部分的比例为1:

1:

2。

期末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形式,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5种类型,满分为100分,按实际成绩的60%计入本课程综合成绩。

考勤:

以班为单位进行,每次课前5分钟由班长负责点名或统计缺课人数,教师进行抽查。

病假不扣分,事假每节次扣0.5分。

凡无故迟到、早退,每发现一次扣1分,旷课每节次扣2分,扣完10分为止。

课堂表现:

(1)上课认真,态度端正,作风严谨,积极发言或主动回答问题。

10分

(2)上课认真,学习态度端正,较主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8分

(3)上课较认真,能回答问题。

6分

(4)上课期间闲谈、睡觉、玩手机、看其他书籍或做其他事情的,视情况分别扣1-10分。

实践课考核:

实践成绩=现场表现(40%)+调查报告/交流发言(60%)

现场表现根据是否组织该次活动、是否上台发言、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积极主动讨论回答问题给分,凡组织该项活动的给4分,上台发言、积极讨论回答问题的视具体情况给2---4分,严格遵守纪律的给2分,不遵守纪律的没分。

作业视具体情况给1---6分。

注:

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只统计2次。

总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精髓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

问题导入:

1.“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的由来

(1)马克思主义的由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起就创立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然而在很长的时间内马恩只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新唯物主义”、“共产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而没有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决不会同意这种突出他个人的提法。

这一词的首次出现是19世纪60—70年代,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为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理论,从贬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等概念。

因为他们深知马克思反对突出个人,因此把马克思创立的学说称为“马克思主义”就可以达到讥讽与反对马克思及其学说的目的。

直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一些国家先进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为了肯定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提法。

其中,率先在正面的意义上使用了“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是考茨基,到了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明确肯定并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一词。

他指出:

“这个派别主要是同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他在下面的脚注中进一步指出:

“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在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

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

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

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

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能,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

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

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2)列宁主义的由来

无独有偶。

“列宁主义”开始也是由列宁的反对者作为贬义词使用的。

孟什维克首领马尔托夫早在1903年就自吹“发动了反列宁主义的起义”。

在孟什维克看来,“列宁主义”是指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异端。

布尔什维克自己直到1923年列宁病重时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列宁主义”。

这时列宁已经不能视事,否则他也不会同意这种突出他个人的提法的。

1924年1月列宁病危时,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会议在18日通过的决议中提出:

“在我们所有组织中成立列宁主义研究小组”。

1月21日列宁病故后,俄共布中央在22日发表的《告全党和全体劳动人民书》中正式提出“列宁主义”。

著作家波波夫和亚哥列夫于列宁逝世后两天内赶写出《列宁的生活与列宁主义》一书,一天内赶印出版,在全国发行。

这样,列宁主义随之得到了大力宣传。

随后,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也相继发表了论述列宁主义的讲演和论著,列宁主义由此正式流传开来。

(3)“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的由来

在列宁逝世后5个月,1924年6月17日——7月8日,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这两种源于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科学理论跨越时空地联结在一起,合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共产国际及其所属各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具体来说,原因有四:

一是为了表明跟第二国际的伪马克思主义分道扬镳;二是为了“避免把列宁主义跟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即把列宁主义看成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三是为了表明列宁主义具有普遍国际意义,这反映了当时在共产国际领导层中居统治地位的俄共(布)领导人的观点;四是为了“避免任何机械的划分,例如认为: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而列宁主义则是工人运动的实践。

其实,……它们都是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自共产国际五大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后,各国共产党也都以此为准,先后采用了这一提法。

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见于1925年1月党的四大对于宣传工作的决议案。

在毛泽东著作中第一次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提法见于1929年12月他为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案》中。

不过,在1924年马克思列宁主义提法正式出现后的10多年时间里,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有关文献中并不常用这一提法,更多场合用的还是列宁主义。

主要是因为共产国际当时要求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实际上也就是使它们苏共化,这样自然更多地强调列宁主义。

而这种过分突出列宁主义的倾向自然导致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脱节。

为解决这个问题,从1938年起,苏共和共产国际重新响亮地提出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旗帜”,并且在宣传其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明确提出:

党中央编写这本教程“所要解决的基本任务是:

消除宣传工作方面最近几年来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割裂开来的不良现象。

这种割裂开来的结果,就是在讲授列宁主义时把列宁主义当作独立学说而同马克思主义……分离开来,竟忘记了列宁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是列宁主义的基础,不懂得这个基础,就不能了解列宁主义”。

决议还指出:

编写这本教程就是要“把人为地分割开来的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成为整体”。

随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成为各国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的共同教程。

通过学习,各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更全面与更深刻的认识,一般不再单独使用列宁主义。

从此,马克思列宁主义才真正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提问: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七嘴八舌)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包括哪些内容,在过去盛行个人崇拜的年代,是以最高领袖的言论为标准的。

斯大林1950年发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提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

”这四句话、69个字是大家公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既全面又深刻的权威定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则是照搬列宁于1913年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提出的说法,即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

而今,我们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到底怎样界定马克思主义,官方至今没有权威的定义,理论界也还缺少共识。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从广义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得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虽然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有些人曾经对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做过一些介绍,但那些介绍只是零星的、片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