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6413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x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x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北京印刷学院2003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一、学校教学概况

北京印刷学院是一所包括工科、文科、艺术、管理的多学科高等学校,目前设有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共六个二级学院和基础部、社科部及体育部三个教学部。

学校现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本科专业及8个高职(专科)专业。

截止到2003年12月统计,除成人脱产高职(专科)和函授教育外,在校学生共计6439人,其中本科生5399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85人,其中专任教师345人,教授22人,副教授86人。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印刷学院确定了“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印刷、包装、出版及相关行业”的办学方针,“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实为要,民主办学”的办学理念;“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拥有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本办学格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二、教学质量现状及分析

2003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尽管受到“非典”、校区物理布局大面积调整变动等不利影响,但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2-1保障教学经费投入

(1)六项教学经费投入状况

为保障教学条件,近年来,我校教学经费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大幅度加强了物理、化学、电工电子等基础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突出了专业学科特色和优势。

表一所示为六项教学经费支出一览:

表一六项教学经费一览表

单位:

万元

序号

经费项目

2001年度

2002年度

2003年度

1

本专科业务费

459.16

502.7

649.7

2

教学差旅费

25.25

37

47.9

3

教学仪器修理费

15.88

30.72

35.7

4

体育维持费

10.73

22.91

11.6

四项小计

511.02

593.33

744.9

5

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

665.49

2210.64

2535.8

6

图书资料购置费

46.9

98.76

114.1

六项合计

1223.41

2902.73

3394.8

(2)师资培训经费投入

为了提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攻读学位,提供挂职锻炼,增强实践能力等多种学习机会。

对新进教师还提供参加北京市岗前培训的条件和学费,要求必须培训合格后上岗。

近年来在师资培训方面经费逐渐增加,基本满足了教师培训需求。

投入经费如表二和图一所示:

表二师资培训经费情况

单位:

万元

年度项目

2001

2002

2003

总经费

48.04

104.78

105.13

图一

(3)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状况

为了改善扩招后学生宿舍条件和教学环境,学院加大了基础建设投入。

2003年学校康庄分校区一期建设工程竣工,完成了2万5千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和配套自习室、图书室和教室,可容纳1800名学生住宿和学习,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环境。

近年来基础建设投入经费情况见表三和图二所示:

表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情况

单位:

万元

年度

学生宿舍建设

教室建设和改造

2001

68.15

159.98

2002

57.74

220.46

2003

1350

599.65

图二

2-2教师授课质量

(1)课程主讲情况

为了保证授课质量,在《北京印刷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中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还规定我院本科生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职称及以上学位或职称。

近年来,我院教授、副教授坚持为本科生上理论课,指导毕业设计、实验及科研、课外科技等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

教授任课情况如表四所示:

表四教授任课情况

单位:

授课

情况

 

职称

2001——2002年度

2002——2003年度

讲授本科

课程人数

其中:

讲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人数

讲授本科

课程人数

其中:

讲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人数

教授

17

15

22

14

副教授

67

55

71

66

针对教师队伍的年轻化,2003年10月,学院对原《青年教师导师制》文件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学院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凡应届毕业新进入教师岗位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不合格的教师以及新调入的讲师职称以下的教师均需要通过导师制、进行“一对一”的培养。

在培养阶段不作工作量考核要求,经过1-1.5年的培养过程后,试讲考核合格者,方能担任课程主讲工作。

(2)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价、二级学院(部)评价和专家/学院督导组评价三部分组成,按不同的权重系数加权后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学生评教。

学生评价占有50%的权重分值。

我院每学期组织一次无记名问卷方式的学生评教工作。

问卷以及结果统计分析采用北京师范大学高教评估课题组开发的评估系统,在该研究人员的配合下完成。

教务处将最终学生评价结果汇总后书面反馈给有关院部领导,并将对教师个人的评价结果分别书面反馈给教师本人,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的评教问卷共设28个评价项目,分属七个因素。

此次学生评教共收回有效问卷12064份,被评教师整体得分情况见表五,分项得分及排序情况见表六和图三

表五被评教师整体得分情况

教师人次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

标准差

233

57.74

97.71

81.46

12.68

表六被评教师分项得分及排序情况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A17

3.3964

0.9447

A21

4.0758

0.8766

A5

3.9905

0.8908

A13

4.0946

0.8493

A2

4.0052

0,8858

A10

4.0965

0.8402

A4

4.0199

0.8646

A1

4.1133

0.8370

A3

4.0219

0.8564

A23

4.1179

0.8476

A6

4.0371

0.8911

A8

4.1265

0.8349

A20

4.0537

0.8641

A15

4.1320

0.8433

A19

4.0559

0.8694

A25

4.1370

0.8383

A11

4.0574

0.8785

A7

4.1373

0.8608

A22

4.0643

0.8763

A27

4.1386

0.8492

A14

4.0665

0.8562

A26

4.1463

0.8398

A16

4.0676

0.8769

A24

4.1683

0.8128

A18

4.0712

0.8557

A28

4.1734

0.8586

A12

4.0739

0.8687

A9

4.1747

0.8234

图三全校教师各个项目上的得分情况

从上表六及图三可以看出,所有项目的得分都较高,说明学生对教学情况基本满意。

得分较高的前五位依次为A9——“我感到教师对讲课内容和方法做了精心地准备”、A28——“教师讲课的进度快慢适中”、A24——“考试或作业能够体现教师所强调的学习内容”、A26——“教师讲课的深浅度适合我们的理解水平”、A27——“教师讲课内容量的多少适合学生的掌握”。

总体来看,教师备课认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中的功课量和教学难度,考试和作业能紧扣教学内容。

得分在最后五位的题目依次为A17——“无论课上或课下教师与我们都有充分接触”、A5——“通过教师的教学,我学会了该学科的学习方法”、A2——“通过教师的教学,我对该学科的兴趣提高了”、A4——“通过教师的教学,我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A3——“通过教师的教学,我理解并学会了该课程的内容”。

这几项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成效并不能令学生满意,尤其是能力的提高上有欠缺。

另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也不够积极。

所以在排序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上做得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

全校教师在各个因素上的得分情况见表七:

表七全校教师在各个因素上的平均分及标准差

因素名称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序

学习/价值感

4.0302

0.7134

7

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晰性

4,1049

0.6646

3

群体互动

4.0783

0.7358

4

人际和谐(爱生)

4.0453

0,7557

6

知识宽度

4.0641

0.7262

5

教学管理

4.1219

0.6969

2

功课量/难度

4.1528

0.7434

1

从各个因素的得分情况来看,教师教学做得最好的方面是“功课量/难度”,说明教师在教学进度上掌握得当;其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晰性”方面,教师的得分也是比较高的,这反映出教师管理教学的能力较强,教学方法得当,而且对工作态度积极,比较投入。

“学习/价值感”得分最低,同时,学生对教师在“人际和谐”和“知识宽度”方面也不是很满意。

这说明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开阔,不能旁征博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激发,而且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师生关系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相对于后六个因素(原因)来看,作为结果的第一个因素得分最低,也说明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觉得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专家评教。

学校教育教学督导组每学期有计划地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监控,2003年专家听课比例达到开课教师的40%,课程覆盖面达到50%以上。

除听课以外,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督导组还对全校48%的课程教师教案、对47%的课程学生作业进行了抽查。

从专家检查的结果看,对绝大多数的教师授课质量,教学效果较好感到满意,但对极少数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较多,教案不规范甚至没有,课后作业较少甚至没有留等现象感到非常不满意并提出批评意见。

教务处以教学简报形式通报教学检查结果,并责令有关院(部)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拿出具体整改措施。

2-3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监控教学质量:

(1)建立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适应学校、二级学院(部)两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二级学院(部)在教学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学院于2003年9月下发了《关于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办法》。

该办法规定除学校教务处对全院本科教学负有质量监控的职能外,要求二级学院(教学部)成立相应的质量监控组,由二级学院院长(教学部主任)任组长,负责检查、监督本院(部)日常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风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形成二级学院(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从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的情况看,各单位基本上落实了学院的总体精神,有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二级学院组建时间较短,工作效果还不够明显。

(2)建章立制,贯彻规范化。

没有严格的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过程管理,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建立严格的教学规范是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

2003年我院先后出台了《北京印刷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北京印刷学院领导干部和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北京印刷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北京印刷学院关于期中教学检查工作规定》、《北京印刷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条例》等文件,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减少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了教学管理功能。

(3)坚持评教工作。

近年来,我院坚持每学期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填卡评价,还通过学生信息员随时了解全校教学质量信息。

从2003年起开始对毕业生离校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四年大学学习的真实感受。

通过这些质量信息,可以进一步提高评教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坚持教学督导制。

我院从2000年起实行了教学督导制度,2003年学院对督导工作进行了改革,实行一年一聘制。

聘任分为固定聘期(一年)和根据需要临时聘用两种,督导人员由离退休专家和在职专家组成。

实行督导例会制,每月召开两次例会,讨论工作安排和阶段工作总结。

督导专家的主要职责除了对日常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监控外,还包括对于教学建设、学生工作等进行督导和监控。

本学期督导挂牌推门听课对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起到了不仅是“督”更重要的是“导”的作用,对于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授课质量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督导专家对教师的授课质量的评价和诊断占有40%的权重。

(5)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化。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各高校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最终实现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我院从2002年起开始启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但由于“非典”以及中层领导干部大面积调整等客观原因,2003年上半年一度放慢速度。

为了能使评估工作扎扎实实的落实,根据学院机构和处级人员的变化,于2003年10月重新组成了学校及二级学院(教学部)两级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领导机构和校级专家组,并确定了将教学评估工作与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结合起来,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和“重在平时,贵在坚持”的原则,制订了学院自评工作计划安排,明确规定了各阶段工作目标。

每年年底按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一次全校性自评工作,并以评先评优的形式,检验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及教学管理状态。

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学建设与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不竭的动力。

在2003年,我院主要进行了以下教学建设和改革基础工作:

3-1学科规划与专业建设工作

2003年4月,我院根据办学定位和自身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前两年学科建设论证的基础上对原系部进行了物理整合,组建了二级学院,形成了学校和二级学院(教学部)两级管理体制。

2003年6月,学院制定了《北京印刷学院学科布局与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中提出学院学科建设“四个加强”、“四个结合”的指导思想。

即“四个加强”为:

加强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和基础学科建设;加强特色领域学科(专业)群的建设;加强新兴、交叉和特色学科建设。

“四个结合”为: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学科建设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学科建设与硕士点建设相结合;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根据学院的整体要求,经过认真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对本部门学科和专业的布局和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初步形成了本单位的学科布局和发展规划。

学校学术委员会于2003年底对各单位的学科布局和发展规划进行了审定和论证,原则通过了各单位的方案。

学科布局与发展规划是学校教育教学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架构,是业务机构设立、实验室建设、学术岗位设置、师资引进和培养等支撑条件规划和教学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

3-2修订本科培养计划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今天,大学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何种方式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何构建和实现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学校体现办学特色,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2002年我院对原教学计划已经做了全面修订,2003年针对2002版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又在原2002版基础框架下修订了2003版全院本科培养计划。

此次修订主要是依据毕业生市场需求情况和二级学院学科整合特点合理设置专业方向,重点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整体优化,解决相关学科教学内容重复、遗漏等问题,从而使本科生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

3-3改革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通过对前几年我院教学改革工作的总结,2003年我院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

将以前由学校全部直接组织管理的课程建设项目改为按学校、二级学院(教学部)两级组织实施的分层建设和管理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目标。

学校级建设的课程列为重点建设的课程,其建设的质量目标为校级精品(优质)课;二级学院(部)负责建设的课程分为院(部)级重点课程、系级重点课程和一般课程,并规定了各层级课程建设的质量标准。

2003年校级首批重点建设的课程涉及到《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印刷概论》等全院影响面大、受益面广的公共基础类课程13门。

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管理,也改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保证重点投入。

为避免教学改革的盲目性和低水平重复,学校每年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和本校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需求,确定本学年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主题,并以集中招标的形式确立项目,2003年学院批准一般项目6项。

3-4教材规划与建设工作

教材是体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组成,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教材建设是学校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前几年我院教材建设工作薄弱,“十五”教材建设规划没有很好地落实。

2003年9月学院重新组建了教材建设委员会,并分成若干学科组,强化了教材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并经过教材建设委员会审议通过了2003年教材编写出版立项29本,目前大部分教材正在编写中。

根据2003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标准,我院共向北京市推荐精品教材6项,其中1项已经被批准为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

3-5学籍管理制度创新

在2003级新生入校前,学校对原学籍管理规定做了重要的修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在学籍管理规定中增加了择优转专业、评优评先实行学分绩等激励机制,并对学生免听、免修、自修课程作了明确规定。

通过制度创新,规范管理,为学分制的实施做好铺垫。

在考试管理规定中,对学生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做了明确的界定和处理规定,并建立了学生申述机制,使学籍管理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体现以事实为依据、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我院在2002级学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施免修基础上,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的经验,从03级起《大学英语》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继续实行分层次教学,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方案,配套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1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3年我院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按照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质量标准进行自查,仍存在一些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教学改革不够深入、管理效能不高、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等方面。

4-2应对措施

2004年被我校定为“管理年”、“质量年”,全院将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教学评估为契机,求真务实,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主要措施为:

(1)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学院各级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层层落实责任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转变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自觉地作好本职工作。

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大管理力度,狠抓制度的落实。

(2)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层深面广。

2004年,我院将从课程建设入手,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建设。

通过课程建设带动全院的教材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等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

(3)继续加大教学投入。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004年学院重点建设校内印刷实训基地,计划将其建设成学生实训、教师科研、校内生产、新设备展示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加大力度,有计划的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通过激励机制、政策导向,创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教学制度环境,逐步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

(4)把评估工作落到实处。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评估,是对学校日常规范性工作的评估。

2004年,我院将把教学评估工作与正常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从日常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抓起,结合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各项工作目标,扎扎实实进行整改工作,完成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工作,真正落实“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和“重在平时、贵在坚持”的评估方略,提升我院的办学水平,为全面实现“十五添平补齐,十一五跨越腾飞”的战略目标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ΟΟ四年一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