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外观质量修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193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砼外观质量修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砼外观质量修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砼外观质量修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砼外观质量修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砼外观质量修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砼外观质量修补方案.docx

《砼外观质量修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砼外观质量修补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砼外观质量修补方案.docx

砼外观质量修补方案

砼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4.10烂边、烂根

4.10.1烂边、烂根预防措施

4.10.2烂边、烂根修补方法

4.11气泡

4.11.1气泡预防措施

4.12错台、挂帘

4.12.1错台、挂帘预防措施

4.12.2错台、挂帘修补的措施

4.13楼梯施工缝

4.13.1楼梯施工缝产生的原因

4.13.2楼梯施工缝预防措施

4.13.3楼梯施工缝修补的措施

4.14脚印

4.15楼板出现局部楼面渗漏现象

4.15.1楼面渗漏现象原因分析

4.15.2楼面渗漏现象施工控制措施

4.15.3楼面渗漏现象渗水表面修补法

4.16修补后的检查

4.17附件

 

一、编制说明和依据

1.1编制说明

混凝土外观缺陷主要存在结构部位,外观缺陷形式主要表现在表面颜色不均匀、蜂窝麻面、表观微裂纹、表面脚印及不平整部分、孔洞、露筋、表面破损,根据不同的缺陷形式及不同结构部位分析其生成原因,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强调混凝土在成型之前的生成、运输、浇注、养护等施工工艺的重要性。

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处理总原则是不隐蔽,端正思想,仔细分析其成因,正确对待,妥善处理。

1.2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左岭新城科技二路与缷甲路交汇处、场地自然地面标高(根据现场实测场平标高为20.10~23.24米)。

本工程由二栋34层住宅楼、一栋20层住宅楼及附属一层商业裙楼、一栋一层配电房、一栋二层商铺及一层地下窒(作为车库、设备用房)组成。

建筑特征本工程占地面积约为3300.36平方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482.14平方米、规划净用地面积为15131.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8786.48平方米、其中住宅楼55258.54平方米、商铺为1109.4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1684.33平方米、(2-1#楼占地面积1363.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6124.68平方米、总高度58.3米、2-2#楼建筑占地面积为48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390.53平方米、总高度98.9米、2-3#楼占地面积919.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6728.42平方米、总高度98.9米、2-4#楼占地面积为4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68平方米、总高度8.85米、本工程塔楼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纯地下窒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三级、地下窒相关规范的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地下窒超出上部结构相关范围内且无上部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四级、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甲级、建筑耐火等候高层楼一级、2-4#楼防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丙类、抗震烈度6度、建筑场地Ⅱ类、地下窒防水等级底板、外墙二级、顶板一级、地上部分主楼防水等级为1级、屋面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25年。

我公司承建的1#、2#~3#高层住宅楼和地下车库,主楼均为筏型基础。

3#、2#楼地下一层,地上34层,地下室层高4.7米,楼层层高均为2.9米,建筑高度98.9米,1#楼层层高均为2.9米,建筑高度58.3米,地下车库为有梁楼盖。

主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车库为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顶板为梁楼盖板结构。

车库外围剪力墙厚为300m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4.75m,室内外高差0.3m。

基础底板分区图如下:

本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中,混凝土型号比较复杂,类型比较多,裙楼和塔楼混凝土差异较大,而且体量较多,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必须谨慎,具体如下:

 

表2.2地下室结构砼强度等级

序号

部位

砼强度等级

砼抗渗等级

1

塔楼核心筒剪力墙、柱

C45

2

塔楼梁、板

C40

P6

3

地下室框架柱

C40

P6

4

地下室梁板结构

C35

P6

5

地下室外墙

C35

P6

6

人防区地下室梁板结构

C35

P6

6

水池

C35

P6

7

楼梯

C35

参与本工程的单位如下:

表2.3左岭新镇四期还建社区项目项目参与单位

序号

参与项目

实施单位

1

建设单位

武汉左岭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2

监理单位

浙江耀华咨询代理有限公司

 

3

设计单位

广州军区司令部建筑工程设计院。

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院工程。

4

地质勘察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5

质量监督部门

东湖高新区质监站

6

总包施工单位

怡翔建设集团工程工程

三、修补前的准备工作

1、提高修补施工人员素质和技能

要从组织上、思想上切实做好修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学习混凝土工程质量相关规范和验收标准,开展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掌握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施工有关要求和有关技术措施,以求全面地理解和落实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防止一切事故发生。

2、物资及设备需求

修补施工所用材料必须满足施工的要求,应有一定的物资储备,根据结构形式及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状态,及时提出所需材料,及时购买,保证所需材料是合格产品,做好物资准备工作。

对现有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机械运转正常,严防各种机具设备事故的发生。

四、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修补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或者是结构型式的特殊,或者是气候条件的恶劣,或者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的不规范等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或刚刚施工完不久产生表面缺陷。

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缺陷大致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

表面颜色不均匀、表面脚印及不平整部分、蜂窝麻面、孔洞、露筋、表面破损、表观微裂纹,不管是哪一种表面缺陷,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找到混凝土结构产生表面缺陷的内因,在施工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对既有的缺陷加以必要的修复处理,以提高结构的外观质量。

砂浆或混凝土施工前,现场应先适配原材料,选用最佳原材料重量比后进行修补作业。

4.1表面颜色不均匀

4.1.1表面颜色不均匀产生原因

影响混凝土表面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很多,比如原材料的种类、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养护条件、混凝土的振捣情况、夹层水线、脱模剂的使用情况、模板的表面结构、模板的吸附性能等,都会使混凝土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锈迹也是常见影响混凝土颜色的一个因素。

 

4.1.2表面颜色不均匀处理措施

对于颜色不均匀的混凝土表面首先用高压水冲洗混凝土表面,如粘附有隔离剂、尘埃或其它不洁物,则应用尼龙织布擦洗干净。

紧接着进行重量比选配实验,用最佳重量比的黑、白水泥加聚合物粘合剂组成的水泥稠浆,将混凝土全面披刮一遍,待面干发白时,用棉纱头擦除全部浮灰。

再遵循上述方法进行两遍补浆,待达到干凝状态后,再对补浆而作第一次打磨,打磨后洒水养生。

完成后的第二天,甚至第三天,再次重复上述程序方法对补浆面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补浆、磨平、擦灰,最后继续保养维护。

4.2混凝土表面蜂窝

4.2.1表面蜂窝现象

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骨料间有空隙存在,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深度不漏主筋,可能漏箍筋。

4.2.2表面蜂窝产生的原因

模板漏浆或振捣过度,跑浆严重致使出现蜂窝;⑵、混凝土塌落度偏小,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加上振捣时间不够或漏振形成蜂窝;⑶、混凝土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没有采用带浆法下料和赶浆法振捣;⑷、混凝土搅拌与振捣不足,使混凝土不均匀,不密实,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造成局部砂浆过少。

4.2.3表面蜂窝防治的措施

⑴、浇筑前检查并嵌填模板拼缝以免浇筑过程中跑浆;⑵、浇筑前浇水湿润模板以免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⑶、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混凝土的工作度相适应;振捣工人必须按振捣要求精心振捣,尤其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部位的振捣;⑷、混凝土拌制时间应足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4.2.4表面蜂窝的修补措施

小蜂窝可按麻面方法修补,大蜂窝采用如下方法修补:

⑴、将蜂窝软弱部分凿去,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结合面冲洗干净;⑵、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用中粗砂,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将砂浆压入蜂窝内,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将棱角取直;⑶、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

2到1:

3,并搅拌均匀,有防水要求时,在水泥浆中掺入水泥用量1%~3%的防水剂,起到促凝和提高防水性能的目的;⑷、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4.3麻面

4.3.1麻面现象

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呈现出无数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小凹点,直径通常不大于5㎜。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4.3.2麻面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

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4.3.3麻面防治措施

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4.3.4麻面修补措施

修补方法:

混凝土表面的麻点,对结构无大影响,通常不做处理,如需处理,可采用如下方法:

⑴、用稀草酸溶液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毛刷洗净,在修补前先用水湿透;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砂,粒径最大不宜超过1㎜,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

2或1:

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4.4孔洞

4.4.1孔洞现象

孔洞是指砼表面有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出截面尺寸1/3缺陷,结构内存在着空隙,局部或部分没有混凝土。

4.4.2孔洞产生原因

⑴、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振捣困难,骨料粒径过大,钢筋过密,造成混凝土下料中被钢筋卡住,下部形成孔洞;⑵混凝土流动性差,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粗骨料同时集中到一起,造成混凝土浇筑不畅形成孔洞;⑶未按浇筑顺序振捣,有漏振点形成孔洞;⑷没有分层浇筑,或分层过厚,使下部混凝土振捣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形成孔洞;

4.4.3孔洞防治措施

⑴、可采用小料、大料两种配比的混凝土,前两斗混凝土拌小料,水平分层浇筑,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其它部位混凝土采用大料按上述方法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⑵、对构件角点和结合部重点检查,特别注意振捣,不能用机械振捣时,可改用人工插捣,插捣应反复数次,确保混凝土不出现孔隙;⑶、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加高效减水剂,确保混凝土流动性满足工作要求,在混凝土运输、浇筑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不离析;⑷、一次卸料过多避免过多,振捣应密实,不允许出现漏振点;⑸、严防杂物出现在拌制好的混凝土当中。

4.4.4孔洞修补措施⑴、修补前用湿麻袋或湿棉纱头填满,保持湿润72小时;⑵、将修补部位的不密实混凝土及突出的骨料颗粒凿去,洞口上部向外上斜,下部方正水平;⑶、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基层冲洗干净;⑷、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应与原混凝土一致,为减少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空隙,水灰比控制在0.5以内,并掺水泥用量万分之一的铝粉;⑸、孔洞周围先抹一层水泥浆,然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补偿收缩混凝土填补并分层仔细捣实,以免新旧混凝土接触面上出现裂缝;⑹、对于不易清理的较深蜂窝、孔洞,由于清理敲打会加大缺陷尺寸,使结构遭到更大的削弱,应采用水灰比为0.7-1.1的水泥浆液体进行压浆补强。

必要时可在水泥浆中掺入一定量的水玻璃作促凝剂。

压浆孔的位置、数量及深度,应根据蜂窝、孔洞的实际情况和浆液扩散范围而定,孔数一般不少于两个,一根压浆,一根排气或排除积水。

压浆方法如下:

在填补的混凝土凝结2d,即相当于强度达到1.2~1.8N/2㎜后,用压浆机压浆。

压力6~8个大气压,最小为4个。

在第一次压浆初凝后,在用原埋入的管子进行第二次压浆,大部分都能压入不少水泥浆,且从排气管挤出清水。

压浆完毕2~3d后切除管子,剩下的管子空隙以砂浆填补。

4.5、表面不平整

4.5.1表面不平整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4.5.2表面不平整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4.5.3表面不平整防治的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4.5.4表面不平整修补措施

修补前,先将突出混凝土表面的部分凿平,将低凹部分凿毛并清洗干净,待清洗处无明水时,趁润湿状态时,采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进行修补,修补后应注意养护。

4.6、跑模、鼓肚

4.6.1跑模、鼓肚现象

爆模和涨模的主要原因是模板的强度不刚度不足造成的。

如按预定的工况计算但实际施工时,没有按预定的工况来操作。

造成模板的强度储备不足而爆模和涨模。

4.6.2跑模、鼓肚产生的原因

成因分析:

(1)模板拼缝经反复拆装企口变形严重或支模时模板垂直度控制不好,相邻两块模板本身嵌缝;

(2)相邻两块模板对拉螺杆松紧程度不一,模板受振后胀开程度不一;

(3)混凝土侧压力比较大,拉杆滑丝、螺母丝扣有损伤,振捣过程中出现螺母脱丝。

预防措施:

(1)定期修整模板,确保模板底边和拼缝处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

(2)设专人紧固模板,手劲一致保持对螺杆松紧一致;

(3)装模时要求操作工人检查拉杆的工作情况,杜绝使用坏丝的拉杆螺母和已变形拉杆;

(4)混凝土侧压力较大时,拉杆上双螺母。

振捣强烈时螺母底下加减震弹簧垫片,防止拉杆崩丝,出现跑模,亦可用精轧螺纹钢当对拉杆使用。

4.6.3修补方法:

(1)将错台高出部分、跑模部分凿除,露出碎石、新茬表面比构件表面略低,稍微凹陷成弧形;

(2)用水将新茬冲洗干净,撒水使混凝土接合面充分湿润;

(3)在基层处理完成后,先抹一层水泥素浆打底,然后用1:

2干硬性的水泥砂浆,自下而上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大力将砂浆压入接合面,反复搓动,抹平;

(4)修补用的水泥应与原混凝土品质等级高一级,砂子用中粗砂,必要时掺拌白水泥,保证混凝土颜色一致;

(5)为使砂浆与混凝土表面结合良好,抹光后的砂浆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并用支撑模板顶紧加压。

4.7、露筋

4.7.1露筋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7.2露筋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

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7.3露筋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4.7.4露筋修补措施

用钢丝刷或压力水冲洗干净后,在表面抹适配好最佳重量比的黑、白水泥、细砂、聚合物粘合剂、水拌制的水泥砂浆,使露筋部分充满,再予抹平,并保证保护层厚度。

对于较深露筋,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骨料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并压实。

4.8、缺棱掉角

4.8.1缺棱掉角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4.8.2缺棱掉角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4.8.3缺棱掉角防治的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4.8.4缺棱掉角修补措施

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4.9、表观微裂纹

混凝土的收缩分干缩和自收缩两种。

干缩是混凝土随着多余水分蒸发,湿度降低而产生体积减少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很大部分;自收缩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减少,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

4.9.1表观微裂纹现象

4.9.2表观微裂纹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成因很多,主要有四种:

1)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表面水分蒸发变干而引起;

2)因为混凝土结构硬化时水化热使混凝土结构产生内外温差而引起。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水化热使温度上升更加明显,在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之间形成很高的温度差,表层混凝土收缩时受到阻碍,混凝土结构将受拉,一旦超过混凝土结构的应变能力,将产生裂缝。

这类裂缝通常不连续,且很少发展到边缘,一般呈对角斜线状,长度不超过30cm,但较严重时,裂缝之间也会相互贯通。

3)较深层的混凝土结构,在上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会在自重作用下不断沉降。

当混凝土开始初凝但未终凝前,如果遇到钢筋或者模板的连接螺栓等东西时,这种沉降受到阻挠会立即产生裂缝。

特别是当模板表面不平整,或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时,模板的摩擦力阻止这种沉降,会在结构的垂直表面产生裂缝。

4)碱骨料反应也会使混凝土结构产生开裂。

由于硅酸盐水泥中含有碱性金属成份(钠和钾),因此,混凝土内孔隙的液体中氢氧根离子的含量较高,这种高碱溶液能和某些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碱硅胶,碱硅胶吸水水分膨胀后产生的膨胀力使混凝土结构开裂。

4.9.3表观微裂纹防治的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对于水泥的选用,要从水泥的具备的特性出发,不同的工程对水泥的要求不同,例如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与其他材料结合后发热量低的水泥,防止内外温差引起混凝土表面拉力增加,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混凝土骨料材料的选择,注意粗骨料与细骨料选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当使用活性骨料时,通过使用低碱水泥,就可以避免这种膨胀和开裂;另外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要合理,除了注意水泥等材料用量上的合理搭配外,还要适当加入一些掺和料(如粉煤灰等)或者外加剂(如保水剂等),降低混凝土表面裂缝现象的产生。

2)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混凝土裂缝温度因素的控制,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常用的方法,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部分冷骨粉或冰块,还可以对搅拌机做遮阳处理,减少混凝土冷量损失。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做二次抹压处理,避免应塑性收缩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在施工时间上要做到合理控制,尽可能避开高温、风大的天气,防止混凝土表面因水分蒸发引起裂缝现象的产生。

4.9.4表观微裂纹修补的措施

修补措施是对于浅层裂缝的修补,可用水清洗,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裂缝开张较大时,沿纵裂缝凿八字凹槽,洗净后用1:

0.6:

1.2水泥砂浆抹补或干后用环氧胶泥嵌补,应据裂缝宽度采用水泥压力灌浆或化学注浆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表面封闭与注浆同时使用。

4.10烂边、烂根

“烂边”和“烂根”主要是由于模板拼缝不严密、接缝处止浆不好,振捣时混凝土表面失浆造成。

漏浆较少时边角出现“毛边”,漏浆严重出现混凝土蜂窝麻面。

4.10.1预防措施:

⑴、接缝处贴橡胶海绵条或土工布止浆,并用钢木压板、橡胶压条止浆;⑵、拼缝两侧的振捣器起振时保持同步。

4.10.2修补方法:

漏浆较少时按麻面进行修复,漏浆严重时按蜂窝处理办法进行修复。

将烂根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支模,永专用灌浆料填塞严实,并捣实

4.11气泡

气泡属麻面的范畴,也是常见的缺陷。

除不易排气泡的结构(如倒角等)外,形成气泡缺陷的原因常见的是浇筑分层厚度过大,气泡溢出表面的距离大,此时振捣稍有不足,便容易形成气泡。

同时,脱模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涂刷在模板表面的脱模剂(隔离剂)一般为油性,如脱模剂浓度过稠、涂刷厚度过大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包裹混凝土内的气体吸附于模板表面,形成较难溢出仓外的气泡,在混凝土凝固后便成为气泡缺陷。

4.11.1预防措施:

(1)掺入减水剂,减小用水量,充分做好理论配合比,混凝土拌和前调整好施工配合比,拌和时控制好用水量,限制坍落度、水灰比。

(2)对模板必须除锈打磨,保证模板洁净,且同时用清洁的脱模剂,不能使用废机油等会引起色差的脱模剂,也不能使用易粘附于混凝土表面或引起混凝土变色的脱模剂,且同一座桥上使用同一种脱模剂。

(3)控制好振动棒振捣间距及振捣时间,不能大也不能小。

(4)必要时在外侧模上使用附着式振动器,或用扁铲在混凝土与侧模之间插捣,或在振捣时轻敲模板,便可帮助附着在侧模上的气泡逸出,从而达到消除气泡的效果。

混凝土表面的气孔,对结构无大影响,通常不做处理,如需处理,可采取麻面的修补方法。

4.12错台、挂帘

错台、挂帘混凝土浇筑产生错台缺陷主要是由模板原因造成的。

模板设计不合理、模板规格不统一、安装时模板加固不牢或在浇筑过程中不注意跟进调整,使模板间产生相对错动,都会引起错台。

特别是模板下部与老混凝土搭接不严密或不牢固,留下缝隙,引起浇筑时漏浆,是产生错台和挂帘的主要原因。

4.12.1预防措施:

为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错台、挂帘的现象,要求模板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