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936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6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教案

前言

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1)经济的基本含义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二)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概况,增强发展经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经济的基本含义

2.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经济的基本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要买东西,工人要生产产品,等等,这些活动都属于经济活动。

那什么叫经济呢?

从今天起我们就学习有关经济常识的知识。

讲授新课

 

(一)经济的基本含义    

1.

经济和人们的生活、(1)从家庭和个人角度看 

社会的活动关系最密切

(2)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

   

 2.经济的基本含义

(1)

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  ①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活动决定其它一切活动

(2)经济活动包括四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4)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

(5)经济的基本含义。

(二)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1.经济常识的特点。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3.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的含义,知道了经济常识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意义。

 

前言知识结构图

(一)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

1.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一、经济的基本含义

(二)经济的2.物质资料

基本含义生产活包

前括四个环节

3.经济的基本含义

(一)经济常识的基本

言二、学习经济常识特征

的意义

(二)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经济常识有三点重要意义

 

第一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1)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2)货币的职能

(3)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1)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2)商品的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8)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1)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2)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能力要求

着重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能力

(三)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商品的概念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3.商品的基本属性

4.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6.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7.价值规律的含义

8.等价交换的原则是怎样贯彻的

9.价值规律的作用

课时安排

原则上每框一课时,共八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商品,商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什么是商品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商品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第一节商品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品的含义

1.商品的基本含义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2)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

2.商品和其它劳动产品的关系

商品与其它劳动产品比较表

比较

商品

其他劳动产品

1.商品用于交换

2.商品有价值

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

1.不用于交换

2.没有价值

3.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

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商品和其它非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比较

商品

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1.商品是劳动产品

2.商品用于交换

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

1.不是劳动产品

2.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下除外)

3.物品是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

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二)商品和商品经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分工之后,出现了劳动产品交换——商品交换。

2.手工业从末叶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二进行的生产——商品生产。

3.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综合——商品经济。

(三)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1.社会分工: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使交换变为现实。

(四)商品经济的类型

1.自然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或简单商品经济

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

商品的含义,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的类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

怎样才能交换成功?

这就涉及“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讲授新课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1、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商品本身的物理的化学的等性质决定。

3、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其他物品也有用。

(二)商品的价值

1、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生产时都耗费了人类劳动→在产品中都凝结了人类劳动→都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2、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因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需要相互比较凝结了多少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因此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会有价值。

3、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1)交换价值:

价值的表现形式。

最先表现为各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比例。

如: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它们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称商品的二因素。

2、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辨证对立统一

(1)商品的生产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因而它必须出卖商品的使用价值。

(2)消费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它要付出价值。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它不是商品所特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价值是商品具有的共同特点,即所有商品都具有价值,但是就每件商品而言,价值除了在质上,即每件商品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相同外,在量上,即每件商品所凝结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多少是有差别的。

在通常情况下,凝结人类劳动多的商品,其价值就大;反之,其价值就小。

每件商品的价值有大有小,这就是“商品的价值量”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商品价值量”的问题。

讲授新课

二、商品的价值量

(一)价值量的含义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二)价值量的决定

1.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2)生产一种商品是所耗费的劳动量愈多,这种商品的价值量愈大。

2.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3.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1)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2)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三)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

(1)含义: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2)表示方法:

1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

2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类型

1社会劳动生产率:

同行业的生产效率

2个别劳动生产率:

同行中各个企业的生产效率。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反比

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价值量价值总量

无关个别劳动时间反比

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正比

(1)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商品价值量

下降

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商品数量

增多

(2)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

商品数量增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商品价值量不变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商品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同时,懂得了个别劳动生产率对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意义。

前言第一课——§1

经济学原理

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决定其它一切社会活动。

例题:

邓小平同志经常强调要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在任何时候不能动摇,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和外敌入侵。

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为什么要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

2.作为商品,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例题:

美菱集团树立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意识,从市场调研出发,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宗旨,不断完善老产品。

为了增强竞争能力,该企业引进更先进的生产线,狠抓技术改造,狠抓职工素质,狠抓科学管理。

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创出了国产名牌——美菱。

3.社会劳动生产率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例题:

辨析——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因此,商品生产者无须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课时

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商品都要通过钱来进行,只有用钱才能买到东西。

实际上“钱”就是货币,货币怎么来的?

从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货币”的知识。

讲授新课

第二节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偶然的物物交换

2只羊==1把石斧(等价物)

2.扩大的物物交换

盐石斧

3.

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1)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2)交换过程

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3)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种类较多。

4.货币产生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产生货币。

5.一般等价物的产生要求

(1)价值比较大

(2)易于分割

(3)便于携带

(二)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

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

(三)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

1.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货币有了初步的认识。

理解了货币的含义及其产生过程。

第五课时

导入新课

货币除了购买商品的作用外,还有哪些用处?

今天就开始学习货币的职能,了解其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二、货币的职能

(一)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含义:

以货币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原因:

货币是商品,有价值。

(3)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1价格的含义: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价格。

2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成正比关系。

(4)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求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1)商品流通

1含义: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2与商品交换的区别:

 

区别

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

形式

物与物的直接交换:

商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

——货币——商品

产生

时间

货币产生前

货币产生后

过程

买、卖同时进行,双方满意即可

买和卖在时间上是分离的

(2)流通手段

1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三)其它职能

1.贮藏手段

(1)含义:

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贮藏手段。

(2)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支付手段。

3.世界货币

(1)含义:

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2)作用:

1购买外国商品

2平衡国际手支差额

3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货币的五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其基本职能。

第六课时

导入新课

以一张纸币(人民币)引导学生分析其作用、性质,以及发展历史,从而扩展到整个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讲授新课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一)纸币

1.产生过程

(1)`铸币作为名不符实的货币流通。

(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3)我国纸币产生过程:

唐代“飞钱”(实质为汇票),北宋“交子”(纸币雏形),南宋“会子”(“交子”辅币),元、明“宝钞”,清官银、钱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法币”、“金圆券”等,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币”。

2.含义

(1)国家发行的

(2)现在强制使用的

(3)二者缺一不可

(4)货币符号。

3.纸币的职能

(1)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因为其没有价值。

(2)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因为人们只关心它的名义价值。

(3)不具有贮藏手段职能,因为其没有价值。

(4)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因为人们只关心它的名义价值。

(5)世界货币的某种职能。

4.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

(1)成本低

(2)防止贵金属流失

(3)避免流通不畅

(4)易于使用

5.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1)我国的人民币,主币是“元”,辅币是“角、分”,采用十进位制。

(2)美国的“美元”,英国的“英镑”,法国的“法郎”等。

6.依法保护人民币:

“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

(二)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公式

1.实际需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1)

待销售的商品量

(2)价格水平

————上述二者构成商品价格总额。

(3)货币流通速度

2.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3。

国家不能决定发行货币的数量,但可以规定发行货币的面值、种类。

(三)通货膨胀

1.含义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

2.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

(1)货币发行数量

(2)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次数

3.后果

钱不值钱,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

4.防止的方法:

(1)减少纸币发行量,使其与流通中实际需要量尽量相符。

(2)根本的方法:

发展生产,增加社会产品供应量。

5.通货紧缩

(1)含义:

“通货膨胀”的对称。

指国家减少流通中纸币的数量。

(2)作用;

1积极作用:

提高货币购买力,货币增值,物价下降。

在通货膨胀时,国家采取适度政策,收缩银根,减少纸币发行数量,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②消极作用:

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居民的“惜购”,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综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四)正确对待货币

1.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货币的作用范围、所反映的生产关系不同。

3.对待金钱的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

4.正确对待货币,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纸币的含义,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决定因素,通货膨胀的含义、引发原因、后果等,还知道应该如

何正确对待货币。

课后练习

1.辨析题:

“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2.简述货币与纸币的不同之处。

(①二者定义不同;②二者的职能不同;③货币是商品,有价值,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无价值。

3.辨析题:

“金钱是万恶之源”“金钱是万能的”。

4.假人民币是不是货币?

 

教师:

周建

 

第七课时

导入新课

同种商品价格应相同,但现实生活中,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商品往往价格不同;即使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产品在不同季节价格也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价格不仅由价值决定,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而会发生波动。

,这就是价值规律在作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价值规律的知识。

讲授新课

第三节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一)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核心)

(1)两种表现形式:

①物物交换阶段:

交换一方的价值总量要与另一方的价值总量相等。

如:

2只羊===1把石斧

2斤青铜

5斤铁

3斤酒==2块牛皮

3个奴隶

……

②货币出现以后:

商品的价格要与商品的价值相符合。

(3)等价的含义:

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价值量要相等。

(4)等价交换的原则要求从全过程来看:

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是相符的。

(二)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

2.

1.价值为轴心波动,不能无限上升或下降——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

价值

2.供求的变化影响价格的波动,使价格上涨或下跌。

供大于求价格上涨,高于价值

供小于求价格下降,低于价值

3.价格的波动影响供求的变化,使供求趋于平衡。

价格上涨,高于价值供大于求

价格下降,低于价值供小于求

4.供求与价格的相互影响,使价格不能无限制地上涨或下跌,价格和价值大致相符。

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生产缩小获利减少价格下降

5.特殊情况:

稀有商品价格离价值太远,因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需要一个条件,就是价格波动会影响供求,但稀有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增加供应量,只能由人的购买力来抑制不。

(三)客观的规律

1.商品经济社会所特有;

2.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小结

本节课讲述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知道了价格为什么会和价值不一致。

课后练习

1.价格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这与价值规律提出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是不是相违背?

答:

如果我们从商品交换过程中一次次独立的交换来看,只在个别的交换中,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是相符的,是等价交换,其他绝大多数的交换,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是不相符的,不能叫等价交换。

但是等价交换原则要求的价格与价值相符,是从总体上、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即看商品交换的运动过程和总趋势,而不时从禁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即不能只看一次独立的商品交换。

高高低低的价格一平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就相符了。

2.俗话说: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能选购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呢?

答: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实际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不是价值而是价格。

②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尽相同,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市场竞争中处有利地位,因此具有相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可能会具有不同的价格。

③人们选购商品时不难找到使用价值和价格的理想结合点,选购到既“价廉”又“物美”的商品。

 

第八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所学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存在,并且发挥作用。

那么,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又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双向制约实现

供大于求生产资料和劳动

力流出这生产部门

的,即:

价格变化供求变化供小于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生产部门

例:

“想一想”有人说,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实际就是市场价格在起调节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答:

①这个提法是正确的。

②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高于价值,由于有利可图,许多生产者就会被吸引到生产这种商品上来,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

相反,当某种生产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由于无利可图,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

价值规律就是这样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流动,所以说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实际上就是市场价格在起调节作用。

(二)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多。

因而,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

这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例:

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和目的是什么?

答:

手段:

提高商品生产者自身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

目的:

让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之在交换中获利较多。

(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第二个作用的结果。

例:

我国淘汰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有哪些好处?

答:

①可以减少国家对亏损企业的补贴,这是从货币形态角度讲的;从物质形态上讲,就是减少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浪费。

②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④有利于激励其他企业。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作用

1.规律自发调节作用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

2.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为了私利改进技术,往往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法,,这就影响了先进技术的传播,阻碍生产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