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陕西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717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陕西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陕西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陕西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陕西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陕西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陕西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最新陕西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陕西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陕西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最新陕西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

陕西渭南市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其它试题为必考题。

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规定位置;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3.第一大题的1—3小题、第二大题的4—6小题和第五大题的13—15小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答题卡题号的对应位置;其它试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完成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魏晋时代的“啸”

   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

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

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

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

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

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

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

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

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

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

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

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荦卓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

所以吟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同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

而这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环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

《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

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

正像《啸旨》中说的:

 “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

唐以后,此风渐息。

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

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

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

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

经过长时间的隔膜,现代人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1.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啸"先秦时代即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

C.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D.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C.魏晋时的“吟啸”并不只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声音,有一定的音乐性。

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流荦卓不群的气质了。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

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傲世之态。

B.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

C.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

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人精神苦闷的一种象征和心灵倨傲的一种表达。

D.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El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吹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按要求完成4—7题

梁慬字伯威,北地弋居人也。

懂有勇气,常慷慨好功名。

初为车骑将军邓鸿司马,再迁,拜西域副校尉。

会众羌反叛,朝廷大发兵西击之,诏懂留为诸军援。

懂至张掖日勒。

羌诸种万余人攻亭侯,杀略吏人。

慬进兵击,大破之,乘胜追至昭武,虏遂散走,其能脱者十二三。

乃至姑臧,羌大豪三百余人诣懂降,并慰譬遣还故地,河西四郡复安。

慬受诏当屯金城,闻羌转寇三辅,迫近园陵,即引兵赴击之,转战武功美阳关。

懂临阵被创,不顾,连破走之。

尽还得所掠生口,获马畜财物甚众,羌遂奔散。

三年冬,南单于乌桓大人俱反。

庞雄与耿夔共击匈奴奥键日逐王,破之。

单于乃自将围中郎将耿种于美稷,连战数月,攻之转急,种移檄求救。

懂将八千余人驰往赴之,至属国故城,与匈奴左将军、乌桓大人战,破斩其渠帅,杀三千余人,虏其妻子,获财物甚多。

单于复自将七八千骑迎攻,围慬。

慬被甲奔击,所向皆破,虏遂引还虎泽。

三月,何熙军到五原曼柏,暴疾,不能进,遣庞雄与懂及耿种步兵骑万六千人攻虎泽。

墨守成规营稍前,单于惶怖,遣左奥犍日逐王诣懂乞降,懂乃大陈兵受之。

单于脱帽徒跣,面缚稽颡,纳质。

会熙卒于师,即拜懂度辽将军。

明年,安定、北地、上郡皆被羌寇,谷贵人流.不能自立。

诏悭发边兵迎三郡太守,使将吏人徙扶风界。

慬即遣南单于兄子优孤涂奴将兵迎之。

既还,懂以涂奴接其家属有劳,辄授以羌侯印绶,坐专擅,征下狱,抵罪。

会叛羌寇三辅,关中盗贼起,拜慬谒者.将兵击之。

至胡县,病卒。

                                                (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七》,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羌大豪三百余人诣懂降     诣:

到……去。

B.遣左奥艇日逐王诣懂乞降   乞:

乞讨。

C.会熙卒于师               会:

适逢。

D.坐专擅,征下狱           坐:

犯了……罪。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懂“有勇气”的一组是(3分)

①乘胜追至昭武,虏遂散走

②并慰譬遣还故地,河西四郡复安

③懂临阵被创,不顾,连破走之

④破斩其渠帅,杀三千余人,虏其妻子

⑤谷贵人流,不能自立

⑥懂以涂奴接其家属有劳,辄授以羌侯印绶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各羌族部落一万多人攻打亭侯、杀戮官吏的关键时刻,梁懂率兵进击,把羌人打得大败,能逃回去的有十分之二三。

 B.按照诏令,梁懂应驻扎在金城,但当他听到羌人入侵三辅,迫近皇家园陵时,立即带兵出击,把羌人打得四处逃散。

 C.庞雄、梁懂、耿种三部调集一万六千名步兵和骑兵,运用连接营寨逐渐前进的策略攻打虎泽,致使单于脱帽光脚,自绑请降。

 D.梁懂在调发边兵迎接三郡太守时,因奖赏带兵接太守的南单于的侄子优孤涂奴,犯下奖赏不当罪,被捕入狱抵偿罪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懂被甲奔击,所向皆破,虏遂引还虎泽。

(5分)

 译文:

 

(2)会叛羌寇三辅,关中盗贼起,拜懂谒者,将兵击之。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凉州词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到安西②。

   【注】①碛,沙漠。

②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

8.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5分)

 

9.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 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好事多磨

张秀林

小王单位举行了表彰大会,小王再一次获得了“见义勇为”奖,因为他救起了一个落水的小孩。

这已说不清是第几次受到表彰了,小王爱做好事,在公司里早已是妇孺皆知。

大家平时有什么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王,因为他热心肠,人缘极好。

谁料回到家,妻子却泼来一盆冷水:

“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别为了一时虚荣害了自己,也害了我们全家!

小王感到奇怪,以前都是万分支持自己的妻子这是怎么了。

他正要问个明白,妻子狠狠地扔过来一张报纸。

小王拿起来一看,噢,原来上面报道了一篇做好人好事被讹的新闻。

以前,小王也听说过,有人好心扶持跌倒的老人,反而被指为肇事者。

但是这样的事只是听说,还没有真正遇到过,小王对此总是一笑置之,从不放在心上。

倒是妻子心痛丈夫,她劝小王说:

“你老是喜欢做好事不行,万一遇到一次这样的情况咋办?

”小王摇摇头:

“换一个位置思考,要是急需救助的是我们的亲人,你救不救?

要是人人像你这样想,这个社会还有没有温情?

做好事自古以来就是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不能老盯着自己的鼻子过日子。

”妻子说:

“发扬是要发扬,但不缺你一个人,还是小心为妙。

”小王说:

“我不信,我做了那么多好事,人家感激我还来不及呢!

妻子见劝说无效,想想丈夫的犟脾气,说不定有天真遇上了厄运,落入人家的圈套,忍不住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小王见状,顿时心软了下来,急忙连哄带笑,答应了妻子的要求。

怕妻子不信,他还指天发誓,立下军令状这才罢休。

不久,小王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礼拜六,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小王走出小区去买菜,刚行不远,就发现前面有个熟悉的东西。

他走近细看,原来是顶破草帽,但是帽子底下盖着个人头,看不见模样。

好像正在睡觉,也好像是晕倒,那人旁边是个蛇皮袋.鼓鼓的,不知装着什么东西。

路上人来人往,脚步匆匆,对此无人问津。

小王想,会不会是乞丐呢?

要不怎么睡在马路边?

转念一想,他也可能是被人撞倒的,大白天的,谁愿意睡在这火辣辣的太阳底下?

于是走上前去想问个明白,可刚要迈开步子就犹豫了。

他突然想起妻子的劝告和在妻子面前写的保证书,于是,鬼使神差般离开了破草帽,向菜市场走去。

刚走了不几步,天空飘来一片低云,小王觉得心里发慌,心口突突乱撞,路边的花草树木也都像凝滞了一样.没有一点活力二他不由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徘徊,脑子里乱糟糟的,妻子的劝告不时闪现在他的眼前二他惊奇地发现,自己今天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

一个冷血无情,见死不救的人。

小王折过一个墙角,突然眼前一亮,刚才那个人说不定正急需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如果错过了机会,人命关天啊;即使那人实在睡觉,也会影响交通,人来人往,十分危险呐;假如是个死人,就必须报警才行。

但如果是圈套怎么办?

唉,圈套毕竟是个案,世上还是好人多,不会出问题的……小王决计回去看看,尽上自己的最大责任。

于是,小王折回头来,向着破草帽的方向小跑了起来。

这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妻子打来的,说父亲从老家进城,给自己送新收获的黏玉米,半路中暑晕倒,住进了医院。

小王一听,急忙向医院跑去。

小王跑到急诊室,看见那顶熟悉的破草帽与那件蛇皮袋子安静地躺在病房的一隅,父亲双眼紧闭,躺在病床上。

正打着点滴,脸上没半点血色,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苏醒过来。

父亲感叹道:

“幸亏有个好心人救了我,把我送到这里,不然,你们就见不到我了!

”小王紧紧地抱着父亲,说:

“送你来的那个人在哪里?

”父亲说:

“那个好心人走了,留下了仅有的二百块在这里,你看!

望着好心人远去的背影,妻子的规劝又浮现在眼前,小王脖子憋得老粗,半晌才冒出一个字:

“咳!

”两手捶的脑瓜子啪啪直响。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王喜欢做好事,曾多次受到公司的表彰与奖励,因他又救起了公司的一个落水小孩,又一次获得了“见义勇为”奖。

    

 B.妻子对小王的做法很不理解,认为小王这样做是为了一时的虚荣,怕被指为肇事者,于是,只好以“哭”来阻止小王。

 C.小说善于通过典型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刻画小王和妻子的形象,小王“两手捶得脑瓜子啪啪直响”表现了强烈的悔恨之情。

 D.第6段“天空飘来一片低云”“路边的花草树木也都像凝滞了一样”这两句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小王压抑矛盾的心理。

 E.“好心人”送父亲去医院的情节,表明了做好事的人虽然一时受到误解,但挡不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好人自有好报。

(2)小说是怎样运用伏笔手法的?

请列举两例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小王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妻子”是一个被贬斥的人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谈谈你的

具体理由。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

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l500平方米。

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   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

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

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

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

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

姑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

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

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

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

1855年,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

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

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

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

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

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

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

清延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

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

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

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

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

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

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

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

2018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

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删节自《文史参考》2018年总第44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不以貌取人,而是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安心平叛太平天国运动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沈葆桢的部下有人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一怒之下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宋丹丹在微博处子秀中感慨自己“老了”,同时决定“写一个试试”。

自此,宋丹丹每天都要娓娓道来写上几条,或幽默风趣,或坐而论道,本报选载几条,与大家共享。

B.央视一年一度的春晚,已经成为一个承载光荣与梦想的荣誉舞台,尽管近年来口碑和质量泥沙俱下,但依然无法改变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C.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也责无旁贷,地方政府要伸出温暖之手,接纳前来实践的青年学子并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

D.近年来,电子商务创造了巨大的快递需求,而快递物流又是电子商务金瓯无缺的环节,两者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1942年,美国记者自修德冲破重重阻挠报道了河南省的大饥荒情况。

影片《一九四二》使自修德这个人物从历史深处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

B.元代王振鹏的《江山胜揽图》描绘了仲春季节江南的山水风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是研究元代社会的“百科全图”,而且是研究元代绘画的重要图像。

C.红富士苹果的栽培与管理对南方人可能会感到非常陌生,但是对五十上下的陕西人,特别是这个年龄段的渭南人来说却是很熟悉的。

D.大国的兴衰根本而言源于内部的动力,其中,重要因素包括制度安排、创新能力、持续增长等,也包括外部的推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对这一资源的需求。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

②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

③一些国家更是看准了便宜的“中国货”

④甚至连国际定价权都不在我们手中

⑤我国还不是稀土强国

⑥作为世界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A.①⑥②③④⑤B.⑥①②⑤④③c.①②⑥⑤④③ D.⑥②①③⑤④

16.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12个字。

(5分)

语文教育有三重境界:

“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

“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

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横线处,补写两个例子,和前后句构成排比句。

(6分)

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节而赞叹,“竞夸天下无花艳,独立人间第一春”,真花王也。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