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人地关系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361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人地关系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人地关系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人地关系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人地关系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人地关系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人地关系系统.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人地关系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人地关系系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人地关系系统.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人地关系系统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

人地关系系统

一、选择题(共50分)

下图是每隔5年的世界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年龄分为:

未满15岁(少儿人口)、15岁以上65岁以下(劳动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三个区间。

据图完成1~3题。

1.图中的字母B和X表示的意义分别是(  )

A.未满15岁人口比重、1950年

B.15岁以上65岁以下人口比重、2030年

C.未满15岁人口比重、2030年

D.65岁以上人口比重、1950年

2.人口总负担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快使得总负担系数在逐渐升高

B.在图示的时间内负担老年系数和总负担系数呈正相关

C.总负担系数变化趋势先升高后降低

D.总负担系数变化趋势先降低后升高

3.负担系数高,不仅意味着劳动负担较重,还意味着较高的教育和养老等社会压力,图示中总负担系数最高的年份是(  )

A.1995年       B.2000年

C.1975年D.1965年

解析:

1.C 2.C 3.D 第1题,世界人口的年龄构成应该是青壮年人口最多,老年人口最少,居中的是少年儿童人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是逐渐增加的。

第2题,由图可知,总负担系数先逐渐升高,然后下降。

第3题,通过材料和图可知,1965年人口负担最重。

下表为我国某省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表示人口减少,“+”表示人口增加)。

据此完成4~6题。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

增减幅度

全省常住人口(万人)

5986.0

5950.1

-35.9

全省户籍人口(万人)

6245.3

6862.0

+616.7

4.该省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

C.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

D.老龄化进程加快

5.由表中数据判断,目前该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原始型B.传统型

C.过渡型D.现代型

6.目前该省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可能是(  )

A.性别比失调B.人口老龄化

C.人口素质下降D.城乡人口融合

解析:

4.C 5.D 6.B 第4题,由表可知,该省的户籍人口增加,说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出现负值;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由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人口流动速度加快造成的。

第5题,由616.7÷(6862.0-616.7)÷10≈9.87‰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9.87‰,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第6题,由表中数据信息可推知,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全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而人口性别比、人口素质和城乡人口融合问题在表中未体现出来,故无法判断。

(2013·南京四校联考)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3972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

B.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D.人口逐步出现负增长

8.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其原因包括(  )

A.适龄劳动人口比例急剧减小

B.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D.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解析:

7.B 8.C 第7题,由图可知,0~14岁人口所占比重明显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原因,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不大,目前我国人口仍为正增长。

第8题,造成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由图可知,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变化不大,民工荒现象与人口增长率关系不大。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10.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解析:

9.C 10.B 第9题,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第10题,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2013·杭州质检)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

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供应了国际市场97%的需求。

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开采业属于(  )

A.市场指向型B.原料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12.有关甲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从单纯的采掘矿区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矿产品加工贸易区

B.应大力发展光学、电子信息等尖端科技产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C.应发挥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开采,以满足国际需求

D.大力发展工矿区旅游,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13.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稀土、水资源,发展成为重工业基地

B.乙地区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C.丙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

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水质不好,应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解析:

11.B 12.A 13.B 第11题,稀土开采业要在稀土矿产地进行,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故B项正确。

第12题,由于该地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将单纯的采掘矿区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矿产品加工贸易区,故A项正确。

B项中各产业需要有较多的高新技术人才,而该地区高新技术人才缺乏;C项中大规模开采资源,不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D项中该地不具备大力发展工矿区旅游的条件。

第13题,乙地区为河套平原,属于灌溉农业区,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是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故B项正确。

A项中甲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C项中丙地位于温带季风区,不适宜发展柑橘;D项中丁地位于黄河上游河段,径流量大,含沙量小。

(201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读我国渭河流域图,回答14~15题。

14.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是(  )

A.旅游B.发电

C.养殖D.防治水土流失

15.若在图中A处建一水电站,则对渭河的影响有(  )

①流速降低 ②加快泥沙淤积 ③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④水量减少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14.D 15.A 第14题,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域水库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河流的各个河段;结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状况(水土流失严重)及“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的有关知识可知,修建水库的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

第15题,若在A处建设水电站,则使渭河下游地区的水位升高,从而使得渭河中上游地区水位升高,同时使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快。

故A选项正确。

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开工仪式于2012年5月13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和青海格尔木、甘肃沙州、河南郑州等地同时举行。

这标志着“疆电外送”工程建设的全面展开。

下图为我国区域能源的新谋划示意图。

据此回答16~17题。

16.实施“疆电外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把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②加快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及拉动投资、增加就业、提高财政收入 ③有助于解决输入区域煤电运输矛盾,缓解输入区电力紧张局面 ④可为新疆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环境保护效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7.关于我国区域能源开发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西”、新疆:

让黑煤变“绿”指的是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B.川、滇做大水电的原因是两省位于第二、三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甘肃省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

D.青海省除了风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解析:

16.A 17.B 第16题,新疆有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建设“疆电外送”工程需要就地将煤、石油和天然气转化为电能,需建设坑口电站或火力发电站,因此不能节省土地资源及带来巨大的环境保护效益。

第17题,川、滇两省位于第一、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读下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  )

A.资源 市场 环境B.环境 市场 资源

C.环境 资源 市场D.资源 环境 市场

19.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  )

A.各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

B.所需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

C.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

D.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

解析:

18.C 19.D 第18题,甲代表环境,乙代表资源,丙代表市场。

第19题,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不仅经济效益高,还取得了很好的环境效益。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

读图完成20~21题。

20.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21.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

A.北方的退耕还草

B.湖区的混合放养

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解析:

20.B 21.D 第20题,该产业设想使农产品得到循环利用,缓解了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第21题,循环经济体现在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排放最小化,珠江三角洲的桑基农业是我国典型的循环经济的代表地区。

(2013·海南质检)读下面某种地理现象过程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我国下列地区最容易引起该地理现象的是(  )

A.海南岛B.西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D.河西走廊

23.防治该地理现象的有效措施有(  )

A.合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

B.保塬、护坡、固沟

C.大水漫灌,冲走盐分

D.使用熟石灰中和

解析:

22.D 23.A 第22题,首先要明确图中代表的地理环境问题是什么。

由图可知,该地理现象使地下水位升高,且使地面水蒸气含量增多,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增强,很明显应该是由灌溉引发的问题。

农业生产需要灌溉的地区应该是降水量较少的地区,符合条件的只有河西走廊地区,故答案为D。

第23题,保塬、护坡、固沟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使用熟石灰中和是治理红壤的主要措施;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水漫灌更会加剧土壤的盐渍化,故答案选A。

(2013·郑州质量预测)下图为我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省区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不同地区及其生态问题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C地区—荒漠化B.B地区—水土流失

C.D地区—盐碱化D.A地区—石漠化

25.目前治理C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

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B.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C.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D.跨流域调水,大力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解析:

24.C 25.D 第24题,C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其主要生态问题为荒漠化;B地区为黄土高原,其主要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D地区为长江流域,其主要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A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石漠化严重。

第25题,C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荒漠化,而大力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不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2013·镇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材料一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

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于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

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材料二 2011年,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7.78。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4分)

(2)分析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合理建议。

(6分)

(3)分析我国性别比失调的影响。

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平衡性别比?

(7分)

解析:

(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2)题,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问题有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应对措施有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等。

第(3)题,目前我国性别比过高,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会造成未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结构,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社会性别歧视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答案:

(1)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2)问题: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建议:

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3)影响:

造成未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结构。

措施: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社会性别歧视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2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漳河属海河流域,源出长治西部和北部山区,是长治的母亲河,有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源,下游位于河北省、河南省之间。

清漳河大部分河段位于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

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地区。

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向东流至馆陶县入卫河。

材料二 下图示意海河流域用水量与用水组成。

(1)分析漳河两条支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及其成因。

(6分)

(2)山西和河北两省原计划在漳河上修建若干水库,后被水利部驳回,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漳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8分)

解析:

(1)题,水文特征包括水量的季节差异、含沙量和结冰期等,可结合材料中对两条支流流经地区环境特征的介绍,分析得出上述要素的特征;从区域环境特征入手,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2)题,流域内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区域公平性原则,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大量取水会造成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第(3)题,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要做到控制用量,也要保证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

(1)清漳河流经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地区,该地区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加之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浊漳河流经黄土覆盖区,植被覆盖率低,黄土的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河流含沙量大。

(2)漳河下游为华北平原,缺水严重,河流上游水库的修建,减少了河流下游的水量,加剧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3)减少沿河地区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河流水质;对全流域水资源进行协调、合理分配;推广节水灌溉系统,增加技术投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居民节水意识等。

28.(2013·广州检测)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

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

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资料。

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坡度

材料二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 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

(2分)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

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

(3分)

(3)石漠化最为严重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4分)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7分)

解析:

(1)题,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较典型的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

(2)题,由材料一读图可知,注意图例。

第(3)题,由材料二可知,石漠化最为严重出现在南坡,因为南坡为阳坡、迎风坡。

第(4)题,结合材料三,由于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少,为解决粮食需求,采取毁林开荒的举措,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解决措施首先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答案:

(1)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

(2)35° 10° 10°~30°

(3)南坡。

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原因:

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合理化建议: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