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作用》参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5350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收作用》参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吸收作用》参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吸收作用》参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吸收作用》参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吸收作用》参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吸收作用》参考教案.docx

《《吸收作用》参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作用》参考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吸收作用》参考教案.docx

《吸收作用》参考教案

吸收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

  

(1)通过实验观察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2)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3)理解并能阐述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4)说出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5)说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2.能力:

  

(1)通过演示实验、过程分析,尝试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分析问题,锻炼并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运用科学探究的技能;

  (3)通过对无土栽培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参与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迸发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思考〗

  1.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毛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过程是这一节的教学重点。

因为根是通过根毛完成吸水功能的,而根毛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一种。

所以只有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才能由此及彼,推理出根毛吸水的原理。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是这一节的难点。

因为: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知识,而初一年级的学生此时还不具备这些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且这部分内容相对抽象,教师如何形象简明地使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故成为教学难点。

  2.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1)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2)从感性知识入手,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已经具有判别溶液质量分数大和小的生活体验,精心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对比后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课时分配〗

  本节教学时间为2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课前准备〗

〖设计思路〗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实践及小学的自然课中,已对“根的吸收作用”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将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根的吸收作用”这个问题。

  由于根是通过根毛完成吸水功能的,而根毛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一种。

所以只有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才能由此及彼,推理出根毛吸水的原理。

而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且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知识,而初一年级的学生此时还不具备这些知识,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故在教学中从感性知识入手,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已经具有判别溶液质量分数大和小的生活体验,先通过演示实验讲清“溶液”“浓度”的含义,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潜能。

  此外,通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实践,同学们已学会和体验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科学方法和过程,因此,学生完全有能力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进行自主探究,设计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方案来。

  由于我校具有较好的硬件设施(每个班级都配备多媒体,有生物多媒体教室,且实验室设备较为完善),所以,这节课中有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实验展开,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入手,进行观察、对比后得出结论,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升华。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我就是根据这样的精神和要求来设计本节教学过程的。

值得高兴的是本节教学效果超出了我所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1.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建立了接纳、支持、宽容的课堂气氛,我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着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可以感受到,学生和我一样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上完一堂课的。

  2.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教学是成功的。

  

(1)在引导探究之前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弄清“溶液”和“浓度”的含义是很有必要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感到学生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尽管心里明白,但总是不知如何表达。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溶液”和“浓度”等相关的知识。

  

(2)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简单的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对课前的实验进行再设计,使之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这样的教学过程符合认知规律,且能使学生对实验目的更加明确,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小孩拔河”的Flash动画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它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动态化,生动、活泼、有趣。

从学生观看动画的表情,及回答问题的自信和肯定程度,我想他们能长久地记住这个动画和这部分知识。

  3.《焦裕禄》影片片段的播放不仅使学生看到了盐碱地不宜种庄稼的真实场景,进一步明确了根毛吸水的道理。

同时,也使他们了解了一位不同时代的英雄,一种实在、可视、可学的人格和工作精神。

  4.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了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迸发了创新的精神,形成了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他们的这一切也深深感染了我。

在参与他们的活动中,我有很多的感受,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我参与了“幻想组”“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全过程。

这个方案确实很不错,它将定性实验变成了定量实验。

用液面和萝卜重量变化的具体数据来说明问题,可以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然而实验过程中却出现了使人无法解释的问题。

第一次实验,材料放置了一天后开始测量液面和萝卜重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从理论上说,浓度越高萝卜细胞失去的水分就应该越多。

然而,实验结果是:

浸入5%食盐水中的萝卜条失去的水分最多,其次是30%食盐水中的萝卜条,失水最少的是15%浓度中的萝卜。

是不是在称量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失误?

于是,又做了一次实验,其结果还是一样。

为什么会呈现这样一种规律呢?

是不是实验放置的时间太长,浸入30%和15%食盐溶液中的萝卜细胞在短时间内死亡了,而5%食盐溶液中的萝卜细胞没有死亡,不断在失水,故失水最多。

这个问题的提出受到了其他老师们的赞同,于是同学们将实验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静置半个小时后开始测量),他们同时做了三组。

结果这三组实验显示了另一种现象:

失水最多的是15%食盐水中的萝卜,其次是5%,失水最少的是30%食盐溶液中的萝卜。

这一组实验结果虽然还不能完全解释问题,但它使同学们看到问题的结果很有可能与我们的推测是一致的。

同学们继续缩短实验时间,最后,实验成功了。

放置10分钟后测量的实验结果证实,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在这个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除了发现实验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外,还发现:

应该先调整好液面再放入萝卜条,这样做每个装置中的液体量才是一致的;称量萝卜必须同步(即:

四个量筒的萝卜要同时称重)否则也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使用的量筒必须是型号较大的,这样误差才能减小。

  这样的实验研究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使教师发现了许多平时教学中没有发现的问题。

  当然,这节教学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例如,这节课有很多演示实验,原本想让组长或兴趣小组的同学与老师一起准备,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介绍。

但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的学业负担非常重,课余时间十分有限,他们在完成我交给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参加其他活动了。

而且,有个别小组在课堂上设计了实验方案后,课后并没有真正地去实施。

此外,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时效性差,主要表现为不认真思考,不积极发表见解,而是只作为旁观者聆听,自信心差,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过分依赖其他同学。

汇报过程中相互依赖,只把希望寄托在个别人身上。

  在大班额教学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去关注那些弱势群体,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

这也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