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位专用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超详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347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工位专用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超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工位专用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超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工位专用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超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工位专用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超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工位专用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超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工位专用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超详细.docx

《四工位专用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超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工位专用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超详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工位专用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超详细.docx

四工位专用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超详细

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

1按工艺动作过程拟定机构运动循环图

2进展回转台间歇机构,主轴箱道具移动机构的选型,并进展机械运动方案评价和选择

3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进展机械传动方案的拟定

4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展运动尺寸设计

5在2号图纸上画出最终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要求:

1从刀具顶端离开工件外表65mm位置,快速移动送进了60mm后,在匀速送进60mm〔5mm刀具切入量,45mm工件孔深,10mm刀具切出量〕,然后快速返回。

回程和工作行程的速比系数K=2。

2生产率约每小时60件。

3刀具匀速进给速度2mm/s,工件装、卸时间不超过10s。

4执行机构能装入机体内。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根据专用机床的工作过程和规律可得其运动循环图如下:

机构运动循环图

该专用机床要求三个动作的协调运行,即刀架进给、卡盘旋转和卡盘的定位。

其工作过程如下:

机床工作运动模型

要确保在刀具与工件接触时卡盘固定不动,刀具退出工件到下次接触工件前完成卡盘旋转动作。

几个动作必须协调一致,并按照一定规律运动。

机械总体构造设计

一、原动机构:

原动机选择Y132S-4异步电动机,电动机额定功率P=5.5KW,满载转速n=1440r/min。

二、传动机构: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i=n/n6,其中n6为圆柱凸轮所在轴的转速,即总传动比为1440/1。

采用涡轮蜗杆减速机构〔或外啮合行星减速轮系〕减速。

三、执行局部总体部局:

执行机构主要有旋转工件卡盘和带钻头的移动刀架两局部,两个运动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相当精度的协调。

因此,在执行机构的设计过程中分为,进刀机构设计、卡盘旋转机构和减速机构设计。

而进刀机构设计归结到底主要是圆柱凸轮廓线的设计,卡盘的设计主要是间歇机构的选择。

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要满足相应的运动速度,因此首先应该对于原动机的输出进展减速。

下面先讨论减速机构传动比确实定:

由于从刀具顶端离开工件外表65mm位置,快速移动送进了60mm后,在匀速送进60mm〔5mm刀具切入量,45mm工件孔深,10mm刀具切出量〕,然后快速返回。

要求效率是60件/小时,刀架一个来回〔生产1个工件〕的时间应该是1分钟。

根据这个运动规律,可以计算出电机和工作凸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440/1。

两种方案的传动比计算,参考主要零部件设计计算。

下面讨论执行机构的运动协调问题:

有运动循环图可知,装上工件之后,进刀机构完成快进、加工、退刀工作,退后卡盘必须旋转到下一个工作位置,且在加工和退刀的前半个过程中卡盘必须固定不动,由于卡盘的工作位置为四个,还要满足间歇和固定两个工作,于是选择单销四槽轮机构〔或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与定位销协调〕解决协调问题,具体实现步骤参考“回转工作台设计〞。

由于进刀机构的运动比拟复杂,因此要满足工作的几个状态,用凸轮廓线设计的方法比拟容易满足。

廓线的设计参考主要零部件设计计算。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1、涡轮蜗杆减速器:

采用如图机构,通过涡轮蜗杆加上一个定轴轮系实现了:

涡轮蜗杆减速机构

2、外啮合行星齿轮减速器:

采用如图采用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实现传动比:

3、定轴轮系减速器:

采用如图采用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实现: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一、减速机构设计:

方案一:

涡轮蜗杆减速机构

构造图如下:

涡轮蜗杆减速机构

1、蜗杆:

m=5mmd=40mm〔机械原理,p346,表10-7〕

2、涡轮:

(d=mz)m=5mmz2=20d2=100mmz4=36d4=180mm

3、齿轮:

此齿轮机构的中心距a=135mm,模数m=5mm,采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z5=18,z6=36,ha*=1.0,(d=mz,d5=90mm,d6=180mm)

4、传动比计算:

方案二:

外啮合行星齿轮减速器:

构造图如下:

外啮合行星轮系减速机构

图示z1=10,z2=36,z3=18,z4=21,z5=20,z6=17,z7=14,z8=40

传动比计算:

i18=i12iH6i78

其中i12=-z2/z1=-36/10

iH6=1/i6H

所以

又i78=-z8/z7=-40/12

所以

方案三:

定轴轮系减速器

图示z1=17,z2=51,z3=12,z4=60,z5=12,z6=72,z7=13,z8=52,z9=12,z10=48,z11=48

传动比计算:

i111=

=1440

定轴轮系减速机构

二、圆柱凸轮进刀机构设计:

1、运动规律:

刀具运动规律:

刀具快速进给60mm,匀速进给60mm〔刀具切入量5mm,工件孔深45mm,刀具余量10mm〕,快速退刀。

因为刀具匀速进给的速度为2mm/s,由此可得匀速进给的时间为30s,设快速进给的时间为x,快速退刀的时间为y,又因为其回程和工作的速比系数K=2,所以可得以下方程:

30+x=2y

(1)

30+x+y=60

(2)

(1)

(2)两个方程联立可以得出,x=10s,y=20s

因此可以得出如以下图所示的刀架运动规律图:

快进

匀速

快退

刀架运动规律图

60°240°

2、凸轮廓线设计:

进刀机构的运动有凸轮的廓线来实现,进刀的方向为安装凸轮的轴的轴线方向,根据运动的特性,凸轮选择圆柱凸轮,按照运动规律设计其廓线如下:

进刀圆柱凸轮廓线

三、回转工作台机构设计:

回转工作台的运动规律:

四个工作位置,每个工作位置之间相差90°,在工作过程中,旋转90°,停顿定位,进刀加工,快速退刀后,旋转90°,进展下一个循环。

在加工和退刀的前半段〔即刀具与工件有接触〕时,必须将工作台固定,由于卡盘的工作位置为四个,还要满足间歇和固定两个工作,1、采用单销四槽槽轮机构。

其构造图如以下图所示:

单销四槽槽轮机构

槽轮机构中,当圆销没有进入槽轮的径向槽时,由于槽轮的内凹锁止弧被拨盘的外凸锁止弧卡住,故槽轮固定不动;当圆销进入径向槽时,锁止弧的自锁段被松开,槽轮在圆销作用下旋转,实现了间歇运动。

因为卡盘每次旋转90°,所以选择四槽均布槽轮,刚好实现旋转90°的要求。

2、采用棘轮机构,其构造图如以下图所示:

机构采用曲柄摇杆机构来作为主动件,有运动循坏图中可知:

于是得:

K>2.2

所以极位夹角大于等于67.5°

因此满足停留时间的于转动时间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求棘轮每次旋转90°,因此摇杆的摆角也为90°。

棘轮机构

3、采用不完全齿轮机构,其构造如以下图所示:

不完全齿轮机构

不完全齿轮的设计也是为了满足间歇运动,不完全齿轮上有1/4上有齿,因此在啮合过程中,有齿的1/4带动完全齿轮旋转90°,之后的270°由于没有齿啮合,完全齿轮不转动,该机构构造简单,在低速〔1r/min〕的转动中可与忽略齿轮啮合时的冲击影响。

故也能实现运动规律。

四、圆柱凸轮定位销机构设计:

由机构运动循环图可以看出,定位销一共有两个工作位置,刀具在与工件接触前必须将主轴固定住,刀具离开工件后到再次接触前〔即卡盘旋转时〕定位销必须拔出。

由于本机床中采用了槽轮机构,该机构有固定功能,定位销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定位,起保险作用!

其构造图如以下图所示

圆柱凸轮定位销机构

辅助凸轮廓线

 

执行机构和传动部件的机构设计

一、方案设计

根据该机床包含两个执行机构,即主轴箱移动机构和回转台的回转机构。

主轴箱移动机构的主动件是圆柱凸轮,从动件是刀架,行程中有匀速运动段〔称工作段〕,并具有急回特性。

要满足这些要求,需要将几个根本机构恰当地组合在一起来满足上述要求。

实现上述要求的机构组合方案可以有许多种。

1、减速机构的方案有:

、涡轮蜗杆减速机构

、外啮合行星轮系减速机构

、定轴轮系减速机构

2、刀架规律性运动的方案有:

、圆柱凸轮实现刀架规律性移动:

、盘型凸轮—尺条实现刀架规律性移动

3、回转工作台回转机构方案:

、单销四槽槽轮机构

、棘轮机构

、不完全齿轮机构

4、定位销方案:

采用圆柱凸轮机构实现

二、方案比拟

、减速机构

1、涡轮蜗杆减速器方案分析:

此方案采用最普通的右旋阿基米德蜗杆。

采用蜗杆传动的主要原因有:

、传动平稳,振动、冲击和噪声均较小;

、能以单级传动获得较大的传动比,故构造比拟紧凑;

、机构返行程具有自锁性;

本方案通过较为简单的涡轮蜗杆机构实现了:

的大传动比。

满足了机构要求的性能指标,而且构造紧凑,节约空间。

本方案存在的缺乏:

由于涡轮蜗杆啮合齿间的相对滑动速度较大,使得摩擦损耗较大,因此传动效率较低,易出现发热和温升过高的现象。

磨损也较严重。

解决的方法是可以采用耐磨的材料〔如锡青铜〕来制造涡轮,但本钱较高。

2、外啮合行星齿轮减速器方案分析:

该方案采用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所选轮系为外啮合行星齿轮系,采用齿轮机构的原因是其在各种机构中的运用比拟广泛,且制造过程简单,本钱较低,并且具有功率范围大,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准确,使用寿命长,工作平安可靠等特点。

方案中齿轮系为复合轮系,实现了:

的大传动比。

且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本方案中存在的缺乏是,齿轮机构构造不够紧凑,占用空间较大。

3、定轴轮系减速器方案分析:

该方案采用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所选轮系为定轴轮系,采用该机构的原因是运用广泛,制造过程简单,本钱较低,并且具有功率范围大,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准确,使用寿命长,工作平安可靠等特点。

方案中轮系为定轴轮系,实现了:

的大传动比。

本方案中存在的缺乏是,齿轮机构构造不够紧凑,占用空间较大。

、刀架规律性运动机构

1、圆柱凸轮实现刀架规律性移动:

该方案采用圆柱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串联组成,采用凸轮机构,是因为该机构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机构简单紧凑,但其缺乏在于凸轮廓线与推杆之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

2、盘型凸轮—尺条实现刀架规律性移动:

使用盘行凸轮机构首先需要加圆锥齿轮等机构将轴的传动方向转变,然后设计凸轮的廓线。

此方案中凸轮的廓线设计中,其导程是旋转角度的函数,在计算中难求得准确导程,因此凸轮廓线设计较复杂。

故不考虑此方案。

、回转工作台回转机构

1、单销四槽槽轮机构

该方案采用槽轮机构,是因为该机构构造简单,外形尺寸小,其机械效率高,并能较平稳地,间歇地进展转位。

本方案中的缺乏在于在槽轮机构的传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柔性冲击,故常用于速度不太高的场合。

此机床中属于低速旋转,因此槽轮机构能够满足要求。

2、棘轮机构

该方案采用棘轮机构,是因为该机构的构造简单,制造方便,运动可靠,而且棘轮轴每次转过的角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调节,与曲柄摇杆机构配合使用使其具有急回特性。

本方案中的缺乏在于棘轮机构在工作时有较大的冲击和噪音,而且运动精度较差,常用于速度较低和载荷不大的场合。

此机床中属于低速旋转,冲击可以忽略,对于精度要求不是太高,因此该机构能够满足要求。

3、不完全齿轮机构:

该方案采用不完全齿轮啮合实现间歇运动,此机构构造简单,加工安装容易实现,由于其中含标准件,有很好的互换性,有准确的传动比,所以在工作过程中精度较高。

此机构的缺乏是由于在进入啮合时有冲击,会产生噪声,齿轮在磨损过程中会对精度有一定影响。

但是对于低速旋转机构,此机构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圆柱凸轮定位销机构

该方案采用圆柱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串联组成,采用凸轮机构,是因为该机构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机构简单紧凑。

本方案中主要存在的缺乏在于凸轮廓线与推杆之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

 

最终设计方案和机构简介

一、方案选择:

经过方案分析与比拟,该机构最终选择如下方案组合:

1、电机选择Y132S-4型异步电动机。

该电动机额定功率P=5.5KW,满载转速n=1440r/min。

扭矩和功率均能满足工作要求。

2、传动、减速机构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

蜗轮蜗杆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实现大传动比,构造紧凑,占用空间较小,传动平稳,振动、冲击和噪声均较小,并且反行程能自锁。

使用该机构对于机床的支撑外型和外观造型设计有很大优势。

3、进刀方案选择圆柱凸轮进刀。

使用圆柱凸轮的主要原因是设计方便,通过廓线的设计可以完成比拟复杂的进刀动作,圆柱凸轮的廓线较盘形凸轮简单,操作方便。

4、卡盘转动选择不完全齿轮机构。

该机构构造简单,较之其他机构加工安装容易实现,由于其中含标准件,有很好的互换性,有准确的传动比,所以在工作过程中精度较高。

还有使用该机构最大的优点是传动比具有可分性,在中心距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动比也能保持不变,保证了机床精度。

5、定位主要采用圆柱凸轮定位销机构。

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串联组成,采用凸轮机构,是因为该机构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机构简单紧凑,更便于设计。

二、方案简介及运动分析:

根据上述选择的方案可得如以下图所示的机构运动简图

工作过程:

电机12输出1440r/min的转速,由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将速度减为1r/min带动凸轮10转动,由凸轮廓线的特性带动主轴箱完成快进、匀速、快退的运动过程。

同时定位齿轮1将运动传导不完全齿轮4和凸轮2,使工件每分钟旋转90°〔15秒旋转,45秒间歇〕,通过2的廓线设计,使得旋转完间歇期间由定位销定住,在旋转的期间定位销松开。

这样就满足了机床的工作要求。

参考资料

1、孙桓,陈作模等主编.机械原理.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三民主编.机械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王三民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西北工业大学讲义,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