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5225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docx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docx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会考考点:

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A

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B

3、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B

考点解读:

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A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韩非子墨家:

墨子

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B

(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经济政治:

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政治:

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破坏

经济:

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取代公有

思想文化:

“士”阶层(知识分子)的活跃和受重用。

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私学兴办。

(2)百家争鸣历史意义:

各家互相诘难、争辩、互相融会贯通,也形成了一个思想解放的局面。

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3、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B

孔子:

“仁”: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

主张恢复周礼,克己复礼为仁

“以德治国”:

“仁”在政治上的反映

“有教无类”,孔子首创私学

孟子:

“仁政”

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王道”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以礼治国、礼法并施”④“性恶论”

会考复习题: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墨儒道法四家的代表人物?

2.哪些因素促成“百家争鸣”?

这种局面形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列举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找出民本思想的内容。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会考考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B

考点解读: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B

1、背景:

汉初无为使汉朝经济实力增强,但无为而治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出现(如:

诸侯割据等)。

2、经过:

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

思想来源:

儒学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

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君权神授理论: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③三纲五常

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3、结果:

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如家独尊地位。

4、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作用: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会考复习题: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分析:

汉代社会问题严重,需要一种统一的思想加以解决;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发展,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采取重要措施来独尊儒术。

2.西汉为什么要从“无为”转变为“有为”?

3.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内容和特点?

4.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

影响?

 

第3课:

宋明理学

会考考点: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A

考点解读: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A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

(2)主张:

①世界观:

宇宙万物的本源——理②道德观: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存天理、灭人欲”③方法论:

“格物致知”

(3)对儒学的发展:

①提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论更完善。

②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陆九渊、王阳明

(2)陆九渊主张:

①世界观:

宇宙万物的本源——心(“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方法论:

反省内心(明本心)

王阳明主张:

①世界观:

宇宙万物的本源——心。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方法论:

“致良知”、“知行合一”。

 

会考复习题: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五位?

宋明儒学有什么新发展?

(形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完成了哲学化,体系完备)

 

2.程朱理学的内容?

陆王心学的内容?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会考考点:

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B

考点解读:

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B

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工商业者力量壮大;君主专制加强。

(1)李贽:

①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道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2)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3)顾炎武:

经世致用。

代表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

(4)王夫之:

唯物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思想:

①批判君主专制(政)②工商皆本(经)③经世致用(文)

 

会考复习题:

1.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

对儒学的影响是什么?

 

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内容?

分别指出每个人思想的影响。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考点解读: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B

造纸术:

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

印刷术:

唐代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火药:

唐末用于战争,最早的火药武器是火箭;辽宋时期广泛使用,南宋出现突火枪。

指南针:

战国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罗盘针)用于航海。

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对资产阶级打败封建骑士起到重要作用,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考点解读:

2、古代中国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科技成就A

天文:

著作:

战国《石氏星表》,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星表;

仪器:

浑仪,简仪(元代郭守敬);

历法: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比现行公里早300年。

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

数学:

东汉《九章算术》记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

的形成。

医学:

①《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②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理论基础;③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农学(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第一部农书,

记载了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

②西汉汜胜之《汜胜之书》;③元朝王祯《农书》,

记载南北方的农业成就;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了西方的水利工程。

会考复习题:

1.叙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发明和发明过程;分别说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具体列出中国古代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的科技成就。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考点解读: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A

(1)春秋《诗经》:

最早的诗歌总集。

保存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奠定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2)战国:

楚辞:

战国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

代表作《离骚》,体现爱国主义,是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

两汉时期盛行,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4)唐诗:

背景:

①唐代的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②科举制的推动。

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代表:

李白;现实主义代表:

杜甫、白居易。

(5)宋词:

背景: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

代表人物:

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6)元曲:

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

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会考复习题:

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分别是什么?

2.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的代表性成就是什么?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考点解读:

1、汉字、绘画的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A

汉字的演变:

刻画符号-甲骨文(商代)-金文-大篆(西周)-小篆(秦统一全国文字)-隶书(秦朝,民间)-楷书,行书,草书(魏晋)。

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汉字演变总趋势:

由繁到简。

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①东晋王羲之:

号称“书圣”,主要作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②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③唐的草书大家:

张旭、怀素

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及代表作:

①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并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②唐朝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③风俗画: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风俗画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在艺术上表现。

考点解读:

2、京剧的产生和发展A

背景:

清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①乾隆年间,徽剧进京。

②道光年间,由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形式,形成京剧。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解读:

1、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A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B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B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B

基本线索: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器物之学——“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

(1)历史背景

客观原因:

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加深;西方技术、思想传入。

主观原因:

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2)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向西方学习的措施:

翻译外国书报,编制《各国律例》和《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3)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编成《》(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4)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______形势,对______有启迪作用。

2、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___

(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肯定封建制度,以纲常礼教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影响:

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二、制度之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1、早期维新派(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产生原因:

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

(3)思想: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____

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_____。

文化上,主张兴办_____,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2、维新派(19世纪末)

(1)出现背景:

19世纪90年代初,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甲午战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3)思想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托古改制(革新),实现君主立宪。

①康有为:

办学:

在广州办__________,宣传维新思想

著书:

《___________》、《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为

维新变法提供了符合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②梁启超:

发表《___________》宣传维新思想,他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

倡导君主“大盗窃国”,“主权在民”(对君主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直接动摇了君主论的基础)

(4)维新思想产生的影响:

①1898年,推动戊戌变法,很快失败。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②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③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促进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3、(“民主共和”略,见后一单元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思想文化之学——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1915—1918)

1.背景

(1)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政治: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3)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4)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概况:

第一阶段(1915――1918)新文化运动前期——“思想解放+文学革命”。

(1)标志:

1915._________在上海创办《》。

(2)代表:

陈独秀、_________、胡适、鲁迅、蔡元培。

(3)活动基地:

北大(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阵地:

《新青年》

(4)旗帜:

“_________”“_________”(德先生、赛先生)

(5)主要内容:

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

提倡________反对________(“民主”的含义:

提倡_________反对________(“科学”的含义:

提倡_________反对________

提倡_________反对________(胡适《》,倡导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文学;鲁迅《狂人日记》等,把反封建的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典范。

3.影响(进步性):

动摇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得到空前的解放;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科学的洗礼;为________传播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二)新文化运动后期(1918—20年代初)

第二阶段(1918——20年代初)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原因

客观原因:

十月革命影响,传来马克思主义。

主观原因:

前期的思想启蒙和解放(__________运动)

2.概况

(1)第一位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人:

1918年_________。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措施:

创办刊物,发表文章;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翻译马义的经典著作;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的宣传马克思主义。

3.结果及影响:

一大批先进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以__________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成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解读: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对革命的推动作用C

提出: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期,将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

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民族革命前提)

民权主义: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政治革命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补充)

三民主义对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从提出背景看必要性: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已经变成“洋人的朝廷”鸦片战争后,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都以失败告终。

1.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2.集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能够推动革命)

3.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结束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颁布《临时约法》;(实践成果)

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提出背景

①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孙中山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②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

③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2.提出:

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实际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内容:

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是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及团体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4.与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明确反帝反封,发动工农。

5.意义:

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性质,成为国共两党合作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

推动了

国民革命的发展。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考点解读: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C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的主张

(2)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秋收起义后,转向农村,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根据国情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3)走向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1945年在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丰富发展:

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

(1945年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提出两类矛盾的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基本特点:

①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影响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思想):

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三座大山,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考点解读: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B

一、主要内容

1、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南巡1992

2、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①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②建设道路:

走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二大1982

③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大1987

④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十三大1987

⑤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南巡1992

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1992

3、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问题上: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4、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

“一国两制”

二、理论体系形成、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分别在:

十三大1987十五大1997

三、意义:

①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考点解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B

一、基本内容

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对党的建设的指导意义:

①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

②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考点解读:

新中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A

主要成就:

1964.10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1970.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发射成功

1973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成功

1983年“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①“两弹一星”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②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为粮食增产,为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巨型计算机的研究推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

④“载人航天工程”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标志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步入世界前列。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考点解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制定A

1.制定: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

“双百”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

3.曲折发展:

文革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4.经验:

“文革”前,“双百”方针的贯彻,文艺界硕果累累(举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

(举例: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考点解读:

建国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B

1.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文革前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③1982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

④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⑤90年代,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希望工程”,

⑥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2.发展教育事业的作用

①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②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①改革放开的同时,邓小平提出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②90年代,江泽民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点解读: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人文精神的内涵B

1.人文精神的内涵: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体现在强调人的感觉、思想力、理想、追求科学、真理等),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2.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代表:

普罗泰克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反对迷信,强调制度、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每个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3.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意义: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柏拉图:

代表作《理想国》,理性思考

5.亚里士多德: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解读:

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B

1.文艺复兴(14~16世纪)

(1)文学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薄伽丘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个性;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但丁代表作《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得拉克的代表作《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美术三杰:

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美)。

(3)莎士比亚:

英国的戏剧家,创作《哈姆雷特》等剧作,极具个性充分体现人文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