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纺词典 18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730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纺词典 1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色纺词典 1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色纺词典 1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色纺词典 1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色纺词典 1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色纺词典 18页.docx

《色纺词典 1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纺词典 18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色纺词典 18页.docx

色纺词典18页

色纺词典

用户登录用户名密码

注册新账号重设密码

色纺以及与色纺相关的词汇,集中在《色纺词典》,便于您更全面、专业了解色纺行业。

(请输入名词的全称或部分字词:

词典搜索)

色纺原料

散纤维染色

色彩

纺纱技术

织造后整理

检测

色纺原料

 

散纤维染色

染色棉

经过染色处理的棉散纤维,染色处理包括装笼、染色、脱水、烘干等。

染色棉表观质量

表观质量指的是可以经过目测或者用手可以进行摸测的外观指标,包括色花和色差,纤维光滑度,湿块,异纤。

染色棉内在质量

内在质量指的是需要经过物理或化学仪器进行检测的指标,有回潮率、断裂比强度保持率、染色牢度(耐洗、耐汗渍、耐摩擦等)PH值等。

危害性杂物

混入染色棉中的硬杂物和软杂物,如:

金属、矿石及异性纤维等。

短绒率增加值

指染色棉比原棉的短绒率增加的绝对值。

主体长度差异率

指原棉与染色棉的主体长度的差值对原棉主体长度的百分比。

染色棉交货重

等于染色棉公定重量加上合约规定的染色损耗量,染色损耗量=原棉公定重量×染色损耗率。

染色示踪纤维

一种用作测量用的染色散纤维,如纱线指标。

先对粗纱进行染色,让粗纱表面部分纤维着色,使其能够纺出外观效果类似于由两种不同颜色粗纱纺制出的AB复合纱的竹节纱来。

棉共生物

指腊状物、含氨物、果胶物、矿物及天然色素等。

染色涤纶热迁移牢度

指的是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纤维经色纺纺纱织布后并高温定型,定型前后颜色的差异程度。

增重失重处理

色纺面料在后整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对面料进行客重量的增重和失重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树脂整理,增重剂处理以及碱减量处理等。

染色棉可纺性处理

棉纤维经过染色处理后纤维表面的蜡质已被去除,为了提高可纺性,一般在染色后会加入普通的拒水性柔软剂,织成面料后为了提高穿着舒适性又需要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因此对原来的整理要进行破坏,加入亲水性柔软剂或其他助剂进行整理。

上油

指的是染色纤维的后整理,棉、MODAL等活性染料染色后要通过上油进行固色和柔软处理,涤纶、腈纶等化纤染色后通过上油进行柔软和抗静电处理。

测色

使用仪器测定物体颜色,并以色度参数表示颜色的测试工作。

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1)测定染料、颜料的颜色,进行谱命名和染料或颜料强度的评定;

(2)测定各类印染产品(或色卡)的颜色,进行颜色牢度评级或色差评定;(3)在研究染色工艺时,测定染液或染色产品的染料浓度,计算上染百分率、固色率等参数;(4)测定染料、染色产品的颜色用于配色或工艺控制。

染色

纺织材料经染浴处理,染料和纤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结合,或在纤维上生成不溶性有色物质的加工过程。

染色工艺条件主要包括染料浓度或浴比、染液PH、温度、时间,以及所用化学试剂和助剂的用量等。

纺织材料可以是散纤维、纤维条、绞纱、筒子纱、绳状或平幅状织物。

按染色设备和加工方式分,主要有浸染和扎染两种。

前者是将纺织材料浸渍在染液中,并使染液和纺织材料不断发生相对运动,染料逐渐从染液向纤维中转移的染色方法,浴比较大,多属间歇性加工,适合多品种、小批量加工;后者是将纺织材料浸渍染液后立即经过轧滚轧压,使染液透入纺织材料内部,并去除多余染液,然后经过汽蒸等后处理,使染料扩散进纤维或发生反应,染着在纤维上。

阳离子棉

是棉纤维通过阳离子改性后,和原色纤维通过一定的比例混纺或织造技术织布,染色后可以制成间条布,麻灰布等多类风格面料。

染色牢度

印染纺织品的颜色耐外界因素作用的能力。

需要测定的牢度性质决定于使用和加工条件。

主要染色牢度包括:

耐日晒或耐光牢度、耐气候牢度、耐皂洗牢度、耐氯漂牢度、耐摩擦牢度、耐汗渍牢度、耐熨烫牢度、耐烟气牢度、耐升华牢度、耐氧漂牢度、耐干洗牢度、耐水洗牢度。

此外,根据加工需要,还包括耐缩绒牢度、耐酸或碱牢度、耐碳化牢度、耐氯化牢度、耐丝光牢度等。

评定牢度时,将染色或印花式样经规定的牢度试验条件处理后,按标准样卡评级。

日晒色牢度蓝色标准样卡“其他牢度按“灰色样卡”,根据其腿色或变色程度评定级别。

除耐日晒和气候牢度用1—8级表示外(1级表示牢度最差,8级表示牢度最好)其他都用1—5级表示(1级表示牢度最差,5级表示牢度最好)。

上染

染料从染浴中向纤维转移并进入纤维内部的过程。

其过程为:

(1)染料随染浴的流动到达纤维周围;

(2)染料依靠自身的热运动扩散,通过纤维周围液层接近纤维表面;(3)染料因分子间各种力的作用被纤维吸附,纤维周围的染浴浓度随之降低;(4)染料在纤维无定形区向纤维内部扩散并被吸附。

上染通常是在一定温度的水介质中进行。

提高染浴温度可促使染料分散成单分子或单离子状态,增加它们的动能,提高扩散速率。

上染曲线

又称“上染速率曲线”或“竭染曲线”。

上染百分率(或纤维上染料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染料上染纤维时,随着时间延长,纤维上的染料浓度(或上染百分率)不断增加,开始阶段增加很快,以后逐渐变慢,最后不再增加,曲线呈平坦状态,此时达到上染平衡,即上染(吸附)速率与解吸速率相等。

上染曲线是研究染色动力学的基础,它的特征随染料性质和纤维结构而变化,也与染料浓度或浴比、PH值、温度、电解质浓度以及助剂的性质有关。

上染百分率

简称“上染率”。

吸附上纤维的染料量占使用的染料总量的百分率。

它对时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上染速率曲线”。

上染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率称为“平衡上染百分率”。

上染百分率高低主要决定于染料的性质,同时也与纤维的性质和结构、染色条件(例如,染料浓度或浴比、PH值、温度、电解质含量以及助剂性质等因素)有关。

上染百分率愈高,染料利用率也愈高。

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上染百分率常用来表示染料的直接性,平衡上染百分率高表示染料的直接性高,反之为低。

电子分色仪

色彩强度检别的专用仪器。

利用分光的方法,将样品按色彩的三原色(黄色、青色、和品红,简称“YCM”)进行分析,测出三个刺激值,并以百分数表示其强度,得出三原色的三刺激值X、Y、Z,依此表示该色彩。

利用电子分色仪可以比较客观评价纺织品的色彩和产品质量,并可发展为利用计算机来配算染料。

标准深度

“标准颜色深度卡”的简称。

表示颜色深度系列标准色卡。

使用最多的一组标准颜色深度卡是由欧洲几家染料制造厂提供的,后来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采纳,并对颜色深度范围进行了扩充。

这套标准色深卡包括黄、红、棕、蓝等18只色相不同的标样,分别用无光织物(羊毛华达呢)和有光织物(粘胶人造丝织物)制成。

基本的一组称为1/1标准色深,辅助组包括比基本组色深一倍的2/1标准色深,较基本组色浅不同倍数的有1/3、1/6、1/12和1/25等标准色深。

我国研制的标准色深卡与ISO相似,并对一些色相作了扩充。

近几年来。

国际上还在试用印刷纸样标准色深卡,成本较低,易于制得,但精确度不如织物色卡。

标准色深卡主要用于评定物体(例如,纺织品)的表面颜色深度,特别是在测定纺织品的颜色牢度,染色直接性、固色率等性质需要在一定颜色深度下比较才有意义。

评定染料颜色深卡,在一定条件下以目测评定,以和染样相同深度的标准色深卡的深度级别作为染样色深度。

标准染色亲和力

简称“染色亲和力。

染料从染液(或其他介质)上染纤维的能力。

是一个重要的染色热力学参数。

通常用染液中染料标准(染料活度等与1时)化学位与纤维中染料标准(染料活度等于1时)化学位之差表示:

=-(

),

式中

分别为纤维和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

为标准染色亲和力。

标准染色亲和力与染料在染液和纤维中的活度有下述关系:

式中af和as,分别为纤维和染液中的染料活度,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单位为卡/摩或焦/摩。

染色亲和力愈高,吸附达到平衡后,染料在纤维和染液中的分配率愈高。

精确计算标准亲和力较为复杂,随吸附等温线不同有多种近似计算方法。

染色速率又称“上染速率”。

又称“上染速率”染料对纤维的吸附速率。

有多种表示方式,例如,用纤维上染料量增加速率,用达到平衡吸附量一半所需时间(即半染时间),还可用染料在纤维中扩散系数表示。

染料的配伍性

染料混合染色的相溶性。

配伍性好的染料在上染时染液中个染料的浓度比保持不变,染色产品颜色始终如一,反之将不断变化,引起色差。

配伍性与染料的亲和力、扩散性、染料分子带电荷数等因素有关,常用配伍性指数表示,两只染料的配伍性指数相等才有良好的匀染效果。

即:

等式两边之积为染料1和2的配伍性指数。

式中

分别为染料1和2的扩散系数,

分别为染料离子1和2的电荷数,

分别为染料1和2的亲和力,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当染料1和2电荷数相等时,它们的配伍指数只决定于扩散系数和亲和力。

配伍性对阳离子染料染腈纶尤为重要。

工业上常选用两组不同上染能力的染料,例如,黄、蓝色的两组染料做参比染料,每组5只,它们的配伍值(K)分别为1—5,等于1的上染最快,等于5的上染最慢。

将所需测定配伍值的染料和参比染料并色,以拼色效果最好的参比染料的配伍值K作为该染料的配伍值,也可取两只参比染料之间的配伍值,配伍值相近的染料才有良好的拼色匀染效果。

色彩

流行色

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被部分消费者喜爱的一种或一组色彩、色调。

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方面,其特有的商业价值在流行周期短、竞争激烈的服装及纺织业尤为突出,具有其他色彩不具备的特征。

配色

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有色纤维进行选择并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搭配,叫做配色。

彩色

纱线中含有红、黄、青、蓝、绿、等有彩色纤维的称为彩色。

麻灰

由黑色和白色纤维混合而成的色纺纱颜色叫麻灰色。

主色

在一种色纺纱线中,占主要比例的颜色叫主色。

辅助色

与基调色组合的色,有辅助作用的颜色叫做辅助色。

过渡色

在一种纱线含有的各色纤维中,色相、明度或彩度介于两色之间的颜色叫过渡色。

常规色

多年顾客认同的沉淀而形成的颜色。

基础色

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强调色

能提高装饰效果,是整体配色的焦点。

调色

对照标样所进行颜色的不断调整,叫做调色。

对色

在客户要求的对色条件下,生产样对照标样,对比的过程叫做对色。

选色

针对一个颜色进行色纤维颜色组合的选择,叫做选色。

补色

生产色纺纱的过程中,在上粗纱前检验有偏差时,要重新进行调整色纤维的比例投料来纠偏调整的过程,叫做补色。

对色光源

在对色时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在不同的光源下进行对色,各种对色的光源叫做对色光源。

间色

原意是指正色相混得的颜色,但在色纺中常指生产的纱线是用来做间条布的,提示对色牢度有较高要求。

色相

又称“色调”。

颜色的属性之一。

可见光谱不同波长的光在视觉上产生不同的色相。

波长从长波到短波的可见光产生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相。

单色光产生的色相完全决定于其波长,混合光产生的色相不仅决定于它们的波长,还与各波长光的相对量有关。

物体的色相则决定与其反射(或透射)光的波长以及各波长光的相对量。

例如,某一有色物体在日光照射下,吸收了红紫色光,反射(或透射)波长为480—560nm的光,该有色物体为绿色色相。

纺纱技术

混色纺纱线

混色纺纱线是在纺纱过程中,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均匀的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色纱。

混色纺纱是采用色纤维的混合来获得一种独特的色彩。

混色纱中色纤维反射的色光相互配合,呈现出“空间混合”的效果,色彩透明、丰富,并且有层次的变化,富于立体感。

从而产生人们希望的艺术效果。

而用本色纱线染色取得的颜色,往往较单调、呆板。

目前色纺所用的原料长度<50mm,细度1.0D~3.0D,生产工艺流程以棉纺流程为主。

原料范围较广,包含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等。

混色纺纱与本色纺纱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采用有色纤维纺纱,纱线以及织物不需再染色。

化纤上色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原液着色或在纺丝过程中注入颜料或加入色母粒,从而制成着色纤维;另一种是用本色纤维染色,获得染色纤维。

混色纺纱的工艺路线通常有两条:

全混与条混

第1条工艺路线的特点是流程简单,管理方便,但是由于采用了人工小量混棉,劳动强度较大,习惯称全混工艺。

第2条工艺路线的特点是可以保证正确的混配比例,混合均匀。

它采用并条混配,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习惯称条混工艺。

该产品用途广泛,常用于服装面料,床上用品、内衣、袜品等。

色彩效应花色纱

色彩效应花色纱是通过变化色彩来达到不同色彩效应的花色纱。

它主要以不同颜色的纤维或纱,或以特殊的色彩分布,使纱呈现多种多样的色效应,故名为色彩效应纱。

色彩效应纱的风格随着不同纱号、不同色泽、不同分布的变化而不同,它能使各种色彩的覆盖面积不同,从而获得不同的色彩效应。

例如采用间隔染色、飞溅染色等印染方法制得各种色段长短不同的印花线,或纱线段与段之间色泽不同的多色线(亦称彩虹线)。

利用摩擦防纱机喂入条子色泽的不同,条子排列的变化,能得到各种色彩效应的纱。

另外,还可采用特殊的机构,使两侧的条子作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变换位置,可得到千变万化的色彩效应花色纱产品。

色彩效应纱使用范围极广,即可织制服装面料,又可织制装饰用品。

手扯长度

棉纤维的长度指标之一。

棉花品质检验上应用手扯尺量法测得的棉束长度。

习惯上所称的原棉长度都指手扯长度,为商业上结价的依据之一,操作简便,熟练后能做到迅速、准确、不受条件限制,在国内外原棉检验中广泛采用。

我国手扯长度接近罗拉式长度仪测得的主体长度。

组距2毫米,取奇数值。

例如,在26.01----28.00毫米范围内的长度为27毫米;28.01---30.00毫米范围内的长度为29毫米,余类推。

细绒棉的手扯长度约为23---31毫米。

公定回潮率

贸易上为计算标准重量而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回潮率。

数值接近标准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平衡回潮率。

随着品质标准的修订或改换,公定回潮率数值亦可进行修改变动。

我国现行各种纤维的公定回潮率见下表。

纤维种类

(%)

公定回潮率

纤维种类

公定回潮率

(%)

原棉

11.1(含水率10%)

锦纶

4.5

棉纱

8.5

涤纶

0.4

细羊毛

16.0

腈纶

2.0

亚麻

12.0

维纶

5.0

苎麻

16.28

丙纶

0.0

蚕丝

11.0

醋脂纤维

7.0

粘胶纤维

13.0

氨纶

1.0

公定含水率

亦称“标准含水率”。

国家统一规定的原棉含水率。

随着含水率不同,原棉实际重量相应变化。

在原棉交接验收工作中,根据规定含水率将原棉实际重量折算成标准重量,然后结算金额。

我国原棉规定含水率为10%。

再用棉

能够回用或经过处理后回用的落棉。

主要指含有相当数量的可用纤维的斩刀花、抄针花、精梳落棉等,特殊情况下,也包括破籽花中的头号破籽花。

回用时大都是降特回用,仅在低、副特纱有本特回用。

回用方法有

(1)直接混棉回用;

(2)专用机械处理后混用;(3)处理后在经开、清、梳工序以棉卷或棉条方式混用;视产品要求和再用棉本身情况而定。

再用棉发生时按实际重量计算,回用时则以处理后净重或固定折扣率计算,其价格远低于原棉,故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和再用棉是减少用棉量和降低原料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

再生纤维

用天然高聚物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制成的、与原高聚物在化学组成上基本相同的化学纤维。

属人造纤维。

有两类:

(1)再生纤维素纤维,有粘胶纤维、铜氨纤维和皂化醋酯纤维等。

这类纤维的化学组成和性能与棉纤维相仿,吸湿性比棉纤维高。

制品有长丝和短纤维等。

(2)再生蛋白质纤维,是从乳酪、大豆、玉米和花生中提取蛋白质,制成粘稠的纺丝溶液,经湿法纺丝制得。

纺纱油剂

在化学纤维制造过程以及纺纱过程中施加在纤维表面上的油类化学物质。

给油后使加工过程顺利进行。

对纺纱油剂主要要求有

(1)平滑柔软作用。

纤维的平滑柔软性决定纤维的摩擦系数,给油后纤维表面附上一层油膜,起润滑作用,降低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

纤维静摩擦系数小,纤维间易于滑动,因此手感软软。

纤维动摩擦系数小,在纺纱过程特别是梳理和牵伸过程中,纤维与纤维间或纤维与机件间的摩擦阻力小,加工顺利,反映纤维平滑性好。

柔软平滑剂一般是由矿物油(液体石蜡、锭子油等)、高级醇和表面活性剂等几种成分配制而成,配方中各成分所占比例取决于主要达到柔软抑平滑的目的。

(2)抗静电作用。

化学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的吸湿性能一般较低,导电性能很差,纺纱过程中静电现象严重,随着生产的高速化,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静电问题更为突出,纺纱过程中粘卷、纤维卷蓬松甚至不能成卷;梳理过程中不能成网;牵伸过程中缠皮辊绕罗拉等现象频频发生,使质量下降,甚至使生产不能连续进行,因此纺纱油剂中必须加入抗静电剂,其成分大多是表面活性剂。

由于降低了纤维摩擦系数,减少静电的产生,而表面活性剂在纤维表面形成易吸湿的一层薄膜,增加了纤维的导电性能。

纺纱油剂还须具有对温湿度比较稳定、不腐蚀金属机件、不发粘、易清洗等性能。

不同类型的化学纤维使用不同的纺纱油剂。

此外,毛纺、麻纺和绢纺的生产中也常对纤维给油以达到类似的目的。

毛纺中加油剂和水的乳化液,还可以使毛纤维保持一定的回潮,受力时易于变形,不易断裂。

质量比电阻

表示纺织材料导电性能的指标。

数值上等于试样重1克、长1厘米的纤维素束两端间的电阻值。

单位为欧.克/厘米2。

用高阻仪测定。

为保证纤维正常纺织加工,质量比电阻应控制在107----109欧克/厘米2未上油剂的化学纤维或脱蜡、去油后的天然纤维,质量比电阻高于102欧克/厘米2,可纺性能很差。

化学纤维的质量比电阻用不同配方和上油率的油剂来控制。

和毛油

毛纺工程中加到纤维材料上去的油剂。

由矿物油、植物油或两者的混合油为原料加工而成。

常用商品和毛油有水化白油、软皮白油和皂化溶解油等。

油值要易于乳化,且保持乳化液稳定;在染整之前易呢坯上洗除;油的粘度不宜过大,对凝固点、碘值、挥发性等也有一定要求,最好是中性。

原液着色

又称“纺前着色”、“原液染色”、“纺前染色”。

化学纤维纺丝原液(溶液或熔体)中加入适当的着色剂,使着色的原液经纺丝后制成有色纤维的工艺。

着色剂有染料和颜料(或加工颜料)两种。

染料着色牢度差、配色困难、湿法纺丝时易污染纺丝浴;颜料着色则可以克服以上缺点。

生产上实施方法有两种:

(1)聚合反应着色,着色剂在聚合反应前或反应着色,着色剂在聚合反应前或反应初期加入,得到的有色聚合体直接纺丝;

(2)聚合物着色,纺丝前用着色剂对高聚物进行着色或纺丝时用“注射法”和“母体混合法”使高聚物和着色剂同时送入纺丝机中,连续纺丝制得有色纤维。

原液着色适合一些很难按常规法染色的纤维着色,也适合于加工色织纺织品和大批量的染色产品。

原液着色的优点:

纤维不需经过高温或化学试剂作用的染色程序,可减少纤维的老化、并丝、损伤等;着色剂均匀的分散在纺丝原液中,可以完全有效的使用,不浪费浴液;使纺丝和染色工序合并,简化工艺和染色设备。

原液着色的缺点是缺乏灵活性,更换着色剂时,清洗设备麻烦。

色纺气流纺纱

在传统气流纺纱工艺中,将本色纤维改为染色纤维,采用2种及以上染色纤维进行混色纺纱,得到色纺气流纺纱。

其原料可以是一种原料染多种颜色,也可以是不同原料染不同的颜色进行混纺。

产品风格新颖,比同类气流纺坯纱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半精纺

采用以棉纺设备为主体的棉毛结合型工艺流程,并融合了棉毛丝麻传统纺纱工艺,是一种集成创新技术,其生产工艺有以下主要特点:

(1)更适合多原料混纺。

采用纤维染色后进行混纺色纺,克服了多原料混纺产品先纺后染的技术瓶颈。

(2)以散纤维喂入进行梳理替代了棉纺、棉卷喂入进行梳理的方式,解决了多原料混纺产品中,中高比例毛、绒绢丝原料成卷困难的技术难题。

(3)可加工纤维长度为60MM以下,长纤维在加工前必需切断或拉断。

(4)可以采用毛粗纺的短原料,加工出毛精纺的高纱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

(5)打破传统棉纺、毛纺、绢纺、麻纺的原料界限,与产品界限,适宜加工多种原料组份,各种混纺比例风格各异新颖纱线。

半精纺工艺加工的纱线多为色纺股线产品,用于毛衫制作。

也有单纱产品,用于针织圆机面料或机织面料,该技术及产品正在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中。

打样

根据客户来样的颜色、布种、纱支、原料组份进行分析复制的过程

色比

根据客户来样进行分析,采用标准色彩体系的色棉进行打样,最终确定的各种不同色系、色号的色棉混纺比例称为色比。

拌花

将不同原料成份,不同色棉进行准确称量,充分松解,混和的过程。

称为拌花。

可纺性

指散纤维能够进行纺纱过程的难易程度,染色纤维或本色纤维影响可纺性的因素有,静电值,纤维的滑度(抱合力),束丝纠缠程度,硬块,回潮率等。

可纺性处理

各种纺纱原料,有的抱合力差;有的表面摩擦系数过大;有的摩擦而生静电,合成化纤经染色后表面的纺纱油剂均被洗净,这些都会对纺纱加工造成困难。

因此上述纤维纺前必需喷洒油剂或抗静电助剂,并进行闷放,以减少或消除纺纱中绕皮辊、罗拉、堵圈条现象。

对纤维的这种纺前预处理称为可纺性处理。

织造后整理

机织物

由相互垂直排列即横向和纵向两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根据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

针织物

由纱线顺序的弯曲成圈状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为纬编和经编。

(1)纬编针织物是将纬线由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针上,使纱线有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成。

(2)经编针织物是采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针织机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进行成圈而成。

色织

日本称做“先染织物”,是指先将纱线或长丝经过染色,然后使用色纱进行织布的工艺方法,这种面料称为“色织布”,生产色织布的工厂一般称为染织厂,如牛仔布,及大部分的衬衫面料都是色织布。

织造

将经、纬纱线在织机上相互交织成织物的工艺过程。

在织造时经纱应具有适当均匀的张力,并按照预定规律与纬纱交织,构成一定的组织、幅度和密度的织物。

基本组织

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组织包括平针、罗纹和双面三个单元。

它是由一种基本单元组成的最基本的一种组织。

提花组织

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针上进行编织成圈;未垫放上新纱线的织针不成圈,纱线成浮线,处于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这样编织形成的组织称为提花组织。

提花组织分为单面和双面,单色和多色。

织物密度

用于表示梭织物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根数,一般为1英寸或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密度,但纺织企业仍习惯沿用1英寸内纱线的根数来表示密度。

如通常见到的“45X45/108X5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45支,经纬密度为108、58。

梭织

克重

面料的克重一般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数。

克重是针织面料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粗纺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

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来表达,即每平方码面料重量的盎司数,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

幅宽

指面料的有效宽度,一般习惯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

预处理

亦称练漂,其主要目的在于去除纺织材料上的杂质,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

染整

它是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

有两种涵义:

一是广义的,泛指纺织后的整个染整加工;二是狭义的,专指织物经过染色和印花后,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采用一定机械设备改善其风格、提高身价的加工过程。

定型

将织物的幅宽拉到标准尺寸,纠正织物在印染加工过程出现的幅宽不匀、纬斜、极光等缺点。

拉幅工程建立在织物含有适当水分下,利用机械夹往布边逐渐拉宽,并缓缓的干燥,从而获得暂时的定型,织物拉幅前后的幅宽,应有一定的限制,否则会造成严重缩水现象。

整理

是通过物理作用或使用化学药剂改进织物的光泽、形态等外观;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