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4661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1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设计

题目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总课时

学校

教者

年级

学科

化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石墨、与碳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支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学生在学习了元素

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的知识后,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是顺理成章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几单元里已获得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碳的单质的基础上,学习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等,认识碳酸及碳酸盐,为今后学习酸、碱、盐、金属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并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4.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一课时

导入新课5分

 

讲解新课25分

 

小结10分

课后练习5分

引入:

钻石的燃烧的故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例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金刚石、石墨和碳60。

讲述:

金刚石、石墨和碳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

由此可知: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板书:

1、金刚石、石墨性质比较

金刚石

石墨

色态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

灰色细鳞片状固体、有金属光泽

硬度

自然界存在最硬的物质

最软物质之一,光滑

熔点

很高

高、耐高温

导电

不导电

导电性良好

导热

良好

用途

钻头、刻刀、装饰品

高温润滑剂、铅笔芯、电极

结论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的同时并认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思考后分小组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化学实验,一些简单,有意思的实验让学生对化学充满学习的欲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实验

 

○本节课不能有效地让所有学生得到整体感知

发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二课时

复习提问5分

讲授新课

20分

 

练习

10分

 

小结

10分

2、无定形炭

物质

用途

活性炭

净化多种气体、液体、防毒面具(吸附是物理变化)

焦炭

冶炼金属

炭黑

油墨、鞋油、颜料;鞋底、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填料,增加耐磨性

3、碳60和碳纳米管新型应用材料

 

小结:

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课堂练习:

1、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导电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2、实验测得某种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

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

B、可能是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C、一定是碳元素的单质

D、一定是金刚石、石墨、和碳60组成的混合物。

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冰箱里用来除异味的是()

学生思考练习

△让学生丛生厚重熟悉的物质入手开始学习化学变化化学观察的方法

 

○本节课不能有效地让所有学生得到整体感知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三课时

组织教学3分

 

导入新课5分

 

讲解新课25分

 

 

引入:

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不一样,但化学性质相似,主要决定于碳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

讲述:

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稳定性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根空气、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例如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我们谈些的档案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

 

课堂练习:

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这句广告词体现了钻石的性质为

A、硬度大B、化学性质稳定C、熔点高D、外观美丽

2、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否一定为单质?

2、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

(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

(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

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知识,让学士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

 

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合作动手实验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

 

发言交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实验

 

△让学生丛生厚重熟悉的物质入手开始学习化学变化化学观察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试管烧杯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三课时

 

练习

5分

 

小结

5分

 

作业3分

 

 

3、还原性:

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发生反应

现象:

(1)黑色粉末变红色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向下倾斜

(3)CuO粉末要和木炭粉均匀混合

 

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知识,让学士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

 

吸热反应

反应条件高温

 

发言交流

 

 

△让学生丛生厚重熟悉的物质入手开始学习化学变化化学观察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四课时

复习提问

5分

 

基础前沿

30分

 

1.下列物质中可用来刻划玻璃的是()

A.大理石B.石墨C.金刚石D.铝

2.下列关于石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熔点高,有滑腻感,可用于制润滑剂

B.质软,在纸上划过留痕迹,可用于制铅笔芯

C.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干电池中的电极

D.耐高温,可用于制作刻划玻璃的工具

3.人们把活性炭加入红糖溶液中脱色,这是利用了它的()

A.氧化性B.吸附性C.还原性D.不溶于水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和水B.金刚石和石墨C.四氧化三铁D.二氧化碳

5.古代的字画经久不变色,其原因是()

A.颜料质量好B.字画保存得好

C.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D.因为是黑色的

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知识,让学士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

 

发言交流

 

 

△让学生丛生厚重熟悉的物质入手开始学习化学变化化学观察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四课时

 

小结

10分

 

6.下列关于碳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碳和氧气反应时,产物只能是二氧化碳

B.碳和氧气反应无论生成物是什么,都要放出热量

C.炽热的碳能还原二氧化碳

D.碳和氢化铜反应中,碳有还原性

7.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____,它们的____________性质存在巨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石墨可用来做电极,因为它有______________;金刚石可以做石油钻机的钻头,因为它是______________;活性炭用来除臭、脱色是利用它的______________;制造墨、油墨等需用______________;冶炼生铁需用______________.

9.金刚石与石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在常温下,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动性______________.

10.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与实验室用______________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该实验观察到在黑色固体中出现______________色物质,证明产物有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整个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铅笔有软和硬的差别,这是由于石墨太软,光用石墨作笔心,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末,以增加硬度.表6-1为部分铅笔的标号及笔心原料的配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表6-1中硬度最大的铅笔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请列举石墨的另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知识,让学士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

 

发言交流

 

 

△让学生丛生厚重熟悉的物质入手开始学习化学变化化学观察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五课时

复习提问5分

 

练习巩固30分

 

小结

10分

1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可能是混合物D.可能是化合物

13.为了增加汽车轮胎的耐磨性,常在制轮胎的橡胶中加入的耐磨物质是()

A.石墨粉B.活性炭C.木炭粉D.炭黑

14.可以把金刚石、石墨、氧气归为一类物质,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同一类的有()

A.水B.氢气C.二氧化碳D.空气

15.据报道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与带正电的氧离子作用,制造出新物质O4.下列关于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O4与O2、O3都是氧单质B.合成O4的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C.O4分子是由氧元素构成的D.O4属于氧化物

1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混有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空气通过装有木炭的玻璃管,气体颜色消失

B.石墨高温高压下变成金刚石

C.蒸馏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加适量活性炭,搅拌过滤后滤液褪色

D.石墨制铅笔芯

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知识,让学士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

 

发言交流

 

 

△让学生丛生厚重熟悉的物质入手开始学习化学变化化学观察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一课时

导入新课5分

 

讲解新课30分

 

复习引入:

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后,我们知道了制取一种气体,实验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

 

发生装置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条件:

(1)反应物状态(固—固、固—液)

(2)反应条件(加热、不加热)

 

 

实验观察

描述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讨论填写实验现象,讨论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从物理性质的内容进行观察方法的学法指导

 

◇蜡烛火柴

 

○发生化学变化后生成物质的探究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一课时

 

小结及练习

10分

⑶收集装置的确定排气法

气体性质

收集方法

装置

注事项

举例

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水发生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

 

瓶口盖玻璃片

导管插入集气瓶

底部

CO2、O2

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

导管插入集气瓶

底部

H2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导气管不宜深入集气瓶过长

O2、H2、CO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并判断各个实验为属何种变化

 

学生理解记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实验,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蜡烛石灰水

◇火柴

 

○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二课时

导入新课5分

 

讲解新课25分

 

小结及练习

10分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

固体药品:

石灰石和大理石

液体药品:

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重点)

注意:

(1)不能用H2SO4代替盐酸,因为

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

(2)不能用Na2CO3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

(3)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农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3、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加热)

 

4、收集方法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验满: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收集的二氧化碳已满。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高温

工业上,把石灰石放在石灰窑里,经过高温煅烧,就值得生石灰,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

CaCO3=== CaO+CO2↑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并判断各个实验为属何种变化

 

学生理解记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实验,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蜡烛石灰水

◇火柴

 

○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三课时

导入新课5分

 

讲解新课25分

 

小结及练习

15分

7、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入大理石、塞紧塞子、发生装置内导管刚露出塞子即可

(3)把反应装置固定好

(4)把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下端,液封

(5)收集气体,到期不思念一定要插入集气瓶底部

(6)检验是否集满

拓展: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含有碳酸根化合物的样品,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样品中有碳酸根离子。

课堂练习:

1、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反应条件相同

C、气体收集方式可能相同   D、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2、比较CO2、O2的制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各种证明实验的方案的优缺点,学生进行试验,对实验的现象加以描述,并作出结论。

 

学生观察并思考

△采用生动的比喻,学生可以通过想象,类比等方式,理解化学本领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四课时

复习小结5分

练习巩固30分

 

自主学习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

A.煅烧石灰石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C.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D.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

2.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紫色石蕊试液B.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加入石灰水D.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④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D.②③④①⑤

4.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跟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起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_______________排空气法收集;又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各种证明实验的方案的优缺点,学生进行试验,对实验的现象加以描述,并作出结论。

 

学生观察并思考

△采用生动的比喻,学生可以通过想象,类比等方式,理解化学本领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四课时

 

小结

10分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酒精灯;b.大试管;c.水槽;d.玻璃片;e.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f.长颈漏斗;g.铁架台(带铁圈);h.量筒;i.集气瓶.

6.图6-5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CO装置图,请指出图6-5中的错误,并在表6-2中加以改正表6-2

错误改正

(1)

(1)

(2)

(2)

(3)(3)

图6-5

能力提高

7.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时,可能需要加热的是()

A.制CO2B.制O2C.制O2和CO2

8.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8g/L,该气体易溶于水,在实验室收集此气体时可用()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以上方法均可以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各种证明实验的方案的优缺点,学生进行试验,对实验的现象加以描述,并作出结论。

 

学生观察并思考

△采用生动的比喻,学生可以通过想象,类比等方式,理解化学本领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四课时

 

小结

10分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酒精灯;b.大试管;c.水槽;d.玻璃片;e.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f.长颈漏斗;g.铁架台(带铁圈);h.量筒;i.集气瓶.

6.图6-5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CO装置图,请指出图6-5中的错误,并在表6-2中加以改正表6-2

错误改正

(1)

(1)

(2)

(2)

(3)(3)

图6-5

能力提高

7.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时,可能需要加热的是()

A.制CO2B.制O2C.制O2和CO2

8.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8g/L,该气体易溶于水,在实验室收集此气体时可用()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以上方法均可以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各种证明实验的方案的优缺点,学生进行试验,对实验的现象加以描述,并作出结论。

 

学生观察并思考

△采用生动的比喻,学生可以通过想象,类比等方式,理解化学本领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五课时

 

9.下列物质中能跟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

A.CaCO3B.CC.Na2CO3D.Zn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

A.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盐酸D.大理石和浓盐酸

11.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FeCl)和氢气.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有一个盛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5.3g碳酸钠,向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铁片,若要使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加入铁片的质量是()

A.5.6gB.5.3gC.3.215gD.3.1g

12.写出以石灰石为原料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6

13.文文同学收集了一些家庭装修时废弃的大理石碎片,并查阅资料得知铜与稀硫酸、盐酸不反应,铁丝可以与稀硫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