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9803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docx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三单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docx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

认识水的组成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氧化物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考点一)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文字表达式:

水(H2O)

氢气(H2)+氧气(O2)

电解水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

1

质量比1:

8

E.检验:

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

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

水(H2O)

氢气(H2)+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

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

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

氢气(H2)+氧气(O2)

水(H2O)

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

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

1、概念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

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

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例:

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注意:

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

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步骤

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

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

④在化合物中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找出氧化物

课题2分子和原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

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

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

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

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四)

课题3水的净化

考试要求

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到常见的净水方法

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对混合物的分离

考点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

考点二。

净化水的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吸附沉淀):

试剂:

明矾

净水原理:

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

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③仪器: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作用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

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蒸馏的装置:

见书P57,图3-21和3-22

各种静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

难溶性杂质

可溶性杂质

降低水的硬度

沉淀

过滤

吸附

蒸馏

考点三、硬水与软水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

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例:

开水

2.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课题4水资源的保护

考试要求

认识废水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处理的原则

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考点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

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考点2、水污染

A、水污染物: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拓展性课题氢气(H2)

1、物理性质:

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用途:

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

氢气(H2)+氧气(O2)

水(H2O)

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

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当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应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2)还原性(用途:

冶炼金属)

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化铜

铜+水

化学方程式:

H2+CuOCu+H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3、氢能源  三大优点:

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

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

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

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

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

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元素)氧化物H2OCuOCO2

 酸HClH2SO4HNO3

               无机化合物  碱NaOHCa(OH)2KOH

盐NaClCuSO4Na2CO3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

1、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用口杯接水刷牙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体B.食盐水C.海水D.汽水

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5、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6、甲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

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A.小烧杯B.玻璃棒C.药匙D.长颈漏斗

7、在荷塘边经过,能闻到阵阵清香,是因为 (     )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有质量C.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     )

 A.酒精灯忘记盖帽,长时间酒精变少  B.将蔗糖溶入水中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D.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小于200mL

9、有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

①静置 ②过滤 ③煮沸 ④蒸馏

 A.只有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都在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

1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12、“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是杭州市的旅游宣传语,清澈的瘦西湖水属于()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

13、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是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

14、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冰B.水汽化C.水电解D.水沸腾

1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H2O2)B.二氧化锰(MnO2)C.二氧化碳(CO2)D.空气

17、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水与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D.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18、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经过活性炭净水器过滤的天然水,不能达到()

A.除去原有的不溶性物质B.除去原有的臭味

C.除去一些溶解的杂质D.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

19、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是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

20、下表是今年3月某市环保局在自来水取水口检测的部分结果,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取水地点

溶解氧(mg/L)

氨氮(mg/L)

廖家沟

8.9

0.107

长江

8.5

0.165

A.溶解氧的“氧”指氧气

B.氨氮含量高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取水口附近不能设立排污企业

D.生活污水在取水口可以任意排放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2分,共28分)

21、右图是水分解的示意图。

请回答:

(1)写出表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及化学方程式:

(2)写出你从该示意图中所获得的信息(写两条):

①;

②。

22、现有①水②铁③高锰酸钾④医用75%的酒精⑤湖水⑥过氧化氢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

23、下列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紧缺性

人均水量/(m3·ɑ-1)(ɑ,年的符号)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500

根据图表分析和你对水资源的认识,请你说说:

(1)图中水资源极度缺水的地区是。

(2)以“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为辩论题,如果你作为正方辩论员,你的辩论要点是(要求从三方面考虑):

①;

②;

③。

24、某市的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

随着经济发展,该地居民发现水质开始变差,原来澄清透明的河水开始变得浑浊,并发出难闻的气味。

假设你是该市市长,你会采用怎样的措施改善本地区的水质污染。

 

E

 

你的措施是:

(1);

(2);

(3)。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24分)

25、

(1)右图为过滤装置,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

AB

CD

(2)某同学用如右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两点原因:

26、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食盐水、蔗糖水、自来水、井水(硬水),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设计实验将它们一一鉴别开。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27、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

(2)实验II(如右图中甲所示):

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8分,

(1)和(3)各2分,

(2)4分)

28、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请结合下列信息回答:

紧缺程度

人均水量/(m3·ɑ-1)(ɑ,年的符号)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500

(1)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300m-3.a-1,居世界第30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2)实验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t水无法饮用。

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kg,则60t水能供一个人饮用约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

(3)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说说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或防止水污染

的具体做法: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C

C

B

D

C

C

D

B

A

D

A

C

D

D

D

C

D

二填空与简答

通电

21、

(1)

水氢气+氧气

(2)①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22、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④⑤,属于纯净物的有①②③⑥,属于化合物的有①③⑥,属于单质的有②。

23、

(1)上海、北京

(2)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资源受到了污染,使有限的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可利用的水资源很少

24、加强水质监测;使工业区和畜牧区分开并远离居民区(生活区居于河流的上游);生活污水不能随意排放,提倡一水多用。

三、验与探究

25、

(1)A玻璃棒B滤纸C漏斗D烧杯

(2)①滤纸破损

②倒入的液体高于滤纸边缘。

(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26、实验步骤:

分别取样,尝味道,鉴别出食盐水和蔗糖水;余下两种水,再分别取样,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

现象:

一种水是甜的,一种水是咸的,另外两种无味。

余下两种水加入等量肥皂水后,振荡,一种产生较多泡沫,另外一种产生较少泡沫。

结论:

甜的是蔗糖水,咸的是食盐水,能和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自来水,较少泡沫的是井水。

27、

(1)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烧杯B中的液体变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达烧杯B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四计算题

28、

(1)轻度缺水

(2)82

(3)回收废旧电池(或生活用水多次使用)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3.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________(填“变”或“不变”),只是____________在改变,因而属于________变化,变化前后水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变”或“不变”);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得到______气,负极得到______气,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质量比是_________,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反应,反应前后,________改变,________________没有变。

4.说水资源丰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水资源缺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列举两个使用硬水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⑴请指出图中存在的明显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中如果发现滤液浑浊,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采取什么措施。

10.化学课上,张老师展示出《你们都来污染我》的图片,

引起全班同学的深思。

课后,同学们围绕“水的污染与防

治”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⑴生活污水的再利用,既能减少水污染,又能节约水。

①若生活污水中含有碎菜叶、鱼鳞片、泥沙等固体杂

质,要除去这些固体杂质,可采用沉淀、等方法。

②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于浇花、等。

③若生活污水中含有Na2CO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污水中含有CO3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⑵方玲从《福建日报》上获悉:

养猪业是龙岩的四大产业之一,但大量的排泄污水对九龙江流域造成严重污染。

在五年艰苦的治污过程中,实行:

“猪—沼—草—猪”生态养殖循环模式,实现“零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