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744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1课《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2

第2课《穿穿编编》 8

第3课《下雨啰》 11

第4课《纸卷魔术》 16

第5课《套色纸版画》 21

第6课《鸟和家禽》 25

第7课《我是一只小小鸟》 32

第8课《鸟的纹样》 38

第9课《水墨画鸟》 42

第10课《巧包装》 49

第11课《对比的艺术》 54

第12课《儿歌与童话》 58

第13课《最快的作品》 62

第14课《听音乐画音乐》 68

第15课《吹气投篮》 73

第16课《变戏法的纸盒》 78

第17课《字的联想》 81

第18课《罐和壶

(一)》 85

第19课《罐和壶

(二)》 94

第20课《土与火的艺术

(二)》 98

99

第1课《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调色练习及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原色的色彩理论基础,而对比与和谐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内容。

他们对色彩的运用较为大胆,喜欢鲜明的颜色。

但同时对色彩的运用普遍千篇一律,缺乏理论指导,缺乏有意识地装饰绘制画面的思维,而对于生活自然中的对比与和谐虽有过体验却无经验总结。

但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探知欲强,其对色彩的敏锐性、模仿能力也很强。

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环节,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提升他们审美水平。

3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

难点:

对色彩对比与和谐组织原理的理解、把握;创作时恰当地运用组织分配的方法,表现生动与统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阶段

1.屏幕:

三原色。

师: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色彩的知识,那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三原色吗?

师:

是哪三种颜色呢?

2.三原色的调色。

师点击出三原色的色块。

师:

三原色的相互调配下,又可以调出很多其他的颜色,红黄可以调配出什么呢?

红蓝可以调配出什么呢?

黄蓝可以调配出什么呢?

依次相互调配之后,一组色相环便出现了。

3.对比色与和谐色。

师:

在色相环中,你觉得哪些颜色看上去比较相像?

请你上来把这几块颜色挑选出来好吗?

师:

我们发现相像的颜色靠的比较近,因此我们把相邻色有称之为“和谐色”;反之距离较远,差别较大的称之为“对比色”。

(板书:

相邻——和谐色 相远——对比色)

师:

找出“红”和“黄”的对比色,距离最远的对比最强烈。

距离最近的最和谐。

师:

如果分别用对比色与和谐色来装饰画面,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和感受呢

活动2【活动】体验对比

屏幕:

用色彩填充同一棵树。

师:

同学们看,一棵奇妙的树上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还有蝴蝶,还有大大小小的爱心。

只可惜,这棵树缺少了什么呢?

生:

颜色。

1.体验对比与和谐的感受。

师:

对,颜色。

老师也挑选了对比与和谐两组颜色,看,这一组是属于什么颜色?

这一组又是什么颜色呢?

装饰后的效果是什么样?

请欣赏。

2、大家讨论一下,你喜欢那一棵树,为什么?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两组画面,是否如此呢?

师:

由此可见,对比色会给人带来的感受?

板书:

热闹、激烈

师:

和谐色会给人带来怎样感受?

板书:

安静、柔和

2.音乐过渡欣赏对比色与和谐色。

师:

接下来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欣赏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对比”。

师:

(“摇篮曲”)我想每一位同学都听出了不同的感受,自然中那些柔美和谐的色彩,有时就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让世界变的静静的,轻轻的;(“加勒比海盗”主题曲)而强烈的色彩对比又像是一首激昂奔放的乐章,让人心潮澎湃。

3.讨论生活中的对比色或和谐色。

师:

其实,在生活中,对比色与和谐色的巧妙运用,还能给人的心理带

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在什么场合运用什么色彩,就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问题了。

我来考考大家,以下的场所,你觉得应该用什么颜色呢?

屏幕:

医院、游乐场、图书馆、幼儿园。

生:

自主回答。

4.(屏幕)生活中的色彩。

师:

这些颜色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而且还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

屏幕:

公共标志、色盲图、图表等。

师:

除此之外,对比色与和谐色还在哪些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

活动3【讲授】色彩搭配原理

师:

对比色与和谐色的运用真是无处不在,甚至一个小小的纸盒都运用上了和谐色的包装纹样。

可设计师还想在颜色上做点小小的改变,让画面的色彩再多点对比,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小组讨论。

屏幕:

小红块——大红块——粉红块。

师生讨论:

影响色彩对比和谐的除了色彩差别大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

生小组讨论。

板书:

小对比、大对比、降低纯度的“柔和对比”

活动4【讲授】欣赏

巧妙运用色彩对比的案例。

师:

巧妙地色彩对比还被运用到了电影的拍摄手法中,请观看影片片

段,

《辛德勒的名单》第66届(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

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而红衣女孩是整部片子中唯一有颜色的人,给人较强烈的关注和印象,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希望。

但这件醒目的红衣出现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之中时,则给观众心里带来无比痛苦的感受。

导演通过这件红衣色彩的对比,使人们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维护和平。

师:

可见一个小小的色彩对比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思考,掌握好对比与和谐的规律,巧妙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感染力。

接下来,我们也来尝试做一个小小的色彩练习。

活动5【讲授】教师示范

师:

我这里有一朵小花,用对比与和谐的色彩为小花涂上颜色。

先选择一组和谐的色彩,手绘或电脑涂色。

活动6【活动】作品欣赏

师:

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学生的作品,你能看出用的什么色彩画的。

活动7【作业】作业布置

老师在桌面上提供了多幅样稿,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图填上你满意的和谐色或者对比色写上名字,也可以用iPad画好后直接上传乐乐美术作业吧。

活动8【活动】课后拓展

教师赠言:

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性格,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独特色彩。

因为有了我们每一个人,世界才会个五彩斑斓。

老师希望我们每一人,都能用你自己独特的色彩去打动我们身边的人们!

第2课《穿穿编编》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参观、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

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

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安排这样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各种穿编物品”,初步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穿编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及传统工艺的精湛。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

(针对本课的重点,需要出示大量精彩的民间穿编艺术品,让学生欣赏

美,感受传统工艺的精湛。

)2.教学难点:

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结合教学难点,在教学方法中使用了“自主发现法”,让学生通过“拆”作品来了解如何“编”作品。

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创作自己的作品。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在导入这个环节中,教师先出示一个带帽子的小朋友的照片,问:

小朋友的帽子好看吗?

特别吗?

特别在哪?

(根据学生的发言,顺势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帽子的制作方法——“穿编”,学生新奇之余,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

点出了课题。

2.请学生去思考:

我们生活中,有那些物品是“穿编”制成的?

(通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穿编物品,开阔眼界,了解穿编艺术的悠久历史,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发现艺术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活动2【讲授】逐步新授、欣赏交流

1.初步探索

首先,将学生以4人为单位分成小组,教师分发给学生一些穿编好的物品,让学生自行拆编。

看一看这些作品是如何穿编而成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一下简单的“穿编步骤”。

这个环节是通过“拆”来了解“编”的!

)2.欣赏分析

再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穿编作品”让学生欣赏。

看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材料有什么特别之处?

“穿编手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出:

各种材料,甚至是废弃物,只要通过认真的构思,特别的穿编手法,都可以创作出精彩的作品。

活动3【练习】过程小结、指导创作

学生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已经由浅入深的初步掌握了制作方法,并且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设想。

此时,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想做什么?

用什么材料做,怎么做?

(注意:

要限于自己手头的材料。

这样的讨论呢,就不在留于形式,而成为学生制作前一个特别重要的构思过程。

需要用心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适当的给予好的意见,并提出了一些要求和注意点,再让学生开始制作。

(学生动手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注重巡视,并适当的给予指导。

活动4【活动】展示评价、情感升华

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上展板。

让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

最后,在音乐声中欣赏自己的作品,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了一个高潮,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变废为宝,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艺术性。

1教学目标

第3课《下雨啰》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回忆下雨的情景,体验下雨的感觉,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创造性地表现下雨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能力。

欣赏大自然,提高审美和表现力。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及立体的视觉形象。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及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点线及块面创造性地表现雨,

利用疏密关系表达不同的雨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演唱《雨中即景》

今天,我们上一节特殊的美术课,同学们听过美术老师唱歌吗?

“哗啦啦啦啦,下雨啦,看到大家么都在跑,叭叭叭叭叭,计程车它们的生意是多么的好,无奈何望着天,叹叹气把头摇……”唱到这儿,你能猜一猜我为什么会叹气把头摇吗?

生:

……

你们听(PPT播放雨的声音),下雨啰~~

活动2【讲授】说雨

1.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