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4431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5 大小:24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docx(1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1、关于习惯

   本册教材在前五册的基础上,安排了“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两个主题,配有5页插图。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逐幅弄懂图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习明确有关要求并身体力行。

   2、关于课文

   全册共安排课文26篇,其中韵文2篇。

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展示当代人物精神面貌的;既有赞颂革命英雄人物的,也有表现儿童日常生活的;有介绍风景名胜的,有介绍自然科学常识的等等。

这样安排,不仅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与前五册相比,本册课文后的作业题略有变化:

一是增加了联系语境理解词句、学习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二是增加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关于习作

   本册共安排了8课:

看图写一篇作文,为别人画像后写一篇作文,写写自己的新发现,看图写一段对话,写一篇板报稿,写一篇发表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的文章,学写日记,编童话故事。

从这8课的内容可看出,本册习作教材能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实践、体验,注重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练习写作。

   4、关于练习

   全册共安排8个,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写字练习、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生字教学:

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词句教学:

   能够完成语文天地中读一读,仿照课文写一写——学习具体地表达。

   指导学生能够在叙述过程的时候,加上具体的描写。

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具体地叙述、描写,学会有条理地表达。

   读一读,背一背——加强积累,在自读自悟中培养语感。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帮助理解诗词的大意,使学生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3、语言交际:

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创设了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

可和单元主题、主体课文或自读课文结合,自然引入。

   让学生愿意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在交流中锻炼表达能力,培养自信,逐渐学会交际、沟通,学会聆听,学会换位思考。

   4、小练笔:

  

   语文天地“笔下生花”作为习作栏目,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朗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学习写钢笔字、毛笔字并养成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并利用它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生字,掌握生字。

 

   4、听话、说话:

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讲述课文故事,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通顺,有礼貌,讨论问题能说清意思。

 

   5、阅读: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默读课文,会预习课文。

 

   6、作文:

学会有次序的、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写出内容较具体的片段,开始学写简单的记叙文。

二、班级学情分析:

入学三学年来,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情况如下:

本班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

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已学会按部首查字典,能确定部首,检索汉字,看懂意思,并学会独立识字。

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

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用语。

已掌握“留言条”、“请假条”的格式和用处。

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

认识冒号、引号,但是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运用。

初步使用钢笔写钢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在书写方面有的学生习惯不够好,易错、易涂擦,还需长久的训练。

在阅读兴趣方面,女生的兴趣较浓厚,下课随处可见坐在教室里认真看书的同学,但有一部分男生的阅读兴趣较低,只喜欢看图画故事,不喜欢看长篇文字的书籍,他们的阅读兴趣还需我们教师的大力培养。

本班中有两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写作方面比较吃力,语句不够通顺,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

 

   3.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陪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习的个体差异,鼓励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基本素养。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

习惯

(2) 《长城和运河》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2)

2

《庐山的云雾》

(2) 习作1

(2) 练习1(3)

3

《翻越远方的大山》

(2)《雪儿》

(2)《花瓣飘香》

(2)习作

(1)

4

习作2

(1) 练习2(3)阶段检测

(2)《菩萨兵》

(1)

5

《菩萨兵》

(2) 《李广射虎》

(2)《少年王勃》

(2) 

6

《大作家的小老师》

(2) 习作3

(2) 练习3(3)《赶海》

(1)

7

《赶海》

(1) 《荷花》

(2) 《古诗两首》

(2)习作4

(2)

8

练习4(3) 阶段检测

(2)

9

期中复习

10

期中检测

11

《少年王勃》(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3)《水上飞机》

(1)

12

《水上飞机》

(1) 《跟踪台风的卫星》(3) 习作5

(2)练习5(3)

13

练习5

(1)《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狼和鹿》(3)《放飞蜻蜓》

(1)

14

《放飞蜻蜓》

(1)习作6

(2) 练习6(3) 

15

《恐龙》

(2) 《槐乡五月》(3) 《海底世界》

(1)

16

《海底世界》

(2)《日月潭的传说》

(2)习作7 

(2)

17

《练习7》(3)寓言两则》

(2) 《争论的故事》

(2) 

18

《剪枝的学问》

(2)习作8 

(2)练习8(3)

19

全册复习

20

全册复习

21

期末检测

 

课题

1、长城和运河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1)认识长城,介绍长城

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出示词卡:

山海关;引读)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出示词卡:

嘉峪关,引读)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随机板书: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2)认识运河,介绍运河,随机教学生字“首、京、堂”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出示词卡:

首都北京;指导读音“京”后鼻音;首:

第一:

首都:

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我国的首都在——引说;首,还可以做量词,我们可以说一首什么——个别学生交流)它南至天堂杭州(出示词卡:

天堂杭州;指导书写“堂”)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可见,杭州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随机板书: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媒体图片,你能不能说一说,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随机教学:

壮丽)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自学课文学会生字词语,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听老师的介绍,看媒体图片,初步了解长城和运河,感受它们的壮丽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书写生字)

课题

1、长城和运河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

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运河的呢?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

读了课文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

好吧,我们的旅行就要开始了,可是谁来驾驶飞机呢?

(出示:

驾驶;)倘若谁能发现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飞机就有谁来驾驶。

  2.教学“驾驶”;都有“马”,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都是形声字

  3.请找到相同点的两个学生分别读课文的两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找,长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分别像什么。

  4.出示句子: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个别读,引读

  过度:

长城怎么就像巨龙穿行了呢?

三.深入学习,激发情感

1.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自读

  师:

请我们的游客乘坐飞机从高口俯视长城,看看长城为什么像巨龙

  2.出示:

长城图和巨龙图

  学生比较后说说像在哪里。

  师小结:

(可以引学生一起来说:

长城翻山越岭,时高时低,弯弯曲曲,接连不断,穿过山脉,越过河流,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随机再出示:

壮丽)

  3.引读:

万里长城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谱写了——。

  师:

万里长城真实万里长。

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石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则可以绕地球一周啊!

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啊。

可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呀!

  4.引学生说: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指名说,齐说)

  师:

游览长城的游客无不为先辈伟大气魄和坚毅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5.齐读第一小节

  过度:

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运河却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为什么动人呢?

  6.出示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你觉得哪里动人了?

(学生说说,老师指导读读句子)

  师:

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在运河的哺育下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船在运河上航行,它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更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7.引学生说: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指名说、齐说)

  8.齐读第二小节

  师:

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丝带,一刚一柔,为中华炎黄子孙的安康幸福献出了全部,我感到很骄傲,你呢?

  9.学生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引读课题)

10.配乐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师:

其实,我们中华的儿女还创造了很多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

  1.小组交流,出示句式:

               谱写了          的诗篇。

  2.出示图片,了解更多中国著名的建筑。

  3.出示仿写的诗句,学生朗读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人耸立在黄浦江的东岸,

  高大威猛,英姿飒爽。

  东方明珠塔谱写了秀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智慧的中华儿女。

  我驾驶着豪华汽车行驶在祖国大地,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横卧在长江两岸,

  雄伟壮观,宽阔笔直。

  南京长江大桥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勤劳的中华儿女。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京杭大运河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教会学生形象识字;整体感知长城和运河的形态

 

通过自读、引读、齐读,读中感悟、体会长城和运河是人间奇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拓展、升华:

了解祖国的其它奇迹,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

 

五、课后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的诗篇()的景象()的绸带

()的长城()的运河()的祖先

(三)、多音字组词。

dōu()xínɡ()qū()

都行曲

dū()hánɡ()qǔ()

(四)、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东起_________,_________嘉峪关,像__________在大地。

2、京杭大运河北起______________,南到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在大地。

3、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分别谱写了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

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他们是那么友好,那么互爱。

那时的长城如在花海中穿行,处处尽芳菲,令人心醉。

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有清凉的风袭来,有时烟雨迷蒙。

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

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血染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

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更显示出博大雄伟的风采。

1、这段话依次写了八达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八达岭的__________之情。

2、用虚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照样子也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的拟人句,并照样子也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把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课题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小黑板、地图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

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从课题入手提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

广大。

浩淼:

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学会课文的生字词语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题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味语言的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学生的积累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小黑板、地图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

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

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

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

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

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

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发展练习

学习了南沙群岛,我们对它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位同学做小记者,现场采访你们一下你们这些游客?

(教师随机请一位同学当小记者进行采访)师总结。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物产丰富景色优美

4、课后作业

一、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难以计数(shǔshù)清澈(chècè)五彩缤(fēnfēnɡ)纷

用之不竭(jiéjiē)搏(bóbō)击美誉(yùyǜ)

二、看拼音,写词语。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珍珠()的海水()的世界()的宝库

()的浪花()的矿产()的大海()的南沙群岛

四、选择,在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加“___”。

1、这是(一片一块)(富饶富裕丰富)的土地,风景优美,物产(富饶富裕丰富),人们辛勤劳动,生活(富饶富裕丰富)。

2、南沙群岛留下了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生息繁衍)的烟火。

五、阅读训练。

《美丽的南沙群岛》片段

南沙也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

远望天水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

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

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1、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俯看()仿佛()将来()挥舞()

4、照样子再写几个词。

一簇簇、一团团、()()()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6、我也会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教师范读,图文结合,从传说中感受南沙群岛的美,方法是抓重点词句来感受。

并引导学生从感情朗读中体会。

(通过扮演小记者采访,加深学生对南沙群岛的了解)。

 

教学反思:

课题

3、庐山的云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

(板书:

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

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

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让学生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

 

通过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题

3、庐山的云雾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