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限时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398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限时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限时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限时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业限时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业限时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限时练.docx

《农业限时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限时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限时练.docx

农业限时练

一、选择题,

1.导致我国南北方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水分C.热量D.土壤

2.以下农业区:

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下图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一)①,

(二)②,(三)③,(四)④

B.

(一)②,

(二)④,(三)③,(四)①

C.

(一)③,

(二)④,(三)①,(四)②

D.

(一)②,

(二)④,(三)①,(四)③

3.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中,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A.成都平原B.河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松嫩平原

4.我国四大牧区草场质量最好、载畜量最多的是()

A.内蒙古牧区B.青海牧区C.西藏牧区D.新疆牧区

5.读我国某地气候资料表,关于该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1月均温(℃)

7月均温(℃)

6—8月降水量(mm)

12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

主导风向

-6.4

23.8

429

85

685

冬季:

偏北风

夏季:

偏南风

①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经济作物是甜菜②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③农作物一年一熟④农作物两年三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下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 ②水稻 ③冬小麦 ④甜菜B.①水稻 ②甜菜 ③油菜 ④冬小麦

C.①甜菜 ②冬小麦 ③水稻 ④油菜D.①冬小麦 ②水稻 ③甜菜 ④油菜

7.下图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8.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

其序号与下列农作物排序一致的是()

A.春小麦、玉米、水稻、冬小麦B.水稻、春小麦、玉米、冬小麦

C.甘蔗、甜菜、咖啡、亚麻D.咖啡、橡胶、甘蔗、甜菜

9.当前,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B.兴建开发区,进口粮食

C.加快城市化进程D.发展科技,保护耕地

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

读图回答2~3题。

10.与乙、丙、丁3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

A.苏、鲁、粤B.京、吉、苏

C.吉、苏、鲁D.粤、京、吉

11.与全国相比,戊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C.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D.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12.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

读图,回答5~6题。

13.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

14.M省可能是()

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

比较“1990年和2004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回答7~8题。

15.2004年与l990年比较,种植业所占比例明显减小,其主要原因有()

①耕地面积有所减少②自然灾害造成减产③单位面积产量有所减少④农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②

16.2004年与l990年比较,畜牧业的比例有所上升,而且今后还将大力发展畜牧业,其主要原因有()

①发展畜牧业可保护耕地②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③可增加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④发展畜牧业可促进草原更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下图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17.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生产总量虽然在增加,但也略有起伏,其根本原因是()

A.山地多、平原少、耕地比重小

B.位于季风气候区,旱涝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大

C.居民饮食结构变化导致市场需求量逐年下降

D.国家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粮食生产已处于次要地位

18.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开发耕地与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三江平原和太湖平原

C.江南丘陵和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沿海滩涂和鄂尔多斯高原

综合题

19.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与____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干湿地区)。

(3)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区内的地形主要以_____为主。

(4)我国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为_____。

(5)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图所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三地共同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①地形及土壤:

________________;②气候:

________________;③水源:

________________。

(2)按照下列要求简要回答:

①A地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②B地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长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A、B、C三地在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上的差异,并填写下表:

地区编号

耕作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A

B

C

 

21.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某乡人口、耕地、粮食产量三方面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具体数据,a点代表70年代,b点代表90年代,完成下列各题。

(1)读上图填表:

a(70年代)

b(90年代)

人口

耕地面积

粮食单产量

(2)该乡2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为_____的增加,人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请用数据说明__________。

(3)该乡的经济势头的发展已经减缓,下面哪组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这个问题_____。

A.粮食总产量

B.耕地面积

C.人口数量

D.粮食单产

E.人均粮食产量

(4)该乡耕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该乡的社会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2.读“我国土地利用地域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C区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目前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填符号)区,土地生产力垂直差异显著的是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由于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其中C区良田大量丧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B区耕地缩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A级双基过关

1.B2.D3.A4.A5.D6.C7.B8.C

9.

(1)400

(2)湿润、半湿润地区

(3)平原

(4)人口分布较稠密

(5)经济较发达

10.

(1)①冲积平原,土壤肥沃②均属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

多雨,雨热同期③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2)①黑土肥沃,耕地广阔,可垦荒地多,利于农业机械化

②采取基塘生产的方式,利于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③农垦历史悠久,靠近工业基地,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3)A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B一年三熟水稻甘蔗、桑树、水果C一年两熟.水稻、冬小麦棉花、油菜

B级能力跃迁

1.D2.C3.D4.B5.C6.B7.A8.A9.B10.D

11.

(1)

a(70年代)

b(90年代)

人口

6万

8万

耕地面积

0.6万公顷

1.0万公顷

粮食单产量

1.50吨/公顷

1.44吨/公顷

(2)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由70年代的150千克增长到90年代的180千克

(3)D(4)人口持续增长导致对粮食巨大的需求促使人们

不断开辟耕地

(5)粮食产量的提高不能单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其原因一是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二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应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单产

12

(1)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光热充足,农垦条件优越,平原地区河湖众多,大部分地方植物繁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土和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均较肥沃,农作物生产期较长

(2)水源BCD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大,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大(3)风蚀、沙漠侵吞和不合理垦殖水蚀,土地次生盐碱化,城市、公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面积的不断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