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286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docx

《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docx

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

公务员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

(一)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预测一个人在行政管理职能领域中成功可能性的一种考试手段。

这种考试测试的是一个人在多年生活、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而形成的稳定的能力。

其性质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的心理潜能,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因此,这门考试,不必要在考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复习”,考生只需要在考前了解这门考试的性质与特点、测试的实施方式和程序,了解考题的题型特点、答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减少由于不熟悉考试方式而带来的考试误差就可以了。

 从我国近几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情况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大体分成五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单独计时(10分钟),第二至第五部分综合计时(80分钟),并分别印制答卷纸。

 第一部分是知觉速度。

考查考生对数字、字母和汉字等视觉符号快速而准确地觉察、判断与记忆的能力,以要求公务员具有敏锐性与细致性,能迅速判断事物的微小差距,减少工作中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这一部分的题型有五种。

 其一,词表对照。

先给出一个含有15个词汇的词汇表,在随后的每一道试题中呈现5个词汇,要求考生将每道考题中的5个词汇与词汇表中的词汇相对照,并判断各题中有多少个词汇被词汇表包含。

 其二,字符转换。

先给出一个含有汉字、数字与字母的大约16个字符的对应表。

在随后的每一道试题中给出4个汉字,跟着给出5个选项,这5个选项是题中4个汉字依据对应表中的对应关系转换的数码形式,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要求考生找出来。

 其三,数字定位。

给考生一个含有10个数字区间的表格,让考生确定某一给定的数字属于表格中哪一数字区间。

 其四,数字查寻。

先给一个含有6到30个数的数差,要求考生找出每道题所给两组数字(在数表中的同一行)中左右一组在数表的哪一列。

 其五,同等查找。

要求考生从所给的每组字符中找出相同字符的数目。

 在这项考试中,没有多少窍门可找,主要是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的快速记忆力与准确性。

同时,这项考试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对考生来讲,只要时间充裕,每道题都是可以做对的。

但这项考试是严格限时的,几乎没有人能够在限定的10分钟内将以上五种题型中的60道题准确地做完。

 在这项考试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准确的基础上求速度;2、熟悉试题的编排方式,避免因题型混淆而造成误答;3、根据自己对题型的敏感程度合理安排答题顺序,但在跳跃作答时应对准题号;4、注意区别题中外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近的字符,不要混淆这些字符;5、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要快,答卷纸和试题本的相对位置要调到自己最方便、最有利于减少*作时间的位置上;6、在涂上一题的答案符号时,同时对下一题进行搜索与判断。

 这部分要单独计时,考试时间一到,考卷就要收回,而且考生答错要倒扣分,所以在没把握时就不要作答。

 第二部分是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尽管数量关系考试的内容都是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在限定的时间内准确完成所有题的计算是相当困难的。

这项考题的题型有两种。

 其一,数字推理。

这类试题都是一组按某种规律排列而成的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

考生必须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从而根据规律导出应从四个所给出的数中选填的数字。

 其二,数字运算。

主要是考查考生解决算术问题的能力。

考生要尽量用心算而避免演算。

 例如下面就是一道数字推理题:

给出按如下顺序排列的七个数字“1011235()”,要求从所给的四个答案“A、6,B、7,C、8,D、9”中选出能反映这七个数字排列规律的一个填补缺项。

仔细观察这七个数,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前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1+0=1,1+1=2,1+2=3,2+3=5)。

依此规律,括号中的数应是8(即3+5),故答案为C。

 做这部分题时应掌握以下解题技巧:

1、认真审题,快速准确地理解题意,并充分注意题目的关键信息;2、努力寻找解题捷径;3、尽量事先掌握一些数学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规律;4、使用排除法来提高命中率。

 第三部分是判断推理。

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也是最难对付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种题型:

 1、事件排序。

每题给出五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事件以及五个事件的四种可能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要求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答题时,首先对事实作必要的补充或假设,然后用排除法设计较为合理的顺序。

 例如,给出以下五个事件“

(1)去钓鱼;

(2)发现很多蚯蚓;(3)向朋友借渔具;(4)挖坑栽树苗;(5)改变计划”及其排列顺序“A、4-3-1-2-5;B、1-4-2-3-5;C、4-2-5-3-1;D、3-2-1-5-4”,要求选择正确描述这五个事件的逻辑顺序的答案。

经分析,上述五个事件的逻辑顺序为:

“挖坑栽树苗”时“发现很多蚯蚓”,于是“改变计划”,“向朋友借渔具”“去钓鱼”,故答案为C。

 2、常识判断。

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现象或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它一般无技巧可寻,平时的观察、思考与积累很重要。

 如下题:

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

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四个选项中,只有B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

 3、图形推理。

要求考生从已给图形的排列方式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

它所使用的图形主要是点、线、面及其组合。

答题时,首先观察第一套图形并找出其规律,然后把这套规律运用于第二套图形。

观察的要点有元素量的变化、旋转或移动方向、图形之间是否相互叠加、外形上是否相似等。

 例如,有以下两套图形:

第一套中封闭部分的面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套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两者都遵循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规律,找出反映这一规律的答案即可。

 4、演绎推理。

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考生依据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有这样一段陈述:

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过大的鞋子好。

不过,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的差别并不大。

从这段陈述中推出可供选择的四个结论:

A、不合脚的鞋不能在冷天穿;B、毛衣的大小只不过是式样的问题,与其功能无关;C、不合身的衣服有时仍然有穿用价值;D、在买礼物时,尺寸不如用途那样重要。

要求从中选出正确的推理。

这一题的题干中实则蕴涵两个陈述:

1、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过大的鞋子好。

2、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差别不大。

只有选项C是可以直接从陈述中推出、且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C。

 第四部分是言语理解题。

言语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言语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这项考题的题型有四种。

 其一,词语替换。

先列出数个句子,随后在每个句子下面给出四个选项。

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替换句中划线的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其二,选词填空。

先列出数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留出空格,要求考生从题后所给的4个词中选出一个填入空格中,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同义词或意义相近词的词义的辨析。

 词语替换与选词填空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做题时,切记一个基本原则: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从整个句子中把握字义、词义。

 例如下面一道词语替换题:

送货上门当然是促销的一个好办法,但如果我们送上门去的不是优质品,甚至是假冒货,又怎能受到客户的“欢迎”呢?

此题要求从下面4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替换“欢迎”:

A、垂青,B、青睐,C、表扬,D、好感。

只有用“青睐”替换“欢迎”,最能保持句子的原意,故答案为B。

 又如另一道选词填空题:

旅游胜地名泉多,但“天下第一泉”就有四处。

而《神州名泉》一书列为天下第一的名泉竟达十处。

到底谁是第一,恐怕陆羽再世,也会感到_____的。

四个答案“A、苦恼,B、怅惘,C、劳神,D、难断”中,只有“难断”最能准确地表达原意,故答案为D。

 其三,词句表达。

先给出四句话,其中只有一句是表达完全正确的,其余三句都是病句,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一句来;或者是先给出的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有歧义(既可以这样理解,又可以那样理解),其余三句都是正确的,要求考生选出有歧义的一句来;或者是对长句进行正确的理解,即先给出一个复杂的长句,然后针对长句的意思提出四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长句的意思在四个问题中选出其中正确的一句来。

此类题注重考查考生对于语气、词序、语法结构等言语表达的理解程度。

答题时,主要是用“紧缩法”,即用找句子主干的办法,把长句缩短简化,分出基本成分与连带成分,然后逐项检查其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

 有这样一例。

找出下列四句话中有歧义的一句:

A、他父亲最近到云南去考察工作;B、新来的老张的助手登台唱了一首歌;C、房管所的门外停着一辆大卡车;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一辆接着一辆驰过。

选项B中“新来的老张的助手”中不知道“新来的”是修饰“老张”还是修饰“助手”的,即定语修饰的主体不明确,故正确答案为B。

 其四,阅读理解。

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考生要从所给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来,完成这一陈述。

阅读理解重点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准确理解和归纳、分析、提炼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其次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再次,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最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下面短文。

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

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他认识这对夫妻,还说他认识这对夫妻的儿子。

给出的四个选项“A、新来的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B、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C、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的儿子;D、新来的陌生人自称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中能最准确地复述这段短文意思的是D。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考题的最后一部分为资料分析,着重考查考生对文字、图形和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要读懂图、表和文字,然后再用排除法淘汰迷惑性选项,还要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有这样一道文字资料题: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1993年11月30日宣布,北京市各级检察机关在1993年8、9、10三个月经审查立案的经济犯罪案件共12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31%;发生在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有3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发生在金融系统的有3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47%。

要求计算1992年发生在党政机关的经济案件。

经分析、计算,答案为97件。

故四个选项“A、40件;B、88件;C、97件;D、110件”中,只有D正确。

 在考试中要想提高解题效率,取得良好成绩,除了搞清题型特点、答题思路外,在考前还要了解测验的实施方法和程序,如答卷纸的使用方法、分段计时的要求、时间的分配方法等;其次,考试时要严格按主试人员的要求进行,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再次,良好的心理状态,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充分发挥自身水平也至关重要。

另外,在考试前一天晚上不要挑灯夜战,充足的睡眠和充沛的精力是超常发挥的保证。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测查应考者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

考试结构包括常识判断(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

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及施测方法介绍

(一)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

数字推理。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

29162330()

A.35B.37C.39D.41

解答:

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前一个数加7等于后一个数,故空缺项应为37。

正确答案为B。

第二种题型:

数学运算。

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考者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例题:

22×32×42×52的值为

A.1440B.5640C.14400D.16200

解答:

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运算的题,答案为C。

(二)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考察应考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

图形推理。

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干中的问号,使图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题:

ABCD

解答:

正确答案为B。

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实的曲线,一个是虚的直线,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第二种题型:

演绎推理。

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

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

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

其实,所有的计算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

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

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

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第三种题型:

定义判断。

运用标准进行判断,是公务员一项基本的职位要求。

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考生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一组事物或行为的例子,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

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例题:

健康:

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

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

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孝敬父母,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

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三)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察应考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这部分试题分为单选和多选两部分,只有你选择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完全相同才能得分,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但也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

单选题

例题①

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

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

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足够理由,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

第二部分:

多选题

例题②

下列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由运动员角色向裁判员角色的转变

B.由裁判员角色向运动员角色的转变

C.由管理员角色向服务员角色的转变

D.由服务员角色向管理员角色的转变

解答:

这是一道多选题,此题答案是AC。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

这种题型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

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例题:

阅读下文,回答题后的问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

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

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

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了新的海洋。

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

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

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

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

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

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①大陆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②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

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解答:

题①的答案是D;题②的答案是B。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

根据下表,回答①--②题:

博物馆四个入口处自动计数器的读数

自动计数器在不同时间的读数(人数)

入口(时间)7:

008:

009:

0010:

0011:

00

171117905834284518485

284329013915292379306

355555921598961436233

49541063112112421299

①从早上7:

00到11:

00通过入口1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是:

A.580B.94C.1374D.1594

②在早上7:

00到8:

00之间,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是:

A.1B.2C.3D.4

解答:

题①应为8485-7111=1374,答案是C;

题②比较两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大的是入口1的两个数,故答案是A。

(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施测程序

1、施测须知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全部为选择题。

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

试题本和答题卡。

考生阅读试题本上的试题,然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详见示例),不得在试题本上做任何记号。

考后,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由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因此,参加考试时,考生务必准备好两支2B铅笔和一块橡皮。

2、施测方法简述

测验开始后,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监考老师向考生宣布考场要求。

(2)监考人员发给每位考生一页答题卡,给考生约两分钟时间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涂自己的姓名和考号。

(3)监考人员发给考生一个试题本。

先给考生两分钟时间阅读题本第一页上的内容。

第一页上的内容是“考试注意事项”,考生应该仔细阅读每一项要求并遵照去做。

读完这一页内容后,考生应等候监考人员的指示,不要向后翻页,否则,会影响成绩。

待考试正式开始后,方可看题、作题。

(4)各部分的试题不分别计时,共给考生120分钟的时间,但每一部分都标出了参考时限,以帮助考生分配好答题时间。

在试题中可能有一些是很容易的,但任何人都很难答对所有的题目。

因此考生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太久,遇到不会作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待做完了那些容易的题目后,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

否则,考生可能没有时间去答后面的题目,而这些题目对考生来说可能更容易些。

所有试题答错不倒扣分,因此考生可以根据猜测来回答那些没有把握的问题。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

若发现考生带走了试题本或有抄录试题现象,将取消其考试资格。

3、答题卡填涂方法

由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通过光电阅读机和计算机来阅读评分的,所以要求考生非常仔细地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涂好个人信息(姓名、考号及报考部门)和所选答案。

其基本要求是:

(1)用钢笔或圆珠笔或签字笔在姓名、报考部门栏填好本人姓名和报考部门,并在准考证号一栏的11个空白方框中,填上本人准考证副证上的准考证号(11位数)。

(2)对应准考证号的每位数,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栏中相应方括号内的数字涂黑,答题时,则用2B铅笔将各题的所选项(其他项不得作任何记号)涂黑。

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不要涂到框外。

(3)不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等涂选项。

(4)修改时要用橡皮彻底擦净。

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得做任何其他记号。

(5)不得折叠答题卡。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中的第二种题型是数学运算题。

这类试题一般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总的来说比较简单。

但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要算得即快又准,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

一是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律,尽量多用简便算法。

二是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字,正确把握题意,三是熟练掌握一定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四是加强训练,增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并熟记一些基本数字。

以下我们列举一些比较典型的试题,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一、利用“凑整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

1.513.63.86.4的值为

  A.29B.28C.30D.29.2

  答案为A。

“凑整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方法是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数字凑成整数,再进行计算,就简便多了。

  二、利用“尾数估算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

425683544828的值是

  A.2488B.2486C.2484D.2480

  答案为D。

如果几个数的数值较大,又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可以先考察几个答案项尾数是否都是唯一的,如果是,那么可以先利用个位数进行运算得到尾数,再从中找出唯一的对应项。

如上题,各项的个位数相加=5348=20,尾数为0,所以很快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D。

  三、利用“基准数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

199********920002001

  A.9993B.9994C.9995D.9996

  答案为C。

当遇到两个以上的数相加,且他们的值相近时,可以找一个中间数作为基准,然后再加上每个加数与基准的差,从而求得他们的和。

在该题中,选2000作为基准数,其他数分别比2000少3,少2,少1,和多1,故五个数的和为9995。

这种解题方法还可以用于求几个相近数的算术平均数。

  四、比例分配问题

  例题:

一所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总人数450人,三个年级的学生比例为2:

3:

4,问学生人数最多的年级有多少人?

  A.100B.150C.200D.250

  答案为C。

解答这种题,可以把总数看作包括了234=9份,其中人数最多的肯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