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4191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docx

《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docx

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

期中检测题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C)(3分)

A.困厄(è)琐屑(suǒ)休憩(qì)妖娆(ráo)

B.撇开(piē)黯然(àn)倔强(jué)笙箫(xiāo)

C.濡湿(rú)序跋(bá)秾丽(nònɡ)迤逦(lì)

D.阴晦(huì)魔爪(zhǎo)阴霾(mái)潸然(sh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横糟摧残举止泰然排山之势黯然失色

B.煞有介事衰胜无常谈吐高雅芳草萋萋

C.红装素裹瞬息万变毫无异意孤陋寡闻

D.大名鼎鼎若无其事磕磕绊绊悲欢离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洋洋大观世博园,一览全球万象新。

B.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服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各司其职。

C.林黛玉多愁善感,看到落花流水不禁潸然泪下。

D.他竟然不知道美国流行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真是太孤陋寡闻了!

4.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7分)

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

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__B__、__C__、__A__的青春回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3)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第③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3分)

A.无悔B.充实C.持久

5.(2015,郴州)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D)(3分)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壶口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②④①⑤③B.③④②①⑤C.①⑤④②③D.③①⑤②④

6.走进名著。

(4分)

(1)“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这首诗的作者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2分)

(2)请从下面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选项分别填在横线上。

(只填序号)(2分)

①__C__,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②__E__中有篇文章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A.《鲁滨孙漂流记》    B.《童年》   C.《格列佛游记》

D.《海底两万里》    E.《朝花夕拾》

7.综合性学习。

(7分)

2014年3月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被列入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高度。

(1)右边两幅漫画的题目都叫“读书”,请仔细欣赏,任选其中一幅,分析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

(3分)

我选__甲__幅,它告诉我们:

读书能使我们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帮助我们看到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

或:

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关注窗外事。

(2)阅读下面图表,在横线上写出调查结论。

(4分)

2015年3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阅读内容

认同率

玄幻武侠

35.1%

时尚娱乐

32.5%

文学经典

15.0%

时事先锋

17.4%

①分析右表可知,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

中学生热衷于玄幻武侠和时尚娱乐等类作品的阅读(1分),而对经典作品阅读的认同率较低(1分),这说明快餐式阅读在中学生中流行。

(意近即可,2分)

②要改变这种现状,你的建议是:

提示:

围绕“提高经典作品阅读的兴趣”来提建议,建议要切实可行。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2015,营口)(5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8.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2分)

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只答“雨前”“雨后”不得分,计2分)

9.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3分)

“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

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

“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二)(13分)

【甲】山川之关,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似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12.【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2分)

1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要点:

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三)(2015,孝感)(15分)

优人一等的心

朱成玉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彼时彼境,古人何以能写出如此走心的句子?

因为他们有一颗优人一等的心。

⑤今时今境,优人一等的心,是什么样子?

⑥我家门前有一个剧院,常常会有一些“二人转”的演出。

那欢快的曲调儿常常在傍晚时分响起,整个上半夜的时光就都跟着颠跟着颤了。

那里的门票分三个等级,最低也要三十元一张。

但这丝毫没有阻碍来看“二人转”的人们,剧院里常常是人满为患。

⑦邻居张大爷是个“二人转”迷,一辈子就好这一口儿,可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根本没有闲钱让他去剧院里过瘾。

这位爷自有他的高招,傍晚时分背着自家的藤椅,往剧院门口的大喇叭旁一放,美美地躺进去,跷起腿,眯缝着眼,摇着扇子,在暖暖的风里摇头晃脑地听起来,有时还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脸上的皱纹也开成了花,那叫一个美啊!

⑧剧院的人精明得很,并没有驱逐他,因为他那无比享受的样子,也算是给剧院做了免费的活广告。

两下成全,相安无事,乐得其所。

⑨时间长了,张大爷便成了剧院的门前一景。

那轻轻摇着的扇子,定是在他的心间扇出了最惬意的风。

⑩这便是优人一等的心。

⑪剧作家沙叶新曾经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笔名“少十斤”,不细心的人不明就里,仔细看,原来是他将自己的名字劈成两半。

沙叶新自己开玩笑说:

“将‘沙叶新’砍去一半,也不过‘少十斤’,可见沙叶新无足轻重,一共才二十斤。

”谁不想在世人心里“千斤”“万斤”?

他却主动瘦身。

⑫胃癌手术后,有记者采访他,他照例幽默不断:

“因为癌症,我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我也是‘无畏(胃)’的,你想听什么,随便问吧。

⑬这是一颗多么豁达而轻松的灵魂。

把自己看得很轻,人才会松快。

⑭沙叶新是出了名的“犟脾气”,向来都是不媚时、不曲迎、不阿世。

在任何环境下,他都能做到不降志、不辱身、不赶时髦、不回避危险。

有人评价沙叶新,说他是“不为权力写作的老戏骨”,他也确实是个秉承文人风骨的人,不做权力的吹鼓手,坚持自我思考、独立书写,绝不出卖灵魂。

⑮这便是优人一等的心。

⑯妻子喜欢捡垃圾,每次一家人出去吃饭回来,她那挺贵重的皮包里便都装着捡来的矿泉水瓶子,我觉得丢人。

更让我不能理解和讨厌的是,孩子竟然也学她捡垃圾,楼下谁家丢的衣物也都捡回来。

妻子把破烂的缝补了,脏的洗了。

导致阳台上总是堆得满满的,像个垃圾场。

我觉得妻子带坏了孩子,让孩子小家子气,短了贵族气质,为此不止一次地和她争吵。

后来我才知道,妻子每次卖了旧物都会带孩子去看一个没钱读书的孩子,这是妻子和女儿一起在帮助的孤儿。

我无比惭愧,妻子这样是带坏孩子吗?

她这样,只会让孩子的心,一点一点更靠近阳光。

⑰这便是优人一等的心。

⑱毕淑敏说,优人一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⑲优人一等的心,不是你有多富贵,不是你有多霸气,而是照比那些庸常,多了一份优雅;照比那些喧躁,多了一份从容;照比那些冷漠,多了一份慈悲。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14.本文中,作者认为“优人一等的心”就是优雅的心、从容的心、慈悲的心。

(3分)

15.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在下面方框中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

(张大爷蹭听“二人转”)B沙叶新瘦身取笔名或,沙叶新劈字取笔名或,沙叶新笑谈“无畏(胃)”妻女捡垃圾助孤儿

 

 

16.结合上下文,按要求答题。

(4分)

(1)优人一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坚固”本义是牢固结实,这里是指心灵坚守固有的人生态度或价值观不动摇。

(要写出本义和语境义,共2分)

(2)我也是“无畏(胃)”的,你想听什么,随便问吧。

(赏析句子)

运用谐音,一语双关,表现了沙叶新的豁达、幽默。

(2分,扣住“一语双关”1分,答出性格1分)

17.有读者提出“这便是优人一等的心”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显得重复啰嗦,建议删去两处。

你认为该不该删?

请简述理由。

(3分)

不该删。

①表达上,在叙事之后对所叙事情予以评论,是叙议结合。

②结构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③内容上,反复强调突出主题,表达作者对他们的赞赏之情(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8.本文开头三段引用的三处诗文,都出自初中教材。

请从中任选一处,结合你所了解的作者事例,简要谈谈为什么说这位作者“有一颗优人一等的心”?

(3分)

答案略(共3分。

写对所选诗句的作者1分,写出作者事例并指出其优人一等的心2分)

(四)(2015,益阳)(7分)

让阅读回归为享受

熊建

①前两天,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两度提及阅读话题。

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

在以经济、环保、外交等硬话题为主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这种情形并不多见。

实际上,从全社会来看,我们的全民阅读量长期低迷,形不成氛围,究竟是什么原因?

②说到底,是对阅读的认知、需求发生了扭曲。

③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书,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享用。

阅读不再是看书,而是查书。

前者是闲来无事,随手翻书,兴之所至,悦而受之;后者是火急火燎,急用先学,要啥找啥,追求速成。

结果,一种是长期积淀,成为精神财富,受益终身;一种是狗熊掰棒子,一次性消费,舟过水无痕。

阅读层次的高下立判。

④要命的是,这一深一浅两种阅读路径,并没有随着传播技术的提升、书籍载体的变迁而并轨,而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渐行渐远。

甚至,浅阅读更胜一筹了,阅读碎片化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比如,长篇深论不受待见,“微言大义”颇有市场。

大部头的论著不时兴了,人们只愿意读简短的信息,喜欢段子,热衷看“一张图读懂……”我们最爱用的微博每条只有140字,常上的微信,转发量很大的也多非万字平戎策。

如果想了解一下基因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只会XX一下,不会专门去阅读《自私的基因》这样的科普著作。

⑤诚然,零珠散玉也有价值,但阅读求知若一味追求省事的话,大脑沟回会变浅的。

因此,给阅读做好加减法,势在必行。

⑥加什么呢?

增加深阅读的比例。

其实,用什么阅读不是核心,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在乎书的形式的,不管是印在纸上,还是映射在手机屏幕上,只要它还是《论语》。

电子化不一定让阅读变浅,关键是所读文本浅不浅。

抱着纸书看穿越小说,跟捧着手机看人文经典,收获能一样吗?

⑦减什么呢?

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

虽然不必尽除,但起码别一看《孙子兵法》就想着怎么拿它赚钱。

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就是针对我们太奔着实用而去、碎片化截取信息的时弊。

多看无用之书,方成大用,这也是辩证法。

⑧做到这两点,让阅读真正回归为一场享受,全民阅读才有可能形成无处不在的氛围,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创新力量的增加、道德力量的增强,也就不在话下了。

(选自201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9.作者号召我们要“给阅读做好加减法”,请概括“加减法”的具体内容。

(2分)

增加深阅读的比例,(1分)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

(1分)

20.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深阅读不受待见,浅阅读更胜一筹的观点。

(2分)

21.文中提到“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什么是“无用之书”?

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你对“多读无用之书”的认识。

(3分)

“无用之书”是指不过分追求功利性与实用性,能使人受益终身的书。

(1分)示例一:

青少年正是读书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多读“无用之书”,以拓宽视野、丰富精神和净化心灵。

如我读了《鲁宾孙漂流记》,鲁宾孙勇敢、顽强、乐观的精神激励我面对并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切困难。

我将坚持多读“无用之书”。

__示例二:

我们平时读书,不爱读文学名著,就连读教材也是功利性太强,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读了多年书,收获很小。

因此,我们要多读“无用之书”。

(理解“无用之书”1分,联系实际谈认识2分)

三、写作(50分)

22.请以“那天,雨一直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

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或套作;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