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411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docx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docx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要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是遴选公务员考试的必学考点,学习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抓住“六大要点”。

“农,天下之大业也。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学习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掌握六大要点。

 

要点一:

重要意义是什么?

管全面,管长远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结构上共分为4个板块、12个部分。

4个板块分别着眼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措施、强调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并作出全面部署。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管全面,二是管长远。

管全面。

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央一号文件都作了全面部署。

管长远。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作为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作了部署。

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要点二:

乡村振兴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奠定乡村振兴的“六有”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文件明确:

“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是农业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5年,是农民得实惠多、公平发展机会和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的5年,是农村面貌变化大、城乡一体化提速的5年,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开创新局面提供重要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

 

 

要点三:

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哪里?

五大短板

 

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

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准确概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

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

(二)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三)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四)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五)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发展,让农�党晌斜纪返牟担门┟癯晌形Φ闹耙担门┐宄晌簿永忠档拿览黾以啊� 

 

要点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什么?

人地钱的制度供给

 

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贫血”。

实施乡村振兴,要抓住“人、地、钱”等关键环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和要素平等交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文件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等,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建设。

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

文件提出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问题。

文件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部署了许多重大改革任务。

比如,部署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

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地,而是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载体。

前提是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文件对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有全面的谋划:

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点五:

乡村振兴的保障有哪些?

四梁八柱“五个保障”

 

一个规划,一项条例,一部法律,确立了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

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有国家战略性规划引领保障。

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

有党内法规保障。

党管农村工作是重大传统。

党内法规将明确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工作范围和对象、主要任务、机构职能、队伍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有日益健全的法治保障。

将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有关工作,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定化。

有重要战略、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支撑保障。

重要战略方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部署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等。

在重大行动方面,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产业兴村强县行动等。

在重大工程方面,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给保障,有投入体制机制保障,通过改革创新,最大限度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活力。

 

 

要点六:

全面部署如何落实?

“五级书记”责任制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

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党中央部署要求落实下去。

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

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每年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

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

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

文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的有关工作,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

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统揽乡村振兴全局。

根据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将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区别有哪些?

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华版。

从总要求来看,它用“产业兴旺”替代“生产发展”,要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完善产业体系,使农村经济更加繁荣;用“生态宜居”替代“村容整洁”,要求在治理村庄脏乱差的基础上发展绿色经济、治理环境污染并进行少量搬迁,使农村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用“治理有效”替代“管理民主”,要求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使农村社会治理更加科学高效,更能满足农村居民需要;用“生活富裕”替代“生活宽裕”,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更加美满;“乡风文明”四个字虽然没有变化,但在新时代,其内容进一步拓展、要求进一步提升。

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比,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更加充实,逻辑递进关系更加清晰,为在新时代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二、“二十字”总要求的内涵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

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其重点是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组织化水平,推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大力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适度经营规模、作业外包服务和绿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另一方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

 

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

其内容涵盖村容整洁,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以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纠正单纯以人工生态系统替代自然生态系统的错误做法,等等。

它提倡保留乡土气息、保存乡村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治理乡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乡村人居环境绿起来、美起来。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

乡风文明建设既包括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又包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还包括充分借鉴国内外乡村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

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点击查看解读〕。

治理越有效,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