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教案讲义.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03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doc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概论教案讲义.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doc

《哲学概论》讲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哲学概论》

学时学分:

72学时。

4学分。

开课对象:

哲学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的与任务:

哲学概论是哲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这门课程以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在大学四年级开设。

哲学专业在本课程之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列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中国哲学系列课程(包括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原著、中国近现代哲学等),西方哲学系列课程(包括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原著、现代西方哲学等)。

这些课程都是哲学的具体形态。

此外,在此之前,还开设了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课程,这些都是哲学门类下属的课程。

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需要掌握和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哲学,也就是理解一般意义上的哲学。

本课程就是研究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哲学基本含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哲学的思维方式与常识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区别、哲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流派、哲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哲学观。

学时分配:

课堂授课27学时;讨论7学时;辅导2学时。

课堂授课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讲授、解答学生的问题等内容。

课堂讨论由教师事先命题,并指定学生准备,在下次课堂上由被指定的学生作主发言,其他学生发问,学生之间辩论,最后由教师总结。

辅导答疑由学生事先准备问题,由教师作出解答。

作业与考核方式:

作业:

本课程需要完成两份作业。

第一份作业2000字,是课堂讨论的问题。

第二份作业3000字,在教师命题的范围内选择。

考核方式:

以提问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闭卷考试成绩为依据。

成绩计算:

平时占10%,以出勤情况和讨论发言结合计入成绩,以百分制折合为10分计算;期中占30%,以作业经课堂讨论后修改的其中论文为依据记入成绩,以百分制折合为30分计算;期末占60%,以第二个作业的水平和质量为依据。

总成绩为三部分成绩之和。

课程教材:

孙正聿著:

《简明哲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由于本课程在各个高等学校哲学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这本教材是目前水平最高的教材,也是各个大学哲学专业通行的教材。

参考书目:

张世英著:

《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书是著名西方哲学史专家在多年研究西方哲学史的基础撰写而成,对与研究一般意义上的哲学也很有参考价值。

其他研究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的书没有超出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和本参考书的。

第一章哲学的自我理解

教学要求:

深入掌握哲学概念的含义以及哲学与社会和实践的关系。

课时安排:

2学时。

重点:

什么是哲学。

难点:

哲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思考题:

1.如何智慧与爱智慧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哲学史上各种哲学观?

3.如何理解黑格尔对哲学的比喻?

4.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关系?

5.哲学与人类实践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进入哲学的思考

一、“爱智”的哲学

1.智慧与爱智

(1)智慧

智慧是人的精神活动。

包括理性的和非理性的。

人的全部精神活动都是智慧。

(2)智慧所创造世界

人的精神世界,包括常识、神话、艺术、伦理、宗教、科学、哲学及相应的世界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的。

(3)哲学是爱智

哲学是一种智慧,更是对待智慧的一种态度。

即爱智。

爱智是对智慧的追问和追求,是把智慧作为反思的对象。

2.爱智的大智慧

(1)哲学是大智慧

哲学是回答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相比之下有小智慧。

(2)哲学历史本身的看法

中国哲学、西方传统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使人成为人

哲学是使人作为人并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哲学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智慧。

(4)哲学智慧的特点

哲学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

3.智慧的激情

(1)抑制不住的渴望

激情决定哲学的主题。

(2)探索宇宙奥秘的渴望

(3)探究历史谜底的渴望

(4)求索人生意义的奥秘

二、对“自明性”的分析

研究哲学是每个健全人具有的能力。

1.熟知与真知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2)语言、符号、文化、意义

(3)真善美

(4)全球问题

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从而变革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2.名称与概念

熟知是对世界的名称式的把握,真知是对世界的概念式的把握。

(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2)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4)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5)真善美的关系

(6)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7)人与世界的关系

3.有知与无知

(1)对有知的批判性反思

(2)哲学不是死板的公式

(3)读书的三个境界

三、品味黑格尔的比喻

(1)庙里的神

哲学是普遍理性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

(2)厮杀的战场

哲学史是哲学家相互批判的历史。

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

(3)花蕾、花朵和果实

花蕾——花朵——果实。

否定过程。

(4)米涅瓦的猫头鹰

哲学是一种反思;哲学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

(5)消化与生理学

思维与逻辑学;逻辑学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思维运动的逻辑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6)同一句格言

哲学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活体验。

(7)动物听音乐

形成哲学智慧的艰难。

第二节拓宽哲学视野

一、“普遍规律说”

具有深刻的人类思维的根基;既有深切的人类实践根基。

其一,脱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探讨普遍规律;其二,只是从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理解哲学。

二、“认识论”

古代本体论,近代认识论,现代语言哲学。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

三、“语言分析说”

人类必须用语言去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认识及其所表达的世界。

四、“存在意义说”

哲学的使命是探究人类存在的意义。

五、“精神境界说”

中国哲学弘扬人生境界说。

六、“文化批判说”

哲学以理论的方式集中地表现了人类理性的批判本性。

七、“文化样式说”

哲学是思想共和国的普通公民。

八、“实践论说”

马克思的哲学观。

第三节面向生活之思

哲学观是以各自独特的理解去阐释哲学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特殊价值,并从而说明哲学存在的根据和哲学发展的动力。

一种哲学观具有怎样的深层的合理性与广泛的解释力,就在于何种程度上把握到如的生存方式,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把握到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1.生存与生活

两者都是生命的存在方式。

全部在于:

生存是一种本能地适应环境的生命活动;生活是一种创造生存意义的生命活动。

2.意义的世界和无意义的世界

动物的生存方式就是它的生命活动,因此只能形成生存世界,没有意义的世界。

人则把自己的的生活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人的世界是人自己所创造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

因此,人既按照客观规律的去创造世界,又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创造世界。

3.动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

动物按照自身固有的尺度去生存。

人则可以以任何物种的尺度,也可以以自己固有的尺度去生活。

动物只是一代一代复制自己,人的生活世界是有意义的世界,所以,人有历史。

4.自在与自为

人类既是一种自然存在,又是一种自觉的存在,既是一种自在的存在,又是一种自为的存在。

因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

5.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类存在的矛盾性,根源于人类自身的特殊的生存方式。

因为人类的存在方式是自己创造自己的生活。

6.我与自然的矛盾

人类在自己的生活中,创造并追求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7.意义与价值

人类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意义,创造价值,去实现自由——意义和价值的统一。

8.理想与现实

人类总是处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

现实规范着理想,理想引导着现实。

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则比人类已经获得的全部成果还重要,因为只有理想才能引导人类为使自己崇高起来而斗争。

哲学的思考就是如此。

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

人类存在的矛盾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存在的实践性。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哲学的生活基础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

实践活动的内在矛盾性在于:

1.实践主体的自然性与超自然性

人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又是超自然的存在物。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人的自然性的超自然性是统一的。

2.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

3.实践活动的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

人要按照物的尺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4.实践活动的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

在实践中,人实现了改造自然与改造自身的统一。

5.实践活动是现实性与理想性

正是这种矛盾性构成了思想自我反思的思想基础。

6.实践活动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所蕴涵的理想性是一种无限的指向性。

三、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

人类创造性的生活活动,是在实践基础上,以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实现的。

1.神话

神话方式是一种幻化的方式,是对人和世界的双重的幻化。

它既以宇宙事件来看待人的行为,又以人的行为解释宇宙事件,从而构成了神话意义的世界。

神话表现了人对生命意义的寻求。

在神话的意义世界中,生命活动具有了宇宙事件的意义,生命的消失具有了灵魂转移的再生意义。

2.宗教

宗教以神圣的形象使人的存在获得了神圣的意义。

3.艺术

艺术是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审美的世界,一个表现人的感情深度的世界,一个深化了日的感觉和体验的世界。

在艺术世界中,人的情感体验本身获得了自足的意义。

4.科学

5.哲学

哲学是意义的普照光。

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高形式。

第二章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理解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元论

4.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形态

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不是关于整个世界的学说,也不是关于思维规律的科学。

(注意:

世界观、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

近代这些的认识论转向就是从人的认识出发去反省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等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的再抽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本源问题,是一个时间先在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逻辑先在问题。

存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

(如果把思维与存在作为一对范畴理解,精神的存在是否为存在)

思维不仅指意识的对象,而且也指意识的形式;不仅指对象意识,而且也指自我意识。

3.不能把辩证法排除在外

必须把辩证法同哲学基本问题统一起来,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去定义和解释辩证法的理论,真正揭示辩证法理论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1.本体论哲学

离开思维对存在的关系,直接断言某种经验的或超经验的存在作为万物的本源,并以此说明经验世界和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

2.认识论转向

明确意识到哲学基本问题,并把这个认识论问题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

(近代哲学意识到,凡是事物,都是我们的意识之内的事物)

3.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内容与形式

(1)意识外的存在和意识内的存在。

从内容上考察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意识内容与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