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053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植物生理学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植物生理学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植物生理学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植物生理学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整理.docx

《植物生理学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生理学整理.docx

植物生理学整理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2012.05

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关系的科学。

2.植物生命活动包括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与信号传导。

3.植物生理学研究内容:

细胞生理、营养与代谢生理、生长与发育生理、胁迫生理。

4.植物生理学研究目的:

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进行理论研究;为栽培、改良和培育植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并开展应用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

5.细胞壁的功能:

a、作为植物骨架给植物体以形态,控制细胞生长;b、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c、防御与抗性作用;d、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细胞壁还有许多功能。

6.液泡的功能:

调节细胞PH;贮存或积累离子及其它化合物;调节水势;自溶作用。

7.凝胶作用:

溶胶转变成凝胶叫凝胶作用。

8.功能蛋白:

又叫通过性酶,是膜功能的执行者,决定膜功能的特异性,可调节代谢。

9.流动镶嵌模型:

膜主要由类脂和蛋白质组成;类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布不对称;膜具有流动性。

10.膜不对称性:

指生物膜两侧在脂质组成和蛋白质分布上的不对称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膜功能不对称性。

11.膜的分别透性:

指不同种分子在一个特定膜成份中有不同溶解度,它们以不同速率穿过膜。

12.生物膜的功能:

分室效应;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的场所;维持物质的正常运转,对细胞代谢起调控作用;信息传递与细胞识别;参与不良环境的适应。

13.水的理化性质:

在生理温度下是液体;高比热;高气化热;高内聚力和亲合力;水是很好的溶剂。

14.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水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水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水是生化反应和植物对物质吸收运输的溶剂;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姿态;细胞分裂及伸长都需要水分;水还可以通过水的理化性质调节植物周围的环境,这就是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5.靠近胶粒而被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为束缚水,否则为自由水。

由于自由水含量的不同,细胞质亲水胶体有两种不同的状态:

溶胶和凝胶。

自由水越高,代谢活动越活跃,但抗性减弱;束缚水越高,代谢活动减弱,但抗性增强。

通常以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做为衡量植物代谢强弱和植物抗逆性大小的指标之一。

16.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①扩散(物质分子从高浓度(高化学势)区域向低浓度(低化学势)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②集流(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的现象)③渗透性吸水

17.水势:

在相同温度、压力下,体系中水与纯水之间每偏mol体积水的自由能之差。

用ψw表示,单位为帕(Pa)。

1MPa=106Pa=10bar=9.87atm。

标准状态下,纯水水势=0

18.含水体系:

ψs(溶质势):

又叫渗透势ψл,是由于溶质的存在而引起水的自由能下降的值,为负值,ψS=-iCRT。

ψp(压力势):

由于压力存在而增加的水势。

一般为正值。

(在细胞中是细胞壁压力)。

ψm(衬质势):

由于衬质存在而引起水势降低的数值。

一般为负值(衬质:

亲水层表面能吸附水的物质)。

ψg(重力势):

由于重力存在使水势增加的数值。

一般为正值。

19.植物细胞水势由三部分组成:

Ψw=ψs+ψp+ψm。

成熟植物细胞ψm≈0,ψw=ψs+ψp。

但风干种子ψm>>ψp+ψs,ψw=ψm质壁分离的细胞ψp=0,ψw=ψs

20.渗透作用:

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水势高的系统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作用称渗透作用。

21.质壁分离就是植物细胞的渗透现象。

质壁分离的作用:

①测定细胞渗透势;②判断细胞死活。

(死细胞质膜无选择透性,因此只有活细胞才有质壁分离现象;③作为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的证据。

22.吸胀作用(imbibition)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吸胀作用的原动力就是细胞的Ψm。

23.细胞吸水,体积增大,Ψp增高,细胞含水量增加,Ψs增高,Ψw增高。

细胞吸水达紧张状态,细胞体积最大时,Ψw=0,Ψp=-Ψs。

细胞失水,体积缩小,Ψp降低,细胞含水量减小,Ψs降低,Ψw降低。

初始质壁分离时,Ψp=0,Ψw=Ψs,细胞相对体积为1。

24.根的吸水部位为根毛区,其吸水能力最大,因为①根毛扩大了吸水面积②根毛壁的果胶浓度高,粘性强,亲水性也强,有利于与土壤颗粒粘着,使吸水能力加强③根毛区输导组织发达,对水分移动阻力小。

共3条吸水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

不越过任何膜,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通过质膜和液泡膜由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和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

越过原生质膜,阻力大,移动速度慢)。

凯氏带会阻碍前两种途径。

土壤中可用水分,通气状况,温度,溶液浓度都会影响根系吸水。

25.主动吸水:

由于根系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叫主动吸水。

26.根压:

植物根系生理活动促使水分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根压是主动吸水的动力。

27.根压的存在:

①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中溢出液体的现象)②吐水(没有受伤的植物如处在土壤水分充足,气温适宜,天气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尖端或边缘也有液体外泌的现象)

28.被动吸水:

由于枝叶蒸腾引起的根部吸水,叫被动吸水。

吸水的动力来自于蒸腾拉力,与植物根的代谢活动无关。

被动吸水是植物吸水的主要方式。

29.蒸腾拉力:

由于蒸腾作用产生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称为蒸腾拉力。

30.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态形式通过植物体表面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31.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促进矿物质和有机物的运输;降低叶片温度;有利于气孔开放,利于CO2同化。

32.蒸腾的途径:

皮孔蒸腾(0.1%),角质层蒸腾(5~10%),气孔蒸腾

33.蒸腾作用的指标:

蒸腾速率、蒸腾效率、蒸腾系数。

34.小孔扩散律:

气体经小孔的扩散速率与小孔周长成正比,而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即面积一定,小孔越小,水分散失越多。

35.边缘效应:

扩散层边缘的水分子的扩散速度比中央快的现象称边缘效应。

36.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光、CO2、温度、水分、植物激素ABA

37.影响气孔蒸腾的内外因素:

内:

气孔大小、频度、开度、构造、下腔容积等。

外:

光、大气湿度、温度、风。

38.萎蔫:

植物在严重水分亏缺时,失去膨胀状态,叶子和茎的幼嫩部分下垂的现象称为萎蔫。

暂时萎蔫:

如果当蒸腾速率降低后,萎蔫植株可恢复正常,这种萎蔫称暂时萎蔫;永久萎蔫:

如果当蒸腾速率降低后,萎蔫植株仍不能恢复正常,这种萎蔫称永久萎蔫。

39.影响蒸腾的内外条件:

蒸腾速率=扩散力/扩散阻力。

①影响气孔阻力的因素(气孔孔径小、气孔下腔容积小气孔下陷等都会增加气孔阻力,因而也会使蒸腾变慢)②影响边界层阻力的因素(边界层阻力是指叶片表面一层相对静止的空气对气体进出叶片所产生的阻力)③影响叶片-大气水气压差的因素。

40.蒸腾作用的人工调节:

减少蒸腾面积、降低蒸腾速率、使用抗蒸腾剂。

41.双子叶植物的保卫细胞为肾形,乔本科植物为哑铃型。

42.水分的运输途径主要有两种:

质外体运输(导管或管胞)、共质体运输(活细胞)。

43.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44.调亏灌溉:

一种新型节水技术,在作物营养生长旺期适度亏水,在作物需水临界期充分供水,促控结合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

45.合理灌溉指标:

土壤指标、形态指标(萎蔫;生长速率下降;茎叶颜色变化)、生理指标(叶水势;渗透势;细胞汁液浓度;气孔开度)

46.灌溉的方法:

漫灌、喷灌、滴灌。

47.灰分元素:

构成灰分中各种氧化物和盐类的元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土壤矿质,故又称为矿质元素。

N不是矿质元素。

48.大量元素9种:

氮磷钾钙镁硫碳氢氧;微量元素7种:

铁铜硼锌锰钼氯。

49.必需元素必须符合3个条件:

①完成整个植物生长周期不可缺少的②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是不能被其他元素替代的③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的。

50.确定必需矿质元素的方法:

溶液培养法(水培法)和砂基培养法(砂培法)。

51.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①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②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如酶的成分和酶的活化剂③起电化学作用,如渗透调节、胶体稳定和电荷中和等。

52.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

化学分析诊断法和病症诊断法(缺乏N、P、Mg、K、Zn等时较老的器官或组织先出现病症,缺乏Ca、B、Cu、Mn、Fe、S时幼嫩的器官或组织先出现病症)。

53.植物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

扩散、通道运输、载体运输、泵运输、胞饮作用。

扩散包括简易扩散和易化扩散(协助扩散,膜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

离子通道是由细胞膜上内在蛋白(通道蛋白)构成的允许离子通过膜的孔道,通道运输顺电化学势梯度转运,属被动运输。

载体蛋白有3种类型:

单向运输载体、同向运输器和反向运输器,后2种运输过程中,同时结合H+和另一种溶质,胞外的H+顺着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另一溶质则是逆着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或运出细胞。

载体运输比通道运输慢1000倍,因为载体数量有限,容易饱和。

离子泵实质上是质膜上的ATP酶,跟通道蛋白,载体蛋白一样都属于膜内在蛋白,包括H+—ATP酶(质子泵)Ca2+—ATP酶(钙泵)H+—焦磷酸(PPi)酶。

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它是非选择性的。

54.根系是植物吸收矿质的主要器官,吸收矿质的部位和吸水的部位都是根尖未栓化的部分。

根毛区是吸收矿质离子最快的区。

55.根系吸收矿质与吸收水分的相互关系:

1)相互关联:

盐分一定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根系吸收,并随水流进入根部的质外体。

而矿质的吸收,降低了细胞的渗透势,促进了植物的吸水;2)相互独立:

①两者的吸收不成比例;②吸收机理不同:

水分吸收主要是以蒸腾作用引起的被动吸水为主,而矿质吸收则是主动吸收为主。

③分配方向不同:

水分主要分配到叶片,而矿质主要分配到当时的生长中心。

56.单盐毒害任何植物,假若培养在某一单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

这种现象称单盐毒害。

57.离子颉颃:

若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这种毒害现象就会消除。

这种离子间能够互相消除毒害的现象,称离子颉颃,也称离子对抗。

58.平衡溶液:

植物只有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盐溶液中才能良好生长,这种溶液称平衡溶液。

59.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温度(酶的活性、原生质胶体状况),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土壤pH值(氨基酸的带电状态,离子有效性)。

60.把速效性肥料直接喷施在叶面上以供植物吸收的施肥方法称为根外施肥。

营养元素可通过叶片的气孔、叶面角质层(主要,外连丝-是叶片表皮细胞通道,它从角质层的内侧延伸到表皮细胞的质膜)或茎表面的皮孔进入植物体内。

61.叶片营养的优点:

①补充根部吸肥不足或幼苗根弱吸肥差②某些肥料易被土壤固定,叶片营养可避免③补充微量元素,效果快,用药省④干旱季节,植物不易吸收,叶片营养可补充。

62.矿质元素运输形式:

N以氨基酸和酰胺为主,少量以硝态氮的形式;磷酸以正磷酸为主,也有有机磷化物的形式;硫以硫酸根离子为主;金属离子以离子状态运输。

63.矿质元素的途径:

木质部和韧皮部,木质部由下而上运输,同时活跃的横向运输到韧皮部,韧皮部是双向运输,同时也横向运输到木质部。

64.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参与循环的元素(N、P、K、Mg):

在植物体内可以移动,能被再度利用的元素。

不参与循环的元素(S、Ca、Fe):

在植物体内不可以移动,不能被再度利用的元素。

可再利用元素缺乏时,老叶先出现病症;不可再利用元素缺乏时,嫩叶先出现病症。

65.生物固氮:

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氮化合物(氨)的过程。

66.影响固氮因素:

①光合作用②生长期③遗传因子。

67.作物需肥特点:

①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需肥情况不同②作物不同,需肥形态不同③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期需肥不同。

68.发挥肥效的措施:

①肥水配合,充分发挥肥效②深耕改土,改良土壤环境③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率④改革施肥方式,促进作物吸收。

69.营养最大效率期:

在植物生命周期中,对施肥的营养效果最好的时期。

70.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光能,把无机的CO2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并且释放O2,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71.光合作用的特点:

制造有机物,释放O2,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72.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

红外线CO2分析法、氧电极法、半叶改良法。

73.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的重要途径②光合作用是自然界规模巨大的太阳能利用—转变③净化空气,保护环境④光合作用带动了自然界其他物质循环。

74.基粒类囊体垛叠的生理意义:

基粒垛叠使捕获光能的面积增大,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垛叠使捕获光能的机构高度密集,更有效地传递光能,加速光化学反应速率;另外,垛叠也使酶更加集中,犹如一个长的代谢传送带,使代谢顺利进行。

75.叶绿体色素的性质:

溶于有机溶剂;选择地吸收光;叶绿素中Mg不稳定,易被转换;荧光现象。

76.叶绿素荧光现象: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深红色称荧光现象。

77.叶绿素磷光现象:

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的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78.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①光:

原叶绿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要光照;但强光下叶绿素会被氧化②温:

最低温2℃、最适温30℃、最高温40℃,高温下叶绿素分解大于合成③营养物:

(N、Mg、Fe、Mn、Cu、Zn等)④氧:

缺氧引起Mg-原卟啉Ⅸ或Mg-原卟啉甲酯积累,影响叶绿素合成⑤水:

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缺水使叶绿素分解加剧。

79.叶绿体中各种色素:

高等植物的光和色素有2类: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排列在类囊体膜上,它们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a呈蓝绿色,b呈黄绿色。

叶绿素吸收光能的原因:

1.叶绿体色素有很多不饱和键,使叶绿体色素分子具有单双键交替系统,形成一个庞大的共轭体系;2.叶绿素分子的中央镁离子容易被光激发,引起电子得失。

类胡萝卜素包括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前者橙黄色,后者黄色,其作用①辅助叶绿素吸收光能;②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破坏。

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有两个:

一个在波长640—660nm的红光部分和一个在波长430—450nm的蓝紫光部分,胡萝卜素的最大吸收光带在蓝紫光部分,不吸收红光等长波长的光。

叶绿素由谷氨酸合成,单乙烯基原叶绿素酯经过光照后才能顺利合成叶绿素,b由a演变而来。

一般正常叶子中,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3:

1叶绿素a:

叶绿素b=3:

1叶黄素:

胡萝卜素=2:

1;阴生植物叶绿素a:

叶绿素b<3:

1,由于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占优势,所以正常的叶子总是呈现绿色。

秋天、条件不正常或叶片衰老,叶绿素较易降解而数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黄色。

至于红叶,因秋天降温,体内积累了较多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苷,叶子就呈红色。

80.光合作用分三个步骤:

1、原初反应2、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过程3、碳同化

81.原初反应:

是光合作用的最初反应,是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所引起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反应速率极快(10-12~10-9s),与温度无关。

82.辅助色素:

指只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的色素。

这类色素包括所有的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b和大部分叶绿素a,又叫天线色素和聚光色素。

83.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分子,含量少,只包括少数的叶绿素a。

84.原初电子受体:

直接接收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传来的电子传递体叫原初电子受体,用A表示。

85.原初电子供体:

最先向反映中心色素提供电子的电子传递体叫原初电子供体,用D表示。

86.光合作用中心:

指在叶绿体或载色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结构或者说是原初反应的最小单位。

它包括至少一个中心色素分子P、一个原初电子受体A、一个原初电子供体D。

87.光合单位:

存在于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完整光反应的最小结构单位称光合单位。

88.红降现象:

当用波长大于685nm(远红光)照射植物时,叶绿体虽仍吸收光,但光合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红降现象。

89.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效应:

两种光波照射植物,长波红光之外加上短波红光能促进光合效率增加的现象叫双光增益。

90.光合链:

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总轨道。

有三种电子传递方式:

非环式电子传递(发生了水光解,释放氧气和ATP、NADPH的形成,有两个光系统参与),环式电子传递(不发生水光解,也不形成NADPH,只形成ATP),假环式电子传递(发生了水光解,只形成ATP,有两个光系统参与)

91.希尔反应:

离体叶绿体在有氢受体存在情况下照光,可以释放O2的过程叫希尔反应,氢受体叫希尔氧化剂。

92.高等植物固定CO2的生化途径有3条:

卡尔文循环(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途径,其中卡尔文循环最为基本,也只有这条途径才能合成淀粉等产物,另外两条不普遍,且只能起固定、转运CO2的作用,不能形成淀粉等产物。

93.光呼吸:

植物的绿色细胞在照光条件下吸收O2,放出CO2,需叶绿体参与的过程叫光呼吸。

94.光呼吸的特点:

①光呼吸应在光下,与光合作用同时进行;②光呼吸在三个细胞器中完成,即叶绿体、过氧化物体、线粒体;③光呼吸是在叶绿体和过氧化物体中吸收O2产生,又在线粒体中释放CO2;④光呼吸是个耗能过程。

95.光呼吸的生理意义:

①保护光合作用,防止高光强对光合结构的破坏;②保证卡尔文循环的正常运转;③消除乙醇酸,使细胞免遭毒害;④回收碳素。

96.C4途径的特点:

①C4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完成。

②C4途径起到CO2泵的作用。

③C4植物存在两条途径C3途径、C4途径。

C4植物中最终有机物的生成还是要通过C3途径。

④C4途径中第一次固定CO2的酶是PEPcase,固定CO2初受体是PEP,固定CO2的初产物是草酰乙酸。

97.C4途径的意义:

C4植物对CO2的运转可大提高维管束鞘细胞中CO2的浓度,使维管束鞘细胞中CO2的浓度大大高于空气中浓度,起到CO2泵的作用,这就有利于Rubisco催化羧化反应的效率,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98.磷酸运转器:

存在于膜上的运转物质的特殊载体,叶绿体每运出一个磷酸酯(如TP)就有一个正磷酸离子(Pi)从细胞质中运回叶绿体。

99.糖异生作用: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过程。

100.环境对光合产物的调节:

①光强。

强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弱光有利于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的合成与积累②光质。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兰光有利于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的合成与积累。

101.光合速率: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同化CO2的摩尔数,或产生干物质的量。

是衡量光合作用大小的指标,也称光合强度或光合效率。

单位μmolCO2s-1m-2。

102.总光合速率:

植物在光下实际同化的CO2量。

103.净光合速率:

植物实际同化CO2量减去呼吸释放CO2的量。

104.光补偿点:

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105.光饱和现象:

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当光照达一定程度时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光饱和现象。

106.光饱和点:

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107.光饱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光合色素和光化学反应来不及利用多余的光能;CO2固定及同化速度较慢,不能与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速度协调。

108.光抑制:

当植物光合机构接受的光能超过它所能利用的量时,引起光合效率降低的现象叫光抑制。

109.光合午睡:

指植物的光合速率在中午前后下降的现象。

110.CO2补偿点:

在光照下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CO2与呼吸所释放出的CO2达动态平衡时,外界中CO2浓度称CO2补偿点。

即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环境中CO2的浓度。

CO2补偿点不是固定不变,在温度上升,光强较弱,水分亏缺,氧浓度上升时,CO2补偿点会上升。

111.CO2饱和点: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程度时,再增加CO2浓度,净光合速率不会再增加,这时CO2浓度称CO2饱和点。

112.产生CO2饱和的原因:

①CO2浓度过高导致气孔开度下降;②光合链运转不过来,不能提供更多的还原力。

113.光合作用有温度三基点。

最低温度(指该温度下表观光合速率为零)、最高温度(指该温度下表观光合速率为零)、最适温度(而能使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值的温度)。

114.低温导到光合速率下降原因:

①低温使酶活性下降②使光合组织结构破坏③气孔开闭失调。

115.高温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原因:

①酶钝化变性失活等②破坏叶绿体结构③组织失水,气孔关闭④光呼吸、暗呼吸剧烈。

116.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叶龄、叶结构、源与库的关系。

117.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①光(光强、光质、光照时间)②CO2浓度③温度④水分⑤矿质元素。

118.光能利用率:

单位面积光合产物所含能量与照射到同面积土地上日光能之比。

119.呼吸作用:

生活细胞的有机物质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20.植物呼吸代谢特点:

呼吸代谢途径、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末端氧化酶是多种多样的。

121.呼吸作用糖的分解代谢途径有3种:

糖酵解(EMP)、三羧酸循环(TCA)、磷酸戊糖途径PPP。

122.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2.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丙酮酸,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参与不同物质的合成;3.为糖的异生作用提供了基本途径;4.释放能量,供生物体需要。

123.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①TCA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TCA的酶系统集中在线粒体的基质中。

②TCA循环中一系列脱羧反应是呼吸作用释放CO2的来源,EMP不放CO2。

③O2不直接参与TCA循环,但只有在有O2条件下TCAC才能运转。

④TCA循环中有脱氢过程,一次TCA循环有5次脱氢,其中4对传给NAD+,1对传给FAD2。

⑤TCA循环中会形成1个ATP。

⑥TCA循环中消耗2分子H2O。

⑦TCA是糖、脂、蛋白、核酸及其它物质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过程。

124.PPP特点:

①直接氧化;②氧化还原辅酶不是NAD+而是NADP+即氢受体为NADP+③每次循环脱下一个CO2,2对H+交给NADP+④PPP在细胞质中进行。

125.PPP生理意义:

①PPP产生的NADPH可为生物合成作用提供H源。

②PPP过程的中间产物可为细胞内一些重要物质合成提供原料。

③PPP中间产物与光合作用C3途径中间产物相同,二者可以联系起来。

④PPP在植物抗病上具有特殊作用。

⑤PPP与器官脱落有关。

⑥当EMP-TCAC酶系统受有害因素抑制时,PPP往往能“代行”正常的有氧呼吸,并能有效地供应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26.生物氧化: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27.生物氧化的特点:

①在细胞内温和条件下进行;②能量逐步释放;③ 释放的能量都先贮存在高能化合物(如ATP)中,再转移到需能部位。

128.呼吸链:

呼吸代谢中间产物(NADH/FADH2)脱下的电子和质子,沿一系列有顺序排列的传递体传递,最后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迹叫呼吸链。

呼吸链由多种成分组成,包括:

烟酰胺脱氢酶类;黄素脱氢酶类;铁硫蛋白;辅酶Q类;细胞色素类等。

129.末端氧化酶:

在整个生物氧化反应系统的末端,起活化氧作用的酶,称这种酶为~。

130.呼吸作用指标:

呼吸强度、呼吸熵、呼吸效率。

131.呼吸强度:

又叫呼吸速率,指植物材料单位鲜重、单位干重或单位蛋白氮,在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