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043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docx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docx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第五单元

课题

图形放大或缩小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冯孝玉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扩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扩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教学难点

图形的相似与图形的完全相同的联系。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

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然后定格在2-3组图片,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

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图片,同桌互议:

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2)课件演示:

XX动物园,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

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

(3)小结

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第二组图片,是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一张是另一张缩小的图片

教师板书: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动手操作

(1)摆正方形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2)课件出示:

房屋图和六边形图

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

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

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

(3)总结提炼,揭示概念。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

(4)完全相同图形与相似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前几组图形:

找找哪些是相似图形?

为什么?

(2)举例:

生活中的相似图形?

(3)欣赏: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图片。

4、指导学生看书P64-65。

教学例2

(1)投影仪出示例2:

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强调:

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2倍。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富顺县板桥镇中心小学校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第五单元

课题

比例尺

(1)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冯孝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激趣设疑

课件出示:

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再依次点击,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的平面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课件出示住房图纸:

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请同学们帮帮忙,选哪一套?

2、揭示课题并板书

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

那么,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比例尺)

二、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介绍“实际距离”的含义。

2、介绍“图上距离”的含义

3、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1)学习要求:

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

(3)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方案、思路。

(4)明确:

设计的示意图长、宽就是画在方格纸上的距离,即图上距离4、认识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自主设计。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思路。

三、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学例2:

看一看,议一议。

课件出示例2

(1)主题图问:

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

它表示什么意思?

(2)反馈。

(3)介绍数字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例2

(2)主题图

问:

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吗?

(1)同桌互议

(2)反馈(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4、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结。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对什么知识进行了探究?

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反思

 

富顺县板桥镇中心小学校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第五单元

课题

比例尺

(2)

课时

第3课时

主备人

冯孝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比例尺1:

6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在这幅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千米。

转化成线段比例尺是()。

(2)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就是把千米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是原数的()倍,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要在厘米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是原数的()分之一。

(3)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2、知道求比例尺的方法

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3、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板书。

(1)引入

思考:

如果知道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又该怎样求图上距离呢?

(2)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

P69例3儿童乐园平面图,

(2)根据这幅情景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

(1):

儿童乐园儿童的实际长40米,宽是20米,求它的图上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①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②反馈评价,教师板书。

(4)小结: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强调:

单位的统一。

(5)教师提出问题

(2):

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1.5厘米。

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

①小组讨论,感知方法。

讨论:

能不能依据图上面积按照比例尺来进行实际面积的换算呢?

为什么?

②集体评议,明确方法。

明确: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单位的比,不是面积单位比,所以不能用图上面积和比例尺求实际面积。

板书: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③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④反馈评价,明确关键。

2.自主探索,学习例4

(1)课件出示例4。

(2)反馈评价,注意学生解决问题思路。

(3)练习:

独立完成想一想。

3、指导学生看书P69-70例3、例4

4、教学小结:

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注意单位,找准问题,明确所求。

强调:

统一单位、看清问题

三、巩固练习运用提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对什么知识进行了探究?

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反思

 

富顺县板桥镇中心小学校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第五单元

课题

确定物体的位置

(1)

课时

第4课时

主备人

冯孝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从方向与距离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

3、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给定的比例尺画十字坐标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复习位置与方向

师:

在以前我们学习了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请回忆一下,你对这方面有哪些了解?

2、复习八个方位。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

怎样确定位置?

思考:

邮局和小食店到学校的距离相等。

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

为什么?

商场和小食店都在学校正东方向,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

为什么?

2.教学例3

出示例3:

小明家在学校的正北方向300m处,小辉家在学校南偏东方向450m处。

按给定的比例尺画图。

(1:

30000)

思考:

能确定出几个同学家的位置吗?

为什么?

学校西北、东南方是指的什么?

比例尺1:

30000表示什么?

3.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

如果要把他们家的位置在十字图上表示出来,该怎么画呢?

①引一引:

找准方向

注意:

纵、横轴的长短比例要适中,要标出箭头、方向和观测点,图的下方要标明比例尺。

在十字图上先确定小明家的方向还是距离?

能一下子就标出小明家离学校300m的距离吗?

应该怎么办?

②做一做:

小组活动,确定距离。

分组讨论:

怎样运用比例尺计算出在图上的距离?

小组合作标出两个同学家的位置。

③说一说:

小组汇报交流。

A、投影仪展示各组绘制的十字图,集体进行评议。

B、你们组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

怎样确定?

(结合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小明家、小辉家的位置。

强调:

在量图上距离时要以观测点为零起点)

4.指导看书并小结(教师板书)

方向:

观测点→十字图→定方向

距离:

换算→量距离、描点、标示

(1)学生搜集信息,并理解题意。

(2)确定同学家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这些知识可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富顺县板桥镇中心小学校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第五单元

课题

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课时

第5课时

主备人

冯孝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在前面的学习中,你们知道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吗?

如何按比例尺在十字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呢?

注意:

学生谈方法的时候不一定一一列举,谈到要点就可以了。

2、揭示课题并板书

在现实生活中,不光要知道如何画物体位置的方法,常常还需要在平面图中会看图,也就是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

确定物体的位置

(2)

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的物体位置。

①确定观测点,以它作为十字图的交叉点;②画出十字图,纵、横轴的长短比例要适中,标出箭头,方向和观测点,图的下方要标明比例尺;③确定方向;④按比例尺将实际距离换算成图上距离;⑤量出距离、描点、标示。

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以学校为观测点,根据图上距离和所标注的角度填表。

(2)反馈学生信息的搜集情况。

说说你从图上了解哪些信息。

(3)反馈评价,强调方法。

强调:

图中比例尺的意义(图中出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义一样)

根据标注的角度说方向

2.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结。

板书:

识图方法→方向、量图距、算实距

学生搜集信息:

观察十字图及对话框等。

学生独立测量出准确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算实际距离完成表格。

同桌互议:

说一说你是如何识图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3题。

2.练习十九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对什么知识进行了探究?

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反思

 

富顺县板桥镇中心小学校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第五单元

课题

确定物体的位置(3)

课时

第6课时

主备人

冯孝玉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2、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3、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能根据行走路线的描述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能根据行走路线的描述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示意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游戏体验,激趣求知。

(1)同桌游戏:

体验位置的相对性。

要求:

确定方向,互相交换位置,互相描述自己的位置。

(2)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观测点的变化,引起了位置的变化

2、揭示课题并板书。

板书:

解决问题

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说一说小方从家到公园的路线。

(1)课件出示例4的主题图,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

注意:

学生在交流中要找出小方从家到公园的路线、行进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同时注意找的路线不能倒退也不能重复。

(3)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4)回家线路

2.教学例5。

(1)如果老师告诉你图中路线

(1)的各段路程的距离依次是1200米、300米、450米、600米,你能按1:

30000的比例尺画出路线

(1)的示意图吗?

(2)投影仪展示所制路线图,看图描诉路线图,集体评议。

(3)总结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的方法

①方向标,确定方向

②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算出图上距离

③根据位置的相对性,按要求制图。

(4)练一练:

选择一条自己喜欢路线按照1:

30000的比例尺画图。

3.教学小结。

我们在描述或者画路线图时,一定要注意到达一个新目标就要重新画出方向标,才能确定出到达下一个目标的方向。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强调:

你是怎么知道小东家到商场的距离是800m呢?

引导学生在看路线图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比例尺的大小。

2、练习十九第2题。

3、独立练习十九第4、5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