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试题1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010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10.docx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综合试题10.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10.docx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10

厦门十中2011高三年历史综合练习10(2011年5月)

一、选择题

1、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

与之有关的措施包括

①西汉设置:

“中朝”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古代某学者对孔子思想做过这样评价: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该学者的观点是

A.孔子思想微不足道不可轻信B.孔子思想是真理但应适时变易

C.不应该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D.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3、(唐朝科举制)“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兵,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科举制

①有严格的资格限制②反映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

③以门第出身为标准④是维护专制政府利益的选官制度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

4、在忽必烈即位之初,委派重臣以都省官“行某处省事”系衔,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简称行省。

这可以看出行省不同于郡县的特点是

A.实现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控制B.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打破贵族垄断地方政权的局面D.具有地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

5、《世界文明史》介绍:

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6、“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表明苏格拉底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7、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8、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9、图6反映的是1912至1920年的中国民族企业年增长率,该统计图所能反映出的历史信

息有:

①民族企业进入了短暂的黄金时期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中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中国民族企业从此走出了困境

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

10、“1905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

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②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

③注重缩小贫富差距④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史观不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不相同。

(一)不同的史观有:

①文明史观;②革命史观;③现代化(近代化)史观;④社会史观。

(二)下面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

甲说: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乙说: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丙说:

“辛亥革命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

”丁说:

“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B.②——乙C.③——丙D.④——丁

12.1898年4月1日,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申报》在社论中作了大胆预言:

自行车必将大兴于中国。

20世纪后半期中国真正成了“自行车王国”。

当时《申报》预言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行车价格便宜、使用便捷②中国逐步开放

③“向西方学习”的意识④中国的独立和富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1935年,山东人郭尧庭在天津经营文具店,所经营的墨水都是进口货。

1942年,该店研制生产出国产普通纯蓝墨水,开始以“丽得”牌命名,后来考虑此牌名有崇洋色彩,遂在他们研制成功鞣酸铁墨水后,于1945年创立“鸵鸟”品牌。

上述信息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企业发展得益于“短暂的春天”②体现了郭尧庭先生爱国精神

③由此打破了列强对华商品的垄断④天津商业环境好于山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内阁的侵华议案,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通过了这一议案。

这表明英国

①内阁拥有立法创议权②内阁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的重心在上议院④实行三权分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政府各部部长对议会负责。

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B.确立分权制衡制后的美国

C.第三共和时期的法国D.19世纪末的德国

16.“□□□□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

……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文中“□□□□”最适当的应是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17.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之一的《百万英镑》描写了一个身无分文、漂泊异乡的穷小子,因机缘巧合得到一张百万大钞,从而时来运转、呼风唤雨的荒诞故事。

作品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貌。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作品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8.我国的“二五计划”对计划完成时(1962年)的粮食、棉花、钢铁产量提出了预定目标。

然而,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这些目标历经三次修改。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

粮食产量(亿斤)

棉花产量(万担)

钢铁产量(万吨)

1955年夏

4600

4300

1100

1956年初

6400

7000

1500

1956年夏

5000

4800

1050~1200

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

①三个方案都反映出我国政府快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愿望

②三个方案都是可行的

③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④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9、对“双百“方针理解错误的是

A.是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B.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

C.推动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D.其实践过程也遇到过曲折

20、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巴黎公社: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

”这段话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B.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D.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21、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人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探索。

这两次探索活动的共同之处有

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 

②注重发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③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④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2、“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  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

为给“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新政

A.发展非政府的慈善组织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23、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袖之问的理解和合作。

……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以下最符合其本意的是

A.文明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趋向统一

C.文明的冲突已取代政治的冲突D.各种文明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4、法国作家乔治·桑曾对某一文学流派做如此评价:

“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的真实的追求。

”以下名著属于这一流派的是

 

ABCD

图8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7分)

材料一: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确保国内安定和平,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保证我们自己及后代得享自由的恩赐,特为美利坚合国颁布和制定本宪法。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导言(1787年)

材料二: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助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摘自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

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

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

二是社会救济。

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

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

材料四:

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活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目的和原则。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2分)说明罗斯福新政是怎样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和这一核心观点的。

(11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你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认识和评价。

(10分)

(4)请从社会公正的立场出发,就如何建立有效福利制度的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趋利避害,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26、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7分)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

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

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表明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4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西方领先于中国的主要原因。

(6分)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

在近代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

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2)结合所学,扼要指出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

(4分)20世纪早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概括说明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

(7分)

材料三“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和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是三个重要的节奏。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

(6分)

材料四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年。

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观点:

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10分)(要求史论结合)

三、选做题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2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图2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回答,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2分)图2孙中山在20世纪初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4分)

(2)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

(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分)

厦门十中2011高三年历史综合练习10答题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5、(37分)

(1)(6分)

 

(2)(13分)

 

(3)(10分)

 

(4)(8分)

 

26、(37分)

(1)(10分)

 

(2)(11分)

 

(3)(6分)

 

(4)(10分)

 

三、非选择题

27、(15分)

(1)(8分)

 

(2)(7分)

 

28、(15分)

(1)(8分)

 

(2)(7分)

 

厦门十中2011高三年历史综合练习10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B

D

D

D

A

A

D

A

D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C

D

C

B

B

B

D

C

D

A

四、非选择题

25、(37分)

目的:

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

(2分)

原则:

确保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和平稳定、保证自由安全、实现社会保障。

(4分)

 

核心观点:

谈判和妥协使宪法成为“活着的”宪法。

(2分)

罗斯福新政中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符合宪法中促进公共福利的原则;(3分)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反映了垄断资本家与工人的妥协,体现了宪法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

(8分)

 

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助长了人的惰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

(10分)

 

社会福利要根据国情量力而行,既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文关怀,建立起可靠优越的社会保障,也不能操之过急,造成财政赤字,阻碍经济的发展。

(8分)

26、(37分)

(1)

本质差异:

西方进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处于农耕文明阶段(或近代化社会与传统社会)(4分)

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然科学的进步。

(6分)

(2)

沉沦: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上升:

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4分)

社会因素:

五四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使更多先进青年走上救国道路;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短暂春天),“实业救国”成为热潮;中共诞生,为反帝反封建而奋斗。

(7分)

(3)

70年代中后期:

70年代中后期: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入世界经济体系中;

90年代初: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国际市场相适应;

本世纪初: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

(6分)

(4)

这一观点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

(4分。

如果从前30年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方面进行立论,也可得分。

政治方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或制度基础)。

(2分)

经济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经济基础。

(2分)

科技文化方面:

教育和“两弹一星”等科技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分)

三、选做题

27、

(1)

背景:

领主拥有领邑的政治特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4分)

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军政分权管理;分层管理。

(4分)

(2)

观点:

该观点片面。

(1分)倒幕运动是推翻幕府封建统治的革命战争,为废藩置县奠定基础;废藩置县采取了武力威迫的方式。

(4分)

影响:

废除贵族特权,巩固中央集权。

(2分)

28、

(1)

世界潮流:

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

(2分)重要思想:

三民主义。

(2分)

历史作用:

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分)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分)

(2)

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分)

核心: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分)

特点: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