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主观题答案概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751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主观题答案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心理学主观题答案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心理学主观题答案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心理学主观题答案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心理学主观题答案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主观题答案概论.docx

《普通心理学主观题答案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主观题答案概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主观题答案概论.docx

普通心理学主观题答案概论

综合练习一主观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请简要介绍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以及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1格式塔心理学是在德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别。

其创始人有韦特海默(MaxWertheimer,1880-1943)、柯勒(WolfgangKőhler,1887-1967)和科夫卡(KurtKoffka,1886-1941)。

格式塔心理学和行为主义都靠批判传统心理学(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起家,但在一系列问题上,两派又有截然不同之处。

2格式塔(Gestalt)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

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这是和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大相径庭的。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譬如,一首乐曲包含许多音符,但它不是各个音符的简单结合,因为一些相同的音符可以组成不同的乐曲,甚至可能成为噪音。

因此,分析个别音符的性质,并不能了解整个乐曲的特点。

格式塔心理学很重视心理学实验。

他们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这些研究资料至今仍是心理学的重要财富。

2.请简要介绍精神分析学派并给与适当的评价。

参考答案:

1精神分析学派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派别。

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

如果说构造主义、精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那么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2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跟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

3所谓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精神宣泄(catharsis),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这是他们的贡献。

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且把它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他们的早期理论具有泛性欲主义的特点,把性欲夸大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

这些都是错误的。

二.论述题

1.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分别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后,各派之间相互持续纷争。

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各派开始相互吸收、融合。

传统心理学受到猛烈的攻击,新的心理学思潮相继产生。

新思潮不是以派别形式出现,而是作为一种范式、一种潮流、一种发展方向去影响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我们把这种能够影响学科发展方向的研究范式叫做研究取向(researchapproach)。

(2)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包括: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认为我们所有的高级心理功能都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有:

脑功能的定位,即不同的心理功能是由哪些脑区来完成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心理免疫学,即人的思想和情感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法和脑成像法等。

2行为主义的研究取向:

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强调人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正是学习和经验决定了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

行为主义要探索的主要问题有:

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够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等。

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的研究取向在程序学习、行为治疗和生物反馈等应用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3心理分析的研究取向:

指的是后期弗洛伊德主义者的研究取向。

心理分析取向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与弗洛伊德主要研究精神异常的成年人、只重视无意识、过分强调力比多在儿童期的作用不同,后期弗洛伊德主义者更关心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作力比多(性能,libido)活动的高潮期。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早期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重视智力问题,注意智力发展的结构,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学界涌现出一股研究认知过程的潮流,在知觉、记忆、言语和问题解决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

这些理论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环境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因素。

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方法外,还发展出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法。

近年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学,认知神经学主要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认知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关系、脑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等问题,他们相信,只有揭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

认知神经学有望在21世纪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并不受无意识欲望的支配;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单独存在的;正是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使人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人。

人本主义的许多主张带有纲领性,缺乏明确性,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综合练习二主观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要说明感觉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请说明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1)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2)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

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

因此,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E=1/R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3)绝对感觉阈限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不同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可能不同。

人的活动的性质,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个体的注意、态度和年龄等,都会影响阈限的大小。

二.论述题

1.请说明斯蒂文斯乘方定律的含义及价值。

参考答案: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用数量估计法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他在光的明度刺激变化和视觉感受变化关系试验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公式:

P=KIn。

这就是斯蒂文斯乘方定律。

其中P是指知觉到的大小或者感觉大小,I是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

根据斯蒂文斯乘方定律,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上升而上升,而是随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上升而上升。

也就是说,知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

对能量分布较大的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来说,乘方函数的指数低,因而感觉量随刺激的增长而缓慢上升;而对能量分布较小的感觉通道(如温度和压觉)来说,乘方函数的指数较高,因而物理量变化的效果更明显。

斯蒂文斯乘方定律从理论上说明了,对刺激大小的主观尺度可以根据刺激物的物理强度的乘方来标定。

在实践上,它可以为某些工程计算提供依据。

综合练习三主观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请你用图形组织原则来说明视野中哪些成分容易结合成图形?

参考答案:

(1)邻近性。

(2)相似性。

(3)对称性。

(4)良好连续。

(5)共同命运。

(6)封闭。

(7)线条方向。

(8)简单性。

2.请列举单眼线索的六种类型。

参考答案:

(1)对象重叠。

(2)线条透视。

(3)空气透视。

(4)相对高度。

(5)纹理梯度。

(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二.论述题

请您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阐述有机体方向定位的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的要点:

一.引言:

方向定位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动物和人都具有方向定位的知觉。

方向定位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不同物种在方向定位中所凭借的感官不完全相同。

对于人类来说,视觉与听觉在方向定位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视觉的方位定向:

当人们用眼睛环视周围环境时,环境中的物体就在视网膜上形成了不同的投影。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相对位置不同,从而提供了它们的空间方位的信号。

人的视觉定向必须借助于各种主客观的参照物,如太阳和地球磁场,天空和地面等原始参照物。

从原始参照物中分出更具体的定向指标,如北京在中国北方,广东在中国南方等,在视觉定向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生活习惯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习惯采用的定向指标可能不一样,如我国南方人习惯用身体左右前后定向,而北方人则习惯于根据太阳来定向。

视觉定向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

三.听觉的方向定位:

用耳朵确定声源的方位,就叫做听觉的方向定位。

研究听觉的空间方向,常采用一种叫做音笼的仪器。

被试戴上眼罩坐在音笼的椅子上,头部由支架固定不动。

他的任务是判断出现在不同方位的声音,根据音笼试验的结果,人的听觉定向有以下几个规律:

(1)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不容易混淆。

(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3)如果以两耳联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么从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如误前为后、误上为下等。

人耳之所以能够分辨声源的方向,主要是因为,人有两只耳朵,它们分别长在头部的左右两侧,中间相隔约27.5厘米。

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同,便产生了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

这是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主要线索。

时间差是指声源从不同方向传入两耳的时间差别。

强度差是指同一声源从不同方向传入两耳时,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别。

当然,在声音的方位定向中,除了耳朵的作用外,动觉和视觉也起作用。

 

综合练习四主观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试列举时间知觉的3种依据。

答案要点:

(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现象。

(2)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说明:

以上三点仅是要点,考生应该尽可能对每一条进行阐述和展开)

2.试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答案要点: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人的兴趣和情绪。

(说明:

以上三点仅是要点,考生应该尽可能对每一条进行阐述和展开)

二.论述题

请结合网像运动系统和头-眼运动系统的知识说明:

当物体运动时,人们怎样才能获得物体运动的信息呢?

答案要点:

(1)关于网像运动系统。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神经生理学和电生理学关于动物视觉系统中存在运动觉察器的一系列研究,为解释运动知觉的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当一个运动着的物体移过网膜时,它将依次刺激网膜上的一系列感受器,并使相邻感受器受到连续的激发,从而提供了运动的信息。

1973年,格列高里把这种运动系统叫做网像运动系统。

(2)关于头-眼运动系统。

网像运动系统不能充分解释运动知觉的复杂现象。

因为网膜映像的流动并不是运动知觉的唯一信息来源。

为了知觉到运动,人们需要具有关于自身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即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动作指令。

这种信息与网膜映像流汇合在一起,共同决定着人们的运动知觉。

例如,当物体运动而人眼静止时,网膜上出现的映像流没有被中枢发出的动作指令所抵消,因而人们看到运动着的物体;同样,当人眼追踪运动着的物体时,只有中枢发出的动作指令,而无网膜映像流与它抵消,人们也能看到物体在运动。

可是,如果物体静止,而人们移动自己的眼睛,那么,人们不仅得到来自网膜映像流的视觉信息,而且也得到了来自中枢动作指令的非视觉信息。

这两种信息互相抵消,人们看到的物体就是静止的了。

格列高里把这种运动系统叫做头-眼运动系统。

(3)运动物体的其他特性对网膜作用的意义。

除网膜映像流和中枢动作指令提供的运动信息外,运动物体的其他一些特性对视网膜的作用,也有重要意义。

例如:

当物体的运动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时,物体在网膜上视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物体“逼近”,它在网膜上的投影逐渐增大;物体远离,它在网膜上的投影逐渐缩小,这对运动知觉的产生也有重要意义。

综合练习五主观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请你结合海马的视交叉上核的作用原理,说明人类昼兴夜息的原因。

答案:

(1)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起关键作用。

事实上,它像一个“超生物钟”,令其他的内部“生物钟”互相保持同步。

这个神经核的活动可以促进或抑制松果腺的活动。

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一种影响很广的荷尔蒙。

褪黑激素起镇静剂的作用,可以降低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

(2)视交叉上核对视觉刺激输入敏感,白天的光线可以激活该神经核,从而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

与之相反,黑暗能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

因此,我们在白天会感到精力充沛,夜里则感到疲劳。

而当视交叉上核受损伤或它与眼睛的神经通路被破坏时,这种日夜交替的生理周期会消失。

2.请列举容易接受催眠的人通常所具有的特征。

答案:

(1)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2)想象力丰富。

(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

(4)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6)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即体验过记忆或自我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离开来。

一般来说,个体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倾向性越强,越容易被催眠。

二.论述题

1.关于做梦,向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请介绍以下三种观点的主要内容:

(1)精神分析的观点;

(2)生理学的观点;(3)认知观点。

并对奇异梦境的研究略加说明。

参考答案要点:

(1)精神分析的观点:

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

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应。

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现在意识中。

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弗洛伊德看来,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线索,以帮助发现病人的问题。

这种看法颇有吸引力,但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2)生理学的观点:

霍布森(Hobson,1988)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体验。

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

在睡眠时,由于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

梦则是我们的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

(3)认知观点:

有人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

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福克斯(Foulkes,1985)认为,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的、可意识到的知识。

这种整合可以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

奇异梦境要点:

(1)主要特征(不协调性、不连续性、认知的不确定性。

(2)不连续性的解释;(3)梦境转换现象的解释。

[回答时应该对要点展开说明]

 

综合练习六主观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请介绍过滤器理论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

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认为:

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

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收进一步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

布罗德本特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当人们往瓶内灌水时,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而另一部分水由于瓶颈狭小,通道容量有限,而留在瓶外了。

这种理论有时也叫作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2.请介绍衰减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将它与过滤器理论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

过滤器理论得到了某些实验事实的支持,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论并不完善。

例如在双耳分听的研究中,有研究发现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

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特瑞斯曼(Treisman,1964)提出了衰减理论。

衰减理论主张,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

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

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接受。

特瑞斯曼的理论与布罗本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具体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但两种理论又有共同的地方:

1两种理论有相同的出发点,即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得容量有限,因此对外来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衰减装置加以调节;2两种理论都假设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

只有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二.论述题

1.请阐述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要点(要求围绕答案要点,拥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有:

(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具体,越易于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

(2)对兴趣的依从性。

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能否正确地组织活动,也关系到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

有些人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起居饮食很有规律,这样,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他就能够全神贯注。

(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知识经验对随意注意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已经异常熟悉的事物和活动,可以自动地进行加工和操作,无需特别集中的注意。

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在活动中维持自己的注意,又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有一定关系,对那些跟自己的知识经验有关联的信息,注意较容易,而对那些完全陌生并无法与自己的知识或经验建立关联的信息,维持集中的注意就比较难。

(5)对人格的依从性。

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综合练习七主观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请列举动机的一般分类。

参考答案:

(1)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的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的动机可以分为原始的动机和习得的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人的动机可以分为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4)根据动机的来源,人的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2.请你阐述动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上。

(2)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工作效率也越高;反之,动机强度越低则工作效率越低。

但事实并非如此。

(3)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U型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心理学家基耶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这就是著名的基耶斯-多德森定律。

二.论述题

1.请你对兴趣这一社会性动机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要点(考生应对要点进行阐述):

(1)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

(2)当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爱好。

兴趣与爱好是和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的。

(3)人的认识兴趣在个体发育中出现得很早,它最初表现为个体对环境的探究活动。

在早期对环境的探究活动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人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与爱好。

(4)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所引起的,而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所引起的。

间接兴趣在自觉组织的劳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应该注意它的形成和培养。

(5)兴趣还可以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6)兴趣有不同的品质,包括兴趣的广度、兴趣的中心、兴趣的稳定性和兴奋的效能。

 

综合练习八主观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请说明德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1935)所提出的用来描述冲突的结构模型。

参考答案:

(1)效价。

指物体或活动的积极特性或消极特性。

以“+”、“-”符号来表示,“+”表示该特征对个体具有吸引力;而“-”表示该特征对个体具有排斥力。

在接近-接近型冲突及回避-回避型冲突中,“+”、“-”特性分别属于不同的物体或活动;而在接近-回避型冲突和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中,正、负效价属于同一物体,因而使该物体具有两歧的效价。

(2)向量。

向量驱使个体朝向或离开有效价的物体。

(3)运动。

当情境中出现单一的驱力(接近的或回避的)时,个体所采取的行动方式。

(4)生活空间或场。

指每次冲突发生的疆界。

在回避-回避型冲突中,疆界有重要意义。

如果没有它的限制,个体就可能完全回避整个的情境,即离开生活空间,而没有任何反应。

2.结合挫折的涵义说明:

心理挫折产生如何构成?

参考答案:

挫折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的情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这是产生挫折和如何对待挫折的关键。

挫折情境能否构成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和评价,同一挫折情境由于个体的志向水平不同,感受挫折的程度也是有区别的。

第三是挫折行为,即伴随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和攻击等。

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心理挫折。

但是,有时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因素,也可以构成心理挫折。

二.论述题

1.结合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所涉及的几种重要因素,对生活中的挫折现象或承受挫折的事例进行分析。

(要求:

除了要阐述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所涉及的几种重要因素外,还应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评分说明:

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所涉及的几种重要因素必须说清楚,说清楚的10分,能结合实际事例得4分,对实际的分析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的得6分))

参考答案要点

(评分说明:

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所涉及的几种重要因素必须说清楚,说清楚的10分,能结合实际事例得4分,对实际的分析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的得6分):

(1)正确对待挫折。

要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也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挫折具有两重性:

经受挫折可使人更加成熟,还可以帮助人总结经验教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挫折。

(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2)改善挫折情境。

一方面应该尽量预防挫折发生,另一方面在挫折发生后也可以暂时离开挫折情境。

(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3)总结经验教训。

一方面要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发现问题,力争改进;另一方面应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

(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4)调节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应调节自己的抱负水平,使之既与自己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