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699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述.docx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述.docx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述

 

../2我的文件夹/...../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

...../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324份资料

...../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8720份资料

...../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

...../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 

...../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

...../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4879份资料

...../Shop/47.shtml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提出和建立……………………4

1.1新旧农村保险的区别……………………………4

1.2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4

1.3任务目标…………………………………………5

1.4“新农保”制度的创新点………………………………5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6

2.1 参保条件…………………………………………6

2.2筹资方式…………………………………………6

三、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分析………………………………7

3.1农村现状……………………………………………7

3.2中国农村养老供给面临的困境……………………8

3.3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11

3.4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约束与挑战…………………11

3.5人口老龄化……………………………………………12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所面临的问题……………13

4.1“新农保”“扩面”面临较大难度……………13

4.2“新农保”的融资面临可持续性考验……………14

4.3“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制度衔接不够通畅……………15

4.4“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低,保值增值渠道狭窄……15

五、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议…………………………16

5.1新农保的开展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16

5.2确立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供给主体地位……16

5.3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多层次性的原则

…………………………………18

5.4应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地位,加快完成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立法……………………………19

5.5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

筹资机制…………………………………………20

5.6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的办法……21

5.7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组织机构…………………21

5.8注重制度有序衔接,妥善解决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21

 

“农民参与”:

新型养老保险发展之关键

摘要:

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途径,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迎接人口老龄化到来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文拟通过对市涉县鹿头村、市沙河市赞善村、市临漳县三村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相关调查研究,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出发,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影响参与主体的因素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加以提出和推广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险参与主体农民

Abstract:

Transferringruralsocietyendowmentinsuranceworkistosolvethe"SANnong"animportantaspectandthewayistomaintainthestabilityoftheruralsocietyoftheimportantconditions,istogreetthearrivalofagingpopulationisanimportantmeasures.ThisessaytriestohandanSheXiandeerheadvillage,xingtaisha-hepraisegoodvillage,handanLinZhangXiansufferingforanewtypeofruralsoci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implementingrelatedresearch,fromanewtypeofruralsoci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analyzestheprincipleofanewtypeofruralsoci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oftheinfluencefactorsofparticipatingsubjectandthenewruralsocietyendowmentinsurancesystem,andtheproblemexistingintryingtoberaisedandpromotionsuggestiontosolvetheproblem.

Keyword:

RuralendowmentinsuranceParticipationbodyFarmers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提出和建立

1.1新旧农村保险的区别

首先,筹资的结构不同。

过去的老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

而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

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

我认为它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

第二,老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

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

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

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新农保政策是要通过试点完善之后逐步推开,并不是说从明天开始大家就可以领钱了。

1.2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的农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容之一。

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二元对立的格局必将被逐步消除,农村养老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也会不断提高、围会不断扩展,逐步建立国民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推动社会和谐,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需也具有重要意义

1.3任务目标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1.4“新农保”制度的创新点

“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的筹资办法,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50%。

“新农保”制度将管理人员工资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不再从保费收入和基金运营收入中提取经费,并根据农保工作的特殊性探索建立激励和奖励机制,保障经费需求。

这与“原农保”政府只给予政策扶持、几乎不承担财政责任不同,“新农保”强调了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中应有的责任,也加强了农民个人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意识。

“新农保”提高缴费标准至每年100-500元5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国家设立了调整机制,农村居民可以根据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确定了新的缴费标准,改善了“老农保”保障水平过低的问题。

“新农保”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改变了老农保的单一的个人账户的模式。

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解决了基金的安全管理问题。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

2.1 参保条件

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

2.2筹资方式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

(1)个人缴费。

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

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

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2)集体补助。

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确定。

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3)政府补贴。

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

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2.3新农保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

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五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各地根据本地实际认真选择试点地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配套衔接工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分析

3.1农村现状

对于农村的一般家庭,青壮年基本上都在外打工,农村只剩下老弱病残,一般的家庭最少有两个孩子,而且孩子们基本上都在上学,对于外出打工者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负担。

为了减轻农村青壮年的负担,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3.2中国农村养老供给面临的困境

首先,传统家庭保障已不足以承担起抵御农村老人全部生活风险的能力。

在农村,家庭保障主要是依靠全体家庭成员共同承担和分摊风险,家庭保障有时是农村居民生活的唯一保障,家庭保障的主要经济基础是财富、储蓄和土地,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保障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为不管是财富、储蓄还是土地都难以担当起农村养老保障的重任。

农村居民家庭财富除了提供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以外,其作为家庭保障经济来源而提供的保障能力并不强;农村居民家庭储蓄养老也因为农村老年人投资能力低下、投资渠道单一、个人使用养老金的无计划和随意性以及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激励,使其很难保证它始终符合农村储蓄养老的基本要求;就土地而言,农民土地保障情结的变迁,农村家庭的无土地现象和土地集中的规模经营趋势,无疑弱化了家庭土地保障的作用,也表明以土地保障为基本核心的农村家庭保障能力已不足以承担起抵御农村老人全部生活风险的重担,甚至不具备抗拒大的生活风险的能力。

土地保障出现了“虚化”现象,表现为土地保障实际能力已不能担当起老年农民生活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而转变为农村居民土地保障情结,即一种心理安全的防线。

可见,现实的家庭保障强弱是由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家庭在承受巨大的高费用生活风险的打击方面处于薄弱境地。

 其次,现行农村社区养老保障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建立程序不明确;保障形式多,缺乏兼容性;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保护;基金保值、增值问题严重以及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也导致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甚至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市场”割裂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难以充分保障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再次,商业保险存在着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威胁。

在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上,市场养老机制与政府养老机制分别与不同目标相联系。

农村商业养老需求由于受农村社会文化与传统观念、社会经济环境与经济机制、经济发展水平、保险市场价格以及保险人的服务质量等影响,需求受到很大限制。

由于市场的失败,即市场不能完全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不能有目的地向农村老龄人口有效倾斜,只好通过政府社会养老保障的转移支付进行收入再分配。

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并没有这样做。

 最后,从农村养老保障的实践看,民政部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同样存在局限性。

这种模式虽有一些优点比如个人模式有很高的透明度、政府负担较低、伸缩性大等,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第一,这种农村养老保险依靠个人缴费,且以自收自支方式推行,没有代际间的调剂,也没有队列间的共济,缺少政策倾斜(缺少激励),只有个人自助性,缺乏社会保障的共济性,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社会”保险行为。

从共济性来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还不如保险公司的年金保险有优势。

年金保险毕竟是以队列平衡为基础的,这实际上已证明自主经营型农村养老保障不能适应农村养老保障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二,养老基金的保值与增值。

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养老金的价值有可能贬值,但和城市养老保障制度不同的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费用上主要依靠自行实现保值增值,这对农村地区来说有很大难度。

为了保证养老基金的安全性,通常的做法是将钱存入银行,但事实上靠利息并不能实现保值增值。

第三,国民保障体系的障碍。

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平衡模式是个人自我平衡模式,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时期平衡模式有本质性区别,前者是资本化,而后者是“虚拟”的非资本化,两者不存在可换算基础,因而直接将城乡养老保险衔接起来的可能性不大。

这就为未来国民保障体系的建立带来了很大困难。

  中国当前的农村养老保障可以说是困难多多,认识和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前提。

从制度有效性角度而言,即使能够通过家庭保障能力暂时替代社会(社区)保障的某些能力,也同样需要一种有效的社会机制加以规和保障。

如从依靠传统的家庭儿子养老转变为依靠家庭的储蓄养老,虽有助于缓解社会(社区)养老压力,但由于这种转变完全建立在家庭和个人行为之上,因此,具有不稳定性,存在着因生活变化或其他生活事件造成储蓄行为和“养老费用使用”不确定性的可能。

因此,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农村养老机制,可以使得家庭储蓄养老行为带有更大的规性、强制性和连续性。

此外,个人与家庭储蓄养老还面临养老金贬值的风险,这也需要依靠良好的运行机制加以保值。

一种科学合理的农村养老保障方案的实施,其效果可能会更好。

通过经济分析及经济分析方法的分析可知,激励在决定行为中的中心作用是重要的;同理政府激励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作用也是重要的。

因为公共政策往往能够改变养老供给主体的成本或收益,对于这一点政策制定者必须明确。

  就中国农村养老保障而言,现在的任务既需要根据经济原则与人类行为的一般原则在家庭保障、社区保障、政府保障和市场保障中寻找一种平衡点,也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发展新的农村养老供给主体。

那么,就必须有一个更为适合我国农村情况的老年保障形式。

  

3.3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农村养老保险是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无可争议地必须包含农村居民在,否则在农村居民超过60%的中国空谈建设小康社会毫无意义。

小康社会必须是一个涵盖了全面的目标主体和目标容的概念,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这个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容,而农村养老保险又是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农村这一特定区域围所施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

由于我国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势必使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形态在相当长的时间长期存在,因此,使得养老保障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3.4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约束与挑战

中国农民群体的角色多样性与收入的多渠道,甚至不稳定性都对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形成了强有力的约束与挑战。

目前,中国农民的群体至少可以分解为纯留地的职业农民、城市流动人口以及被征地农民、乡镇企业农民职工等,而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正是因地刺宜地针对上述不同群体而设计和实施的,但这种渐进式试验性的发展模式正面临严重的挑战与困境。

综观各地和各种类别群体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经验,改革大体上有两种方向:

一是继续维持和创新目前各地主要由市县地方政府负责的多样化和渐进式发展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3.5人口老龄化

(1)人口老龄化概念及世界、全国、老龄化状况

定义:

所谓的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程度,即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提高的动态过程。

按照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7%以上称为老年性国家或老年型地区。

(2)我国老龄化进程: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不仅进入老龄化花的时间短,而且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条件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截止200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亿人,达到1005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7%,比2000年提高0.74个百分点,老龄化社会特征明显。

(3)老龄化影响:

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空巢老人增加和独生子女增多,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两代户成为主体,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在精神慰藉方面更为缺乏,看还有一些虐待老人和侵权、占据房产、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老人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冲击,一些孤独老人因无人照料导致早亡等现象应引起社会关注,传统的养老方式和观念应向社会养老转变,而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都还较为薄弱。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所面临的问题

4.1“新农保”“扩面”面临较大难度

“新农保”计划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而根据2008年中国人口信息数据,而乡村总人口为7.2亿人;2008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总人数为5595万人,但是面对如此低覆盖面,当前经济条件和政策条件下,农村养老保险全面铺开还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新农保”支付标准低,严重影响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如果按照一人一年交100元,国家补助缴费30元,交足15年以后,个人账户积累额1950元,按照现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每个月的领取14块钱,跟国家基础养老金55相差不大,对农民的吸引力不足,实际的养老保障功能难以真正发挥。

其次,农民的参保意识不够强,相当部分的农民对保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会致使参保意识不强。

再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设计偏重于农村留守人员,对于被征地农民和返乡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做出合理的设计,这使得制度的有效覆盖面降低,推行后难以形成全面的保障网,也不利于以后政府倡导的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4.2“新农保”的融资面临可持续性考验。

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乡村总人口为7.2亿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50%,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16—59周岁每位参保人员补贴30元,两项加起来,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总计支出将达数千亿每年。

在融资机制上,新农保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三方分担的原则。

这使得这项制度的融资面临一系列问题:

1.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落实新农保制度,最大的难点是集体补助是否落到实处,否则,筹资的压力难免转嫁于农民。

2.由于公共卫生、医疗技术的改进和个人健康意识的提高,人类总体生存状况有所改善,死亡率降低,会带来预期寿命的增加,可以说,政府是这个计划的主要出资人和最终担保人,完全暴露在聚合性的长寿风险之下。

3.在目前地方财政普遍吃紧,而承担的社会事务不断增加的条件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个刚性的制度安排,在一些财政情况不太好的地区,融资而言就是一个压力。

因此,无论此项投入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还是由“中央财政根据地区不同给予补贴”,支付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是否会“断炊”、崩溃,成为很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对财力脆弱的地方财政而言。

4.3“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制度衔接不够通畅。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延续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在社会保障体制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我国现存的养老保险制度形式多样,针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保障规定。

除群体间的制度差异外,地区间也有明显的制度差异,如城乡间的养老保险制度差异、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差异。

城乡二元结构在短期不会改变,二元体制下的人口流动也就在所难免,形式多样的制度规定虽然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解决了部分群体的养老问题。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差异所造成的危害越发明显。

4.4“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低,保值增值渠道狭窄。

“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但是新农保沿袭了老农保基金管理机制和运营渠道,仍以县级为统筹单位,保值增殖主要是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不能直接用于投资。

近年来“一年期存款利率”常常是低于物价上涨指数,譬如2008年,CPI的上涨幅度是5.9%,而一年期储蓄利息却不过4.14%。

而2009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降到2.25%,农保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将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