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一 课外说明文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693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一 课外说明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一 课外说明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一 课外说明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一 课外说明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一 课外说明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一 课外说明文阅读.docx

《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一 课外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一 课外说明文阅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一 课外说明文阅读.docx

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一课外说明文阅读

专题十一 课外说明文阅读

中考题组

一、(2018浙江杭州,13—16)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14分)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

”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

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

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

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

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

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

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

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

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

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

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

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

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

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露,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

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文中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

①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

(“围猎”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脸”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

 

3.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

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

(4分)

答:

 

4.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隐含着哪些意思?

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4分)

答:

 

二、(2017潍坊,22—2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9分)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史峰

  ①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

“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

“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

“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

核子还能再分吗?

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撞碎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夸克。

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

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

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

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

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

科学家提出了假说:

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

这两种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

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

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1,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

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

而“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⑥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

“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所以坚硬无敌。

⑦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发现了五夸克粒子。

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

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

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

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现实了……

(选自《知识窗》2017年4期 有删改)

1.文章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用意?

(2分)

答:

 

 

2.试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

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答:

 

 

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4.作者介绍“水滴”,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夸克”?

(2分)

答:

 

 

 

模拟题组

一、(2018新泰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加拿大]普林格尔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因基因突变使自身的认知力产生了突发性的飞跃。

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

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

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

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

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考古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

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

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

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

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

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平均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

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

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

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

“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

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连接。

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

“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

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

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

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基础上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

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

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

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

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

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没有:

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沟通的人,越有可能学到和获得新发明。

伦敦大学的考古学家考沃德发现,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

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1.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

(3分)

答:

 

2.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4分)

答:

 

3.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

(4分)

答: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

答:

 

 

二、(2018肥城一模)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16分)

人造黑洞的意义

①在天文学领域,黑洞让人既熟悉又陌生。

它是恒星衰竭坍塌后的产物,但尚无人亲眼见到。

自然界的巨大黑洞“法力”无边,吞噬地球就像嗑瓜子一样简单轻松,那人工制造的小黑洞是否也和自然黑洞一样可怕呢?

既然可怕,我们为什么非要制造它不可呢?

②黑洞是结构极其紧密的天体,质量与海王星相同。

一个黑洞直径还不到2m,而其引力场差不多相当于海王星的100亿×100亿倍,连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km的光也不能逃脱它的吸附,更不要说其他的物体了。

这正是黑洞的神奇可怕之处。

主流物理学界认为,自然界的黑洞会逐渐把周围的东西都吸引进去,变得越来越大,直至崩塌。

③为了能在高能质子撞击中,模拟宇宙大爆炸后一万亿分之一秒内的能量和条件,借以探求物质本质的线索和自然界中新的力量和平衡,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历时十几年,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强子对撞机。

该组织设计的用于轰击质子使其在发生撞击之前加速到7万亿电伏的能量,为微型黑洞的诞生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④即使是对微型黑洞可能带来的危险而忧心忡忡的人,也明白欧洲人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超级强子对撞机是自然科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能够制造黑洞是一些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

他们期望很快就能亲眼看到心仪已久的黑洞的真面目,哪怕其转瞬即逝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头脑中的问号实在太大了。

⑤当质子和离子被对撞机加速到接近光速时,发生撞击,便可逼真模仿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现象,科学家希望通过“微缩版”的神秘一刻,解答宇宙最初是什么模样的以及如何精确解释质量、重力和“暗物质”。

人造微型黑洞可能会向我们提供进入量子世界,即亚原子世界的一个窗口,物理学的最难解之谜就蕴含其中:

它可能为我们提供证据,帮助我们建立能综合观察微观量子世界的模糊理论;它还可能为我们揭开最大的科学谜团——引力为何如此微弱。

此外,唯有黑洞才能回答:

我们的宇宙是否飘浮在一个只有引力才能穿透的多维空间中。

⑥科学家设想:

利用粒子加速器使氢原子核相互碰撞,使氢原子密度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一个微小的黑洞,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收集这些能量为我们所用,正好可以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

他们认为利用黑洞制造核能,将比生产普通核能的效率高1000倍。

因为从理论上讲,90%的粒子在黑洞里都能转换成核能,他们的设想如能实现,未来世界能源年消耗只需要约10吨的海水做原料便足够了。

⑦一个原子核大小的黑洞,它的能量远超过一家核工厂。

一颗“黑洞炸弹”爆炸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成百上千颗原子弹同时引爆,人类的末日在转瞬间成为现实。

到那时,人类利用黑洞核能的美好愿望想必会被“黑洞炸弹”的恐怖湮没,全球订立限制黑洞武器的公约,无疑是关乎人类生存问题的重中之重。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2.人造微型黑洞有哪些意义?

(至少说出三点)(4分)

答:

 

 

3.文章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试分析其作用。

(4分)

答:

 

 

4.加点文字“从理论上讲”“到那时”有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三、(2018岱岳一模)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16分)

“天眼”点亮望远

①位于美国波多黎各岛的阿雷西博望远镜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将这个纪录保持了数十年。

现在,这个纪录已被我们的主角“天眼”打破。

②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落成启用,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

③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④2007年7月“天眼”项目正式立项,成为国家“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之一。

项目组使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现场考察与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对贵州南部喀斯特地区进行了多学科的台址评估工作,并在自然地理、地貌发育控制因素、洼地的形态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及电波环境等诸方面做了初步评估。

贵州省独一无二的喀斯特洼坑形态、地质条件和极端安静的电波环境,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提供了优良台址。

自选址工作开展以来,众多国内外专家纷纷前往考察。

⑤“天眼”项目馈源支撑系统总工程师孙才红说,“天眼”的台址选于“大窝凼”有三方面因素:

一是地貌最接近“天眼”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静”,“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⑥“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⑦“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高精度定位,这是中国‘天眼’的三大自主创新点。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

⑧与德国波恩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差不多提高了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大约提高了10倍。

“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

⑨“天眼”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说:

“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我们可以窥探星际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众多独门绝技让‘天眼’成为世界射电望远镜中的佼佼者,这也将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

⑩众多国外媒体对地外文明的兴趣都被中国“天眼”点燃了。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

“中国刚刚建成的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能将回答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最古老问题:

外太空是否有其他生命存在?

”英国《每日邮报》则称:

“在寻找地外文明的竞赛中,中国取得领先的地位。

1.本文介绍了“天眼”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分)

答:

 

 

2.联系全文,说说本文第②段“重大原创突破”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答:

 

 

 

3.文章第⑧段加点的词语“差不多”和“大约”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4.文章第⑩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并说明其作用。

(4分)

答:

 

 

 

四、(2017东平一模)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16分)

“互联网+”向我们走来

①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②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

③“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2015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④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显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相加。

⑤这样的“互联网+”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互联网+传统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有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传统的红娘”有了“世纪佳缘”,“互联网+传统交通”有了“滴滴”。

⑥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

然而,传统运营商在面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App诞生时简直如临大敌,因为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

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A传统运营商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的增长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通信行业,反而是促进了传统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⑦在交通领域,过去没有移动互联网,车辆运输、运营市场不敢完全放开,有了移动互联网以后,过去的交通监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战。

从国外的“Uber”到国内的“滴滴”,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软件。

它们虽然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争议,但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尾气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做出了贡献。

……

⑧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马化腾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⑨不过,也有长期研究该领域问题的学者警示,“互联网+”的趋势时至2015年已经无法阻挡,但是,B如今中国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很多改变,就好比是皮肉之上附上了一层光鲜亮丽的“毛”,赤裸裸的皮肉被包裹起来,似乎不再重要。

“互联网+”不该成为“卖毛”的生意。

⑩如在餐饮行业,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善于将饭店的流程设计互联网化,将店面装修时尚化,但是却没有能力做出好吃的食物。

对比之下,沃森超级计算机,可以将每一种食物的营养物质和味道进行排序,然后制出菜单,做出从来没有食用过的食谱,兼顾口味和健康。

如在医疗行业,挂号平台的优势是让医患之间直接对话,这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沟通效率,但它并无法改变“就医难”的本质问题。

中国的专业医生太少,病人太多,其根本矛盾在于医疗资源的稀缺。

对比国外,通过机器人技术、DNA技术进行精确的治疗,利用互联网技术投放到血管中定位释放抗癌药物。

1.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互联网+”哪些方面的内容?

请分条列举。

(4分)

答:

 

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3.指出第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

答:

 

 

 

4.从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文字中任选一处分析其语言特点。

(4分)

答:

 

 

答案精解精析

中考题组

一、

1.

答案 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超过人眼。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作用的能力。

紧抓事例所在段落的表达意图,由开头“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

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

”两句就能懂得作者的表达意图:

刷脸靠谱程度高,准确度超过人眼。

用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中用人皮面具可以蒙混过关而现在不能的事例,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

2.

答案 ①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