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54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docx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docx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

诊断学实验报告电子稿版本(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前言

物理诊断实验课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对基本技能的学习,全面掌握体格检查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临床见习是通过对临床典型疾病的了解及全面的体格检查,让学生掌握一套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疾病的方法,为将来做好临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三年制)教学使用,中西医临床等专业可参考使用.

实验一基本检查方法、一般检查

(计划学时3)

【目的要求】

一、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检查方法;

二、熟练掌握一般状态、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重点掌握血压、体温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实习方法】

一、教师示教后,每两位学生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结束前教师小结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

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习器材:

手电筒、压舌板、体温表、皮尺。

四、实习内容:

(一)生命体征:

1(体温:

口测法,测前注意消毒,将汞柱甩到36?

以下,测时舌下放置5分钟,然后读数,记录。

2(呼吸:

通过视诊观察胸、腹部的运动的频率和节律,要求观察一分钟。

3(脉搏:

一般常用桡动脉处通过触诊,记录一分钟频率和节律的结果。

4(血压(略)

(二)一般状态:

发育:

通过身高、体重、年龄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判断为正常或不正常。

营养:

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情况综合判断为良好、中等或不良。

神志:

清晰、模糊、谵妄、昏睡、昏迷。

体位:

自动、被动、强迫。

表情:

正常、淡漠、烦躁不安、痛苦、忧郁。

面容:

急性面容、慢性面容、贫血面容、病危面容、二尖瓣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等。

步态:

正常,异常步态(蹒跚步态,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

等)

(三)皮肤:

色泽:

发绀,苍白,潮红,黄疸,色素沉着。

弹性:

正常,减弱。

检查方法:

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位,用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捏起,正常人于松手后皱折立即平复;弹性减弱时皱折平复缓慢,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的病人。

温度:

正常,增高,冰冷。

湿度:

正常、湿润、干燥。

冷汗即手脚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称为冷汗:

夜间睡后出汗称盗汗。

皮疹:

注意有无。

如有则注意其类型包括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

出血:

出血点(淤点),紫癜,淤斑,血肿。

蜘蛛痣:

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而得名。

检查方法:

用火柴干或指尖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小血管网即褪色。

毛发分布:

正常,增多,稀少。

水肿:

轻度、中度、重度。

检查方法:

以手指按压检查部位后,受压组织就会发生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

而粘液性水肿及象皮肿虽有组织明显肿胀,但指压后,无组织凹陷可资鉴别。

瘢痕、溃疡

(四)淋巴结:

检查顺序及部位: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区,颏下区,颈部(颈前、后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

检查内容:

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红肿,压痛,移动度,有无瘢痕及瘘管等。

大。

要使患者检查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松弛。

检查颌下淋巴结时,要被检查者低头。

在检查颈部淋巴结,让被检查者头稍低,使偏向检查侧。

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让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右侧,右手触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检查腋窝淋巴结时,检查者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一般先检查左侧,检查者左手抓住病人左腕向外上屈肘外展抬高约45?

,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都,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内、前壁,再翻掌向外将病人外展之上臂下垂,触诊腋窝外侧壁。

检查腋窝前壁时,应在胸大肌深面仔细触摸。

检查腋窝后壁时,应在腋窝后壁肌群深面触摸(见图1)。

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右手扶托被检查右前臂,以左手小指抵在肱骨内上髁上,其他三指(食、中、无名指)并拢在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间沟中纵行,横行滑动触摸,换手以同法检查左侧(见图2)。

图1腋窝淋巴结检查图2滑车上淋巴结检查的部位

【重点】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检查方法;测血压、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

【难点】间接叩诊与深部滑行触诊法。

【主要设备仪器】血压计、体温表、体重称、软尺等。

实验二头部及颈部检查

(计划学时3)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头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实习方法】

一、教师示教后,每两位学生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结束前教师小结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

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

【实习内容】

一、头部及其器官的检查:

头颅:

头发:

(量、色泽)、形状(正常、方颅)、大小(正常、小颅,巨颅)、压痛、肿块、头皮。

眼:

眼眉(有无脱落)、睫毛(有否倒睫)、眼睑(下垂、水肿)、眼球(突出或凹陷、运动自如或受限),角膜(透明、云翳,白斑),瞳孔(形状、大小、对光反应包括直接和间接反应),调节反应。

结合膜(充血、出血,砂眼滤泡)巩膜(黄染)。

眼球运动检查:

检查时医师置目标物(棉签或手指)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嘱病人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

左上?

左下,右?

右上?

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受限。

翻转眼睑要领:

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上睑中部的边缘,嘱病人向下看,此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然后食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并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即可将眼睑翻开。

翻眼睑时,动作要轻巧、柔和,以免引起病人的痛苦和流泪。

鼻:

外形(正常、蛙鼻、鞍鼻)、鼻翼煽动、鼻中隔偏曲,鼻衄、分泌物、及鼻旁窦压痛(颌窦、额窦、筛窦)。

鼻旁窦检查方法:

检查上颌窦时,医师双手固定病人的两侧耳后:

将拇指分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询问病人两侧压痛有无区别。

检查额窦时,一手扶持病人枕部,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

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别。

检查筛窦时,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耳:

耳廓外形,分泌物,乳突压痛,听力。

口腔:

气味、流涎。

唇:

色、溃疡、疱疹。

口腔粘膜:

色:

溃疡,出血

点,色素沉着,斑疹。

牙齿:

数目、色泽、形状。

缺齿、义齿、龋齿、齿龈(出血、齿槽溢脓、色素沉着,铅线)等。

舌:

伸出位置(正中,偏斜)、震颤(有或无),舌体(正常、肿大)、舌苔(色、厚薄)、舌乳头(萎缩或肿胀)。

咽部及扁桃体:

咽部有无充血,出血点,分泌物。

扁桃体(大小、颜色、分泌物)见图3。

I度扁桃体肿大?

度扁桃体肿大?

度扁桃体肿大

图3扁桃体位置及其大小分度示意图

1(腭垂2(扁桃体3(咽腭弓4(舌腭弓

腮腺:

正常,肿大。

二、颈部检查:

1.颈部的外形、颈部血管、颈部的姿势与运动、颈部皮肤与包块、肝颈静脉反流征、颈部淋巴结;2.甲状腺及气管的检查。

1(血管:

(1)颈静脉过度充盈:

正常人坐位时颈静脉不明显,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下2/3内。

若取30,35?

的半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颈静脉怒张。

表示静脉压增高。

见于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上腔静脉综合征等。

(2)颈动脉搏动:

正常人颈动脉搏动微弱或看不见。

颈动脉搏动增强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等。

2(甲状腺:

(1)检查方法:

视诊:

有无肿大,肿大程度(I度:

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II度:

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

?

度,超过胸锁乳突肌者)及对称性。

检查时,请病人作吞咽动作,可

见肿大的甲状腺随吞咽动作向上下移动,以此可与其他颈部肿块鉴别。

触诊:

可用双手或单手,两种方法进行。

?

双手触诊法:

检查者可位于病人背面,触诊时嘱病人配合吞咽动作,随吞咽而上下移动者即为甲状腺,检查左叶时,右手食指及中指触摸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左轻推甲状腺右叶,右手食、中,无名指触摸甲状腺的轮廓大小及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震颤。

用同法检查右侧。

双手检查法也可在病人前面进行,检查者以左手拇指置于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左轻推右叶,右手三指触摸甲状腺左叶。

换手检查右叶。

?

单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拇指置于环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将甲状腺轻推向左侧,食,中、无名指触摸甲状腺左叶的轮廓、大小及表面。

也可用左手检查甲状腺右叶。

3(气管:

正中、偏移。

检查方法:

病人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医生将食指与无名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食指与无名指中间,若距离不等则示有气管移位。

临床意义:

正常人气管位于正中,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时,可使气管移向对侧:

肺不张时气管移向患侧。

【重点】头部器官及颈部检查。

【难点】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主要设备仪器】手电筒、压舌板、视力表、软尺等。

实验三胸部、肺和胸膜检查

(计划学时3)

【目的要求】

一、掌握胸部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二、掌握肺部视、触、叩、听诊等基本检查方法,并认识其正常状态。

三、掌握正常胸部检查顺序。

四、能正确分辨出清音、浊音、鼓音与实音。

五、能掌握肺部正常呼吸音的种类,分布及各自的特点。

【实习方法】

一、教师纠正上次实验及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先进行示教,然后每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结束前教师根据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小结。

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交带教老师批改。

【实习内容】

(一)胸部体表标志见图4-

(1),4-

(2),4-(3)

图4,

(1)胸部体表标线与分区(正面观)图4,

(2)胸部体表标线与分区(背面观)图4,(3)胸部体表标线与分区(侧面观)

确定腋前、中、后线时被检查者上臂应外展,使上臂与躯干成90?

角。

在胸部表面利用骨骼标志,分区及划线,便于胸部病变定位。

常用的体表标志如下:

1(骨骼标志,锁骨,肋骨、胸骨,胸骨角(路易氏角,Louis角),第七颈椎棘突,肩胛骨下角。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联接处向前突起所形成的角。

此角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是计算肋骨的标志。

第七颈椎棘突:

为背部颈椎与胸椎交界的骨性标志,低头时更为明显的突出,用以计数胸椎的起点。

肩胛角:

被检查者端坐,双手下垂时,肩胛角的位置相当于第七或第八肋骨的水平。

2(窝及区,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腋窝。

肩胛间区、肩胛下区,肩胛上区。

胸骨上窝,胸骨上方的凹陷部,气管位于其后。

肩胛上区:

在背部肩胛冈以上区域。

外上以斜方肌的上缘为界,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

肩胛下区:

在背部两肩胛下角连线与平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肩胛间区:

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的区域。

3(标志线:

7条垂直线:

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

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肩峰端与胸骨端二者中点的垂直线,正常男子此线常通过乳头。

腋前(中后)线:

通过腋窝前皱辟,后皱辟所作的垂直线,为腋前,后线,腋前、后线间等距离的平行线叫腋中线。

前正中线:

通过胸骨中央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

通过脊椎棘突的垂直线。

肩胛下角线:

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直线。

(二)肺部检查:

1(视诊:

注意事项:

病人可取坐位,病情严重者可取仰卧位:

医生应从不同角度,按一定顺序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

篇二:

诊断学实验指导

诊断学实验指导

班级座号姓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学教研室编

实验一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的顺序、内容和方法,认识其正常状态和特征。

(二)了解常见的异常状态和头颈部体征的临床意义。

(三)叩诊法练习。

二、实验方法

(—)头颈部检查方法及叩诊法示教。

(二)学生分组互相练习,并写出检查记录。

(三)讨论及小结。

1、叩诊手法及头颈部检查方法操作评议。

2、常见异常状态和头颈部体征临床意义讨论。

(四)观看体检录像头颈部检查部分。

三、实验用具

电筒、压舌板、血压计、棉签、体温计、软尺、叩诊槌。

四、

实验内容

1、一般情况:

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2、一般状态

(1)发育和营养状态:

发育状态通常以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之间的关系来

判断(要具体描述)。

判断结果以“正常”、“不正常”(包括超前或迟缓)记录之。

营养状态分为:

良好、中等、不良。

良好者面色红润光泽,皮下脂肪丰满有弹性,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平坦,肌肉结实丰满。

不良者皮肤干燥无华,弹性减退,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驰无力,双手向前平举时全部肋骨附着部均明显突出。

(极度消瘦、营养不良、舟状腹等营养状态称“恶病质”)。

中等介于两者之间。

(2)体位:

如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强迫侧卧位、强迫坐位、辗转体位、

角弓反张等)等。

(3)面容:

健康面容、急性病容、重危病容、慢性病容、贫血面容、甲亢面容、

二尖瓣面容、伤寒面容、满月面容等。

(4)表情:

如安静、烦躁、愉快、痛苦、淡漠、激动、惊愕等。

(5)意识状态:

如清晰、嗜睡、模糊、谵妄、昏睡、昏迷等。

(6)步态:

如步态自然、蹒跚步态、慌张步态、醉酒步态等。

(二)皮肤和粘膜:

弹性、湿度、出汗、颜色(发红、苍白、发绀、黄染、色素沉着或脱

失)、皮疹、皮下出血(出血点、紫癜、瘀班、血肿)、蜘蛛痣、肝掌、脱屑、瘢痕、溃疡、毛发(乌黑、斑白、毛发脱落、毛发增多、毛发分布状态)、指甲变形、皮下脂肪(菲薄、丰满、中等)、浮肿等。

(三)淋巴结:

依序检查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

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窝等部位之淋巴结。

肿大时应记录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瘘管、疤痕、红肿、波动等。

(四)头部及其器官

1、头颅:

形状(正常或畸形)、大小、凹陷、肿块、不自主运动。

2、头皮:

清洁、疤痕、压痛、头发的颜色、光泽、量及其分布。

3、眼:

眉毛(有无脱落)、眼睑(有无浮肿、下垂、闭合障碍、眼睑内翻或外翻)、

眼球(有无突出、凹陷、运动障碍、斜视、震颤)、结合膜(颜色、颗粒、滤泡、

体格检查

出血点)、巩膜(有无黄疸)、角膜(透明度、有无云翳、白斑、溃疡、新生血管翳、老人环及角膜反射等)、虹膜、瞳孔(形状、大小、两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射、调节反射、辐辏反射)、晶体有无混浊。

4、鼻:

外形、鼻翼扇动、分泌物、中隔偏曲或穿孔、鼻旁窦压

痛。

5、耳:

耳廓外形、外耳道外泌或出血、溢液、乳突有无压痛、听力。

6、口腔:

口唇(颜色、干裂、疱疹、唇裂、口角糜烂)、口腔粘膜(溃疡、出血点、

出疹)、牙齿(形状异常、龋齿、义齿、齿龈红肿、溢浓、出血、沿线)、舌(颜色、舌苔厚薄及颜色、舌面乳头增生或萎缩、舌面干燥、伸舌时舌尖偏斜或震颤)、扁桃体(大小、颜色、渗出物、假膜)、咽(充血、分泌物滤泡)、口腔有无特殊之气味。

(五)颈部

软硬度(有无强直及转动障碍)、颈动静脉异常搏动、颈静脉怒张、气管位置(正

中或向左、向右偏移)、甲状腺(若肿大,应记录大小、对称性、表面情况、压痛、硬度、有无硬结、有无震颤及血管杂音)。

实验二胸廓及肺脏检查

一、目的要求

(一)认识胸部的体表标志,划线及分区,正常胸廓外形和呼吸运动。

(二)掌握语颤检查方法及认识正常语颤的特征。

(三)掌握肺部的叩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辨认清音、浊音、实音、鼓音,掌握正常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测定。

(四)初步掌握肺部听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辨认肺泡性呼吸音、支气管性呼吸音、混合性呼吸音及听觉语音的特征及正常分布。

二、实验方法

(一)选出学生一人,由教师作检查法示教。

(二)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互相练习检查方法,并作检查记录。

(三)操作评议及小结。

利用“模拟心肺听诊仪”检查学生听诊能力。

(四)观看体检录像胸廓及肺脏部分。

三、实验用具

听诊器、笔记本、小尺子一把。

四、实验内容

(一)胸部体表解剖

1、骨骼标志,锁骨、胸骨和肋弓,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肩甲冈、肩胛下角、脊椎和棘突。

2、人工划定的垂直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后正中线,肩胛线。

3、胸部分区:

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肩胛上区、肩胛区、肩胛下区、肩胛间区、腋窝。

(二)胸部及肺部评估内容及步骤1、视诊

(1)认识正常的胸廓外形特征,观察脊柱、肋骨、肋间隙的情况,观察腹上角。

(2)观察正常的呼吸运动:

被检查者平卧或端坐,检查者面对被检查者之前胸,观察呼吸类型(胸式或腹式呼吸),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

正常成人每分钟16,20次,如超过24次为呼吸加快,10次以下者为呼吸减慢。

2、触诊

语音震颤检查:

将两手掌面平放在被检者两侧胸部的对称部位,并嘱其叫“1、2、3”等低音调,以感觉胸廓上的语颤,检查时自

上而下,互相比较。

3、叩诊

(1)叩诊法练习;指指叩诊法。

(2)叩诊法注意事项:

1)环境要安静,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身体两侧保持平衡,胸部肌肉松驰,呼吸平静而均匀。

2)前胸叩诊可取仰卧位或坐位,背部叩诊时可取端坐位,头稍前倾,两手下垂或置于膝上,但不宜交叉以避免肌肉的紧张影响叩诊。

3)左右对称地按以下顺序进行:

肺尖、前胸、侧胸、背部,由上方逐渐移到下方。

(3)辨别叩诊音的变化。

1)清音(正常肺野)。

2)浊音(肝或心脏的相对浊音界)。

3)实音(肝或心脏的绝对浊音界)。

4)鼓音(肺底鼓音区)。

(4)肺下界测定:

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自上而下地在肋间作中度叩诊(作叩诊板的手指应与肋间隙平行),由肺清音转变为浊音的部位即为肺下界。

(5)肺下界移动范围的测定。

(6)肺上界测定。

4、听诊

(1)听诊练习

1)认识正常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特点分布部位。

2)按下列顺序:

肺尖、肺前面、肺侧面、肺后面、由上而下系

统地检查两侧肺野,比较两侧肺野对称部位呼吸音之变异,比较同侧各部位呼吸是否有不同。

3)语音传导检查:

嘱被检者说简单低音调,如:

“1、2、3”,同时在胸部听诊,正常只听见“呼呼”柔和而不清楚的弱音声,检查者要在两侧对称的部位比较其强弱及性质。

(2)听诊注意事项:

1)被检查应有舒适的体位,取坐位成卧位,室温宜暖和。

2)尽量脱去上衣,以免发生摩擦音。

3)被检者闭口,行稍深而均匀的呼吸。

4)听诊前应检查听诊器有无堵塞、橡皮管破裂。

胸件松开或者膜破裂等。

5)听诊时胸件须与胸壁贴合,不得有空隙,亦不宜过于用力压,听诊器的橡皮管切勿与身体或任何物品接触。

篇三:

诊断学实验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体格检查报告一:

四大生命体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体格检查报告二:

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

结?

?

?

?

?

?

?

?

?

?

?

?

?

?

?

?

2体格检查报告三:

头颈部检

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体格检查报告四:

胸廓、肺和胸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体格检查报告五:

心脏和血管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体格检查报告六:

腹部检

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体格检查报告七:

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12

第二篇辅助检查报告

实验报告一:

X线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实验报告二:

心电图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一:

四大生命体征

一、检查目标:

1、熟练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2、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记录方法。

二、检查用物:

口表、酒精棉球、秒表、汞柱式血压计、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体温(腋测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腋窝顶部,用上臂将体温表紧紧夹住,测量10分钟后读数。

正常值为36~37?

(二)脉搏:

将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置于动脉表面(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感知动脉管壁的起伏,以检查其速率、节律、大小、强弱及动脉壁的弹性等。

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60~100次,节律整齐,强度相等,其速度和节律与心跳一致。

(三)呼吸:

被检查者置于坐位或仰卧位,观察胸壁和腹壁的起伏,一呼一吸算一次。

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为16~20次。

(四)血压:

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取仰卧位或坐位,肘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触及动脉搏后将听诊器置于其上,需与皮肤密切接触,但不能压得太重,亦不可与袖带接触,更不可塞于袖带下。

充气并听诊,待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将汞柱升高

2.6~4.0kPa(20~30mmHg),然后徐缓放气,汞柱下降2mm/秒为宜。

从听诊器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收缩压。

在继续放气的过程中,声音突然变弱,性质突然变得低沉,继之消失;或音调不变,声音突然消失,此时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舒张压。

正常成年人收缩压为12.0~18.6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0~12.0kPa(60~90mmHg),脉压为4.0~5.3kPa(30~40mmHg)。

四、检查结果:

姓名性别年龄

检查日期籍贯住址

体温(T)?

脉搏(P)次/分呼吸(R)次/分

血压(BP)/kPa(/mmHg)

检查报告二

1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

一、检查目标:

1、了解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

火柴或者棉签

三、检查步骤:

(一)一般状态、皮肤粘膜的检查:

(详见教材)

(二)浅表淋巴结检查:

1、检查顺序: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蝈窝。

2、检查方法:

检查头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用双手分别置于耳屏前方、耳廓后方、乳突以及枕骨粗隆下方检查相应部位淋巴结。

检查颈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手指并隆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滑行触诊,触诊时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头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入深触摸。

检查腋窝时,被检查者双上肢下垂,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由浅入深滑行触摸直达腋窝顶

部。

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手扶托被检查者前臂,以右手向滑车上由浅如深出没,分别检查两侧滑车上淋巴结。

检查腹股沟和蝈窝淋巴结时,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3、注意事项:

触摸到肿大淋巴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