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526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docx

《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docx

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

学术部新学期给力巨献第一弹——局部解剖学资料整理(感谢02级学长学姐们的勤劳,让我们省去不少麻烦)来源:

学术部的日志

首次发表:

sanji

谬排过版,大家凑付看吧。

局解复习资料 

资料整理:

  蔡浩雷   陈振航   顾佳伟   孙  思   朱华琦 

这是我们02级站在学长肩膀上整理出来的一份资料,我们水平有限,如有

错误疏漏,希望大家不吝指正。

在考试来临之际,我们草草完成,望能解

燃眉之急。

祝大家考试顺利!

 

名词解释:

 

腋窝 axillary fossa P2    

腋部皮肤在上肢外展时呈现非常明显的凹陷。

前:

胸大肌构成腋前襞;后

背阔肌、大圆肌构成腋后襞;内:

胸壁;外:

臂上段。

 

腋腔 axillary cavity 

①组成:

尖向上,由第一肋、锁骨、肩胛骨上缘围成;底向外下,为筋膜

和皮肤;前壁为皮肤、浅深筋膜、胸大小肌、锁胸筋膜;内侧壁为前五肋

、肋间肌、前锯肌;后壁为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外侧壁为肱骨近

侧段、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

 

②内容物:

腋动脉+分支、腋静脉+分支、臂丛+分支、腋淋巴结群。

 

肘窝cubital fossa P2、20、23    

肘关节前方的三角形凹陷。

外界:

肱桡肌;内界:

旋前圆肌;上界:

肱骨

内、外上髁连线。

肘窝由肱二头肌腱膜、浅V、皮N覆盖,窝底是肱肌和旋

后肌。

肘窝内有肱二头肌,肱A末端,桡、尺A的起始,正中N和桡N。

 

鼻烟窝P3   

拇指外展伸直时形成的三角形凹陷,尺侧:

拇长伸肌;桡侧:

拇短伸肌;

拇长展肌。

手指压窝底可摸到桡动脉搏动。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P6、12   

又称喙胸锁筋膜,包绕胸小肌的筋膜向上延伸,在胸小肌上缘与锁骨之间

存在较致密的膜,或略带脂肪的膜性结构,由腋腔到胸前壁的血管、神经

、淋巴管等结构,大都穿过此膜。

 

腋鞘 axillary sheath,P8 、12  

又称颈腋管,喙肱肌内侧,包绕腋A、V,臂丛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腋

淋巴结群的深筋膜所形成的筋膜鞘。

 

三边孔 triangular space,P10P12P31  

系腋腔底后壁肌肉构成的孔状结构,其上界:

肩胛下肌、小圆肌,下界:

大圆肌,外侧界:

肱三头肌长头。

该孔有旋肩胛A从前至后绕过肩胛骨外侧

缘进入冈下窝。

 

四边孔quadrangular space,P9P12P31   

系腋腔底后壁肌肉构成的孔状结构。

其上界:

肩胛下肌、小圆肌;下界:

大圆肌、背阔肌;内侧界:

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

肱骨外科颈。

该孔有

旋肱后A、V,腋N通过。

 

前臂屈肌后间隙P21  

前臂下分,拇长屈肌、指伸屈肌深面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浅面之间的

间隙,内含较广泛的疏松结缔组织。

屈肌腱滑液鞘病变时脓液可经此间隙

扩延。

 

肱骨肌管 humeromuscular tunnel,P31   

又称桡神经管,在臂后面,肱三头肌各头和桡神经沟之间。

上口:

肱骨上

、中1/3交界处内侧,大圆肌、背阔肌腱下缘的下方,由肱骨和肱三头肌内

、外侧头围成。

下口:

肱骨中、下1/3交界处外侧,肱骨和肱桡肌围成的沟

(肘前外侧沟)的深处。

肱骨肌管内有桡N、肱深A、V通过。

 

掌腱膜 palmar aponeurosis,P34P40   

手掌深筋膜中间部坚厚,由掌长肌腱纤维加强,特称掌腱膜。

形如三角,

尖向上与掌长肌腱相延续,附于屈肌支持带(flexor retinaculum)底向

下分四束,分别附着于第2-5指的屈肌腱纤维鞘上。

 

掌筋膜间隙 P34P41   

1.掌中间隙 midpalmar space,位于手心内侧半。

前界:

中、环、小指的

屈肌腱以及第2-4蚓状肌;后界:

第3-5掌骨及骨间肌前面的骨间掌侧筋膜

外侧以掌中隔与鱼际间隙相隔;内侧是从掌腱膜至第5掌骨之间形成的掌

内侧隔。

掌中间隙居于尺侧深面,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沿

第2、3、4蚓状肌管可达第2、3、4指蹼处与皮下组织相通。

 

2.鱼际间隙thenar space ,又称拇收肌间隙,位于手心外侧半。

前界:

食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掌中隔;后界:

拇收肌筋膜;内侧界:

掌中隔、

掌中间隙;外侧界:

掌外侧间隔。

 

鱼际间隙近侧是密闭的,远侧经第1蚓状肌管与食指背侧交通。

 

掌浅弓 superficial palmar arch,P40P41 

位于掌腱膜的深面,正中N浅面,由桡A掌浅支和尺A的浅支吻合,(以尺A

浅支为主)。

表面投影:

手掌近侧横纹处,握拳时第4指尖所对处。

掌浅弓

的凸缘发出三条指掌侧总A,延两条屈肌之间下行至第2-4指蹼处穿出,每

条动脉各发出两条指掌侧固有A,到相邻两指相对缘。

小指尺侧缘血管直接

由尺A发出。

拇指及食指的桡侧缘血管由桡A直接发出。

 

  

掌深弓 deep palmar arch,P41蓝P61 

位于尺N深支的浅面,弓的凸缘和掌骨基底相一致。

由桡A的深支和尺A的深

支吻合(一般以桡A为主)。

弓向远侧发出三条掌心A,与掌浅弓分支交通

,分布于手掌及手指。

掌浅弓和掌深弓组成手掌的双重血供,通常掌浅弓

的血管容易受压,由深弓的血管供血。

 

腕管 carpal canal,P34新P216  

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

管内有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

等9条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N通过。

各指浅屈肌、指深屈肌由屈肌总腱鞘包

绕。

拇长屈肌为拇长屈肌腱鞘包绕,分布到拇指末节。

正中N在腕管内扁平

,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深面,腕骨骨折使正中N受压,可引起腕管综合征。

颈动脉三角(carotid triangle)  P57~58  

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

其浅面有皮

肤、浅筋膜、颈阔肌及深筋膜浅层;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是咽侧壁及其

筋膜。

位于舌骨下部,内容有颈动脉鞘包绕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

神经,颈外动脉及其分支,迷走神经的分支,舌下神经,面总静脉,甲状

腺上、中静脉,颈交感干和颈深淋巴结。

此三角的特点是局部位置表浅,

三角内结构较多,且无深层肌肉覆盖。

 

下颌下三角(submandibular triangle)  P54P58 

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digastric tria

ngle。

此三角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深面有下颌

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

位于舌骨上部,内容有下颌下腺及下颌下

腺囊,舌动脉、静脉,舌下神经,舌神经,面动脉、静脉。

 

颏下三角(submental triangle) 新P34   

位于舌骨上部。

由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围成的三角区。

其浅面为皮肤

、浅筋膜及颈深筋膜浅层;深面由两侧的下颌舌骨肌及其筋膜构成。

此三

角内有1~3个颏下淋巴结。

 

肌三角(muscular triangle)  P59   

在舌骨下部。

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与皮神经和颈深筋膜浅层,深

面为椎前筋膜。

内容有甲状腺、气管以及与其相关的血管神经。

 

椎动脉三角(triangle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P61 

又称斜角肌椎骨三角,外侧为前斜角肌,内侧为颈长肌,三角的尖为第六

颈椎横突前结节,基底为胸膜顶及前方横过的锁骨下动脉。

内容有椎动脉

、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迷走神经、交感干及其上面的神经节。

 

枕三角(occipital triangle)  人卫P48  

又称肩胛舌骨肌三角,或斜方肌三角。

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斜角肌前缘

与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之间。

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和颈筋膜浅层;深

面为椎前筋膜及其所覆盖的前、中、后斜角肌,头夹肌和肩胛提肌。

内容

副神经及颈丛和臂丛的分支。

 

锁骨上大窝(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即锁骨上三角supraclavicular triangle,又称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omocl

avicular triangle。

位于锁骨上方,在体表呈明显凹陷。

由胸锁乳突肌后

缘、肩胛舌骨肌下腹和锁骨上缘中1/3围成。

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及封套

筋膜;深面为斜角肌下份及椎前筋膜。

内容锁骨下静脉及静脉角,锁骨下

动脉和臂丛。

 

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  P52 

上起颅底,下续纵隔,是围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

的的膜性鞘。

其浅面有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肩胛舌骨

肌下腹、颈袢及甲状腺上、中静脉;后方有甲状腺下动脉通过,隔椎前筋

膜有颈交感干、椎前肌和颈椎横突等;内侧有咽和食管颈部、喉和气管颈

部、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侧叶等。

 

颈袢(ansa cervicalis)  P51~52   

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组成。

位于肩胛舌骨肌中间腱的上缘附近,适平

环状软骨弓水平。

它由沿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浅面下行的舌下神经降支与

沿颈内静脉浅面下行的颈神经降支在颈动脉鞘表面合成,发支支配肩胛舌

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

甲状腺手术时多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

诸肌,避免损伤其分支。

 

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  P53 

是颈总动脉末断和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部分。

窦壁外膜较厚,其中有丰富

的游离神经末梢称压力感受器。

当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刺激压力感受

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颈动脉小球(carotid body)  P53 

为一个颜色较深的扁椭圆形小球。

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壁上,借结

缔组织连于颈动脉杈的后方,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

、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

当血中氧分压降低或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时,

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前斜角肌间隙(clearance of scalenus anterior)  系解P76 

颈深肌的外侧群中有前、中、后斜角肌。

各肌均起自颈椎横突,其中前、

中斜角肌止于第一肋,后斜角肌止于第二肋。

前、中斜角肌间与第一肋之

间的空隙即为前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前斜角肌肥厚或

痉挛压迫这些结构产生前斜角肌综合症。

 

卵圆窝 fossa ovalis (或称隐静脉裂孔)  

在耻骨结节下外方约3厘米处,可见大隐静脉穿过股部深筋膜注入股静脉,

在深筋膜上形成边缘呈“C”字形卵圆形的窝,名卵圆窝。

卵圆窝的表面覆

盖着多孔的蜂窝组织膜叫筛筋膜。

在卵圆窝附近可以找出汇入大隐静脉的

五条属支,分别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浅静脉,股内侧浅静

脉,股外侧浅静脉。

 

股三角 P88-89P93  

境界:

股三角位于大腿上部,为底朝上尖朝下的三角区。

其上界为腹股沟

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

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所形成的凹槽。

 

内容物:

股三角由内向外是“环境动人”,它们是:

股管(上口是股环)

、股静脉及其分支、股动脉、股神经。

还有,股深动、静脉也是其内容物

 

股管(femoral canal)P90P94   

在股静脉的内侧有一个潜在性的间隙,被淋巴结和脂肪所填充名股管。

管实际上是股鞘内侧格,呈三棱形,平均长度为1.5厘米,其上口是股环,

下口是个盲端,对着卵圆窝的内上份。

境界:

外侧壁是将股静脉与股环分

隔开的纤维隔,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耻骨肌筋膜。

 

股环(femoral ring)P90P94P146P148   

即股管的上口境界: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Cooper氏韧

带),内侧为陷窝韧带(Lacunar ligament)或称腔隙韧带,外侧为分隔

股静脉的纤维隔。

如果从腹膜腔内观察,首先看到一个腹膜凹陷,称为股

凹。

股凹是股环上口的位置,撕开腹膜,才能暴露股环上口。

股环下口是

个盲端,对着fossa ovalis(隐静脉裂孔),故有人称fossa ovalis为外

股环。

 

收肌管(adductor canal)P94   

该管位于大腿中1/3,缝匠肌(sartorius muscle)的深面,呈三棱形,长

为15厘米。

其前段为缝匠肌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长收肌

,大收肌。

管的上口与股三角的尖端相连,其下口为大收肌腱裂孔,可通

向腘窝。

在收肌管内含有:

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股内侧肌支,膝降

动脉(膝最上动脉)。

 

股鞘 (femoral sheath) P94  

股鞘是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包裹股动脉,股静脉上

端和腹股沟深淋巴结。

它上宽下窄,下端与血管壁的结缔组织融合。

鞘的

前壁由腹横筋膜延伸而来,后壁为髂筋膜。

股鞘长约3~4厘米,被两个纵

隔分为外中内三个格,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格容纳股静脉,内侧格形

成股管。

 

股疝P94P148   

凡是腹部脏器通过股管在股部形成的肿块均称为股疝。

女性骨盆宽阔,相

应地股环较大,故股疝多见,股疝都是从腹股沟韧带的深面下降到股部,

直达卵圆窝的上部,由于卵圆窝为阔筋膜上的一个弱点,因此股疝可以由

此突至皮下。

临床做股疝手术时要注意:

1 注意血管的走行,保护股静脉

 2 腹壁下动脉发出的异常闭孔动脉,行于陷窝韧带后上方,与髂内动脉发

出的闭孔动脉耻骨支吻合3 宜从腹部入路,在直视下手术可以避免损伤闭

孔动脉。

4  

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支分布于股三角区

皮肤)。

 

腘绳肌(hamstring muscles)P98   

大腿后区的肌肉内侧有位于浅层的半腱肌(semitendinousus muscle)和位

于深层的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muscle);外侧有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 muscle)。

他们共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胫,腓骨,都是由坐骨神

经支配的。

三者总称为腘绳肌。

 

坐骨大孔greater sciatic foramen(梨状肌上孔、梨状肌下孔)P99   

由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坐骨大切迹围成,为骨盆至臀区的通道。

其中

由梨状肌(piriformismuscle)通过。

该肌起自髂骨前外侧,止于股骨大转

子,将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份。

上份叫梨状肌上孔,下份叫梨状肌下孔。

1. 经过梨状肌上孔的血管神经:

臀上动静脉(superior gluteal A/V)

和臀上神经(superior gluteal N),它们主要走在臀中肌和臀小肌之间

,分支分布于臀大中小肌(臀上神经不支配臀大肌); 

2. 经过梨状肌下孔的血管神经:

由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sciatic N)

股后皮神经,臀下动静脉和臀下神经(臀下神经分布于臀大肌),闭孔内

肌神经(N to the obturator internus muscle),阴部内动静脉(inter

nal pudendal A/V)和阴部神经(pudendal N)。

三者出梨状肌下孔立即入坐

骨小孔至会阴。

 

腘窝P104  

境界:

菱形,其上界内侧为半腱肌,半腱肌肌腱,上界外侧为股二头肌腱

,其下界内,外侧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内容物:

由浅入深为胫神经(tibial N),腘静脉(popliteal V),腘动脉(

popliteal A)。

靠近腘窝的外侧缘由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通过(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都是坐骨神经的分支)。

 

腘窝脓肿扩散途径:

向上沿坐骨神经蔓延至股后区;沿着腘动静脉进入收

肌管;沿着胫后血管和胫神经进入小腿后区深部的筋膜鞘内,直达踝管;

沿胫前血管向前进入小腿的伸肌腱膜鞘内。

 

踝管P105   

位于内踝,跟腱,跟骨之间,屈肌支持带的深面。

在内踝和跟骨之间切开

屈肌支持带,该支持带向深面发出几个纤维性间隔,形成四个骨性纤维管

,总称为踝管。

踝管内由前向后为“胫趾动神?

nbsp;。

中间部分位于剑突下方

,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及

其系膜相邻,这些器官组成胃床。

胃底与隔和脾相邻。

 

血供:

主要来自腹腔动脉。

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吻合成胃小弯动脉弓。

网膜左动脉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成胃大弯动脉弓。

胃短动脉,起于脾动

脉末端或其分支,经胃脾韧供应胃底部。

胃的静脉基本与同名动脉伴行,

离开胃大弯、胃小弯后分别会入门静脉。

胃左静脉直接会入门静脉或经脾

静脉入门静脉,它通过食管静脉丛与汇入上腔静脉的奇静脉吻合,成门腔

静脉吻合。

胃右静脉发出一属支,幽门前静脉。

 

19.十二指肠、胰周围的A、V联属,及胆道的联属 P170 

起自腹主动脉的三个不成对脏支及其相应静脉:

腹腔动脉从胰的上缘发出

,它的分支脾动脉沿胰的上缘向左行,另一分支肝总动脉沿胰上缘向右行

肠系膜上动脉从胰的后方,起于腹主动脉的前壁,向下行跨过十二指肠

下水平部的前面而达到肠系膜根。

肠系膜下动脉起于十二指肠下水平部的

后方,从其下缘穿出向左下方斜行。

这三条不成对脏支的相应静脉构成门

静脉。

脾静脉行于胰体、胰尾的后面,在胰颈后面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

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可以注入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

 

腹主动脉的成对脏支:

左、右肾上腺动脉,肾动脉和精索内动脉(或卵巢

静脉)的起始点,亦都是位于胰腺的后面。

 

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下行入肝十二指肠韧带,与胆囊

管汇合成胆总管。

 

20.肾形态、位置、毗邻、血供。

(系161 新132 

形态:

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形似蚕豆。

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

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

br>称肾蒂,右短

左长。

 

位置:

位于脊柱两侧,贴附于腹后壁,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端平第3腰

椎;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端平第2腰椎。

由于肝右叶的存在,右肾低于

左肾1-2cm(约半个椎体)。

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第11肋斜过

左肾后面的上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女子一般较男子低半

个腰椎。

 

毗邻:

肾上方隔疏松结缔组织与肾上腺相邻。

左肾的内侧为腹主动脉,右

肾的内侧为下腔静脉,两肾的内后方分别为左、右腰交感干。

右肾的内侧

份与十二指肠紧贴,外侧份的上部与肝右叶相邻,有腹膜相隔,外侧份的

下部与结肠肝曲相贴,下端与空肠接触。

左肾的中份有胰横过;上份与胃

、脾相接触,有腹膜相隔;下份的内侧与空肠相邻,外侧与脾曲相贴。

后面,第十二肋斜行跨过左肾的中份,而右侧则跨过右肾的上份。

第十二

肋以上,肾隔隔肌于胸膜腔相邻;以下,与腹后壁的肌肉相贴。

 

血供:

肾动脉于肾静脉后上方经肾门入肾,有节段性(肾段)。

不经肾门

而在肾上端入肾的动脉称为上极动脉,下端入肾的为下极动脉。

肾内静脉

在肾窦内汇成2或3支,出肾门后则合为一干,走行于肾动脉的前方,横行

汇如下腔静脉。

 

21.请叙述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股管的位置、组成,并运用你所掌握的

解剖学知识,如何鉴别腹股沟斜疝、直?

藓凸绅蕖?

 

1.腹股沟管和腹股沟斜疝  

①位置:

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直上方,由外上向内下行走的肌肉筋膜裂隙

 

②组成(四壁二口):

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后壁为腹横筋膜(内侧有腹内

斜肌与腹横肌形成的联合腱/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

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凹槽。

外口/浅环为腹外斜肌腱膜裂孔,位于耻骨

结节外上方;内口/深环为腹横筋膜裂孔,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

 

③腹股沟斜疝:

睾丸动脉经腹股沟管降入阴囊,除睾丸固有鞘膜外,其他

鞘状突完全闭锁成鞘韧带。

若鞘状突未闭,与腹腔相通,腹腔结构经腹环

突入,形成斜疝;疝囊在精索被膜内,有疝颈。

 

2.腹股沟三角和腹股沟直疝 

位置:

腹壁下动脉内侧的三角区 

组成:

底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缘;外界为腹壁下动脉。

 

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三角内腹股沟管后壁只有一层腹横筋膜,薄弱。

腹腔

结构突出腹股沟管后壁,未经腹环,形成直疝;疝囊在精索被膜外,无疝

颈。

 

3.股管、股环和股疝 

位置:

股管为股鞘内侧格,为三棱形潜在腔系;股管的上口为股环。

 

组成:

股管前壁与阔筋膜融合,后壁与耻骨肌筋膜融合,外侧壁为股管股

静脉分隔鞘; 

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陷窝韧带,外侧为与

股静脉分隔纤维。

 

股疝:

腹腔结构经股环、股管突出卵圆窝。

 

4.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突出部位、是否经腹环、疝囊在精索被膜内

/外、有否疝颈。

 

腹股沟疝和股疝的区别:

腹股沟疝从腹股沟韧带上方突出;股疝从腹股沟

韧带下放突出。

 

22.肝外胆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最后开口于何处?

胆石比较容易嵌入哪些

部分?

(P166、新115 

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

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

合成肝总管,下行入肝十二指肠韧带,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胆总管继续下行经十二指肠球部后方,达胰头和十二指肠降部之间的沟内

,与胰管合并称为肝胰壶腹 hepatocancreatic ampulla(乏特氏壶腹,V

ater’s ampulla)。

肝胰壶腹借乳头小孔开口于十二指肠腔内。

 

胆囊颈部弯曲且细,位置较深,其起始部膨大,形成Hartmann囊,胆囊结

石多停留于此囊中。

胆囊管近胆囊的一端,由螺旋状粘膜皱襞称Heister瓣

,可是胆囊管不过度膨大或缩小,有利于胆汁的进入与排出,有时较大的

结石也常由于它的阻碍而嵌顿于此。

 

23.腹股沟管位置、形态、内容物及腹股沟疝鉴别。

P147-148 

腹股沟管  为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直上方,由外上向内下斜行的肌肉

筋膜裂隙,男性管内包含精索。

女性因骨盆较阔,腹股沟管略长,较狭窄

,包含子宫圆韧带。

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其外侧1/3部分有起自腹股沟韧

带的腹内斜肌的肌纤维加强。

后壁为腹横筋膜,其内侧部分有发育程度不

同的联合腱加强。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纤维。

下壁为腹股

沟韧带构成的凹槽。

外口(浅环或皮下环)为腹外斜肌腱膜形成一个三角

形薄弱裂孔,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上方。

内口(深环或腹环)为腹横筋膜向

外突出的圆孔,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

腹股沟疝(直疝、斜疝)P148 腹股沟区从腹膜腔向外看,可有腹壁下动脉

将其分为两个区域。

腹壁下动脉的体表投影为腹股沟中点至脐的连线。

环位于动脉外方,即相当于腹前壁内面的腹股沟外侧窝处。

凡腹膜腔内的

肠管或大网膜等又腹环处突出经腹股沟管,出皮下环而入阴囊者,称为腹

股沟斜疝。

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三角区成为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

s 三角),相当于腹前壁内面的腹股沟内侧窝处,其低界为腹股沟韧带,

内界为腹直肌外缘,外界为腹壁下动脉,在此处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

缘鱼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大小不等的间隙,腹股沟管喉壁只有一层腹横筋

膜,故为腹壁的潜在性薄弱区,如肠管、大网膜等由此处突出即称腹股沟

直疝。

 

  

24.阑尾的手术入路层次 

阑尾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外、中1/3,故以此为中心做一外上至内下的

斜行切口。

 

依次经过的结构为: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

筋膜;腹膜外组织;腹膜壁层。

 

在右髂区寻找阑尾。

若找不到,则沿结肠带向回盲部搜寻,于结肠带终点

可找到阑尾。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