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和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493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和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倒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和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倒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和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倒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和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倒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和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倒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和反思.docx

《倒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和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和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倒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和反思.docx

倒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和反思

《倒  数  的  认  识》 

新星小学赵义军

一、教学目标

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会求一个数包括整数(0除外),分数,小数的倒数。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说理和自学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倒数的求法。

难点:

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

关键:

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教学流程

(一)情景创设,明标定向,导入新课

出示:

呆——杏,吞——吴,旮——旯

师:

你发现了什么?

师:

那么在数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倒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生:

齐读课题

师:

通过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答略

师:

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二)经历活动,建构生成

出示计算(略)

生:

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

师:

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略)

师小结:

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生:

齐读

师:

你认为哪些字非常关键?

生:

乘积    1    两个数      互为

师:

带着这些关键字再次齐读。

生:

再次齐读

师:

举例:

×=1  谁与谁互为倒数?

生:

与互为倒数。

师:

你会说了吗?

跟同桌说一说其他几个?

生:

同桌互相说。

随后汇报(其他同学仔细听)

师:

你知道怎样求倒数了吗?

生: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

生: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

你能在举例说明吗?

生:

举例

师:

小结并板书: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

可是,老师又碰上一个问题,3的倒数是多少?

2和6的倒数又是多少?

生:

小组再次讨论,汇报

生2:

我还发现整数的倒数是整数分之一。

师:

对了。

你会求1和0的倒数了吗?

生:

1的倒数是      0的倒数是

师:

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师:

两种答案不一样了,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

也就是1,所以1的倒数是1。

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师:

小结并板书: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三)走进生活、解释应用

1、练习

2、填空

(1)×(    )=1

(2)的倒数是(    ),    和(    )互为倒数      4是(    )的倒数

(3)1的倒数是(  )    0(    )(有    没有)倒数

(4)a的倒数是(    )(a≠0)

(四)、反馈测评、铺垫孕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倒数的认识》说课

新星小学赵义军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的乘法》第三小节的内容。

它是在分数乘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

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归结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分数除法计算的关键,它沟通了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目标

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会求一个数包括整数(0除外),分数,小数的倒数。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说理和自学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倒数的求法。

难点:

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

关键:

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关键是理解倒数的意义,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在这里,我们要抓住的有三点,一个是“乘积是1”,第二个是“两个数”,第三个是“互为”。

一上课,教师就要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知识情境中去,要让学生对学习感到亲切、有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既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又激发起对新知识的热情。

情境教学法向来以它的趣味性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备受老师亲睐,这节课我也走了这条路线。

本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明标定向导入新课,发现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式学习法进行新课学习。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情景创设,明标定向

根据要抓住的三个关键点,我创设了几个颠倒的汉字,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汇报观察结果是汉字颠倒位置了,师点名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板书倒数的认识。

(二)经历活动,建构生成

这个环节分为两层,一是理解倒数的意义,二是得出求一个非零数的倒数的方法。

1、理解倒数的意义

(1)揭示倒数的意义。

通过教学活动,总结出,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说他们互为倒数。

并且板书在黑板上。

(2)思、议概念中的”互为”两个字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因为学生五年级学因数与倍数时认识过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这个问题对学生不是难题。

其意图是提醒学生的有意注意,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你认为要准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应该抓住哪几个关键词?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思维逐步深刻,而且渗透了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2、推导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1)小组讨论

找一个数的倒数有什么方法吗?

仔细观察这六组数,把你的方法和伙伴说一说,自己再找两个数用你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在前面经历了找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过程,接下来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倒数的求法已经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促使学生把感性认识抽象出方法,尝试运用简洁明了和较为严密的数学语言阐述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性的活动。

但是因为前面有成功的体验,所以学生都很乐意去尝试,用语言总结方法。

(2)全班交流

 1、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列2

 2、总结方法:

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3、强调1和0的倒数.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演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走进生活、解释应用

学生练习,本设计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用手势判断,进行辨析,训练说理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四)、反馈测评、铺垫孕伏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先闭着眼睛想一想,再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新星小学赵义军

教材中《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内容不多,首先是用几个颠倒的汉字来引出倒数的概念,然后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来总结出: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

进而对一些特殊的数求倒数,比如整数的倒数(1的倒数,0有倒数吗?

)。

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并且总结出: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3)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自然数;(4)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以上的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认为《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为以后分数的除法做准备的,然而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效果超出了我预期的准备。

一节40分钟的课,在20多分钟时学生已将上面的内容全部进行完成,而且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也是第一次教六年级,在题型的积累上很欠缺,使得在后面10多分钟的时间里只进行相同类型的练习就结束了这节课。

在课后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思,如果仅仅这样教这节课,那么浪费的时间太多了,虽然教材中这节课的内容就这么多,但是在考试中倒数知识方面的题却是很多形式,单凭上面老师教的东西学生来完成还是比较吃力的,有些题必须是老师引导才能完成的。

所以说,如果在当初的新授课中我将这些题型进行渗透,那么,在以后的练习中、考试中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自己来完成,我也不用将它作为一个新知识点来讲而又花费时间。

在课后的我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将与倒数的知识有关的题型全部整理出来,然后有进行了筛选,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题添补到这节课中来,题不能太难,因为毕竟这是一节新课,要考虑到学生的消化能力,但题必须有拓展性,对于以后的稍难的题一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根据前面的知识有能力完成的,而对于差一点的学生也不至于遇到这样的题而无从下手。

所以在选题上我比较慎重,题太难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会认为数学学习高不可攀,享受不到学习时收获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