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478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1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docx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docx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化合物A(C4Si4H8)与立方烷(C8H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

则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6B.5C.4D.3

2.下图为碘晶体晶胞结构。

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碘晶体为无限延伸的空间结构,是原子晶体

B.用切割法可知平均每个晶胞中有4个碘原子

C.碘晶体中的碘原子间存在非极性键和范德华力

D.碘分子的排列有2种不同的取向,2种取向不同的碘分子以4配位数交替配位形成层结构

3.镁粉是焰火、闪光粉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工业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气体中冷却,下列可作为冷却剂的是(  )

①空气②CO2③Ar④H2⑤N2⑥H2O

A.①②⑤⑥B.③④⑥C.③⑥D.③④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g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B.1molH2O2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NA

D.32gO2和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5.下列微粒的表示方法能确定为氧离子的是

A.168X2-B.

C.

D.

6.对可逆反应

,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7.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AlO2-、SiO32-、SO32-、CO32-、SO42-中的若干种离子。

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

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

C.K+、AlO2-和SiO32-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

D.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

8.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溴乙烷的水解反应B.实验室用乙醇制取乙烯

C.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D.油脂的氢化

9.原子结构模型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

1803年实心球模型→1897年葡萄干面包式模型→1911年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的轨道模型→20世纪初电子云的原子结构模型。

对轨道模型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

A.玻尔B.汤姆生C.卢瑟福D.道尔顿

10.采用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

分离出溴苯B.用装置

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C.用装置

制取乙烯D.用装置

制取乙酸乙酯

11.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B.溶解C.转移D.定容

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合铜离子的球棍模型,1个水合铜离子有2个配位键

B.

冰晶胞示意图,类似金刚石晶胞,冰晶胞内水分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C.

H原子的电子云图,由图可见H原子核外靠近核运动的电子多

D.

K与氧形成的某化合物晶胞,其中黑球为K+,由图可知该晶体化学式为KO2

13.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氯水、浓硝酸通常都要密封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B.盛溴的试剂瓶里加少量水以减少溴的挥发

C.钾、钠、白磷都应保存在水中

D.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所用铂丝,每次用完后用稀硫酸洗涤后再使用

14.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催化氧化又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消去产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3-OHB.

C.

D.

1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苯酚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后酸性大大增强

B.向Na2S2O3稀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S2O32﹣+2H+═SO2↑+S↓+H2O,利用产生浑浊的快慢或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测定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C.中和滴定中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基准物质来标定NaOH溶液,这是因为邻苯二甲酸氢钾纯度高,组成稳定,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D.实验室里吸入刺激性的氯气、氯化氢气体中毒时,可吸入少量酒精或乙醚的混合蒸气解毒

1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电子对的是(  )

A.H2OB.H3O+C.NH3D.NH4+

17.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在amol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N=2a×6.02×1023

B.热稳定性:

MgCO3>CaCO3

C.熔点:

MgO

D.沸点:

Na

18.下列有机物分子中,不可能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的是

A.

B.

C.

D.

19.(6分)常温常压下,下列化合物以固态存在的是

A.丙炔B.甲醛C.一氯甲烷D.苯酚

20.(6分)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含“手性碳原子”的物质通常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称为光学活性),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使

分子失去光学活性的是

A.H2B.CH3COOHC.O2/CuD.NaOH溶液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生成lmol液态水的反应热为-57.3kJ/mol)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2

2

20.2

20.4

23.4

3

20.4

20.6

23.6

4

20.1

20.3

26.9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5)利用简易量热计测量室温下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实验精度的是(_______)

A.利用移液管(精确至0.01mL)代替量筒(精确至0.1mL)量取反应液

B.快速将两溶液混合,匀速搅拌并记录最高温度

C.在内、外筒之间填充隔热物质,防止热量损失

D.用量程为500℃的温度计代替量程为100℃的温度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为了测定某有机物A的结构,做如下实验:

①将2.3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0.1molCO2和2.7g水。

②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得如图(Ⅰ)所示的质谱图。

③用核磁共振仪处理该化合物,得到如图(Ⅱ)所示图谱,图中三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

2:

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2)有机物A的实验式是________。

(3)A的分子式是________。

(4)推测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A中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3.(8分)氯磺酰氰酯(结构简式为

)是一种多用途的有机合成试剂,在HClO4-NaClO4介质中,K5[Co3+O4W12O36](简写为Co3+W)可催化合成氯磺酰氰酯。

(1)基态钴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组成HClO4-NaClO4的4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磺酰氰酯分子中硫原子和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个氯磺酰氰酯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氯磺酰氰酯中5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3)ClO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一种由铁、碳形成的间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碳原子位于铁原子形成的八面体的中心,每个铁原子又为两个八面体共用,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5)电石(CaC2)是制备氯化氰(ClCN)的重要原料。

四方相碳化钙(CaC2)的晶胞结构如上图2所示,其晶胞参数分别为a、b、c,且a=b,c=640 pm。

已知四方相碳化钙的密度为1.85g·cm-3,[C≡C]2-中键长为120pm,则成键的碳原子与钙原子的距离为________pm和_______ pm。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6×1023)

24.(10分)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存在的离子有:

Na+、A2-、HA-、H+、OH-,存在的分子有H2O、H2A。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H2A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若溶液M由10mL2mol·L-1NaHA溶液与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则溶液M的pH________7(填“<”、“>”或“=”),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已知常温下Ksp(BaA)=1.8×10-10,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1mol·L-1BaCl2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Ba2+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3)若溶液M有下列三种情况:

①0.01mol·L-1的H2A溶液;②0.01mol·L-1的NaHA溶液;③0.02mol·L-1的HCl与0.04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则三种情况的溶液中H2A分子浓度最大的为________;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溶液M由pH=3的H2A溶液V1 mL与pH=11的NaOH溶液V2 mL混合反应而得,混合溶液c(H+)/c(OH-)=104,V1与V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或“均有可能”)。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化合物A中含有两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分别为与碳原子和硅原子连接,所以其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

共4种。

答案选C。

2.D

【解析】

【详解】

A.碘晶体为无限延伸的空间结构,构成微粒为分子,是分子晶体,A项错误;

B.用均摊法计算:

该晶胞中,顶点碘分子有8个数,为8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碘分子有

属于该晶胞;面心碘分子有6个,为2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碘分子有

属于该晶胞数,则一共有碘分子数为

,因此平均每个晶胞中有4个碘分子,即有8个碘原子,故B错误;

C.碘晶体中的碘原子间存在I-I非极性键,且晶体中碘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不是碘原子之间,C项错误;

D.碘分子的排列有2种不同的取向,在顶点和面心不同,2种取向不同的碘分子以4配位数交替配位形成层结构,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D。

3.D

【解析】

【详解】

①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氧化镁和氮化镁,不能作为冷却剂;

②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不能作为冷却剂;

③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与镁反应,能作为冷却剂;

④H2不与镁反应,能作为冷却剂;

⑤氮气能与镁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Mg3N2,不能作为冷却剂;

⑥加热时镁能与水反应,不能作为冷却剂;

答案选D。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D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n(D2O)=

=0.9mol,18gD2O所含电子物质的量为9mol,A项错误;

B.H2O2的结构式为H-O-O-H,1molH2O2中含有极性键物质的量为2mol,B项错误;

C.标准状况下CCl4呈液态,不能用22.4L/mol计算CCl4物质的量,C项错误;

D.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32gO2和O3的混合物中含n(O)=

=2mol,32gO2和O3的混合物中含氧原子数为2NA,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中心的计算,涉及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气体摩尔体积、混合物的计算。

注意22.4L/mol只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由气体体积计算气体分子物质的量,

5.A

【解析】

【详解】

A.168X2-表示质子数为8,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为氧离子,A正确;

B.

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可能为硫离子,B错误;

C.

可能为Ne原子,或氧离子,C错误;

D.

表示为硫离子,D错误;

答案为A

6.A

【解析】

【详解】

A.只增加氧气的浓度,则正反应速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图象吻合,A正确;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图象不符,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但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所用时间较少,图象不符,C错误;

D.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所用时间减少,但平衡不移动,图象不符,D错误;

答案选A。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加HCl有气体说明有CO32-或SO32-,或两者都有,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两者都有,一定不存在和碳酸根或亚硫酸根离子不共存的离子,所以不存在Mg2+、Al3+离子,加盐酸有沉淀,说明一定有SiO32-离子,硅酸是沉淀,加入过量氨水(提供OH-)有沉淀生成,只能是氢氧化铝沉淀,说明此时溶液中存在铝离子,但是原来溶液中的铝离子一定不能存在,所以该铝离子是偏铝酸根离子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所以,一定存在AlO2-离子,要保证溶液电中性,只有K+这一种阳离子,所以一定存在K+离子,

A.加HCl有气体说明有CO32-或SO32-,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两者的混合气体,则气体甲不一定是纯净物,故A错误;

B.由于加入的盐酸过量,生成的沉淀甲为硅酸,不会含有硅酸镁,故B错误;

C.溶液中一定含有K+、AlO2-和SiO32-,故C正确;

D.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不能确定,CO32-可能存在,故D错误;

故选:

C。

8.A

【解析】分析: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

A.溴乙烷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属于取代反应,A正确;

B.实验室用乙醇制取乙烯发生的是羟基的消去反应,B错误;

C.葡萄糖含有醛基,与银氨溶液反应发生的是氧化反应,C错误;

D.油脂的氢化发生的是加成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9.A

【解析】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即原子结构的实心球模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之后提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20世纪初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

综上分析,对轨道模型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玻尔,故选A。

10.A

【解析】

【详解】

A.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水和溴苯不互溶,所以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A正确;

B.由于电石不纯,生成的乙炔中含有H2S等气体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验证乙炔的还原性,B错误;

C.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热需要170℃,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温度计应该插入混合溶液中,C错误;

D.乙酸乙酯易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D错误;

答案选A。

11.B

【解析】

【详解】

A、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是左物右码,A错误;

B、固体溶解在烧杯中进行,B正确;

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

D、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容量瓶中,D错误。

答案选B。

12.D

【解析】

【详解】

A.

水合铜离子的球棍模型,1个水合铜离子有4个配位键,A错误;

B.冰晶胞内水分子间主要以氢键结合,分子间没有形成共价键,B错误;

C.

H原子的电子云图,由图可见H原子核外靠近核运动的电子出现的机率大,C错误;

D.

K与氧形成的某化合物晶胞,其中黑球为K+,由图可知K的个数=8

+6

=4,过氧根离子=12

+1=4,该晶体化学式为KO2,D正确;

答案为D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过氧化钠受热稳定,只要密封保存就可以了,不必放在棕色试剂瓶中,A错误;为防溴挥发,通常加少量水液封液溴,B正确;钾、钠能与水反应,很明显不能保存在水中,白磷通常保存在水中,C错误;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所用铂丝,每次用完后用稀盐酸洗涤后再使用,不用稀硫酸洗涤的原因是硫酸盐一般受热不挥发,影响下次实验,D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试剂的保存及焰色反应的基本操作。

14.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醇的性质,掌握反应中的断键位置。

详解:

A.甲醇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错误;B.该物质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也能发生消去反应,但是消去产物只有丙烯一种,故错误;C.该物质不能发生催化氧化,故错误;D.该物质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也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或2-丁烯,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醇的催化氧化或消去反应都有结构的要求。

若羟基连接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则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若羟基连接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则能发生消去反应。

15.B

【解析】

【详解】

A、苯酚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后会生成H3[Fe(C6H5O)6]和HCl,HCl为强酸,所以溶液的酸性增强,故A正确;B、S2O32-+2H+═SO2↑+S↓+H2O反应中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沉淀或气体无法定量测定,所以向Na2S2O3稀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S2O32-+2H+═SO2↑+S↓+H2O,不能利用产生浑浊的快慢或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测定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故B错误;C、邻苯二甲酸氢钾纯度高,组成稳定,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容易精确称量和配制容易,常作标准溶液,所以能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基准物质来标定NaOH溶液,故C正确;D、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或乙醚的混合蒸气解毒,吸入少量符合实验室毒气解毒方法,故D正确;故选B。

16.D

【解析】

【详解】

根据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的公式可知:

A项,

;B项,

;C项,

;D项,

;答案选D。

17.A

【解析】

【详解】

A.在金刚石中,每个C原子与其他4个C原子共用4个C-C键,相当于每个C原子占有4×

=2个C-C键,则amol金刚石含2amolC-C键,故A正确;B.Mg,Ca为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形成碳酸盐时阳离子电荷数相同,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极化能力越强,越容易夺取CO32-中的O,造成碳酸盐热稳定性下降,所以热稳定性:

MgCO3<CaCO3,故B错误;C.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氧化镁的晶格能大于氯化镁的晶格能,所以晶体熔点由高到低:

MgO>MgCl2,故C错误;D.钠和钾属于同族元素,原子半径Na

Na>K,故D错误;故选A。

18.B

【解析】

【详解】

A.

分子中平面分子,分子在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A不符合题意;

B.甲苯可看作是苯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甲基取代产生的物质,也可以看成是甲烷分子中的1个H原子被苯基取代产生的物质。

苯分子是平面分子,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若某一平面通过C原子,分子中最多有2个顶点在同一平面,因此甲苯分子中不可能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符合题意;

C.苯乙烯可看作是苯分子中的H原子被乙烯基-CH=CH2取代产生的物质,由于苯分子、乙烯分子都是平面分子,两个平面共直线,可能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不符合题意;

D.苯乙炔可看作中苯分子中的1个H原子被乙炔基-C≡CH取代产生的物质,乙炔中与苯环连接的C原子取代苯分子中H原子的位置,在苯分子的平面内,由于苯分子是平面分子,乙炔是直线型分子,一条直线上2点在某一平面上,则直线上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上,因此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9.D

【解析】

【详解】

A.常温常压下,丙炔为气态,选项A不符合;B.常温常压下,甲醛为气态,选项B不符合;C.常温常压下,一氯甲烷为气态,选项C不符合;D.常温常压下,苯酚为无色或白色晶体,选项D符合。

答案选D。

2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H2在一定条件下与醛基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OH,失去光学活性,错误;

B、CH3COOH与醇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不失去光学活性,正确;

C、—CH2OH在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醛基,失去光学活性,错误;

D、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2OH,失去光学活性,错误。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HCl(aq)+NaOH(aq)=NaCl(aq)+H2O(l)△H=-57.3kJ/mol△H1=△H2<△H3-51.8kJ/mol不相等相等D

【解析】

【详解】

(1)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Cl(aq)+NaOH(aq)=NaCl(aq)+H2O(l)△H=-57.3kJ/mol;

(2)NaOH、Ca(OH)2都属于强碱,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57.3kJ;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的,稀氨水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57.3kJ,放热反应的∆H<0,所以△H1=△H2<△H3;

(3)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1℃,反应后温度为:

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

3.1℃;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

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

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反应后温度为:

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

3.1℃;第4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2℃,反应后温度为:

26.9℃,反应前后温度差为:

6.7℃,误差太大,舍去;则实验中平均温度差为3.1℃,50mL的0.50mol/L盐酸与5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1℃=12958J=1.2958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为:

1.2958kJ,所以生成1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