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布艺校本课程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380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彩布艺校本课程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多彩布艺校本课程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多彩布艺校本课程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多彩布艺校本课程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多彩布艺校本课程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彩布艺校本课程备课.docx

《多彩布艺校本课程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彩布艺校本课程备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彩布艺校本课程备课.docx

多彩布艺校本课程备课

整体备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能通过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布艺作品,领略布艺作品的艺术美感。

3.学生了解布艺制作的材料、方法和工具。

4.学生能够用碎布拼贴的方法制作一幅装饰画。

5.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或一套漂亮的布娃娃。

6.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或一套可爱的玩偶。

7.学生能够尝试为生活的中的几件旧物品穿上“新装”。

8.学生能够利用搜集到的废旧布片,和同学一起设计一款自己喜欢的布包。

9.学生能够利用布片或旧毛巾制作一个多用挂袋。

10.学生能用彩袜制作出可爱的小动物。

11.认识不织布,并能用不织布制作各种物品。

导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2.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出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3.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计安排课时36——38课时。

1.多彩“布”世界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布艺作品,领略布艺作品的艺术美感。

2.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布艺作品图片、资料及布艺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各钟布艺作品图片、资料及布艺作品。

2.教师出示课件,通过欣赏布艺图片,让学生感受布艺的美。

教师导出课题——1《多彩“布”世界》。

二、课内探究

1.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各钟布艺作品图片、资料及布艺作品,进行欣赏。

2.小组同学结合欣赏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3.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了解布艺的分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布艺在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后提升

课后注意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布艺进行装饰?

效果如何?

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布艺作品,领略布艺作品的艺术美感。

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2.布艺制作的材料、方法和工具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布艺制作的材料、方法和工具。

2.学生了解布艺还是一种变废为美的工艺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的各种布艺制作材料和工具、学生制作的几件布艺作品。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课前学生搜集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作品和制作工具。

2.教师课件展示几件变废为美的布艺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这么多可爱的布艺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都使用了哪些材料、工具和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布艺制作的材料、方法和工具》

二、课内探究

1.学生把带来的布艺作品进行交换欣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作品都使用了哪些材料?

使用了什么方法和工具?

3.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布艺制作的材料、方法和工具都有哪些?

4.教师出示一个做好的布艺作品,让学生看一看这件作品都使用了哪些材料、哪些方法和工具?

5.学生结合自己带来的工具材料,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指出作品中的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三、课后提升

课后广泛搜集布艺制作的素材与材料,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了解了布艺制作的材料、方法和工具,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变废为美的乐趣,教学效果良好。

3.拼拼贴贴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碎布拼贴的方法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步骤与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各种废旧布料、剪刀、胶水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学生课前搜集布贴画的相关资料。

2.教师课件展示几组布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出示课题——《拼拼贴贴》

二、课内探究

1.学生小组交流了解到的布贴画的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对布贴画的了解。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布贴画的知识:

布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民间广泛流传,它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又叫“拔花”,它以粗布为原材料,以剪代笔,以布为色创作而成的一种装饰画,自元明清以来,北京已成为布艺产品制作的中心,所以布贴这一具有民族传统的手工产品亦被称“国粹”。

布贴画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因此它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它可以美化校园、可以装饰家庭,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搜集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能力。

4.教师出示几幅布贴画作品,学生欣赏并思考布贴画的制作步骤。

制作步骤:

第一步:

把绘制好的图案,用复印纸印制到硬纸板上按照图的各部分剪下。

第二步:

按照部件的要求,把不同的布粘好,再沿着边缘剪下。

第三步:

把剪好的各部分,按照设计时的图案,粘好。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制作一幅漂亮的布贴画。

6.学生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三、课后提升

课后通过参加民间艺术展或通过网络欣赏、了解更多的布贴画作品。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布贴画的制作步骤与技巧,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讨论解决,学生用碎布拼贴的装饰画精美、有趣,教学效果良好。

4.百变俏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或一套漂亮的布娃娃。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布娃娃或布娃娃的图片资料及各种布艺制作材料、课件、手工布娃娃。

课时:

6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学生课前搜集布娃娃或布娃娃的图片资料。

2.教师课件出示几组布娃娃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这么漂亮的布娃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百变俏娃》

二、课内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课前搜集的布娃娃作品,并对课前搜集的布娃娃的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布娃娃的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

3.教师展示几个手工布娃娃师生总结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

4.学生结合自己小组所带的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或一套漂亮的布娃娃。

5.小组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三、课后提升

课后通过参加民间艺术展或通过网络欣赏、了解更多的布娃娃作品。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或一套漂亮的布娃娃。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5.玩偶总动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玩偶。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玩偶或玩偶的图片资料及各种布艺制作材料、课件、手工玩偶。

课时:

6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学生课前搜集玩偶或玩偶的图片资料。

2.教师课件出示几组学生玩偶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这么漂亮的玩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玩偶总动员》

二、课内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课前搜集的作玩偶品,并对课前搜集的玩偶的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的玩偶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

3.教师展示几个手工玩偶,师生总结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

4.学生结合自己小组所带的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玩偶。

5.小组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三、课后提升

课后通过参加民间艺术展或通过网络欣赏、了解更多的玩偶作品。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玩偶,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遇到的问题自主探究解决,并能大胆的进行创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6.我们的新装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为旧物片制作一件“新装”。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旧物品、各种废旧布料、剪刀等。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学生课前搜集旧物品。

2.教师课件出示几件物品包装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这么漂亮的包装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我们”的新装》

二、课内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物品的包装方法与材料。

2.教师展示几个包装精美的物品,师生总结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

3.学生结合自己小组所带的材料、旧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为旧物品穿上“新装”。

4.小组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三、课后提升

课后通过参加民间艺术展或通过网络欣赏、了解更多的包装创意。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为旧物品制作一件“新装”,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遇到的问题自主探究解决,并能大胆的进行创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7.多彩布包

1.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布包。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布包的图片资料及各种布艺制作的材料、课件、手工布包。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学生课前搜集布包的图片资料。

2.教师课件出示几组布包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这么漂亮的布包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多彩布包》

二、课内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课前搜集的布包作品,并对课前搜集的布包的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布包的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

3.教师展示几个手工布包,师生总结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

4.学生结合自己小组所带的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布包。

5.小组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三、课后提升

课后通过参加民间艺术展或通过网络欣赏、了解更多的手工布包作品。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布包。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遇到的问题自主探究解决,并能大胆的进行创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8.多用挂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多用挂袋。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挂袋图片资料及各种布艺制作材料、课件、手工制作的挂袋。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学生课前搜集挂袋的图片资料。

2.教师课件出示挂袋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这么漂亮的挂袋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多用挂袋》

二、课内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课前搜集的多用挂袋作品,并对课前搜集的多用挂袋的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多用挂袋的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

3.教师展示几个手工多用挂袋,师生总结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

4.学生结合自己小组所带的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多用挂袋。

5.小组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三、课后提升

课后通过参加民间艺术展或通过网络欣赏、了解更多的多用挂袋作品。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多用挂袋。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遇到的问题自主探究解决,并能大胆的进行创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9.彩袜“大变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彩袜制作可爱的小动物。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以及学生课前收集的彩袜、各种布艺装饰材料。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学生课前搜集彩袜制作的动物图片资料。

2.教师课件出示几组彩袜制作的小动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这么漂亮的小动物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彩袜“大变身”》

二、课内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课前搜集的彩袜作品,并对课前搜集的彩袜作品的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彩袜来制作小动物所应使用的材料与制作步骤。

3.教师展示几个彩袜动物作品,师生总结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

4.学生结合自己小组所带的彩袜等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小动物

5.小组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三、课后提升

课后通过参加民间艺术展或通过网络欣赏、了解更多的彩袜作品。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彩袜等多种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遇到的问题自主探究解决,并能大胆的进行创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10.认识不织布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什么是不织布?

2.学生了解不织布手工的特点及常见的针法、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熟练练习不织布的各种针法。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色彩的不织布、制作工具。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课前学生搜集各种色彩的不织布及不织布作品、制作工具。

2.教师课件展示几件不织布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这么多可爱的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都使用了哪些材料、工具和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认识“不织布”》

二、课内探究

1.学生把带来的不织布作品进行交换欣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作品都使用了哪些材料?

使用了什么方法和工具?

3.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不织布作品的材料、方法和工具都有哪些?

4.课件出示不织布作品的常见针法,学生熟练练习。

5.教师结合学生的练习进行循环指导,指出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课后提升

课后广泛搜集不织布制作的素材与材料,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了解了不织布的特点以及不织布制作的方法和工具,熟练练习了不织布的几种常见针法,教学效果良好。

11.百变“不织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可爱的“不织布”作品。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不织布作品以及各种色彩的不织布、针线、剪刀等。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教师课件展示几件不织布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除了这些作品,不织布还可以千变万化,制作出哪些可爱的形象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百变“不织布”》

二、课内探究

1.学生把带来的不织布作品进行交换欣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作品都使用了哪些材料?

使用了什么方法和工具?

3.学生结合自己小组所带的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好看的“不织布”作品。

5.小组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三、课后提升

课后通过参加民间艺术展或通过网络欣赏、了解更多的“不织布”作品。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可爱的“不织布”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遇到的问题自主探究解决,并能大胆的进行创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