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092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0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版.docx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版.docx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__________________千米。

2.地球的最大周长是__________________千米。

3.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

(2)纬线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

()

(3)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

(4)率队完成环球壮举的是哥伦布。

()

4.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

A.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

B.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形状

C.了解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D.认识经纬线长短的变化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关于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度最大值为90°B.经度最大值为180°

C.经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小D.经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2.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

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

3.下列符合“东半球、中纬度、北半球”三个条件的是()

A.20°W、0°B.45°W、0°

C.165°E、45°ND.19°W、45°N

4.读图1-1“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1

(1)被赤道穿过的大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_洲。

中国位_____________于半球和_____________半球。

5.连线题。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纬线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地轴地球自转轴

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快乐时光

两支军队正在激战,一名士兵突然转头就跑,长官大声质问为什么撤退?

士兵回答:

“报告长官,地球是圆的,我从地球的另外一面绕到敌人后面去偷袭!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有关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B.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圆圈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地球仪上可画360条经线

2.北纬45°习惯上的表示方法是()

A.45°EB.45°WC.45°ND.45°S

3.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4.读图1-2,完成下列问题。

图1-2

(1)A点位于_____________(东或西)半球;B点位于_____________半球(南或北)。

(2)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

(3)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纬度_____________、经度_____________。

(4)若甲、乙两人分别从B、C两地出发,匀速向南运动,那么两人在_____________附近距离最远,在_____________相会。

5.读图1-3,完成下列问题。

图1-3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四点中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

6.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则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

C.东经160°,纬度0°D.西经20°,纬度0°

7.与地球上55°N、100°E点通过地心对称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

8.读图1-4,完成下列问题。

图1-4

(1)写出A、B、C、D各点的经纬度位置。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写出B、C、D点所在的半球(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

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于()

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

C.太阳的照射D.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2.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A.66.5°B.23.5°C.0°D.90°

3.地球的公转产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A.昼夜交替B.五带的划分

C.四季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

A.一年一天B.一天一年

C.一年一月D.一月一年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A.昼夜长短不同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极昼极夜现象D.四季变化现象

3.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值()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4.有关北京所处的五带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直射B.有极昼现象

C.有四季变化现象D.有极夜现象

5.填表对比五带的不同。

比较项目

范围

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温带

寒带

快乐时光

围篱笆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

“我现在是在外面。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我国某地的一口井,每年有两天太阳光线直射井底,该地的纬度是()

A.30°SB.30°NC.20°SD.20°N

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黑夜比白昼长,且黑夜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D.冬至日—春分日

3.假如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

A.热带范围变大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D.五带范围不变

4.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B.我国北方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5.北京的小明在早晨的时候打电话向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道晚安,这是因为()

A.纽约位于西半球、夜半球B.北京位于东半球、昼半球

C.纽约位于东半球、夜半球D.北京位于西半球、昼半球

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D.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7.读图1-5“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5

当地球运转到甲点以后半年内,武汉从昼长于夜的半年转变成昼短于夜的半年,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9.(山东青岛一模)读图1-6,完成下列问题。

图1-6

(1)请在图中标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

(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这天是____________(日期),北半球的_________(节气),这天北半球______________长______________短,南极圈内为______________,赤道上昼夜______________。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地图的要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例尺表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比值,也叫缩尺

B.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地图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等

C.地图上,总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D.地图是平面的,所以没法表示高度和深度

3.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______________;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______________。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______________,用蓝色表示______________,用黄色和橙色表示______________。

2.在野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______________,背朝______________,这样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3.写出下列比例尺的形式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1∶1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4.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较大的一幅是()

A.所画的内容较详细B.所画的地区范围较大

C.所画的内容较简略D.所画的地图较大

5.图1-7中两幅图是同一学校的两位同学绘制的该校平面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

图1-7

(1)两位同学在相同大小的纸张上,绘制同一学校平面图的大小却不同,原因在于_________,具体地说,甲图比乙图_______________。

(2)已知人工湖在校园的西北部,请你在甲图中绘出指向标。

(3)如果该校在北京,为了遮阳,那么乙图中教学楼的________________(上、下)侧窗最应该挂窗帘。

 

快乐时光

老师问:

“如果将地图的比例尺缩小1倍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小明不自觉地笑了,说:

“那还不把人挤扁了?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有关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连接南北两极B.经线南北对称相等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经线最大的度数是360°

2.绘制一幅某学校或某乡镇地图,要选用较_____________比例尺;而要绘制一幅世界地图,要选用_____________比例尺。

3.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

A.甲图表示的实地地域范围比乙图广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

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

4.把比例尺十万分之一的地图放大1倍,那么()

A.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B.新图的图幅面积是原图的2倍

C.新图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0米D.新图的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5.下列地图中,最能直观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A.等高线图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D.平面示意图

6.图1-8中虚线和字母A、B表示地形部位。

地形部位名称和图序相符的是()

图1-8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7.读“等高线地形图”(图1-9),完成下列问题。

图1-9

(1)仅从地形方面考虑,从王村到赵庄的四条路线中,最容易到达的是_____________(填数码)。

(2)赵庄在王村的_____________方向。

(3)如果该图的比例尺是1∶50000,赵庄与王村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___米。

8.根据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10

A

B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地理事物详略

七年级地理同步练习老师版

(地球和地图)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严格地说,地球的形状是一个………………………………………………………………(D)

A.正球体B.球体C.圆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错误的是……………………………………………………………(B)

A.本初子午线就是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B.本初子午线就是180°经线

C.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D.本初子午线就是0°经线

4、赤道是…………………………………………………………………………………………(C)

A.划分经度的起点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90°纬线

5、与13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A)

A.50°WB.50°EC.130°WD.180°

6、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B)

A.赤道B.20°W经线和160°E经线

C.20°E经线和160°W经线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7、下列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A)

A.东经10°、北纬28°B.西经2l°、南纬20°

C.东经170°、北纬l0°D.东经150°、北纬32°

8、地球上的一点,其南侧是寒带,北侧是温带,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该点的经纬度是……………………………………………………………………………………………(D)

A.66.5°N、160°EB.23.5°N、20°W

C.23.5°S、20°ED.66.5°S、160°E

9、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界是……………………………………………………(C)

A.23.5°SB.23.5°NC.66.5°SD.66.5°N

10、一天中,校园里升旗杆的影子长短有变化,主要原因是………………………………(B)

A.地球是个球体B.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C.地球上有五带分布D.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1l、教学楼位于升旗台的什么方向…………………………(C)

A.西南B.西北C.东北D.东南

12、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内容最详细的是……(D)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福建地图D.泉州地图

13、毛泽东在诗词中写道:

“坐地日行八万里”。

诗句中的“地”指………………………(C)

A.本初子午线B.180°经线C.赤道D.极点

14、每年的6、7、8三个月是南半球的………………………………………………………(D)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5、下列地理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B)

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昼夜交替C.二分至二至日的产生D.四季交替

1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点是………………………………………………………………(B)

A.周期相同B.方向相同C.旋转中心相同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

17、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B)

A.一小时B.一天C一个月D.一年

18.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B)

A.23.5°SB.赤道C.66.5°N或66.5°SD.23.5°N

19、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处的温度带是…………………………………………………………(C)

A.北寒带B.南温带C.北温带D.热带

20、下列有关北京(116°E,40°N)的叙述,错误的是……………………………………………(C)

A.位于北温带B.位于东半球C.有阳光直射现象D.无极昼极夜现象

21、下列四个图例中,错误的是…………………………………………………………………(C)

 

22、标有指向标的地图,箭头一般指向………………………………………………………(A)

A.正北B.正东C.正西D.正南

23、以下四个节日中,泉州市白昼时间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C)

A.教师节B.圣诞节C.儿童节D.国庆节

24、在表示某一地区的四幅地图中,当图幅大小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B)

A.1:

500000B.1:

50000C.1:

5000000D.1:

50000000

25.假如你向朋友介绍泉州名胜古迹,应该选择的地图是…………………………………(D)

A.福建地图B.世界地图C.泉州地形图D.泉州交通旅游图

二、综合题:

(50分)

1、读右图,回答问题:

(16分)

(1)a经线又称为本初子午线,b纬线又称

为北极圈,它是五带中北寒带和北温带

带的分界线。

(2)A的经度是40°E,纬度是20°N;D的经度是80°E,纬度是23。

5°N。

(3)B点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4)B点在D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B点的

东北方向。

(5)A、B、C三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是A,位于中纬度的是B。

(6)A、B、C三点中,在一年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C,四季变化明显的是B。

2、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比较A、B两幅地图,B比例尺

较大,A的范围大,B的内

容详细请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B图幅所跨的经纬度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大(2分)

(2)A、B两点的地理坐标为A30°W、70°S

B125°E、7°N

3、读右图“地球某种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本图表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

周所需的时间是1年。

(2)在地球运动轨道处的短线上补绘箭头,以正确表示地球

此种运动的方向。

(3)当地球运动到B位置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节气),大约是6月22日前后。

(4)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C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重要纬线),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5)泉州地区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是(D)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6)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4、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1)北寒带的南界是北极圈;南温带介于

南回归线纬线和南极圈纬线之间,

热带介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之间。

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

的界线。

(2)五带中,地面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是

热带,没有太阳直射,也

没有极昼和极夜,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有极昼和极夜的是寒带。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无。

(4)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C)

A.有无太阳的直射和斜射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D.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第一章综合练习一

一、选择题

1.甲地(40°N,20°E)位于乙地(20°N,40°E)的()方向。

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A.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

C.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

D.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肯定会有东西之分

3.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D.分层设色地形图

4.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5.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低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   )

   A、鞍部     B、山脊       C、陡崖        D、山谷

7.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A.10380米B.1532米C.7324D.8380米

8.1m2的墙壁上,绘制某中学规划图,采用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A.1:

500B.1:

50000C.1:

10000D.1:

150000

9.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

10.在一幅比例尺为1:

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某河流的长度为50厘米,则这条河的长度是()。

A.1250B.1250千米C.250千米D.750千米

二、填空题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即、、。

2.甲、乙两地实地距离为80千米,将其表示在地图上的距离为5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3.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定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定方向;在既无指向标;也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一般是用“、”来确定。

4.地图的语言,包括多种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6.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包容地区的范围愈小则选用比例尺应愈;在所画地区范围相等的情况下,图幅愈小,则比例尺愈。

7.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即和。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标的高度为。

三、读图题

1、.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1.3-17所示)回答: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

简述理由。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米。

D点的地形类型是。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

B点的图上距离为1

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

 

2.读图1.3-28,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登山路线.请判断:

(1)沿线修建公路省力,原因是。

(2)A、B两座山顶之间有高山电览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B山到A山大约分钟。

(已知比例尺为1:

100000)

3.读图1.3-29,回答问题:

(1)汽车的行驶方向由向出村后再

折向。

(2)河流大致流向方。

(3)村庄在小河的面,林地在村庄的面,耕地在林地的面。

4、把下图的等高线图与表示其形态的地形素描图用直线连起来。

 

5.下图是地形素描图和地形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等高线图中等高距是________米。

(2)在下列空格内,写出地形部位的名称并在等高线图中标出①②③④⑤⑥: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6.据图分析:

(1)仅从地形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