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828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docx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docx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

  

  第二时

  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一些蔬果实物,教学、教师演示的工具与纸张。

  教学过程

  引入学习。

  

(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上节中学生的优秀作业,简要点评优点。

  

(2)提出生活中的蔬菜与水果是十分生动好看的,今天这节是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来创作一幅蔬果作品。

  (3)揭示题:

《我们笔下的蔬果》。

  2观察比较,感受分析。

  

(1)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与水果的实物,也可以是图片资料,请学生观察与感受:

你觉得这些蔬菜与水果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如果要表现它们的美,我们应抓住它们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补充小结:

形状、颜色、质感、味道等,教师要肯定与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这些蔬果实物相应的齐白石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

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与比较,生活中真实的蔬果与齐白石笔下的蔬果有什么不同?

在表现时他做了什么努力?

这样表现有什么意义?

  展开小组讨论与交流,进行集体汇报,教师完善总结:

如“抓住特点与结构”、“巧妙运用笔法与墨色”、“追求墨色韵味”等。

  2研究表现,指导方法。

  

(1)把一些蔬菜与水果的实物分到各个学生小组,请学生观察与思考,提出几种水墨表现的方法,并做简单的尝试,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请每个小组把自己研究与尝试的方法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展示,汇报自己的理解与设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应的交流。

教师充分地肯定学生研究出来的表现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补充与说明,完善学生的表现方法。

  

(2)教师出示一些基本的表现技法图,进行总结:

表现自己的生动感受、进行笔墨的构想、画出自己的理解等。

  3鼓励学生创作,布置作业。

  提出要求: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与水果,构思一个有意思的画面。

要注意画面位置的安排,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也可以参照齐白石作品中的一些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意,谁的作品表现出了水墨画的味道与蔬果的美感。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与评价。

  每个小组开展作品的推选活动,把推选出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介绍推选的理由。

  对被推选的作品进行集体的评价活动,可以请学生选出一些不同类型的优秀作品,教师进行肯定与奖励:

如“表现最生动的作品”、“水墨效果最好的作品”、“最像齐白石表现方法的作品”等。

  也可以提出一些表现中的问题进行研讨,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表现的水平和艺术审美的水平。

  第十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教学目标

  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用水墨画、纸雕等表现形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生于沼泽、池塘中。

花为复瓣,以粉红及白色为多,娇艳而脱俗。

荷香飘逸,碧叶摇曳,每在晨雾夕烟中,迎风带露,给人以潇洒、圣洁的感觉。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更是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的文人墨客。

荷花自古以来有“花中君子”的美称,不论是在水彩画还是中国画中,荷花都以它的风骨和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阐释。

与一般花卉相比,荷花确有独特之美,无论是花、叶、蕾、茎都有其独特韵味,甚至是荷塘中的残枝败叶都会给人独特的美感,别有韵味的雅致、清秀、乖巧都赋予荷花灵气。

  本通过大量图片和优秀作品的欣赏,介绍荷花的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

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主动欣赏、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促使学生感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荷花的意境美。

同时了解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进行继承和发扬。

  2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用水墨画等多种形式表现荷花。

  难点:

能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艺术作品。

  三、教学设计

  第一时

  前准备

  (学生)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资料等。

(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

  (教师)关于荷花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交流学习。

  

(1)游戏:

用荷组词。

  

(2)游戏:

说出与荷花有关的诗词或进行名句接龙。

  (3)出示题:

《映日荷花别样红》。

  (4)小组内交流前收集的资料,互相学习。

  ()教师展示,介绍荷花的生活习性、种类特点等。

  2欣赏感受,探究学习。

  

(1)教师用展示不同艺术表现方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

  

(2)交流:

从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荷花怎样的一种美?

你能体会创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3)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分析、介绍其艺术风格和画面意境。

通过书本上“小知识”和“小提示”,了解“意境”的相关知识。

  (4)思考并讨论:

为什么荷花常常会成为文学与美术作品中的题材?

  3总结回顾,拓展学习。

  

(1)提问:

通过今天的欣赏学习活动,你对荷花有什么新的认识?

  

(2)欣赏各种荷花的摄影作品,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独特韵味。

  (3)填空题。

  ①荷花生长在(

  ),花儿在(

  )季盛开。

②荷花的叶子像(

  ),花瓣像(

  ),花骨朵像(

  )。

③平时看到的荷花主要有(

  )、(

  )、(

  )等。

④最喜欢荷花的(

  

  )。

  4后延伸,激励学习。

  

(1)教师请学生后收集与荷花有关的各种美术作品。

  

(2)布置下节的学习准备:

带齐国画工具。

  第二时

  前准备

  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美术作品、中国画工具等。

  、中国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汇报交流,引入学习。

  

(1)请学生交流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美术作品,集体欣赏。

  

(2)教师出示各种用中国画形式表现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并交流体会。

  2探讨交流,研究学习。

  

(1)提问:

什么是意境?

这些绘画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欣赏吴冠中的《荷塘》,分析其特别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

  (3)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画荷花的国画技法?

学生介绍并进行演示,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示范。

  (4)启发:

你想创作有怎样意境的荷花作品?

  3创作表现,实践学习。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用中国画的形式画一幅有意境的荷花作品。

  

(2)学生构思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总结学习。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构思意图。

  

(2)同学评价,评价要点是:

笔墨使用是否有特色,画面构图是否有意境。

  (3)教师总结本时的学习并布置下节的工具准备:

纸张、纸工、工具等。

  第三时

  前准备

  (学生)纸张、常规的纸工工具等。

  (教师)、纸工工具等。

  教学过程

  欣赏感受,导入学习。

  

(1)教师用展示各种纸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并感受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2)出示题:

纸雕荷花。

  2交流探究,合作学习。

  

(1)教师提问:

纸雕荷花的技法有哪些?

你能看懂书中的步骤图吗?

  

(2)小组讨论并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适当的技法示范。

  ()小组分工: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荷花的纸雕作品。

小组内成员分别承担以下任务:

①制作莲蓬一人。

②制作花瓣一人。

③制作荷叶一人。

④负责组装一人。

  3分工制作,实践学习。

  

(1)学生按要求分工进行设计制作。

  

(2)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4展示评价,拓展学习。

  

(1)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2)教师用展示各种与荷花有关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后进行荷花的剪纸创作实践活动。

  第十一弯弯的小路

  一、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

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写生的技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透视一般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

绘画中的形体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大远小,它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而空气透视则是研究和表现空间距离对于物体的色彩及明显程度所起的作用。

绘画中的空气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处物象清晰,色彩明朗强烈;远处物象模糊,色彩柔和。

本以“弯弯的小路”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重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科书选取了《情系故土》等三幅油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画家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及表现方法。

同时采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和提示语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应该在堂上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2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难点:

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时

  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白纸等。

  (教师),学生写生用的画板、夹子、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欣赏引入,新学习。

  

(1)请学生欣赏教师带来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讨论:

你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效果?

教师出示题:

《弯弯的小路》。

  

(2)学生自主欣赏书中的三幅作品《情系故土》、《林中小路》和《在雪中行走》,思考:

这些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的?

  2引导发现,感悟活动。

  

(1)教师带学生来到室外,欣赏周边景物。

(花草、建筑物、人群及周围环境等)

  教师引导:

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

一样大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大,远处就看起来小了。

一样宽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宽,远处看起来就窄了。

一样大小的风筝,在地面上看上去很大,飞到半空中就变得很小了,而且飞得越高,就变得越小。

  (3)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讨论:

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

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

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

远处的物体色彩又怎样?

  (4)再次发现。

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归纳:

怎么在绘画中表现近大远小的规律呢?

(近处的景物画细致些,远处的物体表现得模糊些、概括些;近处的色彩明亮些,远处的色彩灰暗些、柔和些)

  3学生进行写生实践。

  

(1)作业要求:

用线描的方法写生校园里一条由近到远的小路。

  

(2)学生分组进行写生活动,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写生作品。

  

(1)学生自评、互评。

在学生自评时,鼓励学生运用透视一词来描述同学的作品。

  

(2)教师进行有重点的点评。

评价标准:

看作品是否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

  后拓展延伸活动。

  教师鼓励学生后观察上学路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找找路两边景物的大小和空间的变化。

  第二时

  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工具、白纸等。

  (教师)、学生写生用画板、夹子、范例等。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讨论学习。

  

(1)演示:

如何改变木桩使画面产生纵深感?

学生进行操作游戏。

教师小结:

改变木桩的大小和间距,画面就产生了纵深感。

  

(2)游戏:

连一连。

出示一幢花园里的别墅,教师提供三种路面:

①两条并排的直线。

②两条呈梯形状排列的直线。

③两条越来越往上面靠拢的曲线。

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路面并说明理由。

  2欣赏分析,探究学习。

  

(1)欣赏《林中小路》和《情系故土》,讨论画中在运用透视规律时,除了景物大小上的变化,色彩上有什么变化?

是怎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

近处的色彩鲜艳、强烈,远处的色彩灰暗、朦胧。

  (3)布置任务:

今天这节我们要用色彩写生一条弯弯的小路。

你有什么建议要和同学进行交流吗?

  3分组活动,指导写生。

  

(1)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社区,选择适合写生的小路,安排学生分组观察。

  

(2)教师建议学生在写生时注意以下四点:

  ①认真观察,用选景框选取景物。

一旦选定,不再移动。

  ②对照。

选取景框内所看到实景,在纸上标出相应位置。

如地平线、道路的透视线及树木、建筑物的方位、高度、面积。

  ③重点描绘。

保留有代表性的衬托物,省略过繁景物,使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④设色。

依照景物色彩,用相近颜料上色。

依据自己喜爱,用不同色调处理。

  (3)学生进行写生,教师巡视辅导。

  4收拾整理,作品展评。

  

(1)教师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归队回教室。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观赏评价。

  小结活动,欣赏拓展。

  教师用展示画家列维坦其他的油画作品,鼓励学生后多观赏著名画家的写实作品,学习体会其中的绘画语言。

  第十二奇妙的点彩画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扉的,也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

点彩是新印象主义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采用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法”。

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画面。

教科书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

而且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

教材中还列举了不同种类的色点的效果,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来表现色调,丰富学生的表现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点彩画。

  难点:

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三、教学设计第一时

  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

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中国画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

谈话:

你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

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点彩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

①仔细观察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画有什么不同?

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③你更喜欢哪幅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彩画”。

  (4)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的来历和艺术风格。

  2研究方法,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

“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

  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可以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

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

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

  (3)多种色点混合:

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提示:

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点画得稍大些,点与点之间挨得紧一点。

鼓励学生大胆地随意点画,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体验表现。

  出示,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

(4人小组合作进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

在练习中提醒学生点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

①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

②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小结谈话,后拓展。

  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色点作画,使丰富的点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

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6学生后收集“点彩画”的资料。

  第二时

  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感受,启发谈话。

  

(1)交流收集的有关点彩画的资料。

  

(2)展示各种点彩画的作品,学生欣赏并体会点彩画的独特画面效果。

  (3)教师总结:

点彩派画家作画时,通常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和块的方式彼此相邻近地排列在画布上,以求得比在画板上进行色调混合更明亮的效果。

  (4)讨论:

点彩派画家表现的作品主题有哪些?

你最想表现什么主题?

  2学习讨论,激发创意。

  

(1)打开教科书第29页,讨论点彩画可以表现哪些内容,再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

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点彩画特别好?

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完成一幅什么内容的画呢?

  ④色彩可以怎么表现?

  

(2)结合中的作品,深入探讨点彩画所表现的主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创作表现。

  

(1)提供表现主题,也可以随意创作表现。

  

(2)个人独立完成。

  提示:

本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应安排得长一些,提示学生在第一时的学习基础上应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完整,启发学生在点法和主题上另辟蹊径。

  (3)教师巡视时及时鼓励能合理利用点的形状和颜色的作业,并向学生展示。

  (4)作业整体完善:

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

  讲述作业,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

可从内容、色彩、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

①讲述自己的作品。

②4人小组讨论。

③班级交流。

  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1)总结本内容。

  

(2)欣赏其他画家的点彩画。

  第十三装饰纹样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装饰纹样的技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以花卉、动物等为题材设计一幅或多幅装饰纹样,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激发学生设计纹样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装饰纹样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使其造型、构图、色彩等都适合实际运用的要求。

它具有上下、左右、交叉或中心对称的特点,给人以节奏和谐、稳定、整齐和庄重的美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具有装饰纹样要素的事物,比如我们自身的五官、植物的叶子、蝴蝶等等都包含了装饰的意义。

让学生了解装饰纹样,初步学习设计简单的装饰纹样,是为了培养他们发现生活美并再创生活美的能力。

  教材提供了陶瓷、屏风、服饰及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引导他们发现装饰纹样之美。

教科书还选取了毕加索的版画《公牛系列》的局部以及形的装饰变化作品、色彩的装饰变化作品和学生作品,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2重点、难点。

  重点:

单幅纹样(花卉或动物)的装饰设计。

  难点:

同题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装饰纹样的设计。

  三、教学设计第一时

  前准备

  (学生)圆规、尺、绘画铅笔、纸。

  (教师)范画、等。

  教学过程

  欣赏引入。

  

(1)出示各种装饰纹样,提问:

这些纹样给我们以怎样的美感?

  

(2)学生交流观摩装饰纹样后的感受。

  (3)说说装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小结:

装饰纹样是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人们称它为“经化装、打扮出来的图形”。

  ()出示题:

《装饰纹样》。

  2交流探讨。

  

(1)欣赏教材中大师的作品(毕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范作(形的装饰变化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等。

  

(2)师生共同交流。

  3学生设计。

  

(1)教师演示形的装饰纹样创作方法。

  

(2)交流范作的特点,让学生提出从几个绘制手法更好的建议。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建议。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要求:

设计单幅纹样作品或多幅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注意装饰手法的灵活运用,用、圆规、尺子,使你的图案更工整、漂亮。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外延伸。

  小结本内容,并要求学生外收集自己喜欢的装饰纹样的图片资料。

  第二时

  前准备

  (学生)准备常用的色彩画工具。

  (教师)、范作(色彩的装饰变化作品)等。

  教学过程

  总结设计。

  

(1)评画:

评一评前一节完成的好、中、差三档水平的作业,师生共评。

  

(2)教师小结:

指出普遍性作业存在的问题,表扬设计独特、美观的作业。

  2构思想法。

  

(1)欣赏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的作品:

请学生说说这些作品的色彩装饰特点和涂色的技巧。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4)学生介绍自己带的色彩画材料,以及准备创作哪种色调的装饰色彩的构思。

  ()指名学生介绍创作思路,师生评议并作适当的补充。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意见:

尽量考虑工具材料的特性,使作品完善;构图饱满,富有创意;给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2)教师巡视指导,共同合作。

  4拓展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周围张贴作品,并填写教师发给学生的一张问卷调查表:

  

(2)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调查表进行自评和互评。

  (3)内小结。

  (4)有兴趣的同学外继续进行装饰纹样的练习

  第十四做做陶艺

  一、教学目标

  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能掌握一种技法并制作一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

“土”就是所谓的材料,陶土以其高可塑性、软硬适中、易于成形等特性。

做陶艺的土具体分有陶土和瓷土,它们不同的是:

①成熟温度不同。

是指粘土中矽酸可以充份熔融,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