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题中出现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题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612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题中出现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题中出现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题中出现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题中出现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题中出现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题中出现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题目.docx

《中考题中出现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题中出现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题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题中出现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题目.docx

中考题中出现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题目

5.【2017年•湖北宜宾】

  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

(10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辍耕之垄上舜发于畎亩之中

  B.佣者笑而应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为天下唱行拂乱其所为

  D.百姓多闻其贤曾益其所不能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举大计亦死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

  C.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D.等死,死国可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1.胨涉历尽艰辛最终“立为王,号为张楚”,舜、博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终成大业。

请细读甲、乙两则选段,并摘选其中你认为最恰当的原句回答他们成功的缘由。

(3分)

  【参考答案】

  18.(2分)D(A、动词,去,到;助词,的。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介词,向;动词,行为。

D、都是代词,代人。

  19.(2分)C、多次(A、发动,兴起;推荐,选拔。

B、使……受苦;苦于(秦)。

D、为……而死;死亡,灭亡。

  20.(3分)如今逃跑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关键点:

“亡”“举行=”“等”“死国”,各0.5分;翻译达意1分)。

  2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避险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缺首句或尾句各扣1分)

 6.【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照。

(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

撑(船)。

②毳(cuì)衣:

毛皮的衣服。

③凇:

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

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

酒杯。

  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4)及下船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13.填空和简答。

(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

  【答案】

  

(二)(15分)

  10.(4分)

(1)比高

(2)看到(3)全,部(4)到,等到每空1分。

  11.(2分)A

  12.(4分)

(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2分,每小句1分)

  

(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

(2分)

  “焉”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

  13.(5分)

(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

(2分)

  “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2)示例:

湖山夜雪(1分)

  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

  (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2分)

  每点l分。

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

  7.【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

  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

甲文采用的是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乙文写景采用的是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2分)

  16.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2分)

  【答案】

  12.

(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

(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只解释为“酒杯”亦可)(每字1分,共2分)

  13.C(2分)

  14.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襄”、“沿”、“溯”必须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2分)

  15.大笔点染;白描。

(每空1分,共2分)

  16.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1分)。

(甲文若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

地名。

②幔亭峰:

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沿溯阻绝  溯:

__________  

(2)属引凄异          引:

__________

(3)不及返顾  顾:

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

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

译文: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

译文:

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

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

请简要概括。

(5分)

6.(4分)

(1)逆流而上

(2)延长(3)看,回头看(4)就是

7.(3分)A

8.(4分)

(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9.(5分)第一问:

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第二问:

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2017·泉州中考)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

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

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幸甚幸甚!

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

①嚣嚣:

喧哗,吵闹。

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

恭谨温顺的样子   ③不售:

不中。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四时俱备  俱         ②夕日欲颓 颓      

③或好作诗古文  或          ④恐因愤激之久 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分)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3分)

8.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

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请简析。

(4分)

答案:

5.(2分)B

6.(4分)

(1)全,都 

(2)坠落(3)有的人(4)担忧,恐怕

7.(6分)⑴(3分)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自”、“复”“与”各0.5分) ⑵(3分)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

(“务”、“省”各0.5分)

8.(4分)(4分)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

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

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

(意思对即可。

附:

【乙文译文】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

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

又有当名士的,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

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

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

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

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

幸甚幸甚!

 

(2017·胡南郴州)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

开始。

禹:

治水的大禹。

②广:

开阔。

③崇深:

高深。

④捍:

捍卫。

⑤深:

深处。

悸:

惊动。

魄:

心魂。

⑥寻:

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

水势浩大。

籲(bi):

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

鼓荡。

山腾:

像山腾起。

⑨浚(jCin)波:

大的波浪。

⑩慎子:

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

“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

(1)沿溯阻绝()

(2)哀转久绝()

(3)河中漱广()⑷窥深悸魄()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译文:

1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分)

答:

1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4分)

答:

答案:

11.

(1)逆流而上

(2)消失(3)冲击,冲荡(4)看,望

评分标准:

4分。

每空1分,第(4)空答“偷看”不给分。

12.

(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评分樯准:

4分。

每句2分,第一句扣住“奔”、“疾”翻译,译错一字扣1择,语句通顺即可;第二句扣住“素”、“云”翻译,译错一字扣1分,语句通顺即可。

13.甲文: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

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

突出水的湍急。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

作用:

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

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作用:

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1“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作用:

突出水的湍急。

评分标准:

4分。

例句2分,作用2分。

14.答案示例:

①相同点:

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

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

特点。

评分标准:

4分。

相同点2分,扣住“急”“大”两个特点即可;不同点2分,扣住

“清”的特点即可

参考译文:

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疲乏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

古人曾说:

“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确实是这样!

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

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

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2017·衡阳中考)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9-12题。

(10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从流飘荡②鸢飞戾天者

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B.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C.争高直指直视无碍D.风烟俱净湖中人鸟声俱绝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2.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答案:

9.①随着;②至。

10.D。

11.①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②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2.鄙弃功名利禄,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2017·吉林中考)(甲)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10分)

记承天诗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苏轼是(朝代)文学家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欣然起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

(2分)

11、“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

12、从《记承天诗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

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答案:

8.宋朝(宋代);

9.高兴的样子(喜悦的样子);只是(只、仅)

10.围绕“空明澄澈”回答即可。

11.围绕“神速、声势浩大”回答一点即可。

12.围绕“有闲情逸志、诗意地生活、心胸豁达、壮志难酬、英武豪迈、有报国之志”回答出二点即可。

(2017·盐城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至12题。

(18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

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

困而归。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

期年,以出揣摩,曰:

“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

”求说周显王。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

弗信。

乃西至秦,

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说:

劝说,说服②少:

轻视,贬低。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饿其体肤()⑵衡于虑()⑶出游数岁()⑷期年,以出揣摩()

10.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⑴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⑵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⑶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12.【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3分)

答案:

9.⑴使……饥饿⑵同“横”,梗塞,指不顺⑶游历⑷一年

10.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11.⑴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动,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⑵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国家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走向灭亡。

⑶(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12.能。

【乙】文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符合【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

(2017·青海中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拂: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于:

  

②曾益其所不能其:

  

(3)用现代汉语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