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检测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2595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酸检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盐酸检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盐酸检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盐酸检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盐酸检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酸检测标准.docx

《盐酸检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酸检测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酸检测标准.docx

盐酸检测标准

工业用合成盐酸检测标准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工业用合成盐酸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本规范适用于由氯气和氢气合成的氯化氢气体,用水吸收制得的

工业用合成盐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_2000,eqvISO

780:

1997)

GB/T601化学试剂规范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规范溶液的制备(GB/T

603-2002,ISO6353-1982,NEO)

GB/T1250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6678—1986,neqASTME

300:

1983)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6680_1986,neqBS

5309:

1976)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1992,

eqvISO3696:

1987)

GB320-2006工业用合成盐酸

3要求

3.1外观:

工业用合成盐酸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

3.2工业用合成盐酸应符合表1给出的指标要求。

表1盐酸技术指标

指标

项目

优等品一等品

总酸度(以HCl计)的质量分数,%≥31

铁(以Fe计)的质量分数,%≤0.002≤0.008

灼烧残渣的质量分数,%≤0.05≤0.10

游离氯(以Cl计)的质量分数,%≤0.004≤0.008

砷的质量分数,%≤0.0001

硫酸盐(以SO42-计)的质量分数,%≤0.005≤0.03

注:

砷指标强制。

4采样

4.1产品按批检验。

生产企业以每一成品槽或每一生产周期生产的工

业用合成盐酸为一批。

用户以每次收到的同一批次的工业用合成盐酸

为一批。

4.2工业用合成盐酸从槽车或贮槽中采样时,宜用GB/T6680中规定

的适宜的耐酸采样器自上、中、下三处采取等量的有代表性样品。

产企业可将槽车或贮槽内的工业用合成盐酸混匀后于采样口采取有

代表性样品,进行检测。

4.3工业用合成盐酸从塑料桶或陶瓷坛中采样时,按GB/T6678中规

定的采样单元数随机抽样,拆开包装,宜采用GB/T6680中规定的适

宜的耐酸采样器自上、中、下三处采取等量的有代表性样品。

4.4将采取的样品混匀,装于清洁、干燥的塑料瓶或具磨口塞的玻璃

瓶中,密封。

样品量不少于500mL。

样品瓶上应贴上标签并注明:

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名称、批号或生产日期、采样日期及采样人等。

5试验方法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

中规定的三级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试验中所需规范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其他规定时,均按

GB/T601、GB/T602、GB/T603规定制备。

3.3外观

目视观察。

3.4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4.5原理

试料溶液以溴甲酚绿为指示液,用氢氧化钠规范滴定溶液滴定至

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为终点。

反应式如下:

++OH-→H20H

4.6试剂

5.2.2.1氢氧化钠规范滴定溶液:

c(NaOH)=lmol/L。

5.2.2.2溴甲酚绿指示液:

lg/L。

4.7仪器

一般的实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

5.2.3.1锥形瓶,100mL(具磨口塞)。

5.2.3.2滴定管,50mL,有0.1mL分度值。

4.8分析步骤

5.2.4.1试料

量取约3mL实验室样品,置于内装约15mL水并已称量(精确

到0.0001g)的锥形瓶(5.2.3.1)中,混匀并称量(精确到0.0001g)。

5.2.4.2测定

向试料(5.2.4.1)中加(2?

3)滴溴甲酚绿指示液(5.2.2.2),用氢氧化

钠规范滴定溶液(5.2.2.1)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为终点。

3.5结果计算

总酸度以氯化氢(HC1)的质量分数w1计,数值以%表示,按式

(1)计算:

w1=

(V

/1000)cMVcM

100

m010m

0

⋯⋯⋯⋯⋯⋯⋯.

(1)

式中:

V——氢氧化钠规范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氢氧化钠规范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

(mol/L);

m0——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氯化氢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

(g/mol)(M=36.461)。

3.6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2%。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4.9铁含量的测定(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5.2.2.3原理

用盐酸羟胺将试料中Fe3+还原成Fe2+,在pH为4.5缓冲溶液体

2+与1,10-菲啰啉反应生成橙红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测

系中,Fe

定吸光度。

反应式如下:

3++2NH2OH→4Fe2++N2O+4H++H2O4Fe

2++3C12H8N2→[Fe(C12H8N2)3]2+Fe

5.2.2.4试剂

5.2.3.3盐酸溶液:

1+10。

5.2.3.4氨水溶液:

1+1。

5.2.3.5盐酸羟胺溶液:

100g/L。

称取10.0g盐酸羟胺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0mL。

3.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pH值为4.5。

3.8铁规范溶液0.1g/L。

3.9铁规范溶液0.1g/L。

准确量取铁规范溶液(5.3.2.5),用水稀释10倍。

该溶液使用

前配制。

3.101,10-菲啰啉溶液:

2g/L。

该溶液应避光保存,仅使用无色溶液。

4.10仪器

一般的实验室仪器和分光光度计。

4.11分析步骤

5.2.2.5规范曲线绘制

5.2.3.6按表2量取铁规范溶液(5.3.2.6)分别置于6个50mL容量

瓶中。

表2铁规范溶液的量

铁规范溶液(5.3.2.6)体积/mL对应的铁质量/μg

00

5.2.4.320

4.140

6.160

8.180

10.1100

5.2.3.7向每个容量瓶中加入10mL盐酸溶液(5.3.2.1),加水至约

20mL,用氨水(5.3.2.2)调至溶液pH值为2?

3,然后加入1mL盐

酸羟胺溶液(5.3.2.3)、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3.2.4)和2mL1,10-

菲啰啉溶液(5.3.2.7),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静置15min。

3.11用适宜的比色皿,在波长510nm处,用空白溶液调整分光

光度计零点,测定溶液吸光度。

3.12以铁含量(μg为)横坐标,与其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规

范曲线。

4.12试样溶液制备

量取约8.6mL实验室样品,称量(精确到0.01g),置于内装约50mL

水的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13试料

量取10.00mL试样溶液(5.3.4.2)置于50mL容量瓶中。

4.14空白试验

不加试料,加10mL盐酸溶液(5.3.2.1),采用与测定试料完全

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进行空白试验。

4.15测定

5.2.2.6向试料(5.3.4.3)中加水至约20mL,用氨水(5.3.2.2)调至

溶液pH为2?

3,然后加1mL盐酸羟胺溶液(5.3.2.3)、5mL乙酸-乙

酸钠缓冲溶液(5.3.2.4)和2mL1,10-菲啰啉溶液(5.3.2.7),用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

静置15min。

5.2.2.7用适宜的比色皿,在波长510nm处,用空白溶液调整分光

光度计零点,测定溶液吸光度。

5.2.3.8结果计算

铁含量以铁(Fe)的质量分数计,数值以%表示,按式

(2)计算:

63

m10m10

1002

m10/100m

11

式中:

m1—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2—由规范曲线上查得的试料中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

(μg);

3.13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0005%。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4.16灼烧残渣的测定重量法

5.2.2.8原理

蒸发一份称好的试料,用硫酸处理,使盐类转变为硫酸盐,在(800

±50)℃下灼烧后,称量。

5.2.2.9试剂

硫酸。

5.2.2.10仪器

一般的实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

5.2.3.9瓷坩埚,100mL。

5.2.3.10高温炉,可控温度(800±50)℃。

5.2.2.11分析步骤

5.2.4.4试料

将瓷坩埚(5.4.3.1)在(800±50)℃下灼烧15min,冷却,置于

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到0.0001g)。

用此瓷坩埚称取约

50g实验室样品(精确到0.01g)。

5.2.4.5测定

小心加热盛有试料(5.4.4.1)的瓷坩埚(在砂浴上),蒸发掉大

部分试料(最后体积约5mL?

10mL),冷却至室温,加1mL硫酸(5.4.2)

加热至干,然后将瓷坩埚放人高温炉(5.4.3.2)中,炉温控制(800

±50)℃,灼烧15min。

取出瓷坩埚,冷却,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量(精确到0.0001g)。

5.2.2.12结果计算

灼烧残渣以残渣的质量分数w3计,数值以%表示,按式(3)计算:

m

w4⋯⋯⋯⋯⋯⋯⋯⋯⋯⋯⋯⋯⋯⋯⋯⋯⋯⋯(3)

100

3m

3

式中:

m3—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4—灼烧残渣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3.14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值之差不大于0.005%。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4.17游离氯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5.2.2.13原理

试料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液,用硫代硫

酸钠规范滴定溶液滴定游离出来的碘反应式如下:

2I

--2e→I2

I2+2S2O3

2-→-S4O62-+2I-

5.2.2.14试剂

5.2.3.11碘化钾溶液:

150g/L。

称取15.0g碘化钾,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0mL。

5.2.3.12硫代硫酸钠规范滴定溶液:

c(Na2S2O3)=0.1mol/L。

5.2.3.13淀粉指示液:

10g/L。

本溶液只能保留两周。

5.2.2.15仪器

一般的实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

5.2.4.6锥形瓶,500mL(具磨口塞)。

5.2.4.7微量滴定管。

5.2.2.16分析步骤

4.2试料

量取实验室样品约50mL,置于内装约100mL水并已称量(精确

到0.01g)的锥形瓶(5.5.3.1)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到0.01g)。

3.15测定

向试料(5.5.4.1)中加10mL碘化钾溶液(5.5.2.1),塞紧瓶塞摇动,

在暗处静置2min。

加1mL淀粉指示液(5.5.2.3),用硫代硫酸钠规范滴

定溶液(5.5.2.2)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为终点。

4.18结果计算

游离氯以氯(Cl)的质量分数计,数值以%表示,按式(4)计算。

V/1000cMVcM

w⋯⋯⋯⋯⋯⋯⋯⋯⋯⋯⋯⋯⋯⋯(4)

100

410

mm

55

式中:

V—硫代硫酸钠规范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硫代硫酸钠规范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

(mol/L);

m5—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氯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35.453)。

4.19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001%。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L

5.2.2.17砷含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仲裁法)

5.2.3.14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用碘化钾与氯化亚锡将As5+还原为As3+,加锌粒

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As3+进一步还原为砷化氢,被二乙基二硫

代氨基甲酸银[Ag(DDTC)]吡啶溶液吸收,生成紫红色胶体溶液,用

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反应式如下:

AsH3+6Ag(DDTC)=6Ag↓+3H(DDTC)+As(DDTC)3

5.2.3.15试剂和材料

所用试剂均不含砷。

3.16盐酸。

3.17三氧化二砷。

3.18锌粒:

粒径(0.5?

1)mm。

3.19碘化钾溶液:

150g/L。

称取15.0g碘化钾,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0mL。

3.20氯化亚锡盐酸溶液:

400g/L。

称取40.0g二水氯化亚锡(SnCl2?

2H20),溶于25mL水和75mL

盐酸(5.6.2.1)混合溶液中。

3.21砷规范溶液:

0.1g/L。

3.22砷规范溶液:

2.5mg/L。

准确量取砷规范溶液(5.6.2.6),用水稀释40倍,该溶液使用前配

制。

3.23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吡啶溶液:

5g/L。

称取1.0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溶于吡啶中,用吡啶稀释

至200mL。

该溶液保存在密闭棕色玻璃瓶中。

有效期两周。

3.24乙酸铅棉花。

4.20仪器

所有玻璃仪器应谨慎地用热的浓硫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干燥。

一般的实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

5.2.2.18定砷器。

5.2.2.19分光光度计。

4.21分析步骤

警告:

试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5.2.3.16规范曲线绘制

每更换一批锌粒或新配制一次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吡啶溶

液,应重新绘制规范曲线。

3.25按表3量取砷规范溶液(5.6.2.7),分别置于6个100mL锥形

瓶。

表3砷规范溶液的量

砷规范溶液(5.6.2.7)/mL对应砷质量/ug

4.220

5.2.2.202.5

5.2.3.175

5.2.4.810

4.315

6.220

3.26向每个锥形瓶中加人10mL盐酸(5.6.2.1),加水至40mL。

3.27量取5mL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吡啶溶液(5.6.2.8)置于

吸收管,并将吸收管(5.6.3.1)与事先放入乙酸铅棉花(5.6.2.9)的

连接管连接好。

3.28向每个锥形瓶中依次加入3mL碘化钾溶液(5.6.2.4)和2mL

氯化亚锡盐酸溶液(5.6.2.5),混匀后,静置15min。

再加5g锌粒

(5.6.2.3),迅速连接好仪器,反应45min。

3.29用适宜的比色皿,在波长540nm处,以空白溶液调整分光

光度计零点,测定溶液吸光度。

3.30以砷含量(μg)为横坐标,与其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

规范曲线。

8.2试料

量取10mL实验室样品,称量(精确到0.01g,如果样品中砷含量

太低,可加大取样量,再加热蒸发至约10mL),移至100mL锥形瓶

中,加水至约40mL。

3.31空白试验

不加试料,加10mL盐酸(5.6.2.1),加水至约40mL,采用与测定

试料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进行空白试验。

3.32测定

按5.6.4.1.3?

5.6.4.1.5规定进行。

4.23结果计算

砷含量以砷(As)的质量分数w5计,数值以%表示,按式(5)计

算:

6

m10m

w774⋯⋯⋯⋯⋯⋯⋯⋯⋯⋯⋯⋯⋯(5)

510010

mm

66

式中:

m6—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7一由规范曲线上查得的试料中砷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

(μg。

4.24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00005%。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5.2.2.21砷含置的测定砷斑法

5.2.3.18原理

5+还原为As3+,加锌粒在酸性溶液中,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将As

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使As3+进一步还原为砷化氢,砷化氢气体

与溴化汞试纸作用时,产生棕黄色的汞砷化物,与规范色斑比较。

5.2.3.19试剂和材料

所用试剂均不含砷。

5.2.4.9盐酸。

5.2.4.10锌粒:

粒径(0.5?

1)mm。

3.33碘化钾溶液:

150g/L。

称取15.0碘化钾,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0mL。

3.34氯化亚锡盐酸溶液:

400g/L。

称取40.0g二水氯化亚锡(SnCl2·2H2O),溶于25mL水和75mL

盐酸(5.6.2.1)混合溶液中。

3.35砷规范溶液:

0.1g/L。

3.36砷规范溶液:

1mg/L。

4.25乙酸铅棉花。

5.2.2.22溴化汞试纸。

5.2.3.20分析步骤

执行GB320-2006中5.7.4。

5.2.4.11硫酸盐含量的测定比浊法

4.4原理

将试料蒸发至干,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用甘油-乙醇混合液做

稳定剂,加入氯化钡制得悬浮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液吸光度。

4.5试剂

6.31二水氯化钡。

8.3甘油-乙醇混合液:

1+2。

8.4盐酸溶液:

1mol/L。

8.5硫酸盐规范溶液:

0.1g/L。

4.6仪器

一般的实验室仪器和分光光度计。

4.7分析步骤及结果计算

执行GB320-2006中5.8.4和5.8.4。

6检验规则

10.2本规范中工业用合成盐酸质量指标合格判断,采用GB/T1250中

“修约值比较法”。

3.37本规范规定的检验项目全部为型式检验项目,其中总酸度、铁为

出厂检验项目,其佘为型式检验项目中的抽检项目。

如有下述情况:

停产后复产、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如材料、工艺条件等)、合同规

定等,应进行型式检验。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型式

检验。

3.38出厂的工业用合成盐酸应由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进行

检验,并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

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名称、质

量指标、等级、批号或生产日期、执行规范号。

未满足本规范要求的

工业用合成盐酸不得声明符合本规范。

3.39用户有权按本规范规定对收到的工业用合成盐酸进行检验,验证

其质量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

3.40如果检验结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规范要求,应重新加倍在包装

单元中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复检。

复检结果中仍有一项指标不符

合本规范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4.26标志

出厂的工业用合成盐酸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牢固的标志,内容包

括: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商标、执行规范号、生产许可

证编号及GB190中规定的“腐蚀品”标志。

塑料桶或陶瓷坛包装的工

业用合成盐酸外包装上除上述规定外还应有:

批号或生产日期、净质

量及GB/T19中规定的“向上”标志。

4.27包装

工业用合成盐酸用塑料桶或陶瓷坛包装时,其注料口应盖好。

瓷坛密封,装入木箱中,箱口应高于注料口至少20mm。

工业用合

成盐酸用专用槽车或贮槽包装应加密封盖。

3.41运输

工业用合成盐酸运输时,应防止碰撞而泄漏。

不应与碱性物品混

运。

3.42贮存

工业用合成盐酸不应与碱性物品混贮。

8安全

工业用合成盐酸产品具有强腐蚀性,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

全和健康措施,接触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耐酸手套等防护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