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集》黄执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341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橘皮集》黄执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橘皮集》黄执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橘皮集》黄执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橘皮集》黄执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橘皮集》黄执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橘皮集》黄执中.docx

《《橘皮集》黄执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橘皮集》黄执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橘皮集》黄执中.docx

《橘皮集》黄执中

【橘皮集:

首次集訓心得】

——黄执中

2012-10-1516:

19:

40|  分类:

橘皮集|字号 订阅

早有構想,打算將辯論的訓練標準化,提供圈內教練,作為教學參考。

 

這套訓練,不能光靠紙上談兵,也不能只是歸納個人經驗後的土法煉鋼……它必須經過實際的測試,接觸不同的學生,累積長期的觀察,然後詳細紀錄教學的步驟與訣竅,紀錄當時的反應與成效,紀錄修正的過程與迴響。

因此,少爺準備投入一到兩年的時間,義務去指導一個高中社團。

每週集訓一次,每次三小時。

一切過程都詳細寫出心得,作為田野資料,最後編輯成冊。

為什麼要這麼累?

很簡單。

因為我不做,沒人做。

鍾岳熱情地表示,學校不用找,就回內湖吧。

 

內湖高中,是我的母校。

內中演辯社,是少爺接觸辯論的起點,更是轉捩點。

俗語有云:

「但得一片橘皮吃,且莫忘了洞庭湖」。

飲水思源,專欄以此為名。

 

 

時間:

2012-10-14

人數:

高一11位、高二4位

約定時間是下午1點,我於12點58分抵達,同學陸續在15分鐘後到齊……對高中生而言,這樣的遲到不算嚴重。

上課前,表明下次若無守時的自信,則與我相約,先訂好前後兩個時間:

一個是他們集合的時間,另一個是我開始上課的時間。

年輕人來日方長,老人家去日無多,煩請體諒。

 

論點的模式

選一個辯題(我國普通刑法應廢除死刑),要同學分別就正反方提出論點,寫在黑板上。

正方:

1因為死刑讓犯人痛苦。

2因為死刑有誤判的可能。

3廢除死刑是國際趨勢。

反方:

1因為死刑可避免再犯。

2因為死刑可永除後患。

3因為死刑促進社會正義。

 

寫完後,先教同學理解「論點」的基本原則——要指出一樣東西(A)的好壞時,我們往往無法直接評價,而必須透過這樣東西所造成的影響(B)來理解。

因為A,會造成B(好的),所以A是好的。

因為A,會造成B(壞的),所以A是壞的。

 

直接評價的意思,就變成:

A是好的,因為A就是A!

這種說法,只有當A是上帝的時候才成立。

 

最後,回頭檢查同學所提出的論點,調整修辭方式(如「廢除死刑是國際趨勢」,可改寫成「因為死刑違背國際趨勢」;而「永除後患」,跟「避免再犯」是重複的),看看是否皆符合前述原則?

 

駁論的基礎

首先強調:

互丟論點,不是辯論。

正方說,男人比較累,因為男人要當兵;反方說,女人比較累,因為女人要生小孩。

正方又說,男人比較累,因為男人要養家;反方又說;女人比較累,因為女人要帶小孩。

正方再說,男人比較累,因為男人要出差;反方又說;女人比較累,因為女人要防小三……

這個過程,叫各說各話,雙方吵上一整天,都不會有結果。

 

辯論的關鍵,是駁論。

意思是,你要去檢查對方的論點。

因為A,會造成B,所以A是好(壞)的。

每個像這樣的論點,都有三種,也只有三種反駁的路徑:

一、A未必造成B。

二、沒有A也有B。

三、B不重要。

 

對「男人比較累,因為男人要當兵」,三種路徑都能反駁。

一、募兵制下,男人未必要當兵。

二、除了男人,女人也會去當兵。

三、台灣現在都在當爽兵,當兵沒什麼累的。

 

對「女人比較累,因為女人要生小孩」,有兩種路徑能反駁。

一、時代改變,女人未必一定要生小孩。

二、除了女人,男人也會生小孩(不通)。

三、生小孩的成就感很大,所以不嫌累。

 

理解後,請同學回頭檢視前述死刑論點。

一方面練習駁論,一方面藉此判斷該論點的品質。

正方:

1因為死刑會造成犯人痛苦(三種都能反駁)。

2因為死刑有誤判的可能(有兩種反駁)。

3廢除死刑是國際趨勢(僅一種反駁)。

反方:

1因為死刑可避免再犯(有兩種反駁)。

2因為死刑可永除後患。

3因為死刑促進社會正義(無法判斷)。

 

於是,便會發現反方的第三個論點,意涵上有點問題(「促進社會正義」一詞過於籠統)。

 

駁論演練

重新選一道辯題,讓同學提出論點,寫在黑板上。

然後每人分配一個論點,準備三分鐘,上台反駁,限時一分半。

我站在教室最後排,聲音要讓我能聽清。

 

反駁時,要求語句組織如下:

一、重述對方的邏輯(對方說,A會造成B)。

二、提出我方的質疑(但我方認為,A未必造成B;或除了A,很多東西都會造成B)。

三、退一步,提出下一道質疑(況且,就算A造成B,B其實也沒那麼重要)。

 

至此,同學大多都能在短時間內組織出有效反駁。

但說話細聲弱氣,重點強調的不明顯,表達也粗糙。

或許之後要把語句要求訂的更清楚,好讓他們先有個標準可以模仿?

 論證與檢證

以「小明的成績不好」為例,透過帶討論的方式,讓同學感受要在辯論中證明一件事的困難。

 

提出資料,說小明考試不及格,能證明「小明的成績不好」嗎?

未必,因為可能全班都不及格。

 

提出資料,說小明考全班倒數,能證明「小明的成績不好」嗎?

未必,因為可能小明之前考很好,只有這次失常。

或者,可能小明之前考的更糟,目前排名已經有進步。

 

提出資料,說小明總是考全班倒數,能證明「小明的成績不好」嗎?

未必,因為可能小明的班級是資優班,小明的表現是正常。

 

提出資料,說小明總是考全校倒數,能證明「小明的成績不好」嗎?

未必,因為可能小明有智能障礙,應該受的是特殊教育。

 

提出資料,說小明一切正常,卻總是考全校倒數,能證明「小明的成績不好」嗎?

未必,因為小明可能不愛唸書,如果只唸了幾小時,這樣的成績其實很優秀。

 

這套功夫,是「A未必造成B」的進階技巧,但同學的基礎知識不足,反應太鈍。

討論過程,只能達到給他們開開眼界的效果。

故淺嘗輒止,打算等教了推定後再繼續。

 

申論演練

要每位同學上台,定場,問好後,大聲說:

「蘋果之所以是蘋果,就是因為蘋果不是香蕉。

示範用重音與停頓的變化,表達同一句話中的不同重點。

 

蘋.果之所以是蘋果,就是因為蘋果不是香蕉(強調前提)。

蘋果之所以是.蘋.果,就是因為蘋果不是香蕉(強調結論)。

蘋果之所以是蘋果,就是因為蘋果不.是香蕉(強調轉折)。

蘋果之所以是蘋果,就是因為蘋果不是香.蕉(強調推論)。

 

語句毫無意義,為的是純粹於表達。

至於同學們的表現,嗯,殘而不廢……這練習顯然要持續做。

 

 

下次集訓,要每個人準備一個死刑正方論點,含資料,上台申論並接受其他同學的交鋒。

以三小時的內容而言,本次資訊量或許有點多?

後續的驗收,將確定大家吸收了多少。

會有多少同學持續參與?

花多少心思準備?

也是觀察重點。

【橘皮集:

第二次集訓心得】

2012-10-2218:

37:

50|  分类:

橘皮集|字号 订阅

時間:

2012-10-20

人數:

高一6位、高二3位

首先,完全沒有人遲到。

其次,人數減少,但隨著練習的比重增加(每人申論2次、質詢1次,總共個別指導了27遍),在缺乏助教的情況下,這恐怕已近極限。

辯論的推定

教辯論,先教有哪些情況會讓人「無法辯論」。

除了上次談到的各說各話,辯論中還有一種僵局,就是「訴諸無知」。

正方說:

你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故上帝不存在。

反方說:

但你也無法證明上帝不存在,所以祂也有可能是存在的。

 

正方說:

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反方說: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正方說: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反方說: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正方說:

既然人性本惡,世上為什麼會有善行發生?

反方說:

如果人性本善,那第一個惡人又是從哪來的呢?

正方說:

請回答我方提問,為什麼世間會有善的發生?

反方說:

再次請問對方辯友,善花如何開出惡果呢?

第一個所謂惡的老師從哪來呢?

正方說:

我倒想請問,如果人性本惡,那是誰教導人要行善的?

這第一個人為什麼會自我覺醒?

反方說:

第三次請問對方辯友,善花是怎麼結出惡果的?

正方說:

如果人性本惡,那我們還要教育幹什麼?

行惡不過是順性而為,有什麼需要懲罰的呢?

反方說:

如果人性本善,都是陽光普照,雨水充足,那還要培育它幹什麼呢?

讓它自生自滅好了。

 

因為你不能證明我是錯的,所以我是對的/因為你不能證明你是對的,所以你是錯的——這種雙方互訴無知的過程,活活能掐死人。

 

凡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的辯論(如法庭或政策),都不能任人這樣搞。

某些爭議,若真相未明,則人們就會先「假設」出一個答案,以維持社會運行……在該假設被推翻前,我們暫時當它是真的,並以此當作行事的依據。

這假設出來的答案,便稱為「推定」。

 

刑法上,有無罪推定。

意思是如果我們不知道你是不是小偷,那你就不是小偷。

想推翻該推定的人,得負起舉證責任。

民法上,有死亡推定。

意思是當失蹤滿一定期限後,雖然我們不知道你是死是活,卻可以逕自宣告你已經死了。

不同意這個結論的人,得負舉證責任。

政策辯論中,有現況推定。

意思是我們假設目前的生活一切圓滿,無須改變。

提議改變的一方,得負舉證責任。

 

知道什麼叫推定,知道誰的主張違反推定,知道誰該負舉證責任,就知道要怎麼解決辯論中的爭議。

光教觀念,一定似懂非懂,實際運用,要用案例不斷解說。

 

駁論演練

上週要同學各自準備一個死刑正方論點。

輪流上台,申論完,讓台下提出質詢。

 

一旦學會基本拆解,駁論立刻會比立論容易的多。

本想讓大家藉著砲轟同學的機會,彼此培養一點競爭意識……但顯然,我太低估了小朋友們溫良的品性。

於是在和煦謙退的氣氛下,雖然反駁大致都合格,卻遠沒有我所期待的那種「求勝感」。

對此,我改了個規定,開放高一同學在比賽後檢視評分單(為避免同屆比較個人成績,過去內湖的高一是不准看評分單的)。

 

原則很清楚:

要進步,得想贏。

要想贏,就得要讓贏的人知道自己贏了多少?

為什麼贏?

然辯論表現,不等於社團地位。

社團永遠是屬於認真參與者的社團,而非屬於勝利者的社團。

 

駁論的調整

有同學的論點是:

因為死刑的誤判會造成不可回復的後果,所以死刑該廢除。

台下反駁,還是照死刑未必會造成誤判,不是死刑也會誤判,與誤判不重要這三個方向。

有點打偏了。

 

仔細看:

這個論點中,它的A其實是「死刑的誤判」,B才是「造成不可回復的後果」。

故反駁時,切點應該是:

一、死刑的誤判,未必不可回復。

二、其他刑罰的誤判,也會造成不可回復的後果。

三、誤判是否可回復,不重要。

實際比賽時,對方口中,往往是一長串的修辭鍊,聽的時候,要學著自己抓重點。

 

有同學的論點是:

因為死刑無法消除犯罪的原因,所以死刑該廢除。

台下的人很遲疑,因為他聽不懂什麼叫「消除犯罪的原因」。

這時得提醒他們:

先確認,再反駁。

 

私下練習,語句都是整理過的。

但實際比賽中,將有大量出於有意或無意,使內容聽起來含糊不清、模擬兩可的說詞……所以要先問清楚,歸納成雙方同意的格式後(框定),再反駁。

「您方所謂的消除犯罪原因,是指要教育犯人,好讓他改過自新嗎?

「不是,是因為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受社會影響的,要是犯人死了,我們就無法知道是什麼因素導致了他的犯罪,這樣就算你殺了一個人,以後還是會有人繼續做壞事……」

「嗯,也就是您方所謂的消除犯罪原因,是指要消除社會上的犯罪原因,是吧?

「可以這麼說。

「好,那我們就從這個點進行討論。

 

有同學的論點是:

因為死刑沒有給犯人機會,所以死刑該廢除。

台下反駁,問她:

「為什麼一定要給犯人機會?

台上語塞,遲疑一陣答道:

「那為什麼一定不能給犯人機會?

問的人也語塞,追問:

「因為他們也沒有給受害人機會啊?

想繼續攻防,被我喊停了。

 

的確,我們真不知道為什麼一個人,即便是重刑犯,就一定該或不該給他機會。

而靠互相質疑、彼此為難來討論這個問題,一輩子也不會有結果。

糾纏時,重點是:

這個問題誰該負責解釋?

若不儘快釐清舉證責任,前面教的推定就白學了。

 

一、確認論點句,找出裡面的A與B。

二、確認論點中的關鍵詞是什麼意思。

學著聆聽,與對方達成共識。

三、確認舉證責任的歸屬,並適時解釋給對手或裁判聽。

每次練習,都會漸漸碰上新的難題。

即時講解,立刻修正,慢慢會進步。

練久了,腦袋想問題時會很乾淨、很清楚、很迅速。

 

申論的基礎

同學的申論有兩大毛病:

一是太簡單。

幾句話講到結論後,接下來就不知道該講什麼了。

「大家好。

我方之所以要廢除死刑,是因為死刑的誤判,會造成不可回復的後果……我申論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要她多講一點時,也只能重複前面那幾句。

「嗯,由於人死了不能復生啊,所以死刑的誤判會造成不可回復的後果,所以要廢除死刑……我申論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是啦,如果申論只講論點句,那當然只有這幾句。

但學過反駁後,每個同學現在應該都能自行算出對方有哪些方式來拆這個論點。

故講完論點句後,接著就是要補推論。

補哪裡?

當然是補自己所認為可能的交鋒點!

「大家好。

我方之所以要廢除死刑,是因為死刑的誤判(A),會造成不可回復的後果(B)……雖然,自由刑被誤判後,也無法回復曾經失去的青春,但至少我們還可以提供金錢的補償,你還可以活著見到自己的家人,洗刷自己的名譽(為什麼不是A,就沒有B)……政府萬一犯錯,能不能有機會回復,這點對人民而言非常重要,畢竟(為什麼B很重要)……我申論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懂了嗎?

知道怎麼拆論點,就一定知道怎麼講論點!

 

第二種問題,是申論的太蕪雜,害別人一時整理不出妳的論點句。

「大家好。

死刑一旦把犯人殺了,對社會沒什麼貢獻,受害人的家屬也不會因此得到什麼好處。

相反地,如果能透過教育,在監獄中好好理解犯人做壞事的原因,然後逐漸避免其他人走上同樣的道路,不是更好嗎?

畢竟世界上的壞人層出不窮,永遠都殺不完的,所以死刑只是一種消極手段,無法更積極地去解決問題。

我申論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這種申論,對方聽來聽去,聽不出論點,質詢時只好亂問……你卻覺得對方想栽贓,連忙也搶答,最後搞得場面一整個雞飛蛋打。

「您方之所以要廢除死刑,是因為死刑犯無法對社會產生貢獻,對吧?

「嗯……對。

「所以您方認為廢除死刑後,他們才可以在監獄中勞動,賠償受害人,對吧?

「不對!

我方是希望在教育犯人的過程中,理解他們的心態,改善社會的問題,然後……」

「喔,所以您方之所以廢除死刑,是為了想藉由再教育,讓他們重新做人,回饋社會,對吧?

「不對!

我方是希望找出他們犯罪的原因。

畢竟人性本善,每個人做壞事多少都是受到環境的影響,不改變這種環境……」

「喔,所以您方之所以廢除死刑,是為了負起社會責任,對吧?

「不對!

 

所謂說服力,是指大家都「聽得懂」我的論點,「有機會」反駁我的論點,但攻防後,卻「無法反駁」我的論點。

敢被打,卻沒被打死,才能算你贏。

相反地,如果大家是因為不確定我的論點,或聽不懂我的論點,以致無從反駁我的論點。

則就算東躲西藏,避開了攻防,又哪兒談得上勝負呢?

 

一、申論時,開頭一句話,就要明確說出論點句。

二、說完後,接著一段話,補強該論點的交鋒點。

三、推論完,才接下一個論點句。

不帶任何花巧,這正是最基本的申論方式。

先能熟,再生巧。

 

申論演練

開使用不同的情緒,練習說:

「蘋果之所以是蘋果,就是因為蘋果不是香蕉。

試著拋開內容,以你的眼神、表情、手勢、態度去表達。

 

這句話正經的說,是什麼感覺?

「蘋.果之所以是蘋果,就是因為蘋.果不是香.蕉。

 

沈重的說,又是什麼感覺?

「蘋果之所以是蘋果,就是因為蘋果不.是.香.蕉。

 

理所當然的說,是什麼感覺?

「蘋果,如果不是蘋果……難道它是香蕉嗎?

 

嘲諷的說,又是什麼感覺?

「對啦,你說蘋果不是蘋果~最好它是香蕉啦~」

 

第二次練習,比上次進步。

雖談不上入戲,至少說話不再有氣無力。

依然有人因無意義的語句而笑場,這方面,我報以嚴肅的表情。

能把這句無聊話講出味道——以後你講什麼話都有小明。

 

 

由於應邀參加劍橋的一個辯論講座,下兩週的課程得暫停。

這段期間,高一同學也將對外參加聯合新生盃……我不打算這麼快就灌論點,所以只要求他們整理好比賽錄音,之後上課檢討。

 

【橘皮集:

第三次集訓心得  】

2012-12-1703:

10:

05|  分类:

橘皮集|字号 订阅

時間:

2012-12-15

人數:

高一3位、高二4位

十月底,先是去了英國兩週。

回來後,又經歷高中生段考、去思淵家吃飯、國民盃參賽、馬來西亞精辯……整整耽誤兩個月,直到這週才繼續。

又跟同學們聊到要如何為社團留資產——所謂資產,不是獎盃名次這種沒兩年就會被大家忘光的東西,而是三件真正地「鎮社之寶」:

一、是圈內各學長姐的名單。

名單的關鍵,不是「多」,而是要有「效」。

亦即裡頭資訊,每屆都要追蹤調整:

學長姐上大學,在哪間?

有什麼經歷?

是什麼科系?

當指導老師,是哪個學校什麼淵源?

畢業後,還回不回辯論圈?

社團以前,誰跟他(她)有交情?

請了他(她),有什麼人要迴避?

以金陵小朋友為例,她們記住我愛吃的薯片口味,代代相傳,可以記十年!

留下的名單一大串,常常都是些「假牌位」,所以得時時刪剔更新,保持有效聯繫的,最多60個就夠了。

以一高中社團,若能與近60位有在打比賽帶比賽評比賽辦比賽的學長姐有交情……基本上想辦什麼活動都沒問題。

二、是社團自身資料庫。

出去打比賽,能錄的都要錄,沒有影片,起碼錄音。

有了一份完整的紀錄後,則無論從橫向,檢討目前高一表現;或從縱向,比較歷屆高三程度;無論是個別,衡量自己兩年來的成長;或是整體,剪輯出畢業學長姐的回憶……安內攘外,通通無往不利。

科技進步,這資料以前還要燒成光碟,借來借去。

現在超省心,設定瀏覽資格後,找個影像網站上傳便成。

三、是鈴、碼表、錄音筆。

鈴,不要那種只能敲出「叮」一短聲的,而是要那種可以按出「叮~」一長聲的發條鈴……因為比賽中正確地按鈴方式,其實是每聲鈴響「持續一秒」(現今的鈴聲普遍都太短促,常常沒能引起選手注意)。

買一個,不要手賤去把發條玩壞,基本上可用十年。

碼表,要挑數字大(容易看),體積大(不會掉),功能越少越好(便宜)。

至於什麼耐摔抗震夜光防水時區鬧鈴萬年曆或精準到千分之一秒,通通沒必要。

錄音筆,要買好的。

存點錢,能買台小攝影機更好!

帶兩年內湖,是想為台灣辯論傳下資產。

寫半生網誌,是想為華文辯論傳下資產……也希望內中代代學弟妹,能努力傳下屬於自己社團的資產。

 

申論的設計

一場辯論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維護己方一辯申論稿的成立」。

學習如何設計一篇申論,其實,就是在學習怎麼去對戰場做思考。

上課時,拿學妹之前比賽的一篇稿子當案例。

大家好,我方認為應該要廢除死刑。

因為死刑的誤判是無法回復的。

也許你會說其他自由刑也無法回復,但和死刑不同。

即使你在牢裡消耗青春歲月,你能還有一口氣,你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但死刑的誤判就不同了。

一旦執行槍決後,即使未來有證據可以證明他是無辜的。

但人已經死了!

任憑現代醫學如此發達,也無法把一具屍體變回一個活人。

而死刑的誤判通常有檢調方面資料證據的錯誤,以及法官的誤判。

而我方認為,法官的誤判是最無法被察覺的,卻也是最應該被避免的。

今年5月5日,已退休法官薛爾毅投書於聯合報。

有段話說:

「我寫死刑判決書時,根本沒有求其生的念頭,用一句火星文:

犯罪犯得實在太『超過』了,都是非死不可的,我沒有想到其他。

」這段話告訴我們,有時法官會依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判案,就有可能造成誤判。

還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有時候正是因為案子很大,大家都希望看到有人為之付出代價,於是證據法則、無罪推定,反而鬆懈了。

這時候,誰被帶進法庭,誰倒楣。

」這段話又告訴了我們,有時法官有可能會受社會輿論影響,造成量刑上的誤判。

譬如犯了一個介於無期徒刑到死刑之間的罪,法官會因為這些原因,判處死刑而非無期徒刑。

我方還認為政府廢除死刑,是因為要負社會責任。

死刑犯的養成,或多或少和社會大眾有關係。

也許小時候,父母沒有給他正常的價值觀,只教他用暴力解決事情。

也許他在鄰里間備受歧視,養成他灰色負面的價值觀。

也許在學校裡受到同學的排擠,老師的冷漠對待,讓他喪失上進學習的心,進而養成他偏頗的價值觀。

等他長大之後殺了人做錯事,我們卻不教育他,就直接殺了他!

這樣沒負社會責任難道就是對的嗎?

所以我方要修改現有制度。

我方制度如下:

由死刑改為無期徒刑可假釋。

無期徒刑的部份,原則上必須服滿二十年才可假釋。

假釋部份,須經專家輔導認證。

在服刑期間,利用無論是宗教或是其他輔導方式,矯正他的灰色心理,偏頗價值觀,使他能夠重新以一個完人回歸這個社會,對社會有一份貢獻。

我的申論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要求同學仔細看完,再個別發表意見。

注意,不是批評論點,而是談你聽完後的感覺……太複雜?

太平淡?

太冗長?

太簡短?

太囉唆?

太跳躍?

哪些部分,覺得被說服?

哪些部分,一聽就不對勁?

感覺,是觀眾的主觀。

主觀,意思是沒有對錯,所以也就沒有別人同意或不同意的問題。

談感覺時,若有理由,最好,沒理由,也不要緊。

重點是「說」,是要讓寫的人聽聽,這篇言論在別人心裡的反應。

說完,各種感覺都有,聽眾結論相當不一致。

這,就是問題!

原則一:

寫申論,切細段,一段一論點。

這篇稿,最麻煩的就是中間那「一大團」,到底在講什麼,一眼看得出來嗎?

因為死刑的誤判是無法回復的。

也許你會說其他自由刑也無法回復,但和死刑不同。

即使你在牢裡消耗青春歲月,你能還有一口氣,你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但死刑的誤判就不同了。

一旦執行槍決後,即使未來有證據可以證明他是無辜的。

但人已經死了!

任憑現代醫學如此發達,也無法把一具屍體變回一個活人。

而死刑的誤判通常有檢調方面資料證據的錯誤,以及法官的誤判。

而我方認為,法官的誤判是最無法被察覺的,卻也是最應該被避免的。

今年5月5日,已退休法官薛爾毅投書於聯合報。

有段話說:

「我寫死刑判決書時,根本沒有求其生的念頭,用一句火星文:

犯罪犯得實在太『超過』了,都是非死不可的,我沒有想到其他。

」這段話告訴我們,有時法官會依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判案,就有可能造成誤判。

還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有時候正是因為案子很大,大家都希望看到有人為之付出代價,於是證據法則、無罪推定,反而鬆懈了。

這時候,誰被帶進法庭,誰倒楣。

」這段話又告訴了我們,有時法官有可能會受社會輿論影響,造成量刑上的誤判。

譬如犯了一個介於無期徒刑到死刑之間的罪,法官會因為這些原因,判處死刑而非無期徒刑。

段落一拉長,寫的人,很容易會忘記自己原本想表達的重點。

不必要的修辭與轉折,也會趁機偷跑進段落裡,讓語句無謂地肥大。

切開後,肥大的部分變得清楚,才能進行分析。

因為死刑的誤判是無法回復的。

也許你會說其他自由刑也無法回復,但和死刑不同。

即使你在牢裡消耗青春歲月,你能還有一口氣,你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但死刑的誤判就不同了。

一旦執行槍決後,即使未來有證據可以證明他是無辜的。

但人已經死了!

任憑現代醫學如此發達,也無法把一具屍體變回一個活人。

而死刑的誤判通常有檢調方面資料證據的錯誤,以及法官的誤判。

而我方認為,法官的誤判是最無法被察覺的,卻也是最應該被避免的。

今年五月五日,已退休法官薛爾毅投書於聯合報。

有段話說:

「我寫死刑判決書時,根本沒有求其生的念頭,用一句火星文:

犯罪犯得實在太『超過』了,都是非死不可的,我沒有想到其他。

」這段話告訴我們,有時法官會依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判案,就有可能造成誤判。

還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有時候正是因為案子很大,大家都希望看到有人為之付出代價,於是證據法則、無罪推定,反而鬆懈了。

這時候,誰被帶進法庭,誰倒楣。

」這段話又告訴了我們,有時法官有可能會受社會輿論影響,造成量刑上的誤判。

譬如犯了一個介於無期徒刑到死刑之間的罪,法官會因為這些原因,判處死刑而非無期徒刑。

 

原則二:

次判斷,有哪些,對方不反駁?

以第一段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