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航海时代简史.docx
《历史大航海时代简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大航海时代简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大航海时代简史
历史-大航海时代简史
民族国家和大航海
参与地理大发现(也称为“大航海”)的欧洲国家共有六个,他们是: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
俄国主要从事亚洲北部的陆地探险。
其他五个国家主要从事海上探险和发现。
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没有出现在这个名单中,那就是意大利。
作为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在中世纪以后的欧洲历史中地位非常重要,而且,意大利濒临地中海,历来都是重要的航海国家,可是,在伟大的大航海中,意大利偏偏缺席了。
意大利缺席的原因就是大航海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条件——民族国家的作用。
意大利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要晚得多。
意大利长期是个地理名词,就好像今天的中东、拉美、环太平洋。
中世纪以来的意大利,由一大堆城邦国家和封建领地组成。
威尼斯、热那亚等都是城邦国。
一直到1861年,意大利才实现政治统一,成为现代民族国家。
在诞生现代民族国家这件事儿上,葡萄牙、西班牙走在了欧洲最前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处在欧洲基督教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斗争的前线。
阿拉伯帝国出现以后,扩张范围很大,向西一直扩张到伊比利亚半岛。
8世纪初时,摩尔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的统称)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
同时,欧洲基督徒开始了收复失地的战争。
到13世纪中叶,基督徒收复了葡萄牙大部分地区。
1249年,摩尔人在葡萄牙的最后一个据点被拔除。
赶走了摩尔人以后,葡萄牙成为欧洲第一个基督教民族国家。
西班牙彻底战胜摩尔人,比葡萄牙晚了二百多年。
1492年,西班牙(当时叫卡斯蒂略)才彻底赶走半岛上的摩尔人。
虽然如此,西班牙民族国家的建立也比葡萄牙以外的欧洲国家早很多。
当时的英法俄等国还处于封建状态,德国更是诸侯林立,根本不成个国家。
他们距离现代民族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是在和摩尔人的战争中,葡萄牙和西班牙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依靠市民阶层、小生产者和贵族的国王摆脱了教权的束缚,拥有了国内最强大的权力。
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和动员能力大大强于欧洲其他国家,整体实力则大大强于意大利的城邦国家。
因此,虽然意大利不乏航海人才,但在他们那小小的城邦国家,这些航海家们很难得到足够支持进行远洋航海。
意大利的航海家们只有去葡萄牙、西班牙那里寻求来自国家的财政支持。
哥伦布就是意大利热那亚人。
葡萄牙曾经规定,对探索西非海岸的船只抽税,并成立“皇家非洲公司”,集中国家力量拓展海上疆域。
现在看起来并不光彩,但当时确实作用重大的,还有在西非进行奴隶贸易。
葡萄牙开拓西非海岸时,还没有到达印度,无法通过香料贸易获取利润支持后续航海。
奴隶贸易创造的利润实际上维持了葡萄牙早期的航海事业。
民族国家的结构和组织能力帮助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赶走了摩尔人,收复了失地,随后,在海外扩张上,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也大大受益于民族国家这种新式的强有力的组织形式。
而且,葡西两国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
他们位于欧洲西南角,无须经过其他欧洲国家的势力范围就可直接南下探索非洲西部海岸和向西横跨大西洋。
地中海航线因为伊斯兰兴起而中断以后,葡西两国在开辟新航路方面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于是,在大航海时代,葡西两国占得了先机。
葡萄牙
海图对于航海的意义,相当于道路对于陆地的作用。
绘制出一份海图,等于在陆地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或者铁路。
没有海图的航海,就像在没有道路的荒原跋涉,困难无比。
可以说,绘制海图具有基础建设的意义。
1498年5月28日,达伽马成功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在印度,他和当地统治者发生争执,连出港税也没交,买了胡椒以后就匆匆出海返回葡萄牙。
来的时候,达伽马在印度洋上雇佣了阿拉伯水手导航。
阿拉伯水手熟知印度洋季风。
回去的时候,由于匆忙,没来得及雇佣当地水手导航。
结果,达伽马的船队在没有海图的海上航行。
他不知道,这时候印度洋的季风对于他的航向是逆风。
当时,还没有逆风也可以前行的帆船。
由于风向不利,达伽马的船队在印度洋上缓慢地艰难前行,一直到季风转了风向才艰难地到达非洲东海岸。
三个多月的煎熬让30多名船员因败血症而丧生,这一段成为达伽马此次航行中最艰苦最悲惨的经历。
海图对航海太重要了。
海图如此重要,所以航海人都很重视海图。
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专门机构出现以前,航海图的发展很缓慢。
葡萄牙亨利王子于15世纪建立的航海学校集中了大量海图绘制人才。
同时,他们利用葡萄牙国家力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海图绘制、管理和保密制度。
泄露海图机密的人,将被判处死刑。
每次葡萄牙人出航或者探险,回来后都会把新发现的地理信息补充进海图里。
大航海前期,葡萄牙在探索西非航线上领先很多,他们因此掌握了很多别国没有的海图。
很长时间内,葡萄牙都是世界上拥有海图最多的国家。
也因此,那些海域实际上只对拥有海图的葡萄牙人开放,其他国家的人没有海图,无法进入这些海域。
葡萄牙人因为垄断了海图知识,而在事实上垄断了众多海域,成为航海大国和广阔海域的统治者。
荷兰
大航海初期,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出尽风头。
尤其是葡萄牙,虽然是个小国,却是当时地地道道的海洋大国,甚至把锋芒伸到了遥远的中国。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码头停靠权,1557年,葡萄牙人正式定居澳门。
可是,到了17世纪,刚从西班牙统治中独立出来不久的国家荷兰一举赶超了葡萄牙,成为新的海洋霸主。
葡萄牙人做错了什么,被荷兰人赶下了航海大国的宝座呢?
不是葡萄牙人做错了什么,而是荷兰人做对了什么。
亨利王子开创的那套以国家力量管理和经营航海知识的体系,让葡萄牙迅速崛起成为航海大国。
这套知识生产和管理办法,比个人式知识生产高效强大得多。
知识就是力量,海图就是海权。
但是,荷兰人找到了更高效更强大的知识生产和管理方式。
荷兰是个商业国家。
同时,荷兰还是一个宗教宽容国家。
各种宗教、各种信仰的人在荷兰心平气和地做生意。
荷兰商业的繁荣程度,在欧洲无出其右。
既然航海者对海图有极大的需求,荷兰的商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赚钱机会。
利用刚诞生不久的印刷术,荷兰人千方百计获得海图,包括收买葡萄牙人,委托出海水手绘制等等,然后把海图产业化,大量印刷发行。
这就打破了葡萄牙人对海图的垄断,各种海图通过商业途径向所有船员公开。
海图知识的扩散,当然大大促进了荷兰人航海技能的提高。
荷兰的海上贸易因此飞跃进展。
到1650年,荷兰拥有的船舶数量比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的船舶总数还要多,运输成本只有其他国家的一半。
荷兰成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葡萄牙的国家控制航线、海图高度保密的办法,比过去毫无组织、个人化的航海时代进步巨大,但相比荷兰这种公开化、广泛传播的办法,就相形见绌了。
这类似于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效率差异。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严格保密,葡萄牙虽然曾经拥有大量海图,但几乎都没有流传下来。
在利润刺激下,海图产业发展迅速。
而且,与葡萄牙西班牙瓜分海洋、划定势力范围、垄断贸易不同,荷兰实行的是半官半民特许公司制下的开放贸易。
海图是所有商船的共同财产。
广泛传播的知识,流经无数人的大脑,不但大大促进了贸易,还促进了海图业本身的快速发展。
16世纪中叶,在荷兰一片繁荣的海图市场中,新一代的制图法——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绘图法——又称墨卡托绘图法——诞生了。
这种绘图法找到了将球面变换成平面的好办法,比以往的海图能更好地适用长距离航海。
新制图法的推动下,制作海图成为一项专门职业,而不再像过去那样由航海者顺便完成。
海图制作人甚至会亲自参与航海,进行专门观测和制图,并且有了标准化流程。
随船员出海前往世界各地的海图制作人,在当时成为热门的高收入职业。
相比其他国家,荷兰在海图方面拥有了压倒性优势。
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的作品中,就描绘了一位海图制作人。
在画中,墙上挂着欧洲海图,身后的柜子上有地球仪。
制图人手拿圆规,正在认真查看铺开的一幅海图。
这幅画忠实地再现了那个海图知识大增长的时代气氛。
荷兰成了最大的海图国家,也就成了最大的海洋国家。
就这样,在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动下,荷兰把原来的海洋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远远甩在身后,成为大航海时代的新领袖国家。
更重要的是,荷兰人开创了一种自由、开放的知识风气。
经过荷兰人大规模地传播海图,当时的水手之间形成一种惯例,出海的人对自己的航线不再保密,而是公布在海图上,供其他人参考使用。
在当时的欧洲,贵族、巨商之间非常流行互相赠送最新的航海图和地图。
许多制作精美的地图,流传到今天仍然是宝贵的艺术品。
英国
占据了海洋,让荷兰这个小国几乎成了欧洲领头羊,但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正在荷兰人身后默默崛起,那就是世界最伟大的航海帝国——英国。
通过三次英荷海战,英国人夺走了荷兰人海上霸主的位子。
英国海军也从此开始走上了控制全世界海洋的道路。
虽然打败了荷兰人,但英国人在自由开放方面,继承和光大了荷兰人的做法,提出了“自由贸易”和“公海自由”口号。
这正针对着葡萄牙西班牙瓜分海洋、垄断航线、官办垄断贸易的做法。
英国人知道,要想真正控制海洋,仅凭武力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在海洋知识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于是,18世纪下半叶,英国海军设置了水文部门,开始有组织的进行水文测量以及制作海图。
当时,法国、丹麦、西班牙等国都设有水文部门,但由于英国的殖民地最广,英国海军水文部门的成绩最大。
到这时,绝大多数海图都已经公诸于世。
航线信息的收集和积累开始全球化。
英国弘扬的自由贸易中也包括了知识的自由传播。
英国东印度公司内部成立了水文测量部,亚洲部分的航线第一次被系统专业地测量。
1829年,蒲福(Francis Beaufort)成为英国海军水文处长。
他发动了大规模测量活动,制定了严格的测绘标准。
英国海图制作水平和精度有了大幅提高。
达尔文就是在英国海军水文处测量船贝格尔号上产生出关于进化论的想法的。
1831年开始,贝格尔号进行了一次长达五年的世界范围的水文测量。
达尔文搭乘贝格尔号考察了世界各地的生物,进化论的思想逐渐成形。
到1855年蒲福退休时,英国海军水文处已经名声在外。
他们制作的海图被评价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海图。
中国人用“稳如泰山”来形容坚不可摧。
英语中则用safeasanAdmiraltychart(像海军水文处的海图一样安全)来形容某人某事非常可靠。
到1862年,英国印刷了14万张海图,其中一半以上销往海外。
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海图第一大国。
大量海洋测量带来的巨量海洋知识成为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日不落帝国”的繁荣基础。
丰富的海洋知识、大量的海图无异于在广阔的海洋上修建了一个通往英国的道路网——“条条海路通英国”。
英国以建立自由贸易的世界市场为目标。
在一个自由贸易的世界市场中,航海上的独善其身并不符合英国的长远利益。
对英国来说,提高其他国家商船的航海能力,对她同样很有意义。
封闭、垄断航海知识,反而会从根本上破坏世界市场的效率和发展。
想要保证航行的自由和安全,就必须提高全世界海运行业的水平,不断提供更新更准的海图。
为此,英国在其遍布世界的港口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海图制作、传送、更新、销售网。
英国海图在全世界得到普及。
海上道路的共享,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基础。
而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也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大国。
1884年10月,国际子午线会议召开。
英国凭借无可争议的海上实力和海图优势,压倒了法国(法国希望巴黎天文台子午线成为标准)。
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线成为标准子午线。
这件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大航海以来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在教皇主持下多次划分的全球势力范围被彻底废除了。
公海成了向所有人开放的自由区域。
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来临了。
哥伦布大交换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出现了所谓“哥伦布大交换”。
欧亚大陆的各种农牧产品进入美洲,原产美洲的农作物则来到旧大陆。
许多人津津乐道于原产美洲的农作物,如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花生、辣椒、橡胶等对世界的巨大推动作用。
暗含的意思是:
高贵的美洲原住民对世界的贡献比白人殖民者大得多。
其实,对哥伦布大交换来说,真正值得研究的问题是:
为何新大陆输入旧大陆的特产只有寥寥几种,但旧大陆却向新大陆输入了那么多?
包括全套的农产品、畜产品。
为何这种大陆见的物种交换是如此不均衡?
不算先进知识和工业产品,只就农牧产品来说,旧大陆向新大陆输出、新大陆原来没有的物种,是个长长的清单:
大麦、小麦、大豆、水稻、棉花、甜菜、甘蔗、橙、洋葱、高粱、莴苣;马、猫、骆驼、鸡、牛、羊、鹅、蜜蜂、家兔、猪、鸽、羊、蚕;苹果、梨、香蕉、黑椒、萝卜、咖啡、葡萄、柠檬……
哥伦布大交换是高度不均衡的。
旧世界输往新世界的,要远远多于新世界输往旧世界的。
探究这背后的原因,人们可以理解文明沟通对生产的极大促进作用。
基于先天地理条件,欧亚大陆东西长、南北短,而非洲、美洲则相反,是南北长、东西短的狭长地形。
对于古人来说,同纬度的迁徙相对容易,跨纬度的迁徙则困难得多。
比如,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热带地区的人几乎不可能迁徙到寒带去生活。
生活方式、劳动方式、周围的动物植物等各方面条件差别太大,几乎无法适应。
所以,狭长地形的大陆,内部交流的水平很低。
欧亚大陆由于横宽,同纬度陆地的距离非常长,就有条件形成大范围的东西文明交流。
欧亚大陆之所以在各大洲中一枝独秀,正源于其内部早已实现的沟通和交流。
相对来说,非洲、美洲、澳洲等地的古文明,就只能局限在较小范围内,缺乏和异文明的交流。
北美的玛雅人和南美的印加人之间几乎没有联系,甚至可说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对于知识来说,开放和沟通至关重要。
封闭社会的内部一定会出现知识的萎缩。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则极大促进了知识产生和传播的速度。
由于欧亚大陆内部的交流范围最大,产生的知识也就最多,所以,和其他大陆相比,大航海以前,欧亚大陆占据着绝对的知识优势地位。
这其中既包括欧亚大陆拥有最多种类的驯化动植物,也包括欧亚大陆的人拥有最多种类疾病的免疫能力——免疫能力可以归入广义的知识范围。
美洲印第安人的绝大部分——可能高达95%,不是死于欧洲殖民者的屠杀,而是死于他们此前没有接触过的来自旧大陆的疾病:
麻疹、破伤风、斑疹伤寒、伤寒症、白喉、流行性感冒、肺炎、百日咳、痢疾和天花……在疾病的互相传播上,“哥伦布大交换”也是高度不均衡的。
旧大陆向新大陆输入了多种疾病,而新大陆重要的“反击”只有梅毒。
左翼新史学对新大陆贡献的片面强调,遮蔽了哥伦布大交换高度不均衡的事实,当然也就无从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大家简单地谴责西方殖民主义的罪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