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1905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学科教案08:

07:

06阅读1782评论5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课题

分数乘法

(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    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1. 什么叫整数乘法?

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1)6+6+6=6×3

二、新授:

1、出示题卡

 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分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数乘法。

 

 

 

 

 

1、学生仔细阅读题卡,理解题意否,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3、全班进行交流。

++==

3×=++==

通过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语言地理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三、涂一涂,算一算

(1)2个37的和是多少?

 

 

 

 

 

 

 

(2)3个516的和是多少?

 

 

 

 

 

 

 

 

 

 

 

 

 

 

 

 

四、练习巩固

1、5个38是多少?

2、4个217是多少?

3、6个325是多少?

学生打开教科书,选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学生审题后,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2=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寸步体会“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例题:

意义:

法则: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乘法

(一)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    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

教学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先约分再计算能使计算简便。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二、出示例题

1.    出示34×6

教师引导学生能不能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讲解先约分后计算的格式。

你会填吗?

16+16+16+16=16×()

34+34+34+34+34

=34×()

225+225+225

=225×()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       ),分母(           )。

 

学生先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后进行约分。

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那种方法简单。

 

 

 

复习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验先约分再计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    练习

 完成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1.    练一练第1题

 

 

 

2.    教师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完成后还可以估一估一个月、一年能滴多少水。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3、4、5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学生通过涂一涂,可以得到结果为1015,再约分得到23。

学生也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借助图形语言,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复习题:

                 出示例题34×6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乘法

(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数字信息

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个数是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个数是小红的13。

2、提出问题,并解决。

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

6×12=3(个)

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得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

(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板书:

6×13=2(个)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学生观察、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中信息,提高数字问题。

 

 

 

 

 

6×12=3(个)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二、试一试

1、创设“今年几岁”的情境。

图文结合,仔细观察

2、解决问题

(1)小兰今年几岁?

相当于把36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1份,

(2)小强今年几岁了?

方法同上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练一练第1题,将法则与分数相结合。

2、计算

3、利用分数乘整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打开教科书P5页

 

 

列成算式:

36×14

 

 

 

 

回顾通过比较进行独立计算,集体订正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利用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二)

 

6×12=3(个)

 

6×13=2(个)

 

把6个苹果当成一个整体,得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

 

教学反思:

 

课题

分类乘法(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计算方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

向学生介绍很有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题目。

2、出示图

依次取出长方形纸条的12,12的12,再取12,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

12×12=14

14×12=18

3、折一折

(1) 引导学生折一折

 

学生仔细听,教师介绍我国古代著作

然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拿出纸条动手操作

 

然后用算式来表示,可以四人一组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解决问题。

 

1、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对折2次,然后再横着对折2次,涂也34和14。

2、思考:

34×14=?

 

 

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反馈34×14=316

(3)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二、做一做

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13×15=215

14×2335×29能约分的可以约分

三、巩固练习

1、折一折,涂一涂

13×14 25×13

2、计算

 

3、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3、4题

3、学生尝试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学生独立思考

2、完成13×15,56×13

 然后交流结果

 

学生可以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4×89 12×97

38×67 524×65

29×67

 

根据自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

 

再次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12=14 

34×14=316

 

计算分数乘法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教学反思:

 

课题

分类乘法(三)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能进行解答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知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并会应用。

教学难点

会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分数乘法练习

1.算一算:

45×12= 13×56=

58×27= 23×47=

37×23= 45×1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每小时织布89千米,23小时织布多少千米?

 

 

 

二、课后练习

 1.练一练第5题

 

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对本班同学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后自己提出分数乘法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完成后说说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读题后说说这道题要求什么?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

89×23=

 

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为题。

 

 

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提高学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教学的意识。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练一练第6题。

本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大家一起订正。

 

 3.练一练第7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引申到课外。

 

三、数学故事

指导学生看图

 

 

 

四、布置作业

伴你成长

 

学生完成时要注意应用题的解题格式和要求。

 

 

看图分析图中出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并能提出有关的问题。

并说说为什么?

 

 

 

 

 

通过本题计算在月球和火星上的体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用故事的形式将分数乘法结合到生活问题中。

并能加以解决。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一

(1)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完成练习

1、第一题

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要分别计算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2、完成练习第二题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对本市空气质量加以分析,从而渗透环保意识。

 

1、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

2、列式计算

1000×=

1000×=

3、反馈

1、学生读题

2、分析题意

3、列式计算

4、集体订正

 

运用乘法中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3、完成练习第3题

 

 

 

 

4、完成练习

4-7题

1)这些题目都是分数乘法在具体中的应用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说一说所列算式的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说说这些分数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说说你让计算是怎么做的,根据是什么?

 

1、学生仔细读题

2、分析题目

3、先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通过计算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大量的练习让学是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         练习板书: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一

(2)

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完成练习第8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七折”、“八折”的意思,并用分数来表示。

如:

七折:

50元

50×710=35元

八折20元

20×0.8=16元

或20×810=16(元)

 

说一说所列算式的意义

1、学生观察图文

2、讨讨“七折”、“八折”的意思

3、交流

4、分数表示

5、再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提出合理的问题。

给予肯定,对质量单位的换算巩固。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完成练习第10题注意:

“吨”和“千克”的换算。

3、完成练习第11题

 

 

引导学生先算再验证结算的结果的合理性。

1、复习单位换算

2、读题,理解题意。

3、列式计算。

4、全班交流。

 

1、学生先估算

2、进行精确计算

3、比较方法

交流反馈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大量的练习让学是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板书习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

三分数除法  倒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数的例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1、出示算式:

23×32     2×12

811×118   110×10

79×97     7×17

2、找一找

二、新棱

1、师:

每个算式的积都是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比如12的倒数是2,2的倒数是12,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提问:

“互为是什么意思?

 

1、学生算一算

2、找一找算式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3、反馈

学生进行思考,同桌讨论。

 

1、让学生说一说:

上面口算题和自己举倒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谁是的倒灵敏,谁和谁互为倒数。

这两个算式的两上因数的分子,分母这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分析:

 学生偿试练习:

0有没有倒数?

为什么?

 

通过算式引入课题。

 

 

 

 

 

通过教师点明课题,使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更直接地感受这组算式中积的特点,从而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小结:

倒数是对两上数来说的,它们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3、练习:

 

4、求倒数的方法

(1)观察:

 

(2)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呢?

指名口答,怎样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想一想:

怎样求411、169、0.5 0.35的倒数

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师小结

(4)想一想:

1的倒数是几?

 

学生进行讨论

集体反馈

 

 

 

 

23×32=1 2×12=1

 

 

只要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求一个真分数的倒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为分数,求自然的倒数先把自然数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通过这些活动,来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通过练习提问,使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与巩固倒数的求法。

板书设计:

       23×32=        2×12=      每一个算式的和都是

       811×118=      110×10=    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

       79×97=       7×17=      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除法

(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彩卡纸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涂一涂,算一算

1、提问:

出示图:

把1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技法:

 

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

 

47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是27。

 

用算式表示:

47÷2=27

2、提问:

如果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学生可以用画图、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反馈

 

学生涂一涂

 

观察:

 

学生折叠

涂一涂

找结果

 

 

1、学生涂一涂,分一分

2、说一说

3、你认为该怎样算?

 

 

 

“开门见山”将两个问题呈现出来,这两个问题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分一分,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小结:

根据图,我们把47里的4份平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

板演:

 

47÷3=47×13

    =421

3、议一议:

 

二、练一练

 

1、引导学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集体反馈

3、说一说:

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联系

 

1、学生思考

2、自己考试填一填

3、反馈

 

 

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出三组算式,让学生实际运算,再一次验证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师小结: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试一试

 

3、填一填:

( )×5=12

( )×2=45

4×( )=14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47÷2

=( )7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除法

(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处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以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条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疫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图片

师:

有4张同样大的饼,

(1)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2)每1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3)每12张,可分成多少份?

提问:

这个除法算式该如何解决?

想一想:

我们如何解决分数除以整数的?

(4)如果每13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我们如何解决,计算整数除分数?

二、分一分,画一画

学生列出算式:

4÷2=2

 

学生列出算式:

4÷1=4

学生列算式:

4÷12

学生进行观察

反馈:

      

(1)从图中可以看出:

4÷12=8

(2)上图还可以表示为:

4×2=8

学生进行回顾,反馈

学生列算式:

4÷13

并尝试解决

学生列算式:

4÷14

 

 

 

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使教学活动能很快进入主题,将原有的整数除法概念与分数除法有机结合起来。

 

 

 

借助除法的意义机图形语言,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师出示:

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12米,可以截几段?

 

 

 

算式:

12=(4)

(2)截成每段13米,可以截几段?

 

(3)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几段?

三、小结:

1、你认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独立解决

 

学生进行讨论

反馈

1、学生先画一画

2、反馈,利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1、学生观察图

2、说一说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列出算式:

2÷13=(6)

(1)、学生独立列算式

(2)集体反馈

2÷23=(3)

 

 

 

 

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利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除法

(二)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前面问题思考过程:

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发问题中蕴涵的规律。

教学重点

进一步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现问题中蕴涵的规律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师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