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计算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357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9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计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计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计算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计算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计算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计算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计算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计算题.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计算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计算题

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

计算题

1.计算:

(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现有25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及足够多的硝酸钾晶体和蒸馏水,请选用上述的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配制方案(只要说明配制时所需的各种药品及用量即可)

方案一

 将10g硝酸钾晶体溶于40g蒸馏水 

方案二

 在25g溶质质量分数40%的硝酸钾溶液加入25g水 

方案三

 在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7g硝酸钾晶体和23g蒸馏水 

【分析】在实验室条件下,要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可有多种方案,但必须先确定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或是将已有的高浓度溶液稀释,或是提高已有的低浓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

方案一、将硝酸钾晶体溶于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

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50g×20%=10g,溶剂的质量是:

50g﹣10g=40g。

配制方法是:

将10克硝酸钾晶体溶于40克蒸馏水;

方案二、将25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得到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

设需40%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x,

x×40%=50g×20%解得:

x=25g。

需加水的质量是:

50g﹣25g=25g

配制方法是:

在25g溶质质量分数40%的硝酸钾溶液和25g水

方案三:

可以向稀溶液中加入溶质和溶剂的方法得到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

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20×15%=3g;

加入溶质的质量是:

10g﹣3g=7g加入溶剂的质量是50g﹣20g﹣7g=23g。

所以配制方法是:

在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7克硝酸钾晶体和23克蒸馏水。

故答为:

配制方案(只要说明配制时所需的各种药品及用量即可)

方案一

将10g硝酸钾晶体溶于40g蒸馏水

方案二

在25g溶质质量分数40%的硝酸钾溶液加入25g水

方案三

在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7g硝酸钾晶体和23g蒸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本题的关键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

2.甲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2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是 9.8 g。

【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当物品和砝码放反之后,物品的质量=砝码﹣游码,所以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10g﹣0.2g=9.8g

故答案为:

9.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甲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4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4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8mL(用“>”“<”“=”填空)。

【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先俯视读数为48mL,实际液体的体积小于4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40mL,量筒内剩余的液体大于40mL,所以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8mL。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砝码质量为25g,游码示数为2.8g。

(1)若称量时正确放置,则物质的质量为 27.8 g。

(2)若称量后发现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物质的实际质量为 22.2 g。

【分析】

(1)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解答】解:

(1)物质的质量为25g+2.8g=27.8g;

(2)若称量后发现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物质的实际质量为25g﹣2.8g=22.2g;

故答案为:

(1)27.8

(2)22.2

【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科学小组为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的纯净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生石灰40克,将其露置于空气中。

②一段时间后,称量发现质量增加了6.7克。

③将变质的生石灰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足量浓硫酸后,再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称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1.1克,回答下列问题。

(1)变质的“生石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1 克。

(2)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的原因:

生石灰吸收空气的 水蒸气 变成某物质A,部分物质A吸收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变成碳酸钙。

(3)组成变质的“生石灰”各成分质量为多少?

【分析】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

(1)充分反应称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1.1g,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1.1g二氧化碳气体,最终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相等,因此变质的“生石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1g。

故填:

1.1。

(2)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的原因:

生石灰吸收空气的水蒸气变成某物质氢氧化钙,部分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

故填:

水蒸气;二氧化碳。

(3)设碳酸钙质量为x,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氢氧化钙质量为y,和水反应的氧化钙质量为z,生成氢氧化钙质量为m,

称量发现质量增加了6.7g,其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是1.1g,吸收的水蒸气质量是:

6.7g﹣1.1g=5.6g,

Ca(OH)2+CO2═CaCO3↓+H2O,

7444100

y1.1gx

==,

x=25g,y=18.5g,

CaO+H2O═Ca(OH)2,

561874

z5.6gm

==,

z=17.4g,m=23.0g,

组成变质的“生石灰”中,氧化钙质量:

40g﹣17.4g=22.6g,氢氧化钙质量:

23.0g﹣18.5g=4.5g,碳酸钙质量是25g,

答:

组成变质的“生石灰”中,氧化钙质量是22.6g,氢氧化钙质量是4.5g,碳酸钙质量是25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6.小明同学利用一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明的猜想: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部分变质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Ca(OH)2溶液②Ba(NO3)2溶液③BaCl2溶液,能替代小明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②③ 

(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2NaOH+CO2═Na2CO3+H2O 

[拓展应用]现向烧杯中加入100g这种已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1.1%的CaCl2溶液100g,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CaCl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B点处所得溶液中溶质为 NaCl、NaOH和CaCl2 (写化学式)

(2)求反应结束后烧杯中沉淀的质量.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要证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同时存在,需要除去碳酸钠,但是不能生成氢氧化钠;根据图象提供的数据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

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含有的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除去碳酸钠以后的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无色酚酞变红色;

实验反思:

(1)①Ca(OH)2溶液能除去碳酸钠,但是生成了氢氧化钠,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了干扰,错误;

②Ba(NO3)2溶液能除去碳酸钠,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没有干扰,正确;

③BaCl2溶液能除去碳酸钠,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没有干扰,正确;

故填:

②③;

(2)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的缘故,故填:

2NaOH+CO2═Na2CO3+H2O;

拓展应用:

(1)B点处氯化钙溶液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钙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为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故还含有氢氧化钠,故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故填:

NaCl、NaOH和CaCl2;

(2)恰好完全反应消耗氯化钙的质量为:

80g×11.1%=8.88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100

8.88gx

x=8g

答:

反应结束后烧杯中沉淀的质量8g.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变质成分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他们将一定量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CuO的试管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呈 蓝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

为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

 CuSO4 ;猜想二:

H2SO4和CuSO4

【资料查询】CuSO4溶液呈弱酸性,加入Zn粒时有极少量的气体产生。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

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振荡,若观察到溶液显红色,则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所得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Zn粒,若观察到产生大量气体、 有红色物质生成 等现象,则猜想二正确。

【讨论交流】A、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方案一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CuSO4溶液呈弱酸性 。

B、要使由H2SO4和Cu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ab (填序号)。

a、CuOb.Cu(OH)2c、Cud.Cu(NO3)2

【拓展探究】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

上述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毎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计算: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

m= 4.9 ,n= 9.8 。

(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分析回答

【提出猜想】根据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以及反应物的量分析反应后溶液的溶质;

【实验探究】根据锌与稀硫酸、硫酸铜的反应分析实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